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

好事没有你的。

干活就找你。

慢慢的你也会被气死

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

我在体制内干了30多年,什么酸甜苦辣都经历过,自身的和周围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对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的问题有着发言权。我从部队八五年转业连职干部安排上就是普通人。一辈子没有请过领导吃饭,没有给领导送过一分钱的礼,因为当初的想法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没有考虑到提拔的问题,到地方上睁开眼睛一看,该提拔的都提拔了,自己一起跑就比别人落后了8到10年,在部队唯一的收获就是提干了,因为提干的缘故到地方才被安排到机关干部岗位。现在的名称也就是公务员岗位。

一个单位当中领导下面全都是溜须拍马,光耍嘴不会干工作的行吗?肯定是不行的,光会干工作不会为领导抬轿子,肯定也是不行的,领导要政绩,领导也要提拔,没有下层为他打好基础,也是不行的。地方的机关不像部队几年就走换一茬,无论好孬都离开这个单位,地方的机关里有的人一干就干了半辈子,一辈子。在机关当中没有能力,但是有后台混日子过的人也不在少数。

所以分类来看,有溜须拍马阿姨奉承领导的一类人;有扎实干工作的一类人;有靠山能够站住脚的一类人。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三类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也不排除这三类人当中有复合类型但是比较少,我们不能说溜须拍马的人就绝对不会干工作,也不能说扎实干工作的人就不去溜须拍马,还不能说有靠山的人就不干工作不会干工作,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是纷繁复杂交织在一起的,但是实际当中存在这三类人是客观的,是每一个在公务员队伍里工作的人要了解和掌握的。

那么扎扎实实工作,不去溜须拍马的人怎么样在队伍里生存呢,我的生存法则就是这样的:首先对提拔进步不抱有幻想,能赶上机会更好。没有机会,自己也不怨天怨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让别人嫉妒死,不让别人贬疵死!二是对自己的业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掌握。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什么程度?做得一般的是什么程度?做得差的是什么程度,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由于我30年换岗位有十几个,所以在不同的条件下想掌握这些东西也是不容易的。我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是1985年的时候,网络才刚刚兴起,一般人是不能用网络查到资料的,需要想各种办法才能了解到情况,学习一个外地经验要和人家联系几次,以最诚恳的态度才能得到人家的支持,有时是用各种资料和人家交换才能获得一些信息,不过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有了这些信息,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做得主动和顺利,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几个月之内就把自己有外行变成内行。公务员的工作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在换七个八个工作岗位之后,再重新上一个陌生的岗位也不会感到陌生,只要你勤奋好学。把别人打麻将、钓鱼的时间都变成你自学,或者向别人学习的时间,有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你的工作做好了就能提拔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不是绝对否定的,不要以为自己工作干好了,就有资本向领导伸手要职位,要提拔,要进步,要先进,要出人头地!这些东西不是要的,来了更好,不来也心平气和。自己对得起自己,有了这些本领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说官腔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别人不敢小瞧,只能说你没有靠山,你没有关系,不搞溜须拍马好事儿没有滩上,你这样活得心安理得。但也不是不溜须拍马就永远不能进步,比你差的人都提拔了,提拔了一批又一批,领导和同事们心里都知道你比他们强,比他们干的工作多,也有过意不去的时候,这时候好机会就来了,你也应当把握住,有时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机会,千万不能谦虚,这时候谦虚就不能进步了,会的东西自己就应当实事求是,在关键的时候应当站出来展现出自己的才能,特别是这时候领导可能要找你谈话,千万不要谦虚,这时候谦虚就是害了自己。

我就是这样在科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干了九年,然后是副科长,科长,也就是有的县现在的股长,副股长,县级市叫起来好听,就叫科长,国家系列没有这样的安排,但是大小也是个头了就要有头的样子,还要继续钻研,干什么学习什么,把什么研究透,把岗位上的难题处理好,把历史的欠账清理好,这样每一个岗位上你就会让本职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同行当中排在前面,后来就是副局长一干十几年?五十多岁时才任命局长,就是国家序列的正科,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头头了。不溜须拍马,不阿谀奉承,不搞那些不正之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也是可以生存的,但是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真正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细致做出名堂来。

