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问题目前比较混乱,说法很多,有必要澄清。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在没有采用国际标准之前,我国低压配电系统采用的两种接地方式。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保护接零适用于中性点接地系统。如下图是上世纪
八十年代《工厂配电设计手册》上介绍的这两种低压配电系统。
可见那个时侯的接地很简单,中性点接地叫工作接地,零线上的接地叫重复接地,设备外壳与零线相接叫保护接零。而保护接地只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应用,就是把设备外壳直接接地。
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步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分成了5种,如下图
根据最新国标GB51348-20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N称为中性导体,PE称为保护接地导体,PEN称为保护接地中性导体。保护接地是指将一个系统、装置或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保护接地导体上。
在这5个系统中IT系统与以前的保护接地系统相同,即变压器中心点不接地,设备外壳单独接地,无疑这是保护接地系统。
TT系统变压器中心点接地,设备外壳单独接地,应该也算保护接地系统。
IT系统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如矿井、医院手术室等。TT系统适合分散供电场合,象农村等。
而一般工业与民用都采用TN系统,其中符合保护接零特征的是TN-C系统,它是把保护接地线PE与中性线(零线)N合二为一,组合成保护接地中性线PEN,有人习惯称为保护零线,因此TN-C系统是保护接零系统也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TN-C系统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PEN线上就有电流,也就有了对地电压,从而造成所有设备外壳都有对地电压。另外设备的工作零线与设备外壳都接到了PEN线上,当单相设备零火线调错后,有可能把火线接到设备外壳上,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由于TN-C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基本已淘汰。在此基础上改进成了TN-C-S系统,在入户处把PEN线做重复接地后,分出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这祥就避免了N线与PE线合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不过由于还有一部分是PEN线,在三相不平衡时,PE线上依然有电压。
这就有了TN-S系统,该系统N线与PE线只在起始端,也就是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极处是连接在一起的,其它场合N线与PE线都是分开的。这样PE线上始终没有不平衡电流通过,也就没有了对地电压,保证了安全性能。
那么问题来了,TN-C-S、TN-S能算保护接零系统吗?这两个系统中的PE线能称为保护零线吗?
个人认为TN-C-S、TN-S系统设备外壳接的是保护接地线PE,它要求与中性线(零线)N严格分开,况且在现行国家标准中已没有“零线”一词,只有“中性导体”也即中性线一说,再把它叫成保护接零已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不能再以保护接零、保护接地来区分低压配电系统不同的接地方式。而应该分别以IT系统、TT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TN-S系统来称呼。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吗?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哎呀,是不是头有点晕?虽然题主问的是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区别,但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工作接地说起,从供电方式说起。
工作接地顾名思义,就是必须要接地,才能保证设备或者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们常见的380伏/220伏供电系统,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接地,然后引出中性线作为220伏单相电的工作回路。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就没法引出零线,220伏的设备就不能工作,这就是工作接地,也叫系统接地。比如tn系统, tt系统,都是工作接地系统。如图。
保护接零其实只要是TN的供电系统,都属于保护接零,只是, Tn-s系统和tn-c系统它的保护线不一样。只要是中性点接地的都可以采用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就是把平时工作状态下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到零线,当绝缘破损或者火线搭壳的时候,漏电或者短路电流促使保护开关动作,从而保护设备线路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tn-c供电系统说是保护接零,可能很多朋友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说tn-s供电系统也是保护接零,有些朋友可能就不太理解了。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图。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到, Tn-c供电系统,只有三条火线,一条零线PEN。所以说保护接零大家很容易理解。
但是要注意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不能共用,也就是要从总零线分出两条零线来,一条做保护零线,一条做工作零线。特别是插座的地线,不能把工作零线并接在地线端,正确的应该如下图。
Tn-s供电系统有两条零线,一条工作零线N,一条保护零线PE,(也就是我们说的地线),所以tn-s供电系统也属于保护接零系统。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图看得出来。
这里就顺便说重复接地了。Tn-s供电系统,从变压器出来,三条火线,一条工作零线,一条保护零线,自始至终,互补干扰。所以TN-s供电系统从变压器出来之后工作零线就不允许重复接地,因为重复接地会干扰漏电保护器的监测,从而导致误判。
Tn-c供电系统必须重复接地,以确保前端断零之后,后端依然有接地保护,从而降低设备外壳的电压,也就降低了触电的风险。
像上面这两张图,第1张没有重复接地,如果出现断线情况,断线前面的设备没有问题,断线后面的设备就会带有相当高的电压,甚至是火线电压。而后面这张图重复接地,电压被分流,金属外壳所带的电压就不高,提高了保护接零的安全性。
注意,接零保护线不能安装熔断器和开关。
还有,在一个供电系统里面,不应该接地和接零保护混用。因为当发生接地故障时,电网的总零线对地电压升高,从而导致金属外壳对地电压升高,增加了触电的风险。
因为tn-c供电系统的不确定,不可靠,所以才发展为tn-c-s供电系统,也就是前端三相4线,从总配电箱之后就三相5线。
保护接地目的跟接零保护一样,为了避免金属外壳漏电,以及火线搭壳时发生触电事故。供配电人员把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到专业制作的接地体,接地极,或者接地网,专业上就叫保护接地。
