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区别有哪些?

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都属于冠心病的其中一种类型。虽然,两种都叫心绞痛,但是两者的区别确实很大的。

一、从发病机理看

1、稳定性心绞痛

  •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当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称为冠心病。
  • 稳定性心绞痛的斑块是稳定的。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是活动的时候,心脏需氧量增加,但是冠状动脉由于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以及氧气,导致心脏出现心绞痛。
  • 总的来说,稳定性心绞痛的机理是:氧气的供应和需求不平衡导致的。也就是说,心脏需要氧气增多,但是血管无法提供。

2、不稳定性心绞痛

  • 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讲的是斑块的不稳定。不稳定的斑块出现破裂或者斑块表面溃疡形成,都会导致斑块表面形成血栓。
  • 血栓形成后,血管的堵塞程度加重,比如原来只有70%狭窄,斑块表面血栓形成后,堵塞血管使狭窄程度增加到90%,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总的来说,稳定性心绞痛,斑块稳定,心绞痛的发生是氧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斑块不稳定,心绞痛是由于血栓形成,堵塞了血管导致的。

二、症状方面

1、稳定性心绞痛

  • 有诱发因素,比如活动的时候,情绪激动等。
  • 发作的时间持续5分钟,停下来休息或者吃硝酸甘油后缓解。

2、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根据发作的特点,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 静息型心绞痛,心绞痛在夜里或者休息的情况下发作。
  • 恶化型心绞痛,原本是稳定性心绞痛,但是现在低于原来的活动下也可诱发心绞痛,疼痛程度更剧烈,时间更久。
  • 初发型心绞痛,在初次发作的1-2个月叫初发型心绞痛。很轻的体力活动就可以诱发。

总的来说,不稳定性心绞痛有如下特点:不需要诱发因素或者很轻的体力活动就可以诱发,疼痛的疼痛更剧烈,发作时间更久,达到10几分钟。服用硝酸甘油,不能很好的缓解。

三、在危险程度方面
  • 稳定性心绞痛就像一种慢性疾病。而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急性的疾病。
  •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发生不稳定心绞痛极有可能在未来的1-2个月内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
  • 不稳定性心绞痛因为更危险,所以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需要双抗。而稳定性心绞痛只要单抗就可以了。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医生,对我回答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稳定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区别有哪些?

心绞痛发作的时候会呈现出典型的心电图ST段、T波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了解稳定与非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差异,在正式介绍前我想先带大家熟悉一下我们的心电图每一节波动的原理与意义然后在给大家详细解释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二者之间的区别。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那些起伏波折的心电图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呢?医生又如何根据我们波动的心电图图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判定我们心脏可能存在的异常呢?心脏收缩、舒张泵血的规律

假设我们正常人的心率是75次每分钟,我们心脏完成一次收缩与舒张的时间便是60秒/75次=0.8秒/次,也就是说在0.8s之内我们的心脏就已经实现了一次收缩与舒张。那么这0.8s心脏收缩与舒张到底是如何分配呢?通常是

  • 心房持续收缩0.1秒,然后持续舒张0.7秒;
  • 心室持续收缩0.3秒。随后舒张持续0.5秒;

在心脏完成一次收缩与舒张的周期内,通常是本着左右心房同时先收缩,然后左右心室再舒张的规律。由于心房与心室收缩、舒张持续时间的差异,使得心室与心房存在同时舒张的状态持续,这一阶段也叫做全心舒张期。而心绞痛的症状通常与心房的舒张期并没有太多的关联,主要影响的是心室的收缩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T段与T波的异常。

那么什么T波,什么是ST段?

在我们人体内部存在着这么一种规律,我们细胞的膜内分布着一层负离子,而在膜外则分布着一层正离子,每层电子的厚度仅仅只有1纳米。我们的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给心脏传达脏泵动刺激的时候细胞膜内外的正负电子开始相互在膜表面的各种“机器”作用下开始扩散。正负电子在心脏范围内的交换与传递之间便产生了我们的心电图。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波动其实都是心脏细胞电信号整体的反应结果,上升的曲线表示表示去极化过程也就是细胞膜电位变小的的过程,而下降的曲线则表示复极化也就是细胞膜电位增大的过程。

心电图的设备与电极可以检测到心脏微小的电变化,这些电变化便是在每个心动周期(心跳)期间心肌去极化后再极化的结果。

通常: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

PR间隔是从P波的开始到QRS波的开始测量的。该间隔反映了电脉冲从窦房结穿过心房所花费的时间

QRS复合波代表左右心室的快速去极化。与心房相比,心室的肌肉量较大,因此QRS复合波的振幅通常比P波大得多。

J点是QRS复合体结束且ST段开始的点。

ST段连接QRS波群和T波;它代表心室去极化的时期。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引线通常都直立。

