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

我婆婆、她一共带过4个孙子,我们都非常尊敬她,在带孙子期间,不仅没有让她活得像一个保姆一样,而且还让她在家地位是最高的,完全就像一个女王一样,拥有着无限的权力和地位。

我老公是家中长子,他们家有两兄弟,小时候都是婆婆一个人努力赚钱供我老公和小叔子上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眼看着他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想着终于可以休息了一下了。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生了第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之后没有人照顾,当时就想着叫婆婆来帮衬一下,因为我家先生要上班,我一个人肯定是管不过来的,这个时候只能叫婆婆来管一下了,

婆婆来的时候说,还没有休息多久,要来继续照顾你们了,我当时笑着说,以后还得再辛苦你们一下了,小孩出生后三天身体有严重的黄疸,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观察,同时建议转院,当时去了省会城市最好的儿科医院,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最终好转了,

对于一个几十岁的老人来说, 对城里不熟悉,天天学着赶公交,两头跑的伺候我和孩子。那一段时间确实辛苦了,虽然嘴上说着不是,但心里还是没有任何怨恨的。

小孩出院后也得到了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生命,所以感到非常珍惜。

6个月之后产假休完了,我就要去上班了,这个时候先和婆婆沟通一下,可能以后在家就只能你一个人照顾,我们都需要晚上才回来,刚开始婆婆也有小性子,但经过我们好好沟通,最终还是同意了,

第一天去上班,我很早就起来了,做好的早餐了,也准备她中午吃的菜,小孩喝的奶也放在冰箱了,把这些都安排好之后我就出门了,出门前也和她说一句辛苦你了。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着,慢慢的婆婆也适应了。有一天我们周末休息在家,问婆婆想吃什么菜,她说没有什么菜想吃,我说好吧,那我们就看着买了,那一天也准备了好几个菜,可是婆婆却不吃,说不符合她的口味,没有办法而只能重新去买一点她喜欢的菜了。

因为我们觉得婆婆一个人在家带小孩确实非常的辛苦,没有办法只能是物质上给她一点安慰了。

虽然她时不时也有一些情绪,说不给我们带孙子了,要回老家什么的,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带着孙子。慢慢的小孩也长大了,到了差不多要上幼儿园的日子,这个时候小叔子的老婆也怀孕了,没有办法只能让她先回去照顾小叔子的老婆了。

同样他小叔子小孩出生以后,我婆婆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自然小叔子的老婆也不敢说什么,每天也都是好话哄着自己的婆婆。生怕她有一天不照顾了,

很多人说婆婆照顾自己的孙子是天经地义,其实我觉得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婆婆一个人把他两个儿子抚养长大,让他们完成学业已经是尽到了做父母最大的能力,这个时候人老了自然也想享受一下接下来的好时光,

毕竟带小孩这个事情是非常辛苦的,不要说老人是非常辛苦,就能一个年轻人都是非常累的,所以父母给我们带小孩都是情份,不带也是本份,不要说老人不带就是没有尽到奶奶的义务,根本没有这样一说。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着,小叔子的小孩也慢慢长大了,这个时候为了更好地安排他们上学,我们就和小叔子一家商量,让老人一起来城里住,这样既方便带我家小孩,也方便带小叔子家小孩,我们双方都觉得没有问题,这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做通婆婆的工作。

婆婆一开始肯定是不答应的,她说我都帮你们一人带了一个,还要去城里在管你们小孩读书,我也想休息一下,好的,没有办法沟通不来,那只好让婆婆她选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了,

由于第一个小孩我们存在基因问题,当时医生也建议我们不要再生了,所以第二个就是到领养的,这个时候一个人肯定是照顾不过来的,所以不得已,还是得把婆婆请过来帮忙照顾,

再一个就是小叔子的老婆再次怀孕了,所以一个人也是不行的,就这样经过我们多方沟通,婆婆也就接受了,先是住在小叔子家,因为要照顾好他的老婆,这个时候老婆第二胎就生了,幸好有婆婆在,从出生到满月那一个月整整都是我婆婆带,平常就是需要吃奶的和做饭的时候就是给他老婆接一下手,

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在婆婆手上,当然了,婆婆每天也会有一些情绪,但好在我们两妯娌性格都是非常好的,也不说什么,只是会一个劲说,辛苦你来照顾,

