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下面是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的传说,欢迎大家品读。
传说以前的玉皇大帝姓李,他管辖着天庭和人间及各路大神。但是李玉皇一个毛病,那就是脾气暴躁。有一年夏天天上已经很多天没有下雨了。很快地上的禾苗都晒枯萎了。树叶也变黄了!沟渠也变干了。于是人们都在说:李玉皇呀!该下雨了。再不下雨,我们农人都没法活了。李玉皇听了人们的话,低头看看人间的惨像。心想是该下雨了,于是就让龙王开始下雨。结果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卖葱的又开始不愿意了,他们埋怨到,李玉皇呀,我们辛辛苦苦的种了一年葱,眼看就要管卖了,你这样天天下雨,我们的葱不是要腐烂完了吗。你就不能出出太阳,让们我晒晒葱吗?李玉皇一听说也是呀,葱离开太阳很快就腐烂了。于是他就立刻让太阳神每天暴晒大地。葱农顿时眉开眼笑。可是划船的这时却不高兴了。对着天上埋怨起来。他们说你李玉皇天天我们在头顶挂着一个火辣辣的太阳,而河上面却没有一丝风。这不是让我们累死,晒死吗?李老天爷一听艄公们的话,觉得还有道理,于是又让风神在河道里刮起了大风。大风顺着河道一直刮到果田里,把果农刚刚成熟的红的,黄的果子刮得满地都是。果农一看地上都是成熟摔烂的果子。立刻对天上说,李玉皇啊,你这么刮风,把我们的果子全刮掉了。我们一家可怎么活呀?李玉皇一听果农的话,感觉当玉皇大帝太难了!难怪人们常说“一人难趁九人意”。于是他一气之下,就撂挑不干了。李玉皇一走,天上的神仙没有人管了,天上立刻乱作一团。于是众仙商量让太白金星去人间给他们在选一个凡人当玉皇大帝。
太白金星没有办法只好来到人间,经过左打听,右打听,他终于物色到一个叫张友人的凡人。
原来这个张友人在当地又叫“张百忍”。可以说是有良田千亩,骡马成群,家财万贯。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他的妻子王氏只给他生了七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太白金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者,他来到张友人家里要饭。张友人立刻让人把太上老君请到家里堂屋中央。然后让人给他做好山珍海味来招待他。谁知老者吃过饭后把吃饭用的碗盆全都摔碎了。张友人知道后也没有生气,他让下人又去买了新的碗盆。谁知道下一顿老者吃了饭后又把碗盆给摔了。没有办法,张友人又让人买了碗盆。就这样,一连过了九九八十一天。这天老者吃过饭后告诉张友人他要走了,但是他吃饭摔的碗盆让张友人收拾到一块,然后把他们铺成垫成一个四方台子,如果张友人有难了,就让张友人带着全家老少来到四方台子上面。说完老者一转身就不见了。
谁知老者走后没有多久,张友人就病倒了。他全家曾找了多少名医大夫都没有看好,眼看就要奄奄一息命归西天了。张友人的小女儿突然想起来那老者走时说的话,于是她和其他六个张有人的女儿及王氏一起把张有人抬到那个搭建好的四方台子上。就在她们家人刚刚全部站在那四方台子上后,那四方台子竟然向天上飞去。转眼之间,那四方台子竟然飞到凌霄宝殿之上。天上的众仙齐跪倒喊他“玉皇陛下”。张有人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呢,所以他刚开始死活不同意。无奈众神仙都不答应,他只好起身当了玉皇大帝。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就把他称为“张玉皇”,而他的王氏妻子则称为“王母娘娘”。顺理成章他的七个女儿都成了仙女。“七仙女”就是这么来的。
张友人当了玉皇大帝后,命鸡神的儿子每天白天拉着太阳车在天上跑,给葱农嗮葱。命雨神夜里下雨,给种田人滋润禾苗。命风神只在河道了刮风,让人们扬帆起航。从此以后,人们在人间过得更加美好幸福。为了感恩张玉皇为人们带来的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准备丰盛的祭品去祭拜“张玉皇”。
于是就让雨神开始下雨。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卖葱的开始不愿意了,他埋怨到,老天爷呀,我辛辛苦苦的种了一年葱,眼看就要管卖了,你这样天天下雨,我的葱马上就要腐烂完了。你就不能出出太阳,让我晒晒葱吗?李老天爷一听说就是呀,葱离开太阳很快就腐烂了。于是他就立刻让太阳火辣辣
开始照耀大地。葱农顿时眉开眼笑。可是划船的这时却不高兴了。对着天上开始埋怨起来说老天爷在头顶挂着一个火辣辣的太阳,但是河上面却没有一丝风。这不是让我累死,晒死吗?李老天爷一听艄公的话,觉得还有道理,于是又让风神在河道里刮起了大风。大风顺着河道一直刮到果田里。把果农刚刚成熟的红的,黄的果实刮得满地都是。果农一看地上把果农刚刚成熟的红的,黄的果实刮得满地都是。果农一看地上都是成熟的果子。立刻就对天上说,老天爷啊,你这么刮风,把我的果子全刮掉了。我们一家可怎么活呀?李老天爷一听果农的话,感觉当老天爷太难了!难怪人们常说“一人难趁九人意”。于是他一气之下,撂挑不干了。李老天爷一走,天上的神仙没有人领导了,天空立刻乱作一团。于是于是众仙商量让太白金星去人间给他们在选一个老天爷。
