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心肌缺血,主要是由冠心病导致的。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心脏的血管狭窄,导致心脏的缺血缺氧。冠心病现在是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我国目前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在1100万左右,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的上升之中。

得了冠心病,如果不加干预,会怎么样呢?

第一种可能: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长大的过程中,某一天突然破掉了,斑块里面的内容物流出来,到血液里,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把冠状动脉堵塞了,这就形成了急性的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凶险的一种,病情十分危急,需要及时的送医院救治。

第二种可能:

  • 运气比较好,冠状动脉斑块一直比较稳定,没有破掉。但是斑块也是越长越大,血管堵塞的越来越多,心脏缺血就越严重,刚开始可能用力干活的时候,会出现心绞痛,到后面可能稍微动一动就出现心绞痛。
  • 心脏缺血时间越久,对心肌的伤害越大,最后的结果是心肌重构,导致心脏衰竭。

因此,得了冠心病要及时的干预,积极的治疗。在这里,陈大夫提出4条建议,共各位看官参考。

坚持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得了冠心病,就要做好长期吃药的准备,这是持久战。其实,如果冠心病之前有高血压、糖尿病了,就要长期吃药了。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1、抗血小板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对于单纯的冠心病患者(指没有装支架、稳定的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
  • 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的。而血小板的作用则是抗击血小板的聚集,这样就可以起到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
  • 抗血小板药物有很多,但是目前用的最多的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这三种。如果是单抗(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优先选择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如果不能耐受(比如阿司匹林过敏、大出血),可以选择氯吡格雷替代。如果是双抗(使用二种抗血小板药物),在其中一种必须是阿司匹林。

2、他汀类药物

  • 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另一个基石,它的作用是降血脂,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他汀也是至关重要的。
  • 他汀类的药物市面上也有6-7种,但是用的最多的,还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这两种药,都是有国产和进口的。国产药进医保,比较便宜。
  • 血脂里面对动脉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而他汀类药物降脂的主要的靶点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患者LDL要降到多少比较合适呢?

  • 冠心病患者至少将LDL降低到1.8mmol/L以下,最好降到1.4mmol/L。如果有的患者LDL是在太高,单用他汀无法达标的,可以选择联合依折麦布,还不行的可以联合瑞百安。
  • 但是有的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用不起瑞百安,或者无法买到瑞百安。那么,在原来LDL的基础上,幅度至少降低50%。比如原来LDL5.0,至少降到2.5以下。

3、β(读音:贝塔)受体阻滞剂

  •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降压药物,但是除了降压之外。还具有降低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延缓心室重构,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之后,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死亡率24%。
  • 而对于没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也具有延缓心室重构,预防心衰的作用。另外,还能够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 β受体阻滞剂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包括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等。
  • 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把心率降低到55-60之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身有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不能用。因为这些疾病心率本来就低,用了β受体阻滞剂心率就更低了。

4、普利类/沙坦类(ACEI/ARB类

  • ACEI/ARB药物是一类降压药,名称后面叫XX普利/XX沙坦的就是这类药物。它不仅降压,而且能够延缓慢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室重构,也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 研究发现,雷米普利可以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降低22%。培哚普利可以使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降低20%。

以上4种药物,都可以预防心肌梗死,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最好的药物。因此,也被称为冠心病最佳的药物组合。其中,阿托匹林和他汀是每个人必须药用的。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能用的,尽量要用上。

第二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绞痛症状的药物

这类药物虽然不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但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绞痛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这类药物包括:硝酸酯类(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类,硝苯地平)、尼可地尔等等。
  • 发生急性的心绞痛,可以使用硝酸甘油来缓解。
  • β受体阻滞剂本身就有减轻心绞痛的作用,如果使用之后不会出现心绞痛了,则不需要服用第二类药物。如果吃了β受体阻滞剂,还有心绞痛的症状,则可以加用硝苯地平或者单硝酸异山梨酯。
坚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增大、性别、遗传因素等不能干预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三高、肥胖、高尿酸、吸烟这些能够干预的危险因素。