慢慢的随着小孩长大,他们也离不开奶奶了,这个时候婆婆提出来,不回老家,希望我们在城里给她也买一套房。

本身我们两个工资就不高,再加上小孩上学,基本没有存款,而小叔子他们一家更是一样,加上小孩刚出手也没有办法拿出更多的钱,当时我们城市买一套房最便宜也得80-100万元,首付也得30万,

这个时候我们就想着说,能不能等过年,等我们有钱,肯定给你买,肯定让你在城市生活,有一个自己的家好不好,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两家给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最终她还是答应了,先不买了。

其实婆婆想要买一个房我们也能理解,因为她觉得住着我们两个家不方便,始终没有给她一个私人空间,或者说没有给我们一个私人空间,再加上婆婆的一些兄妹想要来看看她也不方便,所以她才会提出不想要一个房子,这一点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三年之后经过我们两家努力,终于给她买了一个小型的房子,70平方的两房,虽然小了点,但也是给了她自己一个家,也让她有了自己的空间,我们三个人距离正常走路15分钟都能到,所以也更方便她帮忙照顾小孩,也方便大家相互关照,也怕她万一出个什么事能及时知道,毕竟年龄也大了。

最后:针对题主所提出的问题,我想说的并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的婆婆她有帮我们带小孩,我们的内心是非常感谢她的,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情绪和脾气,但那都是正常的,而且婆婆在我们家绝对是女王级别的地位,他的两个儿子完全是听话,不敢有一丝逆反她的意思,而和我小叔子老婆虽然不会那么的听话,但也还是非常尊敬她,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去对待,

所以她来给我们带小孩,并没有活得像一个保姆一样,反而活得像一个女王,我们都对她非常尊敬,毕竟老人给我们带小孩那是人家的情份,而我们给老人尽孝也是我们的责任,大家觉得我说得是这个理吗?

“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

我闺蜜正是这样,一个带着5000多退休工资给儿媳带娃的人,在媳妇面前”活得不如一个保姆“。

每次只要她打电话跟我诉苦,就能感觉电话那头她哭天抹泪的样子,刚开始我总是好心好意地开导她,后来打电话次数越来越频繁,好几次我气得忍不住骂她儿子和媳妇几句时,这货竟然调转枪口,又站在儿子媳妇的立场上跟我要死要活,把我气的啊,你这不是贱三爷么。

闺蜜是正儿八经的老实人,和我同一年退休已经10年了,她儿子媳妇就像计算好时间一样,退休不到三个月就给她添了一个大胖孙子,那年我们四个最要好的闺蜜约好在三亚过冬,看到她第一时间从QQ上发来的照片,双手抱着孙子,小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这没出息的样子着实让我们替她高兴,这个冬天的麻将班子注定会三缺一了。

闺蜜的媳妇我们见过很多次,一个漂亮又能干的银行职员,不仅收入高还能烧出一桌挺像样的饭菜,我好几次在闺蜜家打麻将都吃过她媳妇做的饭菜,自打有了孙子后,闺蜜就把儿子家的一切杂事都大包大揽起来。

她家离儿子的新房坐公交有七站的距离,婚后儿子媳妇一直在她家吃饭,谁高兴谁做饭,婆婆媳妇关系非常融洽,孙子出生后在她家住到满月就回到自己的房子了,闺蜜从此又恢复了以往上班的常态,所不同的是,通勤再也没有单位的公交车接送,工作时间不再是八小时制,至于周末双休,想打打麻将更是想都别想了。整整三年我们没有见面,只是偶然打打电话,直到有一天在超市买菜见到她差点认不出是她。

闺蜜原本天生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几年不见变得又黄又瘦,脖子上的皮肤耷拉着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这那是从前那个活蹦乱跳女友啊,两支眼睛没一点神采,就象以往打了三天三夜的麻将。

她告诉我现在最渴望的是能有一张床,让她能安安稳稳地睡它个一天一夜,那小东西坏啊,白天要陪他疯一整天,还要抽空给儿子媳妇做饭做卫生,晚上又喂牛奶又撒尿,简直是没法睡觉啊,我问怎么你媳妇不管吗?闺蜜一个劲地摇头不说话。