太白金星没有办法只好来到人间,经过左打听,
开始照耀大地。葱农顿时眉开眼笑起来。可是划船的这时却不高兴了。他们也对着天上的李玉皇开始埋怨起来,说李玉皇天天让毒辣辣的太阳在头顶挂着一个火辣辣的太阳照着人间,但是河上面却没有一丝风。这不是让我们累死,晒死吗?李玉皇一听艄公们的话,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于是他又让风神在河道里刮起了大风。大风顺着河道一直刮到果
把果农刚刚成熟的红的,黄的果实刮得满地都是。果农一看地上把果农刚刚成熟的红的,黄的果实刮得满地都是。果农一看地上都是成熟的果子。立刻就对天上说,老天爷啊,你这么刮风,把我的果子全刮掉了。我们一家可怎么活呀?李老天爷一听果农的话,感觉当老天爷太难了!难怪人们常说“一人难趁九人意”。于是他一气之下,撂挑不干了。李老天爷一走,天上的神仙没有人领导了,天空立刻乱作一团。于是于是众仙商量让太白金星去人间给他们在选一个老天爷。
太白金星没有办法只好来到人间,经过左打听,右打听,他终于物色到一个姓张友人的员外。张友人在当地又叫张百忍。可以可以说有良田千亩,骡马成群,家财万贯。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他的妻子王氏只生了七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太白金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老者来到张友人家里求饭。张友人立刻把老者请到家里堂屋中央。然后让人给他做好山珍海味来招待他。谁知老者吃过饭后把吃饭用的碗盆全都摔碎。张友人仍然没有生气,他让人又去买了碗盆。谁知道下一顿老者吃了饭后又把碗盆给摔了。没有办法,张友人又让人买了碗盆就这样,一连过了九九八十一天。这天老者吃过饭告诉张友人他要走了,但是他吃过饭摔的碗盆让张友人收到一块垫成一个四方台子,如果张友人有难了,就让张友人带着全家老少来到四方台子上面。说完老者一转身就不见了。
老者走后没有多久,张友人就病倒了。曾找了多少名医大夫都没有看好,眼看就要奄奄一息了。张友人的小女儿突然想起来那老者走时说众神都不答应,只好起身当了玉皇大帝。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就把老天爷称为“张玉皇”,而他的王氏妻子则称为“王母娘娘”。顺理成章他的七个女儿都成了仙女。“七仙女”就是这么来的。
张友人当了天皇后,命鸡神的儿子每天白天拉着太阳车在天上跑,让葱农嗮葱。命雨神夜里下雨命风神只在河道了刮风,让人们扬帆起航。从此以后,人们在人间过得更加美好幸福。为了感恩老天爷为人们带来的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准备丰盛的祭品去祭拜“张玉皇”。
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按照《西游记》所说,玉帝的来历乃是一只恐龙!
你算一算,如来说玉帝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约2.3亿年,也就是三叠纪时代,三叠纪是个什么东东?
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出了三叠纪的地质时代,根据生物化石将地质划分为白色石灰岩层、黑色页岩层和中间的红色沙岩层,这三层地质构造所经历的时代便统称为三叠纪。三叠纪起始时间都以灭绝事件为标志,罪魁祸首乃是火山爆发,岩浆喷涌而出分裂了盘古大陆,形成了劳亚古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大量火山灰、有毒气体使大部分物种灭绝。随着地球再度恢复生机,生物进化复杂,爬行类动物恐龙在三叠纪晚期崛起,并在侏罗纪成为时代霸主,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时代前的黎明”。
玉帝由恐龙进化而成看起来还真有点道理,但《西游记》不嫌事多,通过孙悟空之口又给玉帝搞了个张姓,恐龙还分张姓李姓?实际上,玉帝姓张来自民间故事,吴承恩应该是采用了其中一种说法。
“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
故事一:封神取巧张玉帝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册封365位正神,一阵忙活下来,除了玉帝之位没人坐外,其他位置都挤满了。众人一看,乐了,姜子牙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这便宜捡得硬气,让别人眼红还没话说。
姜子牙抹了把汗,正准备坐下来歇会,喝喝茶,调整下情绪,准备享受群臣跪拜的滋味。
这时突然传来一句好像捏着鼻子的尖叫声:“谁来坐玉帝之位?”
