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最近接触过几个人,每次到风景点,看到一座寺庙,本想进去看看,可他们就远远看一下,不愿进庙参观,这是为什么呢?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国际歌》

1、寺庙是宗教办的,他们会告诉你,你苦的理所当然,你穷的应该。让你平静的对待你的现状,等到来生来世再翻身。

2、现代人的思想,需要享受生活的每一天,为了自己的今天,明天,去拼搏,去努力,去挣钱。

3、当今社会上有很多的传言,寺庙里的和尚都是职业的和尚,他们拿着高额的薪水,有家有口,过着舒服的日子。

你一个极普通的人,过着朴素的生活,给他们捐钱捐物的时候,他们心安理得的收下。

这些事情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只要我听说过以后我也不愿意进寺庙去。

4、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寺庙烧香。

有传言一些很有名的寺院,春节的第一根香的价格被炒得很高,高得非常离谱,超过你的想象。

这样的敛财方式也让人感觉非常的反感。

5、人的一生,凡事有因有果,自己得到过什么,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依靠许愿,依靠祈祷,到底能得到什么?

6、一个人只要做到了遵纪守法,努力去赚钱,用自己汗水换来的钱去换取自己幸福的生活,去享受用钱买来的物质,心安理得的生活就足够了。

7、印度的雅利安人,为了保持它们的统治地位,把人分成369等。

统治者就告诉最下层的人,你们老老实实的当下等人,等到来生转世,成为上等人吧!

这些把戏无非就是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

8、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已经看破了世间的很多现象,他们明白,要想活成什么样,不能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我是1960年出生的,基本属于题主所说的“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也有过一些旅游经历,也确实看到过有的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的情况,而且我所看到过的这样的人还是我对其有一些了解并认识的人。因此,我愿意回答题主的问题。

根据我的了解,他们之所以在旅游中,每到风景点,不进寺庙(包括寺院、道观),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一是不信佛,也不信道教的所谓的无神论者,他们认为任何宗教信仰都是虚幻不实的,唯有在单位上班、在地里种田、在市场做买卖等能挣钱维持生活的才是真实的。这些人中有的也曾怀着好奇之心参观过寺院或道观,但,他们感觉这些“建筑”设施和里面的布局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没什么好看的,所以“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二是属于看见寺庙,想进又犹豫不敢进的人。这些人中多数有过比较寒心的“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

我就曾有过一次随团旅游中在导游“巧妙”地安排下被一群假和尚忽悠的“难忘”的体验。

那是在十年前去泰山曲阜等景点的一次旅游,在参观孔府孔庙孔林活动中,导游在车上告诉我们说某一个景点因为什么原因去不成了,临时改成了另外一个景点,又说这个景点怎么怎么好,把大家说得都很期待和兴奋起来。

到了这个景点之后,大家都下了车,导游把我们带进一个像寺院又不是寺院的地方,让大家排好队,给每人胸前或手臂上带了一张“护身符”,并说这是这里的师父免费给大家保平安的。还嘱咐我们一定要排队按照顺序走。

到了一个大殿门口,导游告诉我们:“师父们很‘慈悲’,可以给我们免费算卦,测吉凶祸福,因为不花钱,希望大家都算一卦”。导游的话果然起作用,不管信与不信的,都觉得这是个好事情,于是,都依循进入大殿。

只见大殿的走道两侧都摆好了两排间隔有序的小方桌,每个小桌后面都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和尚”在给人们看手相、说情况。还有很多二十岁左右的小和尚来往穿梭、跑前跑后的不知在忙什么。

我看到这里,心里不免起了疑惑,凭我所知,佛教是反对算命、算卦、算吉凶的,这里却搞这些东西,再观察这些“和尚”的衣着和行走坐姿,没有一点稳当、庄严的样子。我本想把我的观感及时反馈给导游,可再找导游,她已经没了踪影。

