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上闲置资金一百万,我是稳健型投资者,怎么投资好?
投资者需要知道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投资者需要妥善处理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稳健型的投资者也就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知道自己是稳健型投资者,说明你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还算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1.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大部分都是稳健型的投资者,100万的资金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一般来说稳健型投资者不适合投资进入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大,持有周期较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适合买股票或者企业债券。
2.稳健型的投资者更适合投资货币型基金、大额定期存款或者国债等风险较小的产品,当然收益率可能会低一点。一般来说年华收益率6%-8%还是可以做到的,一百万的话一年可以收益6至8万是没有问题的。
3.最后说一下,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处理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不能只看收益不看风险。总体来说基金的风险要比股票小很多,比定期存款高一些,毕竟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知识和能力要比投资者个人好很多。至于投资那个行业板块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
目前手上闲置资金一百万,我是稳健型投资者,怎么投资好?
手上有闲置资金一百万,如果你投资得好,几年就可以翻倍,因为你是稳健型投资者,那么,选择的投资项目,就是要把本金安全放第一位,收益多少放第二位。
这就需要把一百万进行分散投资,分散投资才能分散风险,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你可以拿出一部分存在银行,比如拿40W存银行,但要开八张存单,每张5W,这样可以方便以后的取款。
剩下的60W,乘着现在大盘点位在3000左右,拿出其中的50W切入几支基金,剩下的10W设置定投。
这时候,你玩基金的总金额就是60W,当这个总金额低于60W时,只剩55W时,就去银行取出一个5W的存款,补充进来,把这个5W切入,后面以此类推。当这个总金额高于60W时,达到65W时,就止盈5W金额的基金,止盈出来的钱,存到银行里面去,后面以此类推。
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几年以后,你会有惊喜的。
但愿我的回答可以让你满意,更多的基金知识,可以去我的主页观看。
目前手上闲置资金一百万,我是稳健型投资者,怎么投资好?
身为国有银行的大堂经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存钱也是有技巧的。100万,准备存入银行。只要按照我说的办法来存,每年肯定要多出上万,或者是大几千元的利息。
身为国有银行的大堂经理,用自己专业知识,来教大家如何在银行存款,怎么存最合适,怎么存利息最高,且最有安全性。
如果手里有100万的闲置资金,又是稳健型投资者,有哪些比较好的投资方式呢?1 . 国债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在安全上不但可以称的上是稳健型,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安全、零风险、保本保息。
每个月的10号都是国债发行的时间,在六大国有银行,以及部分私有制股份银行,都有国债发售。
最新发售的一期国债,三年期利率3.4%,五年期利率3.57%。而且国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每年得利息都可以取出来。
如果我们把100万,买三年期3.4%利率的国债,每年可以领到的利息是:
340×100=34000元,三年总共的利息就是 102000元。
如果我们把100万,买五年期3.57%利率的国债,每年可以领到的利息就是:
357×100=35700元,五年总共的利息就是 178500元。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买国债绝对得安全,并且收益也不低,还是跟划算的。
2 . 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是定期的延伸,在安全上和定期一样,也是绝对的安全,保本保息,零风险的。
现在地方性商业银行大额存单,20万起购,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差别很大。有的银行只有3.8%左右,有的银行高的还有4.2%多。
100万,如果购买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至少可以4.0%起步。我们按照4.0%的利率计算,满期后的总收益就是:
400×3×100=120000元
买大额存单的收益,要比国债的收益高出很多。只不过大额存单有最低20万起购的要求,而购买国债,对金额就没有什么要求了。
我们的100万购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下来有收益12万,平均每年就是4万块钱。这就相当于,一下子多出来好几个月的工资收入。
3 . 民营银行的存款
我国民营银行的历史不长,到现在为止,全国也总共只有18家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个国有大行相比较,实力市很弱小。但是在存款利率上,它有着更大的自主性。
现在部分民营银行,还可以买得到4.0%利率以上的存款,并且还是靠档计息。100万的金额,利率可以达到4.5%。
100万买民营银行4.5%利率的存款,每年的收益就是:
450×100=45000元
这个利率收入,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稳健型理财的收益了。最主要的是,民营银行的存款很安全。
4 . 稳健型理财
稳健型投资者,那这100万还可以购买银行的稳健型理财。
现在银行稳健型理财的收益,基本都在4.0%――5.0%左右。
从利率上来看,稳健型理财的收益和大额存单和民营银行存款,差别不大。在安全上,稳健型理财明显比不过大额存单和民营银行的存款。
虽然稳健型理财带有稳健二字,但是还是属于理财。只要是理财,从本质上说,就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银行理财,早就打破了刚性兑付。出现本金亏损,银行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5 . 私人银行理财和基金
100万可以达到部分银行私人银行的标准,可以购买私人银行的理财和基金。
私人银行的理财和基金收益很高,尤其市私募基金,达到10.0%以上的收益,完全不是问题。
但是私募基金风险也不小,一年赚10.0%,甚至20.0%可以,但是也可能一年会亏损10%――20%。
如果追求稳健型的投资,私募基金就不太适合投资了。
100要如何投资更好?100万拿来理财,如果比较在意本金的安全。建议购买国债,大额存单和民营银行的存款。
至于稳健型理财,显得有点鸡肋。收益比大额存单和民营银行存款高不了多少,安全性上又差了很多。唯一的优势,就是期限比较短,资金会更灵活一些。
至于私人银行的理财和基金,收益更大,但是风险也不小。只适合有投资理财经验,并且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
我们存钱,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只有本金安全了,谈收益才有实际的意义。千万不要掉进高收益的陷阱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目前手上闲置资金一百万,我是稳健型投资者,怎么投资好?