  • “三高”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4倍,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 一旦得了这些慢性疾病,要积极的治疗。慢性病往往平时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出现症状可能需要10多年慢慢的积累。因此有些人就会觉得无所谓,等出现状况,往往后悔莫及。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冠心病除了吃药、控制危险因素外,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很重要。

一、要戒烟、戒酒

1、戒烟

  • 吸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危害很大,不但有助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容易导致斑块不稳定。
  • 研究表明,吸烟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年龄提前10年左右,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吸烟的人的6倍。女性如果吸烟的话,受到的伤害比男性更大。
  • 另外,二手烟也要注意,同样有危害。

2、戒酒

  • 过量的饮酒会导致高血压,而限制饮酒有利于降低血压。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限制饮酒有利于控制血压。
  • 以前有这样的说法,少量饮酒对血管有好处。但是目前看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对于少量饮酒的人来说,如果限制其饮酒,对于心血管方面也是有好处的。
  • 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做得到,最好直接把酒戒掉。戒不掉,也尽量少喝。

二、合理的膳食

1、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盐的摄入

  • 钠盐主要来自于平常吃的食盐,另外味精、酱油里面也含有,还有一些加工食品,比如火腿、泡菜、咸菜、咸鱼里面钠盐含量很高。
  • 钠盐会显著升高血压,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大多数是盐敏感性体质,如果本身有高血压,钠盐摄入过多,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建议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钠盐摄入6克以内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 增加钾盐的摄入,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来达到增加钾盐摄入的目的。

2、低脂低糖饮食

  • 饮食以低脂、低糖为主,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平时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谷物、植物蛋白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三、坚持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冠心病患者也要坚持适量的运动。不要认为得冠心病了就害怕运动。适当的运动是有好处的,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冠心病是最合适的。

  • 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周运动4-7天,每天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形式不限,可以是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
  • 关于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是蛮干,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运动完后要感觉舒适,而不是感觉不舒服。

四、规律的作息

  • 冠心病患者规律的作息很重要,不能再熬夜。每天尽量在同一个时间段休息,养成良好的习惯。失眠的患者,可以适当服用安眠药。晚上睡不好觉,血压就不容易控制。

五、良好的心态

  • 得了冠心病,难免心情很差,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既然已经得了冠心病,再失落也没用。心态不好,反而影响病情。因此,还是要积极的调节心情,或者家属可以做做思想工作。
坚持定期的复查
  • 冠心病患者也要定期的复查,比如查一下血脂情况,看一下低密度脂蛋白有没有达标。血压近期控制的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的话,还是要找医生调整药物。
  • 另外,每年半年到一年,可以检查一下心脏超声,看一下心脏的功能怎么样。
总结:

冠心病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断根,但是做好以上4个坚持,做好遵医嘱,相信也可以健康的生活。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觉得我写的还可以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中医是如何认识心肌缺血的?心肌缺血在中医里称之为“心悸”,它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呈多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中医认为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等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由以上知道了心悸的病因病机,那么该如何调理呢?中医认为心悸病位在心,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配合安神宁心或镇静心神之法!那么具体该如何诊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辨证论治:1.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安,心中憋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面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质暗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则辨证为:瘀阻心脉,法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加减,药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等!2.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辨证为痰火扰心证,法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山栀子、竹茹、半夏、胆南星、瓜蒌、陈皮、枳实、远志、石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等!3.若患者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甚至咳喘,不能平卧,可伴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胖,脉沉细而滑,则辨证为:水饮凌心,治法为: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等!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医调理“心悸”即“心肌缺血”多从患者病情的整体出发,注重患者脏腑的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再到理法方药,从而使所用药物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张大夫很高兴,因为提出这样的问题,显示出了我们国家的老百姓,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注意疾病的科学预防和治疗。下面,张大夫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您需要明确自己是否是在专业心脏内科医生的帮助下,正确诊断了心肌缺血,以及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如果诊断正确,心肌缺血患者应该怎样调理,请遵循下面的方法