姜子牙顺口就答了一句:“自然有人来坐!”
“多谢,多谢!”话音未落,一道人影从神案下窜了出来,一屁股坐在了玉帝宝座上,姜子牙凝神一看,原来是自家舅舅张友仁。
“休得胡闹,舅舅速速下来,封神可不是儿戏!原始天尊看着呢!”
“哪有胡闹?我问谁坐,你说‘自然有仁来坐’,自然是我,有仁也是我,当然是我坐帝位。封神不是儿戏,自然不能改口,原始天尊看着呢!”
一句话把姜子牙气坏了,但神位已占,姜子牙只能让张友仁当上了玉帝,然后越想越气,忙活半天什么也没捞着,握着打神鞭呆在房子主梁上不下去了,自己才还是天庭的主梁柱啊!后来人们造屋就在主梁上贴上符纸“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用来镇宅,让雨神、火神、瘟神等退避三舍。
玉帝因为这么一闹,便有了张姓,名自然,字有仁。
其实张友仁啥本事没有,是靠钻桌子蒙了个玉帝来当,所以电视剧就神还原了这个民间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扑通一声钻了桌子,大喊:“快请如来!”
这个民间故事只有热闹,一点不可信。
《封神演义》在姜子牙下山时原始天尊已经说了姜子牙不会成神,只能享受人间之福,但封神榜随着事态演化,不仅出现了姜子牙之名,而且还有周武王的名,也就是说姜子牙、周武王都将在伐纣中战死!好在姜子牙得到了截教的聚魂幡,原始天尊用幡抹去了榜中两人,才保全了两者的性命,一个受人间之福,一个让周室当兴。
《封神演义》载:“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
故事二:百忍成玉帝盘古开天辟地后,天界众神各尽其责,乃至风调雨顺;凡间人人安居乐业,乃至和睦共处,天地间一切祥和之色。
后来神界私心渐起,众神开始为争夺香火、瓜分地盘大打出手,天庭谁出门谁都得提防被人用板砖拍了后脑勺;凡间君主荒淫无道,上愧天下亏民,导致民怨积深战乱四起;地府也乱了分寸,小鬼当道敛财,乱改生死薄,是以天地三界大乱,秩序无依。
众神争斗不出结果,便妥协出一个办法,由凡间选出一个领袖来领导三界,对民有怜悯之心,对众神也可以做到不偏不倚,这事就落到了老好人太白金星身上。
太白金星化身乞丐,下凡四处寻访有德人士。当时人心离乱,道貌昂然的伪君子伸手一大把,却没有一个经得起考验,太白金星很头大,最后来到了张家湾。
张家寨主叫张百忍,为人和善,怀有慈悲之心,办事公平公正,把个寨子治理的是井井有条,人们谨守规矩,和睦共处。
百忍是有来历的。
那时寨子里出猎,最优秀的猎人叫张猛,收获中有7成是他狩猎而来,不免有些傲娇,每次理所当然地多拿一份分配,寨中人颇有怨言。张百忍就找上了张猛,刚刚提及此事,就被性急暴躁的张猛一阵破口大骂,唾沫子溅了张百忍一脸。张百忍一直笑着聆听,直到张猛骂累了才说道:“猛子啊,你是寨子里最好的猎手,贡献最大,拿多一份也是应该的。但是你多拿了一份,带了头,就有其他比你弱一点的人也要要求多分,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些没本事、年老体弱的人分不到食物,你觉得好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啊,凡事不能做得太满,要留有余地啊!种今日因,必受他日果啊!我们都会老的啊!”张猛受教后,不再多拿分配,也改了性子,带着猎人打更多的野物,数量与以前多拿一份差不多,这一举动赢得了寨子里众人的称赞,当张百忍离开后,当选为新的寨主。
寨中有个寡妇,独自养着一个孩子,防备之心把她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又喜欢在人背后说三道四,因此被人所不喜。张百忍登门,寡妇就是一阵诉苦,一会儿说张猛不懂得敬老,一会儿又说别家小媳妇跟人有私情,张百忍等到寡妇说累了,才说明了来意,希望寡妇不要在背后胡乱说人的不是。寡妇一听,这还得了,破口大骂张百忍说她嚼舌根,欺负她孤儿寡母,一骂就是半个时辰。由于有些话实在难听,张百忍脸红一阵黑一阵,但还是静静地听着。寡妇骂累了,眼泪也不流了,张百忍缓缓说道:“婶子啊,我知道你不容易,你身为孩子母,也是孩子师,孩子有样学样,你希望看到孩子变成你一样的人吗?大家在一个寨子里,就是一家人,不要像一只刺猬,用刺伤别人来保护自己。学那月光吧,你为别人照亮了夜路,而他们陪了你片刻时光,彼此都会念对方的好!”寡妇羞惭,改了脾气,慢慢融入了他人之中,不久与寨中一猎人相爱,次年又生了个大胖小子。