确实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想走自己的路是何等的不容易,但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要走自己的路,不管自己的路是崎岖还是曲折,只要自己没有那些野心,没有那些奢望,也是未尝不可的。做一个正直的人就要做一些正直的事情,做一些正直事情可能也会受到有水平有能力领导的认可和赞扬,我可以说几个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敢于在领导面前说不。也是一种有胆量,有见识的会得到承认的做法。在体制内来说,很少有人在上级领导面前说不,大多数人都是说赞扬的话,同意的话,对领导做错的事情和在实践当中行不通的事情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不直接说出来。其实,有能力有水平的领导,他们恰恰相反,不愿意听到这些溜须拍马的声音,而是需要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做法,想听到有没有其他的意见?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对踏踏实实干工作,对工作心中有数,对工作有办法的老实人就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无论是在科员还是在其他岗位上,都曾经多次当领导的面或者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当时的场景就是说对领导说不,大多数都得到了领导的采纳,时间长了领导在决策当中也愿意听取你有什么样的意见?无形当中就肯定了你的见识和工作方法,为将来使用你做了一些铺垫,那些对工作心里没有底,没有详细研究的人是不会有胆量在领导面前说不的,所以他们也提出不了什么可行的意见,只能当领导的传声筒和鼓掌的人。有的领导在心底里看不起这样的人。

敢于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在体制内工作无形当中都有一些传统的做法和规矩,多数的做法和规矩都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步伐。有些老旧的东西就应当抛弃了,只有抛弃了这些东西,研究出更加适应工作的新的方法和方式,才能使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只有在对工作有深入的研究基础上。才能提出合理的可行的新的办法和措施,有的领导可能认为这样是标新立异,有的领导可能会怕有些工作会耽误,这就需要你把握住时机,恰当地把你所要改进的方式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实施,以促进工作节约工作量的实际效果,让领导满意。如果一个人遵规守矩的按老办法进行工作,我认为出成绩的可能性很小,也不会推进工作更好地开展。

敢于向领导汇报工作和请示工作。在体制内接触领导会引起别人的猜疑,但是不能因为有人猜疑就不去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那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心中没有鬼,怕什么?不溜须拍马领导不等于不接触领导!因为工作的事情该向领导汇报就及时汇报,该向领导提出问题就大胆提出问题。心底无私天地宽,在一个单位不要过多的计较同事们怎样看待你,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唯唯诺诺,自己又不会溜须拍马。工作上又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将会一事无成。在领导面前就是谈工作谈问题谈解决办法,向来不讲其他同事的高低长短,不阿谀奉承领导,对领导的安排也提出合乎实际的意见,在领导面前表现出一个真实的你,让领导知道他指到哪里你就会打仗哪里,他工作想到哪你就会做到哪。有了领导的支持,你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即使你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要认清正确的处理领导关系和溜须拍马的区别,不然在体制内一辈子你也要糊里糊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前进方向。

普普通通的人,在体制内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上进,付出比别人几倍的努力,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也会使自己成长进步,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给那些实在人提供了更好的舞台和进步基础。普普通通的人才是应当受到欢迎的人,受到赞扬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更快成长进步。

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

行,太行了!其时我们国家各个基层组织中,领导干部😊还是关键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无欲则刚,只要你努力、自律、守纪,你也一样会成为人民的一名好公仆!!!!!!

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

行,别人把你呼来唤去,你心里痛不痛快?干同样的活,别人多拿钱你少拿,你心里痛不痛快?

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

有啥不行的!干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谁的脸色也不用看!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家庭,孩子,父母,!比什么都强!

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行不行?

体制内只干工作不攀领导,当个普通人,实话实说行也不行,具体要看个人的能力、抱负以及期望值。

我是一个在国企工作了20年的老职工,既无关系也无背景,家境较为贫寒,也就是你说的只干工作,不攀领导。由于单位公文写作的仅我一人,2006年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一直到现在,虽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自己依然在这个位置上。

我知道自己的客观情况,日常工作中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忍劳忍怨,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守住了自已的饭碗。但由于不会巴结领导,曲意逢迎,所以十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难以往上发展。

有许多职工也为我打抱不平,但决定权在高层手里,怪只怪自己的情商低,不会来事。

其实,目前体制内的单位,大多都是圈圈文化,谁是谁圈子里的人谁该重用谁该打击,并不完全靠能力。

我有一位同事,就属于见风使舵,会来事的人,谁是一把手他就巴结谁。十多年来,他的职场陷入了怪圈,一把手一走,他总被整,随后又被重用,又被整。

总之,根据我的经验,在体制内如果不攀附领导,当个普通人完全可行,因为体制内只要你不犯十分严重的错误,没有人能开除了你。但如果想进步,不攀附领导,最多只能上升到干具体活的副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