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这个问题提的十分有趣。因为问题的本身就是“明知故问”,所以,实在是无需回答!
讲个故事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一家企业工会工作。工会,组织企业职工业余时间搞搞文体比赛,这是一项重要工作。很巧,那年我们局里组织乒乓球赛。我们当然要把企业里的多名“乒乓球精英”组织起来,作“临阵磨枪”般的训练。以求得在局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可是,我们企业的职工当时不到千人,以往在局级的乒乓球比赛获奖者中,我们企业只有一位还算实力不错的,还能挂一号吧。充其量算个局级水平吧(我局当时职工人数有10多万人。是职工人数众多的大局)。其余“选手”,目不忍视。所以,这样的比赛,相当于是我企业专门为这位仁兄组织的。
为了提高我企业的水平,我想了一招――找一位“高手”,就说是我企业职工,参加比赛,以赢得荣誉(此类事,当年时有发生。在此不评说)。
恰巧,我企业一个师傅,他说,他儿子曾经是少体校的。因某种原因,退回来了。他愿意让儿子代表我们企业出战。
那么,一个被地级市的少体校退回的打乒乓球的小年轻,水平如何呢?
第二天,这位师傅就带他儿子来我们厂里,和我厂的“一号”开练了――打一局试试。
那时,一局还是21分制。
一开始,小家伙还算集中精力,右手横握球拍,把小腰一弯,两眼一瞪。。。。。。
结果,两球一过,就两球一过,他的精神就放松了。完全就是拿个球拍左右随便舞。。。。。。到底是小孩子,完全不懂给叔叔辈留个面子。
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当比分在17:3的时候,小伙子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了一下。那对面的“一号”也立刻聚精会神――咱好歹也是“准局级”啊,虽然比分是这样了,那能争一分也是一分啊,叔叔打小孩,被整个3:21的话,这老脸。。。。。。
于是,精彩一幕出现了。
小伙发了一个下旋球。而且,速度不快。直觉就是,这球换我,我也该能接住。但是,我们企业比我强太多的乒乓球“一号”把球是接住了,可是,球下网了。
然后,小伙发了第二个球。又长又快。“一号”接住了。但是,球却“跑偏”了。事后“一号”告诉我,能接住且能相持的,就应该是这第二球。但是。。。。。。
然后,小伙发了第三个球――
当时,我离小伙子的距离不到两米,我甚至都能够看到小伙子上唇上的些许绒毛。当然,他的一举一动我都能看在眼里。
但是,这第三球怎么发出的,我真的没有看清!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好像是拿球的左手做了一个高抛的动作,这么大的高抛动作,而实际上,球只被抛起来不到20公分高。而执拍的右手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大动作,突然,拍球相触,在众人(包括“一号”)眼花缭乱之中,球已落下了球台!
“一号”苦笑了!
众人傻眼了!
直觉就是,魔幻!真的很魔幻!!当时就想,这小子是不是得了蔡振华,曹艳华的真传啊!
几十年过去了,这几个球,还记得!
这局球总结一下吧。
“一号”的发球,小伙子全接住,且一半左右是直接强攻,而“一号”一筹莫展。
“一号”的接发球,一半左右是被小伙直接打死的。
一局里,只有一次,相持了三个回合。只有一次!
能看的出来,小伙根本没用全力――只有最后的三个发球是认真的(也许,小伙子是比较认真的)。
一个是“准局级”水平。
一个是地级市的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业余)退出来不要的。
结果,就是上述的状况。
实在话,一个“准局级”连给这小伙子做“逗着玩”的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说,就算有点水平的乒乓球爱好者和马林交手――接马林的发球。真的要看马林的心情了――除非他的老丈人!