终于挨到孙子上幼儿园了,闺蜜重新回到了我们这个小圈子,和以前不同的是,这喝茶打麻将正来劲,哪怕大胡都听牌了,只要到下午四点半就立马推牌走人,临了丢下一句话,接孙子去了,仿佛这世界上就她一个人有孙子似的。

这段好日子没过多久,那天我们4个人在一起吃午饭,闺蜜正准备喝一口酒时接了一个电话,听着听着就见她两眼发直,端着酒杯的那只手不停地在颤抖,紧接着就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来,这下把我们可急坏了,问了半天她才死去活来地吐出这句话,我们家那位祖奶奶又怀上二胎了。

后面的故事我就不再重复了,期间她多次和我们一起聊天抱怨自己命苦,其实就我看来,她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下面我把她最终堕落到”活得不如一个保姆“的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给所有即将给子女带娃的小老太太们一个警钟。

老人不给子女带娃是本份,帮子女子带娃是人情

看到这个标题的朋友先别喷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奶奶带孙子、外婆带外孙似乎成了约定成俗的规则,很多老人在这种新的世俗挟持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养老生活,诚然天伦之乐是一幅一家三代祥和幸福的画面,但这种祥和不能建立在出卖老年人的幸福而换取年轻人的快乐上吧,年轻人追求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就无可厚非,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当天下所有的人都沿用这个模式走完一生,小时候拼命学习→长大后努力工作→成家后养育子女→老了后给子女带娃,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觉得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请给天下老人一点自己我选择的自由吧,考虑一下老人们内心真正的感受。

我这个闺蜜从开始就错了,在她看来,带自己的孙子是义不容情的责任,而她的这种大包大揽的行为伤的不仅仅是自己,光鲜话谁都会说,问题是这是一种传承,你希望儿子和媳妇过得好,但你希望他们老了以后也象你这样辛苦吗?

老人给子女带娃应该把握分寸

世间所有的美德都不应该事后抱怨,大部分老人的初心是以给子女带娃为乐,当超出自身能力的极限时,这种快乐和义务最终会以抱怨的形态体现出来,我这个闺蜜就是如此,当她一步一步把儿媳妇娇惯成一个不愿做自己份内的工作时,是自己的悲哀也是儿子媳妇的悲哀,至于后来发展到媳妇家里的一切生活费用,包括水电煤气,都是由婆婆从自己的退休金中开支,儿子媳妇在沙发上玩手机,老妈忍着病痛在给他们带孩子做饭,在媳妇看来就理所当然的了,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

写在最后:

看到这个话题的第一眼非常让人心酸,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至于”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此刻我无以言表,最后把慈禧太后写给她母亲的一首诗奉献给大家共勉: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心情异常的难受,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身边一个关系非常好的阿姨。她目前所处的处境,正如题主所说的,垫钱给女儿带孩子,最后却活得还不如一个保姆。孤单、无助、彷徨......未来的路,老两口真的有点茫然。阿姨曾经多次和我说:“凤啊,我现在也算是想通了,以后我和你叔叔啊,最终的下场一定是去敬老院待着,自己照顾自己吧!”

阿姨比我妈小几岁,今年57岁了。老两口只有一个独生女,她俩退休之后,便告别家乡,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女儿操劳一切。

阿姨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一女一儿。女儿由娘家爸妈帮忙带着,儿子则有公婆帮忙带。三套房子,各住各的,倒是也互不干扰。工作日,她们小两口正常上班,过两个人的小两口生活。周末,一天去娘家爸妈的家陪女儿,一天去公婆的家去陪儿子。

阿姨的外孙女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都是跟着姥姥和姥爷过日子,所以特别依赖姥姥。妈妈一个星期过来看一次,几乎不怎要跟着妈妈。去哪儿都要姥姥,只要姥姥姥爷在,就心安。但是一旦姥姥姥爷都不在身边,便会哭着闹着要姥姥姥爷。

起先,阿姨和叔叔带着外孙女住在我们这附近,有事了,我们相互能照应。外孙女和我家老大是幼儿园同班同学,关系也挺好,喜欢聚在一起玩。

但是,孩子的爸妈,考虑我们这边毕竟属于河北,分数线太高了,竞争压力太大,便去天津买了房,把孩子的户口落到天津。雷厉风行的给女儿转学。所以,今年的9月份,阿姨和叔叔带着外孙女,三个人又搬去了天津居住。她们所在的小区,对于她们来说,更是人生地不熟的,一个认识的人都没。

