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一
在一辆公交车上,两个学生正在谈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他们正谈的津津有味时,这时,一个中年大叔突然问他们:“张学友是张学良的弟弟吗?”听到他的提问。车上的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二
张宗昌的打油诗
《吟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镰,
疑是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镰?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哒。
三
小时候,由于天天从收音机里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我学会了“尔等速速报上名来!”有一天,我和小伙伴玩时,对他们喊到“尔等还不速速近前。”结果他们听为了“儿等”。于是他们一起上来把我打了一顿。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1、老师对一个读书不认真的学生说:“不识字的害处很多,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学生摇摇头,一副茫然的样子。突然,一只苍蝇从他眼前飞过,他朗朗有声地说:“苍蝇常常落到捕蝇纸上被粘住,最后死去,可那纸上明明写着‘捕蝇纸’三个字!”
2、一女生演戏一举成名。
一天,她面对成千上万的戏迷,把酗酒说成了凶酒,弄得戏迷们目瞪口呆。老师知道后,叹息说:“这个错误原来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
3、课堂上,老师问大家:“你们知道曹禺吗?”
小明回答:“当然知道,他是一位气象学家。”老师压住怒火,问:“谁告诉你,他是气象学家的?”
小明理直气壮地答道:“你不是说《雷雨》是他写的吗?”
4、飞飞正在看书,突然他举起一本书问:“爸爸,为什么人的舌头和脚一样长呢?”
爸爸连忙问道:“谁告诉你人的舌头和脚一样长?”
飞飞急忙说:“书上啊。我是从这本书上看到的。你看,三寸金莲和三寸不烂之舌不是一样长吗?”
5、儿子好奇地问:“爸爸,螃蟹为什么不能说话?”
爸爸回答:“笨蛋!你满嘴泡沫还能开口说话吗?”
6、暑假的一天,小迷糊买了两张电影票,和爸爸一同去看电影。
爸爸问:“电影叫什么名字?”
小迷糊答:“冷气。”
爸爸疑惑不解地问:“冷气?哪有这部影片?”
小迷糊说:“有啊,电影院门口挂的牌子上不是写着‘今天放冷气’五个大字吗?”
7、儿子问爸爸:“地球有多重?”
爸爸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他要求儿子自己想一想,明天再公布答案。晚上,爸爸到图书馆查到了结果。
第二天,爸爸问儿子是否有了答案?儿子摇了摇头。爸爸得意地公布了答案。突然,儿子问:“有没有把人的重量计算在内,如果算上人的重量,那又有多重?”
爸爸无语地瘫坐了地上。
8、明明喜欢上网和朋友聊天,但是他的五笔输入法学得并不好,经常敲出错别字。当然,他的朋友也常敲错别字。
有一天晚饭后,他在QQ上问朋友晚餐吃的是什么,朋友回给他两个字:“鸡瓜。”明明大笑,敲字回应:“哈哈,是‘鸡爪’吧?傻爪!”
9、葫芦村有一对文盲夫妻,大字不识,就随便用听到的词儿给三个孩子起名,老大叫流氓,老二叫菜刀,老三叫麻烦。
一天,大哥带着两个弟弟去赶集,人多把小弟弟给挤散了,老大老二很着急,赶紧跑到附近的派出所,一进门,警察问他们是谁,在这儿有什么事。
老大回答:“我是葫芦村的流氓,今天带菜刀来没别的,就是来找麻烦的!”警察无语。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我在单位办公室常给领导们写发言稿,为了领导念得顺口,尽量少用生僻字,尽量口语化,就这样还是有笑话出现。
九十年代初,市粮食局调粮油公司经理来我们粮库当主任,听说此人相当有魄力,就是文化程度不高,我给他写的发言稿要先经过他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后才能正式定稿打印。在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主任竟然把“……非常棘手……”念成了“非常辣手”,我在台下坐着一听脑子里“嗡”的一声,心想这笑话可闹得有点大了。谁知职工们并无诧异,看来好多人也认可难办的就是“辣手”的事了。
还有一次书记在念我给他写的稿子时,把“未雨绸缪”念成了“未雨周谬”,好在他只是熟悉稿子只念给我一个人听,我赶紧去掉这个成语用上口语化的句子。
生活中的我们你敢肯定在没来得及查字典时就肯定这个字就是认为的那个字吗?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张学良去世的时候101岁,我们几个村里人在一起聊天,正好有个人跑来说,刚刚有新闻说张学良去世了。
我们就说起了这个话题,说他的长寿什么的,然后我的一个发小问:“是张学友的哥哥还是弟弟啊?”
