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空调为什么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全部没有电辅热?
空调制冷的实质是把室内的热量移送到室外,制热时刚好相反,是把室外的热量移送到室内。
夏天制冷时是室内机制冷,室外机制热;冬天制热时是室外机制冷,室内机制热。冬天对室外机而言,本来在低温的室外,又工作在制冷状态,因此室外机极容易结霜甚至结冰。因此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机一旦结霜就要化霜,化霜时室内机停止制热。室外温度越低化霜越频繁,当室外温度低于零度时,制热效果很差,室外机常常结满冰凌。因此空调在制热时,室外温度最好在5度以上。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冬天的室外温度都在5度以下,这种环境中只能断续制热,不能连续制热。
这样电辅热就出现了,从而保证在寒冷的冬天连续制热。
日本的空调没有电辅热,我不知其原因。但冬天不能连续制热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使用过日立空调,冬天制热时也是断断续续的。
国产空调为什么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全部没有电辅热?
现在空调的核心技术不是制冷,而是冷热转换后达到同样的能效比,国产空调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制热能效达不到所以就加装电辅,这就是国产空调与合资品牌空调的区别,国产空调就像国产车一样基本上还处在组装或拼装的初级加工生产阶段,用都能用就是耗能。
国产空调为什么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全部没有电辅热?
并不是说国产空调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都没有电辅热,而是中低端空调安装有电辅热、高端空调不安装电辅热。为了迎合低端市场的需求,大金空调、三菱空调、东芝空调、日立空调的低端机型降低了低温性能、制热能效比,加入了价格低廉的电辅热。
空调电辅热就是利用PTC发热陶瓷产生热量,辅助空调制热的技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多么神奇的技术,它和你几十元买的暖风机的原理是一样的。许多安装有电辅热的空调厂商都把电辅热说得神乎其神,当外界温度降低,PTC的电阻值随之减小,发热量反而会相应增加,能够自动根据房间温度的变化以及室内机风量的大小而改变发热量。其实,只要学过初中物理就会知道,电阻值随着温度而变化这是最基本的导体特征,压根不存在任何技术含量。
电辅热的效率非常低,大约只有空调制热效率的1/5,达到相同的制热量耗电量也是非常巨大的。PTC制热容易使得空气更加的干燥,同时参考暖风机的状况,PTC制热的安全性不高。因此只能作为辅助的手段,以弥补压缩机低温启动性能的不足。
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几乎所有的空调在制热能效比都无法与制冷能效比相提并论。特别是中央空调出风口位于房屋顶部,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使得房屋整体暖和起来。
“制冷是本分,制热时本领”,在制冷方面几乎所有的空调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制热方面差距就非常大了。
国产空调为什么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全部没有电辅热?
日系空调制热也不咋的。
日系不加电辅热的原因是日本人使用习惯所致,他们冬天极少用空调取暖,基本都用天然气取暖,所以日本空调对制热要求低。
其实无论哪家日本空调都解决不了外机化霜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制热就不会好。
国产空调企业务实,压缩机搞不定的事就直接电加热管,简单实用。
国产空调为什么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全部没有电辅热?
实际就我使用的情况来说 实际并不太喜欢电辅热这个功能 电辅热吹出来的风不太好闻
国产空调为什么都有电辅热,日产空调全部没有电辅热?
这要从空调的原理说起,空调制冷时,空调的制冷剂进入室内机吸收热量后蒸发变成26度左右的常温气态,再到室外被压缩机压缩做功变成90度左右的气态,然后进入冷凝器,用室外机的风扇吹,进行散热。由于极速降温,气态制冷剂会冷凝成常温液态,再经过膨胀阀后,一部分制冷剂会变成气态带走液态制冷剂的热量,把它降温到-10度以下。再送回到室内。
制热过程正好相反。制热过程需要在室外吸收热量,然后再由压缩机压缩做功,送进室内放出热量,变成液态制冷剂再去室外吸收热量的循环过程。
但制热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制冷剂需要要到室外吸收热量,室外温度越低制热效果越差。这就是为什么空调在室外温度低到零下15度不容易启动。
2、压缩机做功产生的热能远比电热丝效果差很多,就是说,产生同样的热量,压缩机更费电。
冬天压缩机要工作,必须制冷剂在室外吸收热量变成气态。冬天天太冷,制冷剂无法快速变成气态,压缩机就不能进行工作,而且室外机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容易结霜,一旦结霜吸收热量的效果就会变差,就要化霜。所以,厂家加入了电辅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