这时,我已经排序到个了,一个“和尚”看了我的手相,又问了我的出生日期后,说我是吃皇粮的命,又说了很多大吉大利的话,然后拿出一张黄纸条,在上面写了一些字,一边递给我一边很神秘地告诉我要托着这张纸快步出大殿,然后左拐右拐什么的行走路线,并一再嘱咐:一定要快步走或一溜小跑,不能停,不能东张西望,到了终点把纸条交给一个和尚把纸条烧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本人和家里就会有灾祸什么的。我对他的话一点也不信,因为第一,我从不相信算卦算命之类的东西,我只相信“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的因果定律。第二,从我一进这个景点的大门就感觉这里不正常,我预料后面的程序里肯定会有“图穷匕首见”的骗人的鬼把戏。正当我准备出了大殿之后如何逃脱的时候,一个小和尚挤到我面前说:“我带你去吧”,不由分说地领着我按照那个和尚所讲的路线三拐两拐地把我带到了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的卡口处,把纸条交给了一个老“和尚”,放进了焚烧桶里,然后过了卡口,就到了一处请香、上香的地方。

这里有一排案板,上面放着许多长短不一的各种高香,案板的对面也立放着许多一人高以上的各种高香。几个“和尚”正在这里向比我先到的人介绍各种高香的名称和所起的作用。看我过来了就问我要请哪种香,我说,我哪种也不请。他说到了这里都要请香的,他指着那些长短不一的香:这里有富贵长寿香、官运亨通香,各种各样的香应有尽有,而且都很灵验的。他见我无动于衷的样子,就又说,你要带钱少的话可以请这柱平安香,才600元,花600元能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吉祥、健康,多上算啊。接着,他又指着我的口袋:你把钱都掏出来,看看一共有多少钱,能请哪个香。我说,我是来旅游的,不是来你们这里消费的。他听我这么坚决地拒绝他,就把脸沉了下来:你要不请香的话,这里的佛菩萨和护法神不会放过你的,你和你们全家都不会得好的。接下来他又说了很多很难听的诅咒的话。我说:“告诉你吧,我是居士,你不用忽悠我,凡是学佛的人都知道佛菩萨是不会惩罚任何人的。我天天在家里上香,供养十方所有的佛法僧三宝,就是出门在外我也每时每刻在上心香,我相信十方所有的诸佛、菩萨与护法诸神都会护持有正心、正念、正知、正见的佛弟子的,绝不会护佑靠歪门邪道、坑蒙拐骗、借教敛财的假和尚的!”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这个“藏污纳垢”的旅游景点。

回到车里,很多人都陆陆续续的先后回来了,原先满车的欢声笑语变成了现在的鸦雀无声。无论是被诱导着花了600元至2000元请了高香的人,还是虽然没有花这么多的冤枉钱,但却被几个假和尚恶狠狠的诅咒全家的人,都在心里埋下了深深的阴影,都在想:以后,寺庙还是少去或者不去的好。

以上就是我的一次不愉快的旅游经历,也是“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的第二个原因。

其实,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近些年来,国家宗教局、旅游局、文物管理局、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多头并举的对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对极个别导游欺骗胁迫旅行者消费或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行者消费的行为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专项治理,并且建立起了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净化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大环境,使个别的“害群之马”无处藏身。所以,现在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还是年轻的,只要想进寺庙看看,不用担心,您大可放心地进,如果再遇到极个别的“不畏因果”之徒想让清净道场蒙尘,就要及时大胆地举报,使之能绳之以法,确保宗教活动场所的清净与庄严。

我是圣林修行说,感谢阅读,欢迎点评。如果您对我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感兴趣,敬请点开关注按钮,头条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将我的最新文章推送给您,您的关注或点评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激励。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谢谢邀请!

题主在问这道题时是设置了前提的,那就是——每次到风景点,本想进去看看,可他们就远远看一看不愿进去参观,这是为什么呢?