阿姨的女儿,特别爱干净。天津的房子,装修的特别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所以,每次她回到天津,总是认为阿姨的卫生没做到位,厨房没擦干净等等。弄得阿姨和叔叔做饭都特别约束,不怎敢炒菜,总是炖汤之类的,怕炒菜油烟味太大了,女儿回来之后又得说。

其实,阿姨也是一个特别讲卫生的人,她们在这边的时候,我每次过去,她家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有的时候阿姨还过来帮我收拾,给我做带鱼吃之类的。真的,阿姨人特别好,心特别特别善良。

可是,阿姨心里有很多委屈,却无处诉说。

阿姨搬去天津的那天,因为搬家拿东西没注意,摔了一跤。当时只是感觉到疼,没太大意。可是,隔了有大半个月,胳膊还是疼,阿姨便去了医院,医生说是骨裂,让她们去天津市的大医院看看去。

阿姨和叔叔都不会网上挂号,只好给我发信息,让我帮忙看看能不能约上号。我这时候才得知阿姨摔跤的事情。哎,当时我听说阿姨摔跤了,胳膊上挂着绑带,还得操劳家里的一切,照顾外孙女的时候,电话这头的我,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阿姨摔跤,她女儿和女婿都没什么问候,连句关心的话都没有,也没说什么妈妈啊,这段时间我来照顾孩子,你好好休息之类的。人家小两口,住上一两天,又开车走了。

女儿女婿每隔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过去看他们一眼。过去之后,就说哪儿哪儿的卫生没搞干净,就说哪儿哪儿没做好之类的。可是,几乎不问问他们老两口身体有没有不舒服,胳膊好点了没。

阿姨摔伤的时候,叔叔其实在外地。她女儿给叔叔打电话,让叔叔回来照顾她妈妈。叔叔赶到家的时候,小两口在家,大热的天气,也没人问问叔叔开了这么久的车,累不累。家里有西瓜,两个人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也没人主动去切个西瓜让叔叔解渴之类的。

这些,我事后才得知的。还是阿姨和我说她们之前住的小区的一位老姐姐让儿子送去养老院,天天在养老院哭,吃不好睡不好之类的时候,顺带说了点她们自己的生活,我这才得知。

真的,我其实挺为阿姨和叔叔觉得太不值了。含辛茹苦把女儿带大,现在又背井离乡的来到陌生城市给女儿带孩子,自掏腰包的养外孙女,给外孙女报兴趣班之类的。可是,女儿和女婿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给阿姨和叔叔。

阿姨和叔叔已经为女儿带了七年多的孩子了,拿着退休金补贴女儿和外孙女,可是连一个保姆都不如。保姆最起码还有工资,阿姨她俩,免费的保姆,还得垫钱。最让人心寒的是,连个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

公公来我家帮忙带娃,才来了10天,我就在卫生间发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所以我坚定不移的把他赶走了。

去年我家孩子出生的时候,因为没有人照顾,老公叫公公来帮我们做饭,可他来的第10天,我就执意要赶他回老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才会这样做呢,请大家听我说完,再来评论。

我叫小灵,今年28岁,我公婆家是农村的,家里很贫困。他们家住在很深的山区,光是爬山的路开车都要几个小时,非常偏远,所以他们这一辈子,基本很少走出过大山。

公婆一共有三个儿子,我老公是老二,也是他们兄弟中唯一上了大学的人。在我们结婚之前,他哥哥和他弟弟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因为在农村没有收入,哥哥和弟弟家都要外出打工,所以就把孩子都放在家里,让公婆帮忙带着,大哥家两个孩子,弟弟家一个孩子。

公婆既要干农活,还要照顾三个孩子,而且三个孩子的开支,都是公婆负责,哥哥和弟弟基本没有给过生活费。

好在农村的孩子没那么多讲究,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他们带孩子也不是太吃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孙子,所以也没有抱怨过。