QT间隔从QRS复数开始到T波结束测量。

U波是由室间隔的复极化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较低的幅度,有时甚至再心电图上完全不存在。

而无论是稳定型心绞痛还是非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多因心肌供血不足或缺血缺氧而导致心室的电信号受到影响,出现典型的ST段与T波的异常。

那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行心绞痛的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在病因不同
  • 那么什么是稳定型心绞痛呢?:心绞痛我们很多的患者会习惯性的捂住胸口,其目的是为了缓解胸部的疼痛。而稳定型心绞痛在医学上也叫做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一般都具备冠状动脉固定性的严重狭窄,在负重劳作或者运动的情况下我们的心肌收缩力会增强,但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负荷的心肌供血却得不到不满足,继而引起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症状。
  • 那么不稳定性心绞痛又是什么?: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因区别在于其是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动脉斑块生破裂或者糜烂后,导致血液内的血小板聚集引发冠状动脉形成不同程度的血栓,血栓堵塞血管后导致血管发生痉挛与栓塞从而引起心肌供血中断引发心肌缺血。
疼痛表现

无论是稳定型心绞痛还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前区疼痛在主观感觉上是及其相似的,二者均可以由劳动或运动引起

  • 但是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后会在休息后供血跟上,疼痛也会消失。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后会引起胸骨和背部甚至左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当我们休息或尝试静止的时候疼痛便会消失,但是疼痛发作的程度和频率却通常在数周甚至数月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称之为稳定性心绞痛。
  • 虽然不稳定型的心绞痛也会由重体力或运动引起,但是区别于稳定型心绞痛在于患者即使尝试休息、舌下口服硝酸甘油胸痛缺血的疼痛症状仍然无法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持续的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有时候可以持续10多分钟,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发生。
心电图改变
  • 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多半可以处于正常状态,当劳作或运动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负荷的心肌供血得不到不满足的时候会暂时性出现心室收缩期缺血引发的ST段移位、ST段压低、T波倒置以及ST段抬高的异常现象。 其次在临床上通常会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心电图负荷实验,让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通过导联法测量静息下的心电图,随后让患者进行负荷其年龄阶段的最大心率的负荷实验,在安全范围内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缺血,测试心电图的变化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如下图所示:该患者的静息心电图无ST变化。运动后,压力测试显示ST凹陷提示缺血)

有的患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能也会出现ST段压低、T波双相异常,在开始运动的2分钟以后ST段开始压低,甚至T波出现倒置,10分钟后仍任没有恢复提示运动阳性。

  •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在大多数患者中胸痛发作的时候ST段的改变会更加不稳定,有时会出现一过性的抬高或压低、T波也会出现低平甚至倒置的改变。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常会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心电图的改变甚至可以超过12小时以上很容易与心肌梗死混淆,如果不即使更正医疗接入很容易引起患者猝死。有时候不稳定型心绞痛还会出现异常的U波倒置的情况,
辅助检查的差异

稳定型心绞痛与非稳定型心绞痛在辅助检查上也存在异同。常规的辅助手段包括X线、核磁共振都适用于2者之间的检查。例如冠脉内超声显像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并有助于指导介人或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

左图为基本正常节段血管;

右图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

箭头所示为斑块,内圈为管腔横断面,外圈为外弹力膜,两圈之间的环形区域为粥样硬化斑块

  • 但是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容易与心肌梗死扯上关系,因此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言心脏标志物的检查更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这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休息疼痛不减缓24消失内对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的检查呈阳性说明患者的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时预后要远比稳定型心绞痛差。
治疗原则上的差异
  • 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治疗原则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为主,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患者一旦出现心绞痛需要立刻停止劳作或运动进行休息,患者在停止休息后一般症状会立即消失。如果症状依然存在可以舌下服用硝酸甘油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同时患者还需要从生活方式、医疗药物两方面入手干预,旨在改善心肌缺血、预防日后心肌梗死的发生。
  • 但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严重的、具备威胁生命危险的疾病,心绞痛发最后停止活动或服用硝酸甘油药物仍是无法缓解的,因为此时可能存在血栓堵塞的情况,需要立即入院进行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抗血栓甚至抗心肌缺血治疗,并根据辅助检查判断的程度而异。如果患者在服用抗缺血药物后反应治疗效果差,还需要及时进入专业的心脏监护室加强监测与治疗。
总结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基础均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但是二者具体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稳定型心绞痛多因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电图特意性的ST段或T波异常;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加危险多因冠状动脉硬化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很容易引起心肌损伤引发心肌梗死。因此无论上述情况哪一个发生均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及时服用药物不要拖延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救治下避免严重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发生,未雨绸缪预防机体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稳定心绞痛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区别有哪些?

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程度,疼痛性质基本上每次发作都是差不多的,当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部位改变就考虑不稳定性心绞痛了,需要尽快干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