我是一名皈依三宝的俗家弟子,同时也是位上了年纪的人,完全可以理解这些来到景区见到寺庙本想进去看看,但最后又决定不入内的内在原因。

可以肯定,这些老人心中是有佛的,而且见到寺院他们内心也很想进去,在佛前上柱香、在功德箱中放些香火钱。最后之所以压抑了自己亲近佛的愿望选择了敬而远之,极有可能是早些年在外旅游时进入寺庙被所谓的“高香”给坑过,心中留下了较深的阴影。有些老人则是道听途说了解了一些有关寺庙的负面消息。所以现在同样在景点看到寺庙,这种阴影便条件反射般的出现在脑海中促其产生抗拒心理。

我们知道,佛是神圣的所以才让人景仰;寺院是清靜的所以才使人亲近。寺院是道场、佛界是净土。但却因为功利而又浮躁的社会使其蒙尘。有些急功近利而又“不畏因果”之人,穷其各种手段借“佛”生财。他们或承包宗教场所的场地,或干脆与地方联手新建寺庙,使寺院这种清静的修行道场变成喧嚣的赚钱的市场。借信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佛的“迷信”采用诱导式的心理攻势,使其在不明不白的迷惑状态下掏钱。名为“供养三宝”,实则是肥了私人的腰包。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盯上这块“蛋糕”的地方政府,他们用权力的魔棒将名山、名寺圈为景区。高门票、高消费大掏香客的荷包。富了地方、加了政绩。种种“未法时代”的怪象,既抹黑了佛教的形象又寒了不少虔诚的佛教信众的心。

好在国家及时出手, 2015年4月,国家宗教局、统战部、公安部、文物管理局、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整治违法违规设立功德箱等借教敛财问题专项工作的通知》。这项整治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年,大大涤荡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污泥浊水,净化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大环境,还了宗教活动场所一片蓝天……

之所以到现在还会出现老年人来到景区寺院想进又不敢进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老人胆小怕事,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他们内心对佛是敬畏的,尤其害怕在寺院内招惹是非,特別是曾经被坑过的老年人。有着强烈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畏惧心结。今天借回答这道题的机会我想告诉信佛的老兄弟、老姐妹们,经过强力整治后的寺院再也不是几年前可以“藏污纳垢”的场所,大家也不用再担心被坑、被骗。对此,我有着切身体会——

2010年,我与老伴带着姐姐到广西旅游,在桂林的七星岩景区一座寺庙内,我们跟在一个旅游团后面听导游讲解,中途导游请了一位“出家人”出来“指点迷津”,那位“出家人”没说上二句便将手指向我让我跟他到一个小房间内,先是云山雾罩的说了一通“禅理”,然后就说我是个有大福报的人要在佛前为我上一柱祈福香。我问他要多少钱?他便说钱越多、福越大!我说出门没带什么现金,他指着桌上的一台刷卡机说:没关系,可以刷卡。那一年我刚皈依三宝,对出家人是很敬重的。但眼前的场景让我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最后我掏出钱包取出八百块钱告诉他就给这么多了!他也没过多勉强,只是说了几句祝福的好话便将我送了出来。后来,随着对佛教的逐步了解,参访过的寺院越来越多,面聆高僧开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才知道大部分的寺院都是弘法利生的正法道场,大部分出家人也是慈悲为怀、主张正行正信。所以,我现在旅游每到一地都必然会去当地的名寺古刹参访礼佛,每一次走进名寺古刹,心境就特别的空明、安祥,似乎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回到家中的感觉。对名利的欲望越来越淡薄、心境越来越平和、身体状况较十年前也有了大幅改善……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我现在就是一个远远看下寺庙,一般不进去参拜的人。

为什么不进寺庙里面去呢?

一是看得多了。著名的寺庙如五台山上的寺庙、陕西扶风法门寺、河南洛阳白马寺、青海西宁塔尔寺、甘肃甘南拉卜楞寺、西藏拉萨大昭寺等都去过。寺庙内的陈设大同小异,没有新鲜的东西。

二是对佛教不感兴趣,与佛无缘。我既不信佛,如何去虔心拜佛。

三是好多地方的寺庙已经不像宗教场所了,倒是个生意场。据说有些寺庙是由人承包的。我在农村有个远房亲戚,好像就有一个度牒,他没事就到寺庙里去赚钱了,家里妻儿老小一大群人就靠他养活呢。

过去,到寺庙参观时,也被导游和僧人忽悠过,化了大钱买高香。佛祖的声誉也被一些钻进钱眼、浑身铜臭的不孝弟子玷污了。有些寺庙的香烟燎绕之中,有阿堵物的味道。

吃一堑长一智,所以也就敬而远之了。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谢邀!