100万是一个挺大的资金了,你是稳健型投资者,不想亏损,而且也想尽可能多的获利,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如下的投资组合。
1、银行大额存单现在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比较高,而且也属于普通存款,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可以说是比定期存款更划算的存款方式了。
现在如果你存个50万3年期大额存单,中小银行可能会达到4%的年利率,这样的利息收入也还是不算低的,而且也非常安全。
因此,首先可以考虑大额存单,利率较高,还比较安全。
2、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大型银行都有自己的理财子公司,也发行的有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也比较安全。如果你拿出来几十万投资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一年期理财产品,大概也可以达到4%左右的年利率。
但是投资理财产品风险还是比存款稍微大点,而且理财产品有封闭期,在封闭期内是不能把钱取出来的,这样你着急用钱的时候可能是取不出来的,这一点也没有银行存款利灵活。
因此,也可以考虑买少量银行理财产品。
3、投资高分红绩优股现在股市中很多银行股等都算是高分红绩优股,每年业绩能够稳定增长,市盈率还有四五倍,市净率只有0.6左右,也就是股价低于净资产,而且每年股息率能够达到5%左右,如果是长期持有这样的高分红绩优股,风险也比较低,而收益可能也会比较稳健。
如果是买入几十万的高分红绩优股,然后准备持有10年以上,那么每年可以获得5%的分红收益,而且持有股票也可以申购新股,几十万的市值每年大概也可以中个两三签,新股上市也能够有所收益,再加上未来业绩增长和净资产的上涨,股价也可能上涨,这样未来可能平均每年也可能获得10%左右的盈利。
4、结论综上所述,你现在有100万闲置资金,可以考虑存银行大额存单,也可以考虑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考虑投资高分红绩优股。
目前手上闲置资金一百万,我是稳健型投资者,怎么投资好?
诚谢提问!中庸视野为您推荐几种稳健的投资方式,虽然投资收益率不太高,但资金安全却很有保障,希望对您有参考价值。
1、国债(国库券)。最近一期的储蓄国债(电子式)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8%,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97%。国债以国家财政和信用做保证,理论上信用度最高,违约风险接近于0。缺点是发行量有限,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能按原价买到。
2、银行定期存款。如果资金较多,建议您的钱分成每50万元一份存到不同银行,因为银行如果破产按《存款保险条例》每家银行每人只保50万元的上线。利率么,只要是正规银行,谁给的利率高就存谁家,反正有《存款保险条款》的精神做保证。定期存单可以和银行协议利率,最高可在人行基准利率标准基础上浮50%,一般能拿到3%多一些的利率,谈的好也可以拿到4%以上的利率。
3、靠谱的理财产品。只要是支付宝、银行的总部官网上推荐的理财产品,多半也是靠谱的,给的收益率也挺高,一般4-6%左右。但是,小营业部私下推荐的理财产品就要谨慎了,估计这些理财产品过不了银行总部风控那关,才选择私下和银行营业部合作。
4、大蓝筹股股票(或蓝筹股基金),如国有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大军工企业和国有石化企业等,这些股票年年分红,隔几年拆股,每年现金收益率不低于5%,资本利得能抵御物价贬值因素。这些大蓝筹股代表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安全性非常高,可放心购买。这也是本人最喜欢的投资类型。
感谢您阅读本文,欢迎您批评指导、留言,如果觉得不错就请帮忙点赞和转发。祝福您赚钱多多,钱生钱、利滚利,财源滚滚、幸福满满!
目前手上闲置资金一百万,我是稳健型投资者,怎么投资好?
2021年,一个人在银行有100万的存款,这在国内算是“富翁”吗?也许有的人觉得现在拥有百万财富的人比比皆是,可是资产百万和存款百万差距是非常大的,如何从资产百万再次进阶到存款百万才是值得探索的。那么,当你手头有一笔100万左右的存款,想做一点靠谱的、稳健的投资,而且最好能保本,都有哪些选择?怎么投资会比较好呢?