忍是本事,百忍成钢,能在别人发泄后那段情绪最虚弱的时候攻心,这是张百忍的本事,这让太白金星感叹不已,有张百忍这种人在,放到哪儿都能让人心凝成铁板一块,于是便张百忍带上了天庭。
张百忍果然赢得了三界众神仙的拥护,共举他为终身天帝,称“玉皇”。
《西游记》既然认为玉帝姓张,那么选择的原型就是张百忍,张百忍太会做人和能忍了,三清认同这就是本事,孙悟空扫了他颜面也不生气,只是叫来如来,一巴掌就把孙悟空关在五行山下500年。忍下来,留有余地,典型的张百忍做法,其实玉帝收拾孙悟空也就是动动手指的事。
西游记载: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
后来两人变成了一人,张玉帝,名自然,字有仁,号“百忍”,这实在太能扯了。民间故事看完了,还是来看点正统点的书籍,不要老被故事蒙得昏头转向,道经已经讲了玉帝的来历。
玉帝真身玉帝当然不可能是恐龙进化而成,而是出生在昊天世界的光严妙乐国,写在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之中。
净德国王是个有为国君,爱民如子,实行仁政;王后宝月光,心怀慈悲,清斋尊道,夫强妻贤,两人将光严妙乐国治理得国泰民安,盛世无双。
但他们有个天大的遗憾,就是一直膝下无儿。
老国王觉得自己打造了这么好的国度,后继无人,若是落在奸人手上,既毁了自己的一番心血,又苦了天下百姓,于是下诏大兴道观,供养道尊金身,悬黄挂彩,陈列一新,让道士齐声祈告真圣赐下子嗣来继承国度。大半年不见动静,老国王夫妇依然诚心如一,从无二样。
一日宝月光王后安然入睡后,梦见太上老君驾五色龙舆而来,一时旌旗招展,漫天神霞飘飞,而太上老君怀中抱一小孩,光芒万道。
宝月光王后连忙跪倒在地,行大礼参拜,并苦请太上老君大发慈悲将其子赐予己为子。国王夫妇虔诚之心早已打动上天,太上老君于是亲身前来送子,当即将小孩送入宝月光腹中。
宝月光王后梦醒后,已有孕在身,于年后正月九日午时诞下一子,刹那间光芒万丈,整个王国为之一亮,光严妙乐国有了太子。
太子长大后,心性慈悲和善,将国中库藏的珍宝,都用来施给贫穷人家,救助鳏寡人士,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老国王见儿子大兴仁政,不由得老怀甚慰。
老国王驾崩,太子继位,太子由父亲之死而及天下,感叹生死无常而生出怜悯、慈悲、仁爱天下之心,于是发下大宏愿,要以身证道,解脱众生轮回之苦。太子于是让位于有道大臣,己身退入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历经劫难,终证无上大道,证得玉帝果位,统理三界诸天,十方世界。
其中的劫难,大致与《西游记》相符,八百劫为舍国出家修道,次八百劫为宣扬道理,再后八百劫为舍身度众生,前前后后共修行了三千二百劫方才证道金仙,随后在历经亿劫,才成就玉帝之位。
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玉皇大帝出巡日为腊月二十五,下界巡视民间,考察善恶,《西游记》根据这一传说设置了凤仙郡一章。
凤仙郡郡主与不贤的妻子起了口角,一时激怒推翻了供桌,掀了玉帝的神位,将供食唤狗吃了,惹得巡视人间的玉帝大怒,设下米山面山两神通局,需要鸡啄米,狗舔面,油灯断铁链才可下雨解了凤仙郡大旱之灾,也在这一章,才不显山露水透露出了玉帝强大的实力。
看到这儿,你就知道玉帝姓张其实不靠谱,真正讲清来历也比较有依据的是《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帝乃是光严妙乐国太子,继位后又退位让贤进山修道,历经亿劫而证得帝位的三界共主。(图片均来自网络)
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玉帝源于上古民间的天地崇拜,古时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幽冥的至高神,他主宰的着整个天地,直到现在还是很多人去祭拜玉皇大帝来保佑平安,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
