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摄政王和辅政王有什么不同?
摄政王与辅政王不同在于,摄政王实权,辅政王虚权;但在实际上也不尽相同。
一.摄政王,摄,字义为治理,如摄事(治事,理事);假借为“代”字,代理、兼理之意,如摄位(代理执行),摄行(代人处理职务),从字义可以看出,摄字本义为治事、理事,引申为代理、兼理之义。
摄政王,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神志不清的等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直接处理国家政务,执掌国家政权;君主处于虚位状态,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并不掌控实权!
如历史上留下“周公一餐三吐哺”美名的西周时周公摄政;西汉时外戚王莽摄政。
清末摄政王载沣
清末帝溥仪,年幼3岁登基,尚不通世事,也无治国理政能力,由其父醇亲王载沣任监国摄政王,代其执政治国。清末摄政王载沣,右为清末帝溥仪
二.辅政王,顾名思义,辅佐、辅助君主处理政务,处于辅臣同样的地位,只不过级别比辅臣高而已;君主执掌国家政权,直接处理国家政务,具有至高无上的最终决策权利;
辅政王只是辅佐君主,不具有决策权,权力较摄政王小多了,君主赋予多大权利,才有多大权利;亦有强势辅政王,君主弱势不敌,则权利与摄政王相差无几;君主强势不给权利,或母后、皇亲、外戚参政,掌握实权的情况下,也就是个咨政而已!
更有甚者,清咸丰皇帝临终遗命的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为首的八位赞襄政务顾命王大臣等辅王臣被慈禧太后斩尽杀绝或革职。
辅臣如殷商时期的著名贤臣,箕子以太师身份,辅佐殷纣王管理国家。
清太宗皇帝皇太极去世,其子福临即位,既清世祖顺治皇帝,年仅6岁,不能亲政,经王公贝勒会议决定,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任辅政王,辅佐顺治皇帝治国理政,但多尔衮专权豪横,不把年幼的顺治帝放在眼里,排挤济尔哈朗,与摄政王无异,埋下祸根,顺治帝成年亲政夺回权利,杀无赦!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