我们另外几个人都懵了,都没笑,按理说那时候香港四大天王也才出名没多久,也很年轻啊!你就是要问也要知道他们的年纪相差几十岁的,也不会问啊!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怎么连张学良都不知道呢!
还有一个人就是我母亲,我从来都没写过她,因为写她我会哭。
她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没有读过一天书,但是她有一双巧手,女工做的非常好。但是她不甘于在家务农,做女工,十三岁就跟着村里人步行几十里外的县城卖烟头。
后来和我父亲结婚后,才在新中国的号召下,扫盲识了些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但是她的数学还是一窍不通,虽然她以前也做生意的。
六七十年代做生意是投机倒把,我母亲还是会偷偷把自己家吃不完的菜和舍不得吃的鸡蛋去街上卖了换盐和煤油钱(点灯用的)。
改革开放之后,她就正大光明的去街上卖菜了,但是她有个致命伤,不会算账,就在家里称好多少钱一把。
我有次看见她记账,发现她把一百多块钱的一字写在后面,把零头写在前面。我跟她说写反了,她说她自己记得,那一刻我觉着我自己好悲哀啊,但又也觉着妈妈好伟大,我们兄妹就是在父母齐心合力下,把我们抚养大,真的很了不起。
没有读书,不是她的本意,生活中,我母亲因为没有文化闹的笑话多了,别人嘲笑她,我们就会维护她。
我其实也是文化浅薄之人,也遇到过这样的尴尬,香港有位明星叫万梓良,我把梓读成xing,然后就给村里一个女孩嘲笑了。以至于我后来,只要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要把那个字弄明白了,还要把那个字标上拼音,以便不要忘记。
被人嘲笑的事真的有点伤自尊的,后来我遇到别人写错字或者读成错别字,我会悄悄的和人说,不会嘲笑别人。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一个真实的经历过去十几年了,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年我在职校教书期间,有个教务主任就经常闹笑话。而且还爱出风头。
国庆节的尴尬记得有一次国庆节,全体师生参加的庆祝活动。每次有大型活动这位教务主任都喜欢当主持人。可这次笑话是闹大了。
开场是校长讲话。校长神采奕奕走上讲台,台下掌声雷动。校长不愧是校长,旁征博引,高瞻远瞩十分钟的讲话从回首学校过往,到展现在辉煌,以及展望美好未来。环环相扣,妙语连珠。赢得全场掌声不断。
校长讲结束,教务主任,微笑上前,感谢校长讲话,最后,右手前伸做了个请的姿式,同时大声说:""请校长下台"。
全场鸦雀无声。大家你瞧我我瞧你,鼓掌也不是,不鼓掌也不是。台上另外的主持人不知如何接话。
只记得当时,校长也尴尬地笑了笑,走下讲台。
还有一次,她看见校园停了一辆。车牌粤A的汽车,她拉我过来问,""噢"是哪个省份,当时我也没笑,直接说是广东省,不过这个好象念yue呀!
听我这么一说,她脸红到耳根了。又说,你看我这几天忙的眼睛都花了,真没看清楚。
现在想想,我当时20几岁太年轻了,情商够低的了,也不会照顾别人面子。不过就是现在我也想不出好点的答法。
其实人无完人,平时说错话、念白字都有可能的。有的是大脑临时短路,也有可能是遇到了知识盲点。这都不该成为被讥笑的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高人会帮人化解这种尴尬,那才是大智慧,你见过生活中这种聪明人吗?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有哪些?
六,七十年代我们县里有位部队转业的县长,识字不多。在一个县里召开的阶级斗争动员会上手拿秘书写的发言稿讲话,讲稿其中有一段话是:狠狠地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但县长却把狠念成了“狼,”因此念成:我们要狼狼地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秘书看到台下有人抿嘴笑,赶紧在后台提醒:张县长,狠狠地打击不是狼狼地打击。县长感觉尴尬,于是回应到:娘的(口头语),狼呢熊不狠吗?我们就是要狠狠地打击象狼一样的阶级敌人。圆满结束了讲话,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