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玉皇大帝本名张自然,其母为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的女儿,其父为上洞八仙之一纯阳真人吕洞宾的徒弟张宇正。张自然的母亲私配凡人张宇正,触犯了天条,却也无意中替代了昊天上帝的生死大劫。昊天上帝了结因果之后,将天庭之位传给了张自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玉皇大帝。
相传,世界本为一混沌,无天地、无生灵、无善恶美丑、无恩怨纠葛,无始无终。为求圆满,不知何时,这片混沌之中孕育出无穷无尽之变化及无数强大生灵,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
又不知何时,盘古以盘古幡劈开混沌,分开天地,开辟洪荒,演变出六道轮回,生生不息,然而盘古终无力支撑开天之力以致身死,元神分化为三清。
鸿蒙开辟以后,便有无穷无尽的世界产生,其中天地在六道轮回附近形成三界,而人间界之大又不可想像且未开荒,称之为洪荒。
女娲抟土造人,人类开始繁衍,并创立妖教,人道妖道,合为一体。东皇太一带领上古妖族,为上古天庭,掌管天庭,并立下天条。此时,妖族已然成为了三界正统,而盘古精血则附着于人类、妖族魂魄上反复在六道轮回中轮回,天生有了神通,成为巫族。
自此,鸿蒙初成,东皇太一登为天帝,女娲因造化万物生灵而成为万灵之宗,巫族则掌管六道轮回,立下地规,掌管下界子民,至此,妖掌天庭,巫行人间。
后来,终因因果纠缠,引发了巫妖大战,以致洪荒泯灭,世界被打成碎片,化成太虚星空,散落成宇宙,再也无法合拢。然而在六道轮回附近,因有太阳星和太阴星残存下来,碎片形成了地球,又有阴阳滋润,故而有了灵气。
人界有神通的仙、妖、人俱迁往地界,有大神通者则纷纷开宗立派,地界中修行蔚然成风。
昔日听鸿钧讲道,感悟精要的三清首先创立了三教,得以有了证道之机缘。太清道德天尊创立人教,居于玄都天八景宫,上清元始天尊创立阐教,居于弥罗天玉虚宫,玉清通天教主创立截教,居于金鳌岛碧游宫。
巫妖大战之后,妖族天帝东皇太一身陨道消,三清为重新维护天庭秩序,遂推举鸿钧道祖坐前一对金童玉女昊天上帝、瑶池金母端坐天宫凌霄宝殿,为天皇上帝。
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于混沌中生,领悟玄穹奥秘,在瑶池修炼苍穹之法一千七百元会,法力通天彻地,却又韬光养晦,不沾因果,从未见之出手。
据传,瑶池金母随手簪子一划,就在天界划出了一条沟壑,也就是如今的银河,如此神通手段,几乎接近造物。
后封神之战,又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归位,由天庭掌管,然而昊天上帝看似统领三界,法力大无比,可是事事要尊三清符诏,权力可谓是已被三清架空,遂生退位之心,脱离这天庭祸害之位,重回清净之身,苦修道行。
便在此时,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的女儿六公主,私配凡人,并生下一子,触犯了天条,致使天庭威严受损,昊天上帝上帝迫于三清压力,只得派天兵天将将其擒回。
六公主的夫君张宇正相貌堂堂,仙风道骨乃是前世东华帝君转世于人间修行,道号吕纯阳吕洞宾的徒弟。
张宇正凭从师傅处修得神通,被大唐国君王封为南瞻部洲水天城的节度使。张宇正抚育一方黎民,旱时做法降雨,涝时疏通排水,五谷丰登,功德颇大。
六公主知道私配凡人,犯了天条,乃是重罪,但有想到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是自己亲生父母,只要上得天宫,好生央求父亲,只要父亲心软,略做惩罚就是,况且自己已生下一子,也算是昊天上帝的外孙,真不至于做出灭杀骨肉亲情之事,于是决定夫妻二人一同上天宫向父亲求情。
吕洞宾窥出天机,昊天上帝虽地位崇高,却也不能逾越天刑,更改天条,六公主命中多劫,也是天数注定,待到张宇正辅佐大唐君王,将道门一脉,传遍四大部洲,成就弥天大功德之时,六公主与张宇正自然可得无极大道,做那万世夫妻。
而二人之子张自然根骨清奇,资质尚在其父亲之上,将来也是上应天命的人物,带其抚养,教授道法武艺,待到功成之后,父子各积无边功德,公主一家三口,自会团圆。
