中国传统24节气表明四季,而最能代表节气的省份是哪个省?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具体到省份,应该是河南省。

24节气,是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已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看作是指导农业生产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历史上广大人民群众及科学工作者,在长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生活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生活的时间规律。

24节气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最贴切,而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应属河南省。

因为,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国古代人民,历史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要活动地区,历朝历代多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政权中心,农业生产长期的稳定的发展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物候变化为依据,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位于暖温带气候带南部为代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出24节气。

因为纬度较黄河中下游地区高的关系,处于暖温带中部的辽河流域,节气变化要较黄河中下游地区,延迟一至二个节气;如对应节气变化的农谚歌,“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说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在辽河流域,则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之说法。

而纬度较辽河流域还高的、位于暖温带北部的黑龙江流域,比黄河中下游地区节气变化,要延迟二个抑或三个节气。

而南方,特别是华南,亚热带气候,农业生产一年二熟、甚至三熟,则不适用24节气。

西北、西南地区更不用说了吧!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