1. 按照临床医生的建议,规范的使用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

2.治疗或者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3. 控制体重,尤其不能肥胖或者超重。

4. 戒烟戒酒,这是心肌缺血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5. 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有计划地适当的运动锻炼。

6. 科学饮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7. 缓解和控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8.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及时解决便秘的问题。

9. 如有胸闷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非常严重时,请拨打120急救电话。

上面是张大夫想到的(可能并不全面),请您按要求执行,这就是心肌缺血患者如何调理的方法。

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临床上可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严重危害公共健康问题,医学界一直治理于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必须改变日常饮食结构。经常说,健康就掌握在自家的厨师手里,是十分有道理的。提倡少盐、烧油和少热量,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吃的太咸、太油、太多对健康不利,容易引起体重超标,血压、血脂、血糖升高,损害血管,导致心肌缺血。老年人还要注意少吃甜食。

其次,必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烟酒无度、熬夜打牌、“葛优躺”而不爱运动等等不良嗜好和习惯,是健康的死敌,冠状动脉硬化的帮凶,正所谓“不良习惯多一点,危险就会多一份”,故应坚决予以改正上述不良嗜好。

第三,心肌缺血患者必须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不要有过多的恐惧,要注意心态的调节。因为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第四,必须坚持服用下列药物。

硝酸酯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通过扩张周围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室壁张力而减低心肌耗氧,通过直接扩张冠状动脉而改善心肌供血。常用的药物有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必备药物。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血脂康等,在多个层面对冠心病患者提供保护。不仅能够有效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还能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其抗炎作用,保护血管免受炎症的侵蚀。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片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耗氧,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中医中药

传统中药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芳香温通两大类,如山海丹胶囊、通心络胶囊活和养血清脑丸等。这些中药能够对抗凝集的血小板,能使血液中的“垃圾”一扫而净无法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从而使血流顺畅,且可以保护血管内皮,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变得光滑。多年来一直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获得满意疗效。

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心肌缺血原因简单的总结是因为血管本身原因,血管畸形较一般纤细,心脏本身疾病导致血管内出现动脉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医学上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很多,但是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患者不注意养护,后期发病进展到心脏衰竭、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等,极其危险。

心肌缺血怎么康复呢,医学上,心肌缺血看是哪类人群,一般都是中老年患者,年轻患者较少,除非是先天形成的,因为心肌缺血也属于是一种慢性病老年病,跟人体机能退化都有关系,其实医学上一些慢性病大部分都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只是有些人提前衰老了而已,类比机器,现在大家喜欢电子产品,花高价买高性能的产品,为的是使用的时间长久一点,人体一样,先天养的好,后天就会更耐受磨损一些,早产的胎儿或者先天不足的胎儿,后天就得多保养,就是容易疲劳的活动少参与,减少心脏的负担。心肌缺血如何康复,我们医学上一般检查心脏超声、心脏负荷超声、运动平板实验也就是排出心脏严重缺血的器质性疾病,才能进行心脏康复锻炼,一般就是每次训练需要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大部分是简单的动作但是需要认真做到位的,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心功能会恢复百分之二十左右,平时太极拳、瑜伽、八段锦、缓慢散步等都可以锻炼心功能,进行心肌缺血的康复训练。日常调养很重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腻,心情舒畅等这些都是一体的,人体是一个整体的器官一起工作,一定要和谐,因此整体的调养,对身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好处。

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我是晓薇,曾于临床工作,然感疾病预防胜于治疗,顾后从事国家慢病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课题研究及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有所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可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如有助于您请点赞支持,有疑问可评论留言!

人体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的位置,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让血液流到全身去供给能量及营养。同样,心脏也需要血流提供能量及营养,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会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就被称为心肌缺血。

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众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管腔改变、血流减少,常会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伴大汗,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还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牙痛、背痛等,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但由于严重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形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应及时正规医院诊疗确定病情,并对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等进行治疗干预,生活方式方面应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应避免摄入高糖、高盐、高油的食物,运动方面不应强度过大,要根据心肌缺血的具体情况儿定,要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

【温馨提示:近期发现我的悟空问答内容被百度百家平台作者抄袭,该问答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