六公主独自返回天庭,昊天上帝迫于三清压力,只得将其押至斩仙台问斩。就在千钧一发之时,显圣二郎真君杨戬在昊天上帝暗中授意之下,劫了法场,将六公主带往下界灌江口。
金鳌岛碧游宫的通天教主算出因果天机,昊天上帝天庭之位继承必与张宇正父子有关,遂暗中令鸿蒙凶兽血翅黑蚊所化的蚊道人结果张家一脉。
这蚊道人的来历,颇为奇特。当年封神之战时,截教通天教主座下,有一弟子龟灵圣母被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所擒,命其座下白莲童子将龟灵圣母装在包袱里送往西方,不想不知怎的包里竟然躲进一群蚊虫,将龟灵圣母吃成空壳,一身道行也被吸走。
这群蚊虫乘西方教主和通天教主争斗之时,飞往西天,把那阿弥陀佛的镇教灵宝十二品莲台吸食了三品,而那蚊虫之中,有一蚊王,借此修成了无上神通,吸食的三品莲台化成了身上的三色祥光。
后来,蚊王偷偷听女娲娘娘讲道,又修成了无边神通,然其却终难修成正果。为得正果,蚊道人又返回头臣服于通天教主,以供驱使。
吕洞宾自负修为颇深,起初并不将这个黑衣阴鹫脸面的道人放在眼里,但蚊道人蚊子成精,一身诡异,三界之内知之甚少,唯有阿弥陀佛得知,吕洞宾哪里会知道。
吕洞宾手中纯阳剑一舞,七朵兜率火蜿蜒扭曲,斗盆大小,仿似七朵紫色奇花,齐齐放出粗大火柱,一冲飞天,又分化成千道万道,宛如那烟花一般,上下同出,交织成天地火网。
蚊道人冷笑一声,用手一指,群蚊呼啸而出,万蚊齐齐哄动,身上的三色祥光丝毫不惧火焰灼烧,猛烈冲击那上下同出的天地火网。
接着只听砰砰砰几声,群蚊光华大做,冲破了火网,紧随其后便是嗡嗡之声,铺天盖地的向吕洞宾师徒二人呼啸涌来。顿时,七朵兜率火回归本体,依旧附着于纯阳剑上。
吕洞宾见势不妙,拉起抱孩子的张宇正,准备借纯阳剑的紫光遁走,然而其法力大减,哪里能快过这蚊子王?
但见蚊道人化为一道黑烟,飘忽过来,直抓张宇正手中的孩子。吕洞宾见来势厉害,猛一发狠,自爆元神,注入肉身,加快速度,再也顾不得他人,直向三十三天外飞去。
顷刻间,张宇正便被漫天扑过来的蚊子,吃成一副枯骨头,元神也被吸食,飞灰湮灭。蚊道人怪笑一声,正欲伸手去抓那掉落的孩子,然而空中一声炸雷,一道五色神光一卷一缩,漫天的蚊子连同蚊道人一并落入其中。
蚊道人本想要抓那孩子,不想还没反映过来,就出了这等状况。凭空五色光华一显,蚊道人便毫无抵,轻飘飘地落入神光之中,待到光华散去,蚊道人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一个奇异空间之内。
但见四壁日月星辰闪耀,十二元辰、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皆由上古妖文符篆,周天之数,大衍之道,莫不在其中,空间三丈见方,顶上挂有一轮转,仿若钤铛,流转不停,发出叮咚叮咚之声,正是至高无上的开天圣器、三大先天至宝之一,拥有制服"鸿蒙世界"之威、扭转"诸天时空"之力、演变"天道玄机"之功、炼化"地水火风"之能天道圣人伴生与证道至宝混沌钟。
天道圣人本是洪荒时期女娲娘娘座下青丘山的修士,后拜鸿钧老祖为师,经百世轮回,劫中而起。鸿钧散宝时,自分宝岩得混沌钟后,聚盘古肉身,以力证道,成为自盘古开天之后,第一位证得混元存在的圣人。
天道圣人见那孩子尚在襁褓,修道天资,却是万中无一,感慨其父亲新亡,身世凄惨,决定凭那虚无缥缈的天命天机断测,成全其功果。
缥渺天界,但见仙气蒸霞,云海飘渺,辉煌的凌霄宝殿矗立云中,瑞鹤衔芝,龙凤飞舞,往来其间,琼花异草,万载常青,比比皆是。金色天马,蹄踏流光,华香宝盖,天籁阵阵,天帝出行,尽显排场。
昊天上帝见天道圣人前来,顿时大喜。天道圣人说出路遇一妖孽,击杀六公主的夫君张宇正及纯阳真人被其出手擒下,并带天帝外孙回来,不知该如何处置。
天道圣人放出蚊道人,严加盘问,这才得知六公主已然遇害,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黯然神伤。
原来,昊天上帝早有退隐之心,但却需要经受一场生死大劫,如果一旦沾染因果,非有大机缘,否则休想脱身,即便是自己修为有大的神通,也是忍气吞声,韬光养晦,伺机而待。
便在此时,六公主私配凡人,最后夫妻双亡,竟替代了昊天上帝的生死大劫,如今已然圆满,昊天上帝决定传位于自己的外孙张自然。
便在此时,昊天上帝见一手持青萍剑,骑青色奎牛,面黄身瘦的道人从这边走了过来,不是通天教主又能是谁?