目前常见的保护接地系统有it系统和tt系统。
当设备不接地时,如果发生漏电或者火线搭壳,设备外壳就带有根火线一样的电压,如果人体触碰到,那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设备外壳接地,发生漏电或者搭壳的时候,电流就会从地线流走一大部份,电压相对降低,人体就相对安全。
制作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一定要达标,不能大于4欧姆,而且电气连接一定要牢靠。否则就没有保护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利用短路电流和漏电电流,促使保护开关跳闸。
保护接地,是通过大地的引流,降低设备外壳的电压,从而降低触电的风险。
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接零保护最安全。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坚定保护更安全。
这个问题我是硬着头皮回答的,以上回答仅代表个人看法。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吗?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一直以来都是低压电工考试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实操考试基本上都会考到,但是却有很多同学搞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做培训几年,我也来说说我的一些见解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先说说它们的作用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指为了人生安全,将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和大地紧密相连;当设备发生漏电时,它可以降低设备外壳与大地之间的电压。
通俗的讲:就是当设备漏电的时候,如果没有保护接地,设备金属外壳就带220V电压。但是如果设备做了保护接地,那么设备外壳的电压会降低很多很多,从而降低人摸到漏电设备外壳的危险性。
保护接零:保护接零是指为了人生安全,将设备的金属外壳和中性线紧密相连;当设备发生漏电时,它可以把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从而加速保险丝烧断、空开跳闸,因而可以快速切断漏电设备电源。
通俗的讲:就是当设备漏电的时候,如果没有保护接零,设备金属外壳就一直带有220V电压,并且空开不会跳闸。但是如果设备做了保护接零,那么当设备一旦漏电,相当于火线和零线短接,漏电设备的保险丝就会立马烧掉、空开也会跳闸,从而快速断电。(注意:这里说的是空开,漏电开关是另外一回事)
保护接地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保护接地就是把用电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接地线(PE)和中性线N没有任何关系。
当用电设备漏电时,那么漏电电流会从火线出发通过接地线流入大地,从而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电压。如果人不小心摸到用电设备外壳,因为大部分电流从接地线流向大地,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大降低。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接地电阻的大小,它决定了设备漏电时外壳的电压。如果接地电阻越小,那么更多的电流会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而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变少,所以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但是接地电阻越小,需要的成本会相对较高,所以接地电阻能达到国家要求就足够了。国家要求,接地电阻在4欧姆以下即可。
保护接零工作原理保护接零就是把设备外壳和中性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当用电设备漏电时,那么漏电电流会从火线出发通过用电设备外壳流向地线,然后顺着地线流向变压器中性线。简单的说,就是当设备漏电时,火线电流流向中性线N,相当线路短路,空开就会跳闸断电,从而保证人身安全。
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的区别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保护接地它是被动保护。也就是当设备漏电时,虽然保护接地它可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电压,但是漏电设备依然带电,仍然是危险的,所以接地保护还必须要装设漏电开关。
但是保护接零就不一样了,它是主动保护,只要当设备漏电时,设备的断路器(空开)就会跳闸断电,从而保护人生安全。只要不是特殊场合,用电设备采用断路器(空开)就完全能达到保护人生安全的目的。
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低压配电系统(比如小区、大部分工厂、公共建筑等等)都采用接零保护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有时候必须是保护接地,有时候又必须是保护接零?这个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有条件,当然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最安全可靠。但是很多时候,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保护接地也可以保证安全。
比如用电设备离电源非常远,而且用电设备比较分散。如果采用接零保护系统,那需要多一条线,比如火线、中性线、地线。因为距离远、负荷分散、线路长,多一条线意味着成本会大幅度上升,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漏电开关来实现安全防护。也就是直接给用电设备拉一条火线和一条零线,然后就地做一个接地装置并引出地线。
我是电工学院,专门负责电工培训、考证;如果你对电工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记得点赞、评论、转发!感谢!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吗?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概念及保护原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很有必要将其两者加以区分,以减少实际工作中的误解。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保护接地线分为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
接零保护是电气设备外壳与保护零线相连接,一旦电气设备外壳带电,立即形成相线、设备外壳与保护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很大,电路中的保护元器件会快速跳闸,从而保护了人身安全。
接零保护的原理是促使跳闸,接地保护是设备外壳通过地线与接地体相连接,因为接地电阻很小,一旦电气设备漏电,电流会通过地线进入接地体,此时电气设备外壳的电压就是通过地线的电流与接地电阻的乘积;该电压将远低于相电压,因此接地保护原理就是降低电气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
