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一个没有机构设置、没有品级的官衔,也就是,没有办公衙门官署的官员职务,但是,权力很大,相当于宰相!

古代中央政府,春秋战国至秦汉,设有宰相或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位高权重,尾大不掉,遇有幼主或皇帝能力弱一些,则形成宰相掌控朝政,臣强君弱,本末倒置,威胁皇权。

如汉末曹操任丞相,掌握中央政府,“挾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未登帝位,势力中天,形成强大曹氏集团势力,终致其子曹丕代汉建魏;亦有以相职篡夺皇位,王莽既是以任“宰衡”之职夺取汉皇位建立“新”朝的。

大唐建立后,汲取前朝历史教训,不设独掌朝政宰相之职,皇帝亲理政务,设置中书、门下、尚书省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府架构,三省首长协助皇帝综理政务,分散原宰相权力为三省首长共同掌握,三省首长,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既为实际宰相,三省首长为正三品职级。

如此实行,皇帝感到三省首长权力还是太大,唐太宗李世民时始,设置“同中书门下三品”官员,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为三品官,意为授予同样权力。

后又设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平章事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决断处理”,共同参予政务,增加实际宰相职数,在门下省、后改中书省办公议事、处理政务,进一步分散宰相职权。

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都是原有本身职务的官员,有本官的品级,有低于三品、亦有高于三品的,有自己的办公衙门,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虚衔,但是,参予政务,起到实际宰相的作用和权力,所以,人们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看作是宰相之职,倍受尊崇。

自唐朝实行不设宰相职务,设置虚衔、不定额数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宰相职务制度,以后历朝历代多沿袭。

仅供参考。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

谢邀。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是隋、唐、北宋时期的宰相职位。它起源于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在西汉以来三公九卿制度的基础上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最早创立于隋朝。它是随着隋朝科举制度一同诞生的。

隋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虚职,没有实权。五省包括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五省之中,秘书省(掌管图书典籍)、内侍省(掌侍皇帝,管理宫廷事务,一般由宦官兼任)位置较轻,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即后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长官为尚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代表着皇权政治的真正崛起,成为后世封建王朝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唐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中书、门下二省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自高宗起,实际担任宰相者,有时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称呼,简称"同平章事"。

五代十国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职位,但实权却掌握在枢密使手中。同平章事(即宰相)的实权被剥夺而名存实亡。

宋初,宰相的官职继续沿用唐制,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我国历史上的大改革家王安石就曾两度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

唐朝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是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李世民当过尚书令,之后就没有人做过这个官了,尚书左右仆射为长官。

而这三省中,尚书省属于执行机构,而中书省、门下省是决策机构,谁主决策谁才是最大,所以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又是最大的。

这样,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又容易威胁皇权了,皇帝就想个方法,那就是加衔,比如,你是一个四五品的官,皇帝看中你了,给你个加衔,“同中书门下三品”,你就是宰相了,因为唐朝宰相就是三品的官,而实际上宰相就边缘化了,这样的人不会威胁皇权,因为皇帝一个不高兴了,取消你的加衔,你就回去做你的小官。

后来康熙就是这样玩的,给你加个“南书房行走”,雍正价格“军机大臣”,都是这个意思。

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就是宰相了。

另,还要参知政事这个加衔也是宰相、

掌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委搪塞。

有鉴于此,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后迁往中书省。

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亦为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

最早是唐太宗时期开始用的一种官职

上图就是唐朝时期的政府制度

而最初“同平章事”是唐太宗设立的一个除开门下、尚书、中书(这三省长官就是宰相)外的一个官职,因为这个位置的人官阶较低,但却拥有可以参与朝政机密的资格。所以期初叫“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三品是因为三省长官都是正三品官,所以无论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是表明这个位置的人同三省长官享受一样的权力和待遇。

特点

同三品和同平章事都属于差遣性质,本身并无品秩,所以任这个职位的一定还有兼职官衔。

发展

一直到唐高宗时期,“同平章事”已经成为了实际担任宰相者。

再到宋代,宋太祖削弱相权,此时的“同平章事”只管行政。

一直到南宋时期,除了宋孝宗时期以外,不再设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此,“同平章事”一职,就此结束。

总结

“同平章事”在唐朝大部分时期基本可以等同于宰相,宋朝时而是时而不是,最终也是在宋结束。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应该不是官职是差事。这是唐朝以后的宰相差事。凡有此差事者,史书都称宰相。在三省六部制下,协助皇帝办理事务的差事。最早叫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后来去掉三品之名。

尚书台、中书省、门下省为宫内三省。在此之前三省首脑为宰相,后因三省首脑权力过大,各朝并不常设,特别是尚书令不常设。所以宰相之差,由尚书省左右仆射和中书门下二省首脑担任,同时还有六部尚书或副二充任宰相之差,而之些官员基本是低于三品,所以最早这个差事叫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有衔者就是宰相。以后此事为常例去掉了三品就成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平章直译就是秘书,用现在官职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机要秘书,掌典机要。有此差事者多数不是三品,绝大多数品秩低于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职?

唐朝三省六部制,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最高长官都为宰相。但宰相不是官名而是制度!唐朝不以一、二品授与官员,所以宰相也仅三品,这是因为李世民在登基前:当过天策将军(一品)、尚书令(二品)。尚书令也没人敢当,只能以左右仆射代之。后来,为限制宰相权力,李世民建政事堂,三省长官只有入政事堂办公方有实权!尚书令下辖六部,权力很大,到高宗时,为限制其权力,下令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方为实权宰相!皇权与相权永远处于矛盾中!直到朱元璋废三省建内阁,宰相制度才消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