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可以先来看看张怡宁当年是怎么评价日本福原爱的:
“她正手太弱,光凭反手扒拉两下就不行了,下旋又马马虎虎,打球就一个节奏……”
各位,福原爱什么水平?假设在没有中国队的情况下,福原爱基本就是世界冠军啊,属于全世界打乒乓球最好的几位女运动员之一。
但就是这么个水平,在同为职业球员的张怡宁眼里,只不过是“能扒拉两下的水平”。
所以先不用去说职业运动员跟普通人有啥差距,就是职业运动员之间相互对比,有时候差距都是天上地下之别。
普通人距离职业(专业)水平到底有多远?你说普通人能不能接住马龙的发球?我觉得有可能,碰总能碰到一下吧,但能形成回击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说白了就是个无效接球,跟没接到一个性质。
中国一直有句老话:不要用你的兴趣去挑战别人的饭碗!(这句话真的放在大部分场合下都是真理)
前不久还跟网友讨论过一个话题:普通人在NBA有没有可能得分?
我的答案是完全否定。
咱也不用找啥数据分析来论证这种可能性的有无,就简单举几个例子看看到普通人距离NBA有多远?
如果你是当下年轻的篮球爱好者,那我想你应该听说过一个叫曹芳的野球运动员,你觉得他实力如何?我想吊打大部分篮球爱好者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吧?
但就是这么一位可能站在中国最高野球水平场上的球员,连CBA的大门都敲不开。(曾经两次到CBA球队试训,全部落选,压根就达不到职业队要求)
我们再来看中国最高水平篮球联赛CBA。尽管你嘴里骂着周琦不行、骂着郭艾伦不争气,但最起码的事实你得认,那就是CBA这群人就是目前中国篮球水平最高的运动员之一。
然后,很多外援来了,发现居然在吊打我们的CBA。
这个时候你肯定就想,这群外援真厉害,肯定是全世界打篮球最厉害的人,但结果呢?
第一个赛季就带领新疆横扫广东夺冠的亚当斯,NBA选秀落选,试训落选,连NBA的板凳席也挤不进去。
曾经号称中国本土后卫噩梦般存在的斯玛什.帕克,以核心身份带领广东男篮两次拿下总冠军,结果在NBA球星科比的眼里,却是一个“不具备NBA实力的低水平球员”。(那个时候多少本土后卫面对帕克的防守过不了半场)
CBA联赛功勋外援哈德森厉害吧?在NBA整整6年,就获得过57次比赛机会,其中首发只有一场。
就包括咱自己的球员周琦,在CBA那也是最顶级的内线啊,结果去到NBA场均只能得到1.3分1.2篮板的数据。
而所有这些在CBA里大杀四方的外援,却连NBA稳定的“饮水机管理员身份”都捞不到。所以,从篮球爱好者到曹芳,从曹芳到CBA,从普通CBA球员到外援,从CBA外援到NBA,你自己说说这里面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那天讨论的时候就有网友说:只要我能在NBA接到球,瞎丢一百次还能碰不进一个吗?
那问题就来了,只要NBA球员有心防守你,你就是接不到球,就是这么简单。
同样的道理,作为全世界最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面对普通人的时候,只要他不想让你接到球,那你大概率就是接不到球。
市队下来的乒乓球老师,曾让我深刻体会专业与非专业的差距
再给各位分享一个我大学时候的真实经历。
我大学在山东某高校念的,那个时候体育课属于“自选项目,各班级拆散上课”。就是你可以选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某一项目,然后跟你上课的同学来自于一个系甚至几个系。
我自己小学的时候就很爱打乒乓球,还自费参加过两个假期的训练营。单看实力的话,属于普通人偏上,甚至说的骄傲一点,就是能打败跟我一起上选修课的99%的同学。
也正因为有点底子,所以在第一次乒乓球体育课的时候,就被体育老师确定为“课代表”。(其实就是为了让我通知大家往后的上课时间和训练地点)
我们这位老师在选修课列表里曾经有他的自我介绍:南方某市乒乓球队专业运动员,最好成绩省级团体赛第三。
有时候授课结束较早,他也会跟我们简单打个11分局的比赛,或者叫“教我们做人”。
我找不到太多形容词来描述他的厉害,简单点说,就是极致的“快、准、狠”。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在跟我们对打的时候,并没有展示太多的“天秀操作”。用得好像都是平时授课时教的基础动作,但打出来的效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你在跟他或者类似级别的运动员交手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意识跟速度,你的站位和力量完全跟不上。
要么你直接接不到他的球,要么接到了也因为力量太大直接打飞,几乎没有机会做到控制球再予以回击。
但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放在这位老师的嘴里就成了:跟你们就是随便打打,两成功力都没使出来......