保护接地的主要作用是,如果未采用保护接地,当电动机某一相绕组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人体站在地上触及外壳,相当于单相触电。由于输电线与地之间分布电容的存在,这时相线、人体、地、分布电容形成一闭合回路。接地电流(经过故障点流入地中的电流)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电阻,若电阻数值很小,就有触电的危险。如果采用了保护接地,当人体站在地上触及带电外壳时,由于人体电阻与接地电阻并联,而通过接地电阻都小于4Ω,而人体电阻一般在1000Ω以上,比接地电阻大得多,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对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采用保护接地是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因为人体电阻比接地电阻大很多,所以事故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可达100mA以上,这么大的电流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保护接零的主要作用是当电气设备发生某一相碰壳故障时,由于存在保护接零导线,因此短路电流经零线而成闭合回路,将碰壳短路变成单相短路。又由于零线电阻很小,所以短路电流很大,将使供电线路上的熔断器或低压断路器以最短的时间自动断开,切除电源,使外壳不带电,以消除触电危险。同时,由于回路的电阻远小于人体电阻,因此在可路未断开之前的短时间内,短路电流几乎全部通过接零回路,而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于零。
以上为个人观点,这里仅供提问者和今日头条有需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阅读者们参考一下
知足常乐2020.10.9日于上海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吗?
朋友们好,我是电子及工控技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都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它们所设置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在这两种安全保护方面,以保护人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既然都是为了保护人的安全,那么为什么还要分为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呢?今天我借着这个问题与朋友们聊聊这方面的问题。
什么是保护接地我们所说的保护接地就是将用电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部分与大地作电气连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例如当我们去触摸带电的设备外壳的时候,由于保护接地的电阻非常的小,在一般情况下要小于4欧姆的,我们人体电阻一般在一千欧姆左右,这样一个较大的人体电阻和一个比较小的接地电阻进行并联的话,大部分的电流都要经过接地电阻的,流过人体的电流就会非常的小,一般是小于安全电流的,这样就达到了保护人身安全的目的。由此可见这个接地保护就是通过并联电路知识,将大电阻与小电阻并联后会有强分流作用,它可以将漏电设备的外壳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这样就保障了人身的安全。保护接地主要用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220V/380V的电路中。这个接地电阻一般是由要求的,一般在4欧姆以下,如果我们所用的变压器容量在100KVA以下的时候,那么接地电阻可以在10欧姆以下也是可以的。
什么是保护接零保护接零顾名思义也是把用电设备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源零线N连接起来的一种方法。它一般用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V/220V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保护接零的工作过程与保护接地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路中使用了保护接零后,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这些用电设备的外壳对地是没有电压的,我们用手触摸也不会出现触电的危险。当用电设备外壳漏电时,这时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的火线和零线就直接连起来了,就形成了单相短路的故障,这个电流是非常大的,由于我刚才讲过,接地的电阻非常的小,这样的话,这个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就会促使线路中的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等保护电器跳闸,这样就切断了线路,从而避免了人们触电的危险。由此可见保护接零与保护接地,它们在保护机制过程中是不一样的。
保护接零对线路的要求由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大部分用的是三相四线制配电方式,因此在保护接零中要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用电的安全。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同一个线路中,不能同时使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如果混用这两种保护方式,有可能当某个用电设备发生漏电时会导致空气开关不跳闸,电路不能分断,会给触摸用电设备的人员造成触电的危险。其次是在保护接零线路中,这个接地装置一定要可靠牢固,除了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外,那么零线要有重复接地的措施。再次是线路中的工作零线是与接地线有电气联系的,在零线上不能够加装开关、熔断器等一些容易断开的节点,并且零线的导线面积要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低压线路中,零线的粗细要与火线一样才行。最后,我们要注意在保护接零的用电设备中一定要有可靠的短路保护装置,比如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等,并且我们所用的每个用电设备要有单独的保护线与零干线要可靠地接地。
通过以上的叙说,我们应该大致了解了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概念和区别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给朋友们解决这两个概念上的困惑吧。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朋友们参与分享和讨论。敬请关注电子及工控技术,感谢点赞。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有什么区别吗?
从接地原理和相关规范,没有保护接零这一说法,保护接零是对TN-C和TN-C-S的误解或不正确叫法,这种接地系统只是将工作零线和保护地线和二为一,称为PEN线,从符号上就能看出是接地线PE和零线N的结合体,因为保护接地线永远是可靠的与大地连接的,保护定值的参考点是依大地为0电位为基准的,且可重复接地,而零线则不一定和不可以。所以保护接零是一种错误的称谓和误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