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脑梗塞和脑血栓还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讲一讲相关概念。
脑卒中- 脑卒中也就是平常说的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 脑梗死是大脑缺血引起的,又叫缺血性的卒中。
- 脑出血是大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又叫出血性卒中。
- 这两者是一个意思,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脑梗死是缺血引起的,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1、脑栓塞形成
- 指的是大脑的动脉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斑块的形成。
- 斑块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导致该血管供血的大脑区域缺血坏死。
2、脑栓塞
- 指的是其他部位形成的栓子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的动脉,堵住了血管。
- 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系统的塞子。比如房颤引起的脑梗死就属于这种类型。
- 因此,脑梗塞和脑血栓还是有区别的,脑梗塞的范围更大,可以包括脑血栓。
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脑梗死和脑血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脑子里面的一条血管因为某种原因被堵上了。
不过,严格来说,二者还是有些差别的。
脑梗死的概念要大于脑血栓。尽管都是血管堵塞,脑梗死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堵塞,如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其他来源的栓子栓塞、血管闭塞等等原因;而脑血栓严格来说,就是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而不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
如果发生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没有完全弄明白病因之前,科学一点的说法应该是脑梗死,不过,即使病人说成脑血栓,医生一般也不太会特意去纠正。毕竟,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还是脑血栓形成。
当然,在做了各种化验检查,弄清楚了脑梗死的原因后,区分不同原因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做好脑梗死的二级预防。
脑血栓形成的二级预防就是医生常常宣教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三高“外,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而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如心源性栓塞,除治疗心脏自身问题外,通常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来二级预防脑梗死再发。
总结一下,脑梗死包含脑血栓,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可以通过生活习惯改变,控制“三高”和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等来预防脑血栓。
如果您喜欢李博士的回答,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
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脑卒中,中风,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一种表现,非常容易混淆,不要说普通人,就是很多非专科医生也常常搞不清楚。
题目是问脑梗死和脑血栓的区别,我就来谈谈这两的概念吧。
脑梗死和脑血栓都是属于脑的缺血性疾病,所不同的是两者所包含的范围不一样。它们是从属关系。脑梗死范围更广泛,它包含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三大类型。脑梗死是由于脑的供血供氧障碍导致脑细胞坏死,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偏瘫,失语等。
脑血栓也是脑梗死的一种,但它只是脑梗死的其中一个类型,它是由于脑动脉的局部形成血栓,最后导致动脉堵塞,从而造成脑缺血缺氧,脑细胞的坏死。最常见的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局部狭窄,血流易形成涡流,硬化动脉壁受到破坏后激活了凝血系统,局部形成血栓,加上血管狭窄,非常容易堵塞这根动脉,从而形成脑缺血。
对于脑梗来说,如果能够在早期就开通这根堵塞的血管,是可以改善脑的缺血症状,挽救濒临坏死的脑细胞的,常见的方法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介入取栓几种方法。但是要开通堵塞的血管,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超过了这个时间再去开通血管,将会使得脑出血的概率大大提高。
所以一旦发现可疑脑梗患者,千万不要等待或犹豫,一定要第一时间就送往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 “咬文嚼字”的区别!
- 这两个词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都知道指的是常见的中风/卒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的“咬文嚼字”其实是医学专业上的区别:- 脑梗塞:是影像专业中常用的一种术语,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影像学表现;
-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专业常用的诊断术语,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
- 脑栓塞:也是神经内科专业常用的诊断术语,与脑梗死区别是导致梗死的原因是就局部存在栓子;
- 脑血栓:其实指的是局部脑血管内形成的栓子,是一种“物质”的名称,脑内的血栓堵塞血管可以导致脑栓塞;
- .......
所以,上面各种解释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为一种疾病,也就是上说的中风或者卒中或者脑梗!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其实,这两个概念指的是同一种病,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都属于缺血性卒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脑梗死”或“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下面我来具体给大家讲讲他们的发病机制,脑梗死根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①脑血栓形成;②脑栓塞;③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由于脑供血动脉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约占全部急性脑梗死的80%-90%。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指急性闭塞的脑动脉是因为局部血管本身存在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的根本病因,因此,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指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此外,还有动脉炎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该类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病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病前驱症状如躯体麻木、无力等,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日达到高峰,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栓塞是指急性闭塞的脑动脉本身有或没有明显病变,是由于栓子栓塞动脉所致,从而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即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3。脑栓塞临床上主要指心源性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大多数患者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或严重心律失常等,或存在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栓子来源病史。有些患者同时并发脑栓塞、肾栓塞、肠系膜栓塞和皮肤栓塞等疾病表现。意识障碍有无取决于栓塞血管的大小和梗死的面积。
以上就是这两类病的详细介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让您更加了解脑梗死这类疾病。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很多老百姓都分不清脑梗塞和脑血栓,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差不多的,但是又有区别。脑血栓是脑梗塞的一种,而脑梗塞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脑卒中,具体点说,是缺血性脑卒中。下面就来详细说说。
脑梗塞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脑梗塞是各种原因所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而脑梗塞又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常见的类型。导致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而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脑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偏盲及昏迷等。这种类型的脑梗死常常好发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等大动脉。一旦脑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脑血管闭塞,一旦发现确诊要积极治疗,在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
-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而使血管腔紧急闭塞或严重狭窄。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的附壁血栓(房颤、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脑栓塞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发病前无先兆,发病于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
- 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很常见,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同时大多数腔梗的患者都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部分患者可能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有些患者是逐渐起病,出现偏瘫或者偏深感觉障碍等局灶症状。但是腔隙性脑梗的预后较好,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低,但是容易复发。
1、脑梗塞的发生和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密不可分,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让脑梗没有可乘之机。
2、心血管疾病,如房颤、心脏瓣膜病,可能会引起脑栓塞,如果自己得了房颤或者瓣膜病,一定要去医院积极治疗。
3、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戒烟禁酒,这些对脑梗的预防也很有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