看透了,看穿了。

人越老,越是历练,越是看破红尘。市俗市侩化太多,还要到寺庙再看一次吗?

本来,寺庙在人心目中,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信仰,是闪烁着众生平等智慧的结晶,人们进入寺庙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渴望舒放被尘世磐石压抑的心灵,呼吸自由的空气,让精神与神灵一齐放飞,就是说尘世中无法获得完美的东西,可以在寺庙中寻觅到。请问众民,这寺庙有吗?

第二种境界:希望寺庙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与尘世相异趣,没有三六九等,没有金钱臭味,人人相亲相爱,贫的富的,做官的白衣的,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请问僧尼,你们眼中高官与平民,大款与穷汉是否一样,都热情款待,请上座请香茶呢?

第三种境界:为了下一辈子投胎大富大贵人家,为了这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惜用巨额金钱买功德碑,用千元一支高香贿赂神佛,用几万几十万元进贡寺庙僧尼,于是黄金铺路珍玉买佛,寺庙和尚简直把这些富翁礼拜成真活佛。人世间一切污浊在袅袅香烟中沉污积垢,这现实存在吗?

所以,第一种境界飘渺难寻,第二种境界万不及一,唯有第三种境界比比皆是。这种充满铜臭味的寺庙,进去还有什么意义?历史的僧尼都是苦行僧,视金钱如粪土,视美女如剔骨之刀,现在还有吗?和尚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儿女满堂,出则轿车,僧室豪气,做佛事价格连年上涨,比菜市场涨价都快,如此的寺庙,你还是看个什么?

不就是人们眼中最寻常的一种职业,而且是赚钱多多的职业而已!

为什么上了一定年纪的,很多人看到寺庙都不愿进去?

是的,我的婆婆就是看到寺庙不愿进去,情愿坐在门口等我们,顺便喝水休息。

我曾经问过她,为什么不愿进去?婆婆说,她不信这些,进去看看这些佛像没多大意思,还有进到庙里,是肯定要烧香许愿的,许了愿来年还是要来烧香还愿的,我不想烧香,干脆就不进去,这是啥逻辑呀,我和她说,你可以不用烧香,像我们一样看看就行,可是人家很固执,坚决不进,只能作罢。

后来我想想才明白,婆婆说了上面的这个原因,不是主因,真正的原因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因为婆婆的腰腿不好,拄着拐杖走路慢,平时还好,出去玩时间长就不行,所以为了方便她出行,就给她买了电动轮椅,她体格大,又胖,所以轮椅也大,相应的就很重。在平路上她开着轮椅很开心,也累不着她,但遇到台阶时,只有几节台阶时,我和老公合力抬一下就行了,但遇到长长的台阶时,婆婆就不敢爬了,所以我们出游时,尽量不选择爬山和有很多台阶的地方。所以,婆婆不愿进寺庙的原因,可能是寺庙台阶和门槛多,怕我们不停的搬轮椅抬上抬下,所以干脆就不进去了。

不过,说到景区的台阶多,不方便腿脚不便的人行走,更不方便轮椅使用这点,我对天目湖景区入口的一个便民通道印象很深,当时我们一家去天目湖游玩,当时婆婆坐着轮椅,家里的小宝宝坐着婴儿车,工作人员验过证件后,看到我们这一老一小坐着车,就说,进去右手有个通道,车子可以从这儿下去,很方便。走过去一看,果然,这个通道设计的很合理,它不是那种直上直下的直线性道路,而是带着几个弯的蛇形路,这样就避免车子不小心直冲下去,发生危险。道路两边都装有不锈钢栏杆,便于腿脚不便的人扶着走下去,这个设计真是太巧妙了。游玩回来后,我们也从这里返回,这个通道让我们省了不人少力,大大的方便了我们岀行,这是一种很人性化的设计,我觉得国内的景区都可借鉴一下,至少在我旅游过的许多地方,我没看见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让我印象很深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