去年我家女儿出生,我爸妈要工作走不开,我老公也要上班,就没有人来照顾我。公婆又带着三个孙子,我虽然希望他们能帮忙,但根本无法开口。

本来我想请个月嫂过渡一下,可我老公说,请月嫂也太贵了,有那点钱,给父母多好呀,他说让他爸过来,白天帮忙给我做做饭,他下班了就回来照顾我们。

穷过来的人真的特别会省钱。我觉老公说得也挺有道理,这钱给公婆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所以就答应了。

公公其实也不想来,可是老家三个孩子他搞不定。又害怕不来的话,我们会怪他们偏心,所以就硬着头皮来了。

我们住在外地的市区,这是公公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到城里生活。自从他一进门开始,我就发现他总是坐立不安,很不习惯。

他不会坐电梯,不会用马桶,不会用煤气灶。这些老公都一样一样教给了他。可有一次,公公买菜回家的时候,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我一问才知道,他忘记我们家楼层了,所以顺着楼梯一层一层找到了12楼,看到家门口的鞋架,才找到了家。

我听了又好气,又心疼。公公是和很勤劳的人,可他真的不适应城市生活,每天都闷闷不乐的,干什么都谨小慎微的,生怕做错事。

有一天半夜我起来上厕所,见卫生间的灯亮着。我以为公公在上厕所,就回了卧室等,可等了20多分钟之后,他还是没有出来。

我有些担心,怕他出事,就让老公去看。老公一推开卫生间的门,就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公公整个人坐在了洗手池上,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

见老公进去,公公吓了一跳,有些惊慌的看着他说:“我不小心把水龙头弄坏了。”我跑过去一看才发现,公公一直用手捂着漏水的水龙头,脸上都是水珠,分不清是水还是汗。看得我鼻子一酸,赶紧转过头擦眼泪。

原来,公公上完厕所洗手的时候,水龙头突然爆了,他怕打扰到我们睡觉,又怕老公责怪他,所以就一直在里面倒腾,想要自己修好,可弄了半天也没弄好,最后他就捂着水龙头在里面坐了一个多小时。

我老公是个暴脾气,虽然他关心父母,但很小的事情都会发脾气,对父母完全没有耐心。在老家的时候,公公也不怕他,可来了我们家之后,公公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可能是害怕吵架影响到我休息吧。

这件事让我感觉非常内疚,老人真的很不容易,好不容易养大了儿女,老了还要帮忙带孙子,而且还得小心翼翼,真的感觉活得还不如保姆。

公公在我们家真的是度日如年,我知道,他是为了讨好我们才一直坚持着。所以我当即决定让公公回老家,我希望他能有自由快乐的晚年。

公公因为担心我们,不愿意走,可我还是执意赶走了他。我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想为难老人。

公公回老家后,又恢复了以前的笑容,给我们打视频的时候,坐在婆婆旁边乐呵呵的。

在我看来,我们不能为了让父母帮忙,而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我只希望公婆能够健康快乐,这样我们也能够安心的在外打拼。

“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孩子,活得还不如一个保姆”这句话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却是很多老人的现状,不免让人感觉很心酸。

经过我公公的这件事,我明白了以下道理:

1.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即使父母帮忙带孩子,也应该给父母生活费。

很多子女认为父母为孙子花钱是理所应当的,不管父母有没有钱,他们都不会主动过问,理直气壮的压榨着父母,父母俨然成了倒贴的保姆。

甚至有人大言不惭的说,你现在不帮忙养孙子,以后别指望我养你。这话一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心寒。

自己生的孩子,本就应该自己养。即使老人条件好,主动补贴,作为子女也应该自觉点,不要让父母既出了力,又出了钱,到老了身无分文,生活窘迫。

父母不是保姆而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所以我们更不能亏待了他们。

2.父母帮我们带孩子,我们应该感恩。

孙子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责任,他们能帮忙带,完全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应该以更多的爱回报父母。而不是觉得父母帮忙带娃是理所应当的,不仅不感恩,还总是百般挑剔。

请个保姆都还要给工资,父母不仅没有工资,还要整天被指责,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一个公益广告是令人泪目:等孩子长大了,我们就享福了。等孩子结婚了,我们就享福了。等孙子长大了,我们就享福了……然而直到去世,老人都没有享上福。

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请好好珍惜为你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