结语
关于乒乓球,咱其实也不用讨论马龙和普通人的差距有多大,你就去看看公园里的老大爷你能打得过几个?
作为国球,乒乓球在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民间高手数不胜数,哪个小区不得卧虎藏龙一两位。
所以,有时候你以为的差距,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大的多得多!
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答案非常明确:不能。
我曾亲眼见识了一场友谊赛。一方是我们这儿地级市的业余前三,号称肖大神;另一方是国家二队退役十多年的非著名球员孙建。
肖大神打业余比赛,一般是见神杀神遇佛杀佛。偶尔遇到市体校的,或一些半专业选手,也都有的一拼。
与孙建一交手,我们都傻眼了。孙建随意发个下旋球,肖大神有一半直接吃发球,另一半搓过去被孙建劈长,肖大神无论拉前冲还是高调都直接下网。孙建根本就不进攻,轻轻松松打肖大神11:3之内。
按水平来分,乒乓球可分成太多的级别。每个级别与上一个级别的人比赛基本没有赢的希望。姑且每个级别按照三分球来算,且业余与专业不区别对待,那么:小区级与乡镇级差三分,乡镇级与区县级差三分,区县级与地市级差三分,地市级与省级差三分,省级与国二队差三分,国二队与国一队差三分。那么你算算,如果这个普通人达到了小区冠军的水平,与马龙要差多少分?
业余大神朱毅与马龙比赛时,一局也就得两三分,各种吃发球。普通人有多大可能接的住朱毅的发球?又有多大可能接的住马龙的发球呢?
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不要拿自己的爱好挑战人家的饭碗,职业运动员的力量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林丹可以一场球下来把高质量的羽毛球球拍打废,苏炳添的大腿能比普通女人的腰都粗,刘翔跑一次,可以把一般的运动鞋蹬破,詹姆斯一个急停能在地板上留下橡胶印子。不要看着马龙跟普通人身材差不多,人家的核心力量比普通人强多了,稍微用点力,你即使能挡住球,球绝对飞了,更不用说旋球了。
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谢邀。看马龙的了,他想让你接到,你就能接到;如果他不想让你接,你是不可能接到的!
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我高中时期的一副校长,曾经入选过国家队,被筛选下来的,后来不知怎么会到学校当老师,当时曾经在市里乒乓球比赛中拿过第一。我上高中那会,他接近60岁了,平时很少见他打球,偶尔打球,球台旁边都围满看球的师生,那时虽然他体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和那些所谓的乒乓球爱好者比试,21个球,对方能得三分就算不错了,这还在不发力的情况。
即使作为一流运动员,在接这些顶级球员发球时,也经常有吃球的现象,何况只是一普通爱好者?这差距不是十万八千里。
打了比方,你看国足比赛时,踢球很差吧,甚至觉得踢的还不如我们,但实际比赛的时候,一个甲b的替补在球场上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在大学那会,我们系里的足球守门员自诩技术高超(没接受专业训练,只是反应很灵活),后来和别的系比赛,对方找了一甲b替补球员,就是踢不上球的那种,我们系里的守门员不吃苦头,后来说那家伙不是踢球,踢的是炮弹,根本没法接。你再看看国家队的球员与世界一流球员比较,就知道普通爱好者与一流球员的差别了。
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喜好与人家吃饭的专业作比较,两者天壤之别,根本就没法比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