昊天上帝一声厉喝,猛然一动,双手一震,整个瑶池中的仙水滚滚荡荡,瞬间奔涌起来,仿佛怒涛。
瑶池金母拔出头上的凤簪,用手一划,一条彩色霞光,闪动光华,就见整个瑶池凭空悬浮,完全失去色彩,眼前的虚空也随之崩塌,演化出混沌,继而生出银河星辰,点点星辰光华,越来越多,形成一条璀璨的光带,宏大无边,似乎三界洪荒星空都到了这里,中间狂风呼啸,猛烈骇人,凡事种种,光怪陆离,莫不超越从前。
瑶池金母手势扬动,簪子化作神杵飞了出来,只听砰的一声,正中通天教主的头顶,可怜只一下,通天教主便成了肉饼一样,神形俱灭。
瞬间,清光如水,钟声悠扬。昊天上帝将天地之位传与张自然后,彻底了结了因果,闭关于瑶池圣境,苦修道行。
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玉皇大帝的最终定型,经过了历史长期的演进,要分四个层面来讲。
一、儒家官方的昊天上帝,最终由宋徽宗封为玉皇大帝。
二、道教的玉皇大帝,是三清之下的最高神,四御之首。
三、佛教一般认为玉皇大帝是类似帝释天级别的天人。
四、中国民间宗教,从东皇太一、东王公,逐渐演变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
1、儒家官方的玉皇大帝在商朝甲骨文里面,已经出现至高神“上帝”。
周朝灭亡商朝后,继承了商朝的部分信仰,称为“昊天上帝”。可以参考《诗经•大雅•云汉》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星术发达,出现了北极星信仰,认为北极星代表昊天上帝。
勾陈天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就是北极星附近的星星所代表的大神,后来演变为四御的中间两位。
战国时期著名的《甘石星经》说: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写了一本《真灵位业图》,把道教神仙分为七个等级,第一等级最高的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有辅佐之神,玉皇道君在右第十一位,高上玉帝在右第十九位。
这是玉皇正式在道书中出现。
北宋很多皇帝崇敬道教。
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正式封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1116年,宋徽宗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这时宋徽宗把儒家原始的昊天上帝和道教的玉皇大天地合二为一了。
从此玉皇大帝正式定型,直至今天。
儒家官方的昊天玉皇上帝是至高神,不是道教的四御,也不在三清之下。
朱熹还对道教的三清愤愤不平,在《朱子语类》替玉皇大帝抱屈,认为是悖逆。
2、道教的玉皇大帝道教多个流派的艰难整合,终于发展出一个大致的神仙体系。
上面是三清:
元始天尊,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大洞真经》称为”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子的真身。
(三清)
三清之下是四御:玉皇大天尊,勾陈天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后土皇地祗。
主要是天、地、北极神仙。
后来又加了南极神霄长生大帝,东华太乙青玄上帝。
民间宗教把南极神霄长生大帝叫成了南极仙翁。
东华太乙青玄上帝来源于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一。
四御之下是五老,是原始方位神: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青帝;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赤帝;中央元灵始老天君,号黄帝;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白帝;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黑帝(玄武大帝)。
3、佛教的帝释天帝释天在四大天王天之上,有三十二辅臣,共称三十三天:
“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三者名住山顶天。四者名善见城天。五者名钵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吒天俱吒者山名也。七者名杂殿天。八者名住欢喜园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树园天。十一者。名险岸天。十二者。名住杂险岸天。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处天。十七者。名住柔软地天。十八者。名杂庄严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细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乐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轮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阎摩娑罗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众分天。二十九者。名住轮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名威德颜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轮天。三十三者。名清净天。”
(帝释天)
帝释天就是住善法堂天。
玉皇大帝的来历是什么?
