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上三旗有几种说法?
满洲“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组成,后以正白旗替换正蓝旗为“上三旗”。
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先将女真族人统一编为,以旗帜颜色划分黄、白、蓝、红四旗,后又增加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旗,旗帜镶边以故得名,是为八旗。八旗,为军政合一组织体系,战时为兵,平时生产的单位。
清太宗皇帝 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因而称为满八旗。清军入关前的满八旗,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作为亲兵由皇太极亲自统领,称为“上三旗”,其余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子、贝勒统领,驻防各地。
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将自己统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把豪格统领的正兰旗降为“下五旗”,此后再未变动。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由顺治皇帝亲自统领。
但是,满清欲进军关内,入主中原帝国,仅靠几百万满族人,对抗几亿汉族人,显然力量不足。
怎么办,首先,将盟友——蒙古族,编为蒙古八旗,增加军事力量。
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汉族人,力量还是不足,于是,又将收降的汉人军队,编为汉军八旗,扩充军事力量。
实践证明,清军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残余势力,主要是汉军冲锋陷阵为主力的。
所以说,旗人,除满族人外,尚包括蒙古族人,以及一部分汉族人,也包括满、蒙、汉八旗军人的眷属。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