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姓的传统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

众说周知,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可随父姓也可随女母姓,但传统基本随父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近几十年独生子女及二孩政策的推广,家家户户孩子减少,大家对女儿的培养包括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均与培养男孩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女孩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原生家庭及女孩自身条件都与男方旗鼓相当伯仲之间的情况下,开始诞生出一种新婚姻模式:双方一起出钱买房,不谈彩礼嫁妆,婚后小两口自立门户,你家我家我们家。双方父母在小两口家都是客人,一样的家庭地位,一样的养老待遇,孩子一随爹姓一随妈姓(但头胎姓氏双方家庭抢得厉害)。 大家对这种新婚姻模式怎么看?子承父姓的传统是否会受到挑战,什么时候会有大面积改变? 回复时烦请备注下自己是男方家人还是女方家人,男方女方的兄弟姐妹情况,相信这两点会影响立场及看法。

1、社会重新回到了母系氏族,那么有可能改变,但是这有可能吗?

2、男人和女人在社会的地位转变了,主要的领导人都是女人了。这个时候有可能改变。

3、上帝在制造人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分工。男人负责养家糊口,保护这个家庭。女人负责在家生育育小孩儿。

4、把上帝请出来,重新再造一遍人,把男人大部分的功能全部移植给女人。

5、女人有更强壮的身体,更加聪慧的大脑,具备更加勇敢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男人就只留下播种这一个功能。这个时候小孩子想跟谁姓跟谁姓,全部都由女人说了算。

6、姓氏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习惯和普通的传承。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想违背自然的规律,强行去改变,这个是行不通的。

7、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极少部分的女权主义者。绝大多数的女性,是非常认可他们的角色,她们并不愿意承担男人的职责,因为他们不具备男人的天生条件。

8、什么时候能够大面积的改变呢?首先要进入无性繁殖的阶段。

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几乎为零,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体条件等等的各个方面,全部都超过男性。这个时候姓氏会大面积的改变随母姓。

什么时候会变成这个样子?应该说遥遥无期。甚至是永远不可能。

子承父姓的传统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

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子承父姓?

那些传统啊,传承啊,其实都是虚的,说点实在的。

当女性不需要男人养家,平时不需要男人担当,有危险女性冲在前面,战场上战死的大部分是女性的时候。

以后连男人带孩子都随女姓都行。

消防员和军人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处,还觉得他们干吃饭不干活,但你敢说把军队和消防员都裁掉吗?这些就是男人的作用,男人是支柱,是盾牌,是第一个牺牲的。

子承父姓来自于这里,而不是你出了多少钱买房,做了多少家务。女人真的觉得自己够本事,就别嫁人了,找个满意的性伙伴生孩子就好了,还怕孩子不跟你姓吗?

子承父姓的传统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

咱们先不说法律方面的,就说说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致命bug,就是,你以为女方的姓就是女方的?错了,女方的姓是女方他爹的,如果从这个提问来追索的话,女方是根本就没有姓的,没有姓,你改变啥?改来改去还是男方的姓。

子承父姓的传统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

你们怕是吃了几天饱饭,仗着男多女少的性别优势,连自己姓啥都搞不拎清了吧?

想"大面积"改变?不是不可以。你们首先要在经济(财富控制度),文化,科学,军事,社会参与度,社会贡献度,包括智商等等因素上能超过男性时再来讨论这话题!

动物界都是凭实力说话的,可不能凭"黔之驴”打嘴炮就有用的,这一点希望你们要发自灵魂的深思才行。

知道啥叫丛林法则不?按闹分配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欲望要求,它不可能是你口中的"大面积改变”。当然,社会上有很多无奈与迁就,也有很多舔狗存在,但与千百年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固有传统"相悖的话,你们恐怕还需努力哦。

套用孙先生一句话:

抢姓尚未成功

女性还需努力

如果你们敢跟歪果仁男友这么豪横的话,也算进了一小步。如果不敢,还是别自取其辱为好。

记住,想要"大面积”满足女拳手们的姓氏欲望的话,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你们的实力实在有待提高啊[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哦,表明一下我的身份:知天命的中年大叔。

子承父姓的传统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

如果我女人非要孩子跟母姓,那就离婚你自己养,因为带着一个不跟自己姓的孩子出去外面别人问你儿子叫什么名字,我怎么回答?说出来任何人都会觉得孩子是你老婆和前夫生的,你是给别人养孩子,人家会用什么眼光看你?正常女人是不会有这种想法,有这种想法的女人绝对是脑残,跟这种脑残女过日子始终会吵架离婚的

子承父姓的传统什么时候能大面积改变?

我觉得,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为了争夺孩子的冠姓权,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动摇和否定中国传统。因为,能置疑冠姓权并发起讨论的人己经不会不知道姓名只是一种代号而已,纠结于跟谁姓毫无意义,何况有少数是随母姓。但结合目前贬中医、攻击中国正能量名人和习俗的现象沉渣泛起来看,置疑孩子的冠姓权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其目的是互相呼应,否定和攻击中国文化,从而动摇我们新生一代如零零后丶壹零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心险恶,我辈不可等闲视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