其实市场上100万的私募和信托还是有的,这得考虑你自身情况,如果100万是全部身家,就要考虑银行理财+公募债基+公募股票型基金的组合;如果除这100万外,自己已经有很多金融资产,并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支持生活,那就可以承受更大风险,甚至尝试100万以上的理财产品等。
一、从健康理财规划的角度来说,我提供个最普适的参考答案我曾接触过很多健康理财规划师给出的专业案例,综合来看,任何人有100万闲置资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确定目标:你想要在多长时间内,要把这闲置的本金100万变成多少呢?
2、明确原则:尤其是稳健性的投资者,保本!这是第一原则!保本!这是第二原则!保本!这是第三原则!
3、具体操作:你可以将100万按1:2:3:4的比例分成四份,也就是10万,20万,30万,40万。其中:10万存入银行活期或购买货币基金,随取随用,即使是闲置资金也难免会碰到急用钱的情况。20万购买保险,主要是100万保额重疾险、百万医疗险、1000万意外险和其他附加险,防止任何人身风险引起的收入损失。30万购买股票、黄金、投连险、艺术品、期货等任何你熟悉的产品,最好能分散到不同类型的投资渠道里。最后40万购买年金险,实现稳健增值。
4、严格操作:10万就是给你随意花,但不能铺张浪费;20万保险必须足额保全;30万投资无论盈亏,都不能波及其他,没必要天天盯盘,建议一个月或半年操作一次。凡是有赚到的部分,建议套现后转入年金险账户,保持30万投资不变;40万年金险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利用复利增值,做时间的朋友。
5、坚持记账:养成随手记账的好习惯,定期盘点手里资产,做好分析笔记,分析100万的变化。
当然,以上的这些前提是: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收入;其次,你真的有100万。
二、如果你是高净值人士,也是可以考虑进行家族信托管理的方案大家都知道:“20年前的100万”可以买到什么?答:一套150㎡的豪宅+一部20万的大众帕萨特+一家人的医疗保险+孩子的成长基金+若干年的生活花费+......“如今的100万”又可以买到什么?答:半套100㎡的经济适用房......“10年后的100万”呢?答:......
若干年前,“百万富翁”是个令人向往的词,可如今百万哪能“富翁”吗?看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不禁感叹,如今钱越来越不值钱,未来的“钱途”在哪里?守着闲钱是没有出路的,不如拿来投资吧!
然而投资,是一道选择题:存款、外汇、股票、基金、房产等等,选择很多,并不意味着选择正确。
- 其实,没有永远正确的选择,只有依据当前市场情势,洞悉投资市场规律,犀利分析增值收益,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抉择。很多人在尝试过各种理财产品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家族信托是少有的能跑赢CPI的理财方式之一。
据调查显示2020年,“家族信托”在高净值人群中提及率超30%,成为中国高净值人士主要运用的理财工具。家族信托潜力人群逾24万人,预计在2021年,潜力人群可转入家族信托资产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
三、最后,很多人不解家族信托购买门槛高,为何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呢?我自己不做信托,也不推广信托,结合自身的经验认知,我认为当下高净值人士愿意选择家族信托,其实主要原因有二:
- 一是相对稳健且投资回报率高。
面对当今的金融市场,各种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不稳定,把钱存在银行,利息太低;投资股票、期货,风险太大;购买国货、基金,周期太长;投资黄金珠宝,真假优劣难辨不说,就目前的市场,较不稳定等,而家族信托是一种资产保护、财产传承为目的私人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利用法律工具、财富管理工具提高投资理财的效率,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最终能够有效地实现货币的保值和增值,以及家族财富的传承。
- 二是相对投资弹性灵活。
信托设计可依据委托人的不同要求和目的来设计。信托如同一个法人,可延续至身故为止,也可随时要求终止;可将信托的财产重新分配,也可更换受益人,可作任何投资其中包括不动产买卖,可将原资本财产重新分配,也可更换受益人,可作任何投资其中包括不动产买卖,可将原资本部份提出,甚至且可因市场变化的需求转移至另一国家。
最后的话:你的这个“稳”是唯一追求的吗?如果只是想追求稳,那真的可以全买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2%左右,可以忽略风险。
- 如果想收益率再高点,就要承担相应的亏损风险了。一个资产的夏普比率一般在1以内,也就是如果想要获得年化15%的超额收益率,那么资产波动率就会大于15%,也就是有32%的概率会一年亏损15%,5%的概率亏损30%。
折中一点的话,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搭配不同风险的资产,在自己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投资并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