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母鸡总是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蛋鸡养殖为什么会出现软壳蛋,如何能够避免?
这期讲一下软壳蛋,什么是软壳蛋,为什么会出现软壳蛋?软壳蛋如何避免?
为什么会出现软壳蛋?1.饲料中缺钙,缺磷,或者钙磷比例不足,都会导致蛋壳变软。
2.鸡舍温度太高,鸡群出现热应激,并且高温导致鸡群食欲下降,缺水,以至于蛋鸡钙的摄入量减少。
3.鸡舍又脏又小,并且潮湿,这种环境下鸡群密度过大,会导致鸡群疾病发生,蛋壳质量下降。
4.蛋鸡产蛋受到惊吓,生殖系统紊乱,影响蛋壳形成。
5.喂食发霉的饲料,造成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生殖功能障碍,使鸡产生软壳蛋,或丧失继续产蛋的能力。
如何避免?1.补充钙磷,注意钙磷比例,可以饲喂一些钙磷含量比较多的粮食作物,也可以单独补充贝壳粉、骨粉、鱼肝油等物质。或者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益生菌。
一般以在下午2-5点进行补钙为宜,因为在1天中,下午2-5点是鸡的采食高峰期,此时进行补钙的话,能够让鸡摄食更多的钙质。
2.不喂食发霉饲料,当蛋鸡采食霉变的饲料之后,肝脏、肾脏等器官便会被黄曲霉素侵害,随后便会出现体重下降、抗病力差、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软等情况。需要提供干净的饲料,不能够提供发霉变质的饲料,而且还需要及时把吃剩的饲料清理干净,避免鸡采食。
3、鸡舍环境适宜,在高温环境中,鸡因为不能够很好的散热,从而便会出现食欲减退、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薄等情况。所以在鸡舍气温高的时候,需要做好降温处理,平时还需要做好通风的工作,保证环境的凉爽干燥,避免鸡下软蛋。
我家母鸡总是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了几只母亲,既能下单又能吃肉。但是在母鸡下蛋的时候,偶尔会遇到母鸡下软壳蛋,让人苦恼不堪。我的家乡也是农村,母亲常年养鸡,这个情况我家母鸡曾经出现过几次,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1.饲养过程中缺钙导致的。我们都知道,鸡蛋壳实际上就是钙化物,母鸡需要大量的钙才能形成蛋壳,现在蛋壳不硬,产薄壳、软壳蛋,那就是缺钙导致的。缺钙有几种原因,可能是食物中缺少钙和磷,导致下蛋过程钙不足;也有可能是身体中某些机能受损,影响了钙的吸收,比如甲状腺功能,如果鸡舍温度过高,引起代谢的变化,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夏季,有段时间,家里圈养了几只亲戚送的鸡,由于但是放养走失,就圈养一段时间,那个时间段天气热,没有注意将鸡舍打开,导致都是下的软壳蛋。还有可能是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比如锰、锌、镁等,这些微量元素对蛋壳的形成至关重要。
2.母鸡在下蛋的时候受到刺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应激反应,如果在下蛋的过程中受到刺激,不仅会影响鸡蛋的品质,还会导致软壳蛋、破壳蛋的比例大大提高,这就好比是女人生孩子是一样的,都是担心在怀孕的时候受到刺激。因为刺激会导致身体机能的变化,影响身体各种激素水平失衡,导致生产出现问题。
3.鸡龄过长,下蛋过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蛋太多,亏损太大。我们在农村,经常看到刚刚下蛋的母亲下的蛋蛋壳清亮发硬,但是对于几年老鸡下的蛋有可能在硬度上有所下降。这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长期下蛋会导致生理机能混乱,产生软壳蛋的情况。
那么,当我们遇到母鸡下软壳蛋该怎么处理呢?首先,我们判别是个别母鸡行为,还是群体性行为,如果大部分母鸡都是如此,有可能是温度、缺钙、缺微量元素造成的。那么,我们在日常喂养的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钙磷含量较高的食物,一般有些地方会用小贝壳、小鱼虾喂养,增加母鸡的营养,也可以增加部分钙和磷的饲料,补充对钙磷的需求。
其次,由于农村母鸡都是散养的,一般都会建造鸡圈,要保持鸡圈日常清洁和通风,尤其是夏季,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母鸡中暑,下蛋少、下软壳蛋。同时,也要避免在母鸡下蛋的时候,由于狗、猫等动物的刺激。
最后,要做好疾病防控,在保证日常消毒的同时,要留意母鸡的状态,保持水源充足,及时清扫消毒鸡圈,出现生病情况也要及时喂药打针,防止病情扩散。
总体而言,母鸡下软壳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缺钙,在喂养过程中保证散养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青菜、玉米、剩饭,保证鸡圈通风,尤其是在大量下蛋期,从而保证下蛋数量和品质。不知道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者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留言。
我家母鸡总是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缺钙,蛋壳,石子,贝壳粉
我家母鸡总是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你好 谢谢邀请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这几天在家过五一 , 早上做早餐的时候 发现有个别鸡蛋皮很薄 表面有很不光滑
就问了婆婆是咋回事 她说有只母鸡老是下软蛋 薄皮蛋
她几十年的养鸡的经验看 鸡缺钙了 缺微量元素了
可以弄些蛋壳 砸碎 拌在食里 让鸡吃 可以补钙
我家母鸡总是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缺钙啊,散养的鸡自己会啄泥土里的石子吃就不会缺钙,你这应该是圈养的,可以喂谷粒小麦,母鸡自己也喜欢吃碎蛋壳的,也在在补钙
我家母鸡总是下软壳蛋,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可能是缺钙了,可以喂一些维生素D3,骨粉和石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