“玉皇大帝”,是中国道教信奉的天神。
问到“来历”,如果笼统地说,就是这么从道教来的。
不过,期间还有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最早的“道教”,是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五斗米道”。这约在公元130年前后。
“五斗米道”,奉“大道”为最高神;以太上老君,也就是“大道”的化身老子为教祖。
(清华版)
东晋南北朝开始,道教在各地迅速发展,派别不一,教经多出,大批《灵宝经》《上清经》涌现。
其结果,就是大大推动了尊神体系的演化。
各教派分别信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道君”等等尊神。经过长期艰难的讨论、协调、融合,直到梁时陶弘景著《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才基本确立了“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体系。
(三清)
“三清”,是道教最高等级的神,包括三位。
居“三清”之首的,是“元始天尊”,全称是“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大帝”。这是位“虚拟神”,是道教中最原始的至高无上神。
居“三清”第二位的,是“灵宝天尊”,即“太上玉晨大道君”,又称“太上道君”、“上清大帝”、“太清大道君”,也是一位“虚拟神”。其中,“太上玉晨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这两种叫法,最早出于道教的“上清派”;“太上道君“的叫法,最初始于道教“灵宝派”。
居“三清”第三位的,是“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这位不是“虚拟神”,而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神化格,道教奉为教祖。
前两位“虚拟神”的出现,与晋以后“上清”、“灵宝”等道教教派的出现有直接关系,即把“道气化身”的虚拟神抬高到“人神”之上,这是老子屈居第三的主要原因。不过,在民间,大多仍以老子为道教教主。
(四御)
来到北宋,道教的尊神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就是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四御”的出现。
“四御”,是中国道教神系中四位“天帝”的统称。
在这个时候的道教神系中,“三清”象征“一气化生、造化人神万类”,是最高的精神主宰。“四御”则是“三清”的辅佐,御天统极,是最高神权的象征。
“四御”,具体指“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官南极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具体说,“四御”的来历不一。
“玉皇大帝”,是四御神形成的中心。就是说,在其身上,具备了“四御”所有神性。
“紫微北极大帝”和“勾陈南极大帝”,都来源于古代的星宿崇拜。“北极大帝”是北极星的神化,又与秦汉之际的“太一”信仰有关。“南极大帝”,是勾陈星的神化,因与北极大帝对举而成为“四御”之一。
“后土皇地祇”,是主宰大地之神,来源于古代的“皇天后土”之说,唐宋时,演化为女神,即民间所说“后土娘娘”。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局部)
“四御”正式“封神”,源于北宋。
宋徽宗为“四御”分别加封尊号,这使“四御”融入道教最高神系,成为“三清”辅佐成为定式。
“四御”定型之前,“玉帝”这尊神已在道教中存在。
前面说到的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云:“玉帝居玉清三元宫第一中位。”
可是,第一,陶弘景确立的是“三清”为道教最高神,玉帝显然不够最高“神格”;第二,陶弘景没说清楚“玉帝”与“三清”的统领辖属关系。
因此,到唐代,关于“玉皇”,说法依然没有条理——一是名称不一;二是多至十位。
北宋的《云笈七签》,对“玉皇”,亦讲不太清楚。
(永乐宫壁画)
北宋皇室特别信仰玉皇,所称“天帝”多次显灵,皆为“玉皇”。
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上“玉皇”封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宋徽宗又于政和六年,即1116年,加封“玉皇”为“昊天玉皇上帝”。
中国古代历朝帝王,大多崇拜“昊天上帝”。宋徽宗将这一崇拜,与“玉皇大帝”崇拜合为了一体,并将“玉皇”全称定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自此,道教神系,便形成了以“玉皇大帝”为首的昊天三界尊神、四御、六御等体系,并称之为“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
这是说,“元始天尊”是精神领袖;“玉皇大帝”掌握实权,是“天宫”统率天神“圣尊”,且为“总执天道”之神。
从此,“玉皇大帝”确立了其显赫神位。
后来在明代,“玉帝”被写入了《西游记》,“昊天大帝”被写入了《封神演义》。
《西游记》第七回说:“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照这个说法,唐朝的时候,“玉帝”已二亿二千六百八十万岁。
这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