“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

这不能跟保姆比,这样太见外了。我们国家是个礼仪之帮,又是仁,义,善,德之传统。俗话说:"子孝孙贤,鸿福齐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感加快,忙于工作,上班下班,谋生意等,有能力的人仕雇佣保姆,父母可享天伦之乐,安享晚年,如有的父母不愿意雇保姆,只好自己操劳。更多是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由于忙于工作,但工资不多,一个人不能够养活全家,只好夫妻同时工作,老人带孙子才能够维持生活的日常开支,老人也乐于接受,分担家务,排忧解困。只有那些啃老族,老人年青养儿子,老了养孙,真是活得不如保姆,但老人还是没有怨言,作为年青人自己感受吧!

“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最后活得不如一个保姆”你怎么看?

这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个故事;

我的对门住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7岁上一年级,女儿4岁上幼儿园,两口子一个在银行上班,一个在企业上班,二人工资加一起有11000多,算是高收入人群。

他们家是外地的,在这里买了房,有月供,从搬来时就是婆婆给带娃,那时女儿还没有出生,儿子2岁多,一直是婆婆照顾,婆婆家里是农村的,有十几亩冬枣园,平时有公公和女儿在家管理,但到了农忙季节婆婆也要回家去忙冬枣园,婆婆一走,两口子就吵架闹别扭,原因就是谁照顾孩子的问题。

公公一年也不来一次,小姑子也不来,婆婆有时候来了能连续住2个多月,回家1-2天赶紧回来。婆婆管着接送2个孩子上学上幼儿园,中间有时间就去买菜,做饭,伺候孙子孙女吃喝。公公婆婆有冬枣园,收入还好,基本不要小两口的钱,一年贴进去个2-3万不是问题,婆婆是个快言快语的人,周围邻居都合得来,看孩子都在一起玩。

这些老人们凑一起说起来也是一肚子苦水,几个月不回家,家里老头除了发火就是埋怨,自己大量贴钱,儿子儿媳就觉得理所应当,媳妇经常说是给他家养孩子,好像媳妇在这家里是个打工的,为了管孩子媳妇婆婆时有拌嘴,做饭也经常不合口味,有时候一生气就想回家不管了,但又觉得两口子上班管不好,经常生气发狠但做不到。

这家人搬来快6年了,公公婆婆分居了6年,公公在家务农,婆婆在这边贴补儿子,家里女儿也到了婚嫁的年龄,为母亲给哥哥花太多钱也是怨声载道,婆婆夹在这中间怎么都不对,实际上婆婆比小两口都累,接送2个孩子,买菜做饭,夜里还要揽小的睡。

孙子作业奶奶教不了,经常被媳妇管的叫哭连天,看着心疼还不敢说话,儿子倒是挺孝顺,经常给母亲买一些开心的稀罕物件哄妈妈开心。媳妇也算懂事,媳妇婆婆也算凑合吧。

其实这样的家庭在城市里很多,老人给子女带娃的非常多,大部分老人都是为了孩子两地分居,经济补贴加受累,婆媳矛盾也时有发生,丈母娘带娃的还好点,毕竟女婿会顾全大局。那些婆婆带娃的大都是婆婆更多的忍耐。夹在媳妇和老头子中间两天受气。

说不上这些老年人活得不如保姆,但其实他们比保姆要付出的多得多,他们是24小时连轴转。保姆还有个上下班呢。这些老人们是没有休息日的。在他们心底里,帮助儿女就是他们的责任,吃苦受累虽有怨言,但也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事事卦心。

保姆是要拿工资的,但这些老人都是倒贴钱,身体上他们比保姆累的多,保姆是干工作,他们却是在尽爷奶的责任和义务。

还有很多留守老人和孩子,他们更累,更辛苦,留守意味着条件更艰苦,条件更差,在那里就谈不上保姆这一说了。

这些给子女带娃的老人们真的是很累很辛苦,理论上小孩子应该有父母自己带,但现实的确很难做得到,经济压力太大,实在顾不过来,既要工作赚钱还要还贷生娃,活得很累、年轻的夫妻们也很无奈。

*******************************************

最后奉劝那些家里有老人带娃的年轻夫妇,好好孝敬他们,多一些关爱和理解,他们心里真的很苦,不说出来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