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这么多大企业要造车,造的可不是燃油车,而是新能源汽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动爹。现在电动爹的称呼,是电动车续航里程虚标,冬季续航暴跌,充电速度太慢,充电网络不完善这些点累计起来的负面称呼。但是就算这样,为何这些大企业都要扎堆来做电动车?现在小米一家搞手机,做系统UI,整个供应链做杂货铺的最年轻五百强企业也来做车,为啥?

简单来说,到了雷军这种大佬级别,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手里掌握的资源和财力,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完全无法想象的。有资源,就能咨询真正的业界大佬,还可以请专业的公司做调研,做评估,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做决定。有财力,就不局限于只说不做,下定决定甩开膀子就可以开干。

就拿小米来说,前二天的发布会上雷军坦诚的说了,21年1月份动了造车的念头,花了25天拜访各路大神,然后拍板要造车。造车这活可不是绣花,投资千亿,出成绩的周期长,一不小心有可能把小米集团拖死。因为汽车行业基础设施占有的资金太高了,产房,买地,产线,人力成本等等,需要持续投入,跟造手机不是一路的。

雷军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啥?还不是因为电动车是风口。小米靠什么起家?智能手机风口。当初1999的小米1一出来,直接真香警告⚠。所以,这些新势力造车,无非是瞄着风口,想扶摇直上。而且,咨询了一圈发现这事能干,干成的也有,比如蔚来,小鹏等。

从大势来说,电动车就是未来的风口,必须想办法分一杯羹

现在燃油车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了,大部分石油都被拿来炼成汽油烧掉了。而石油又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在石油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还面临石油枯竭的风险。那么,是创立以另一种资源的化学工业体系更方便还是少烧汽油换新能源车更方便呢?肯定是后者。

所以,发展电动车,已经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唯有那些产油国,汽油可以当水,才不急。

我国就更加了,70%石油靠进口,而且大部分走海运。而我们走向复兴道路上的最大拦路虎美国,则是海权时代的霸主。万一以后不对付被卡了海运的石油,影响很大很恶劣。为此,我国才跟美国的死对头伊朗签了25年战略合作协议,冒着不惜跟美国翻脸的可能也要把石油安全抓在手里。

在外,我国努力增大更多石油来源,保证石油安全。对内,则是大力发展电动车,不烧油,每年的进口石油至少可以降三成。所以可以看到国家对电动车又是给补贴,又是给政策,还免购置税。这么明显的动作,这些鼻子死灵死灵的精英们,能看不到?

像恒大,格力,一个老牌房地产大佬,一个白色家电产业的领头人,接触的圈子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够想象的。小米,也是消息灵通。

电动车是风口,值得造,也可以造

确定一件事值得干,还要看看这件事能不能干成,不然雷军也就不要花25天去咨询业内大佬了。方向国家都已经定好了,直接干就行了。

雷军这些人,咨询了一圈,发现造电动车这事,确实比造燃油车更靠谱,可能干的成。

现在造电动车,可比燃油车简单多了。直白点讲,搞个底盘,采购电机,电池,电控,事儿就成了。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国内现成的,买来就能用,还不用交专利费。

底盘,可以找一些业界大牛设计。现在不是讲究模块化,平台化吗?一个底盘,拉长拍扁就是另一个级别的车,一个模板多用,好用又省钱。

电机,造电机的企业可太多了。造发动机的能出榜单做评比,做电机的为啥没排名?因为不用比,大家都差不多。电动机技术壁垒可低得多了。比如比亚迪,自己就捣鼓出了高功率的永磁同步电机。所以电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不像发动机,老牌车企藏着掖着不外卖。

电池,国内做电池的大家都清楚,规模,质量都是世界领先的。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虽然比亚迪目前的电池不外卖,但是宁德时代卖啊!你想买电芯回去自己设计电池包?可以。不会设计电池包?给钱我们来设计。这玩意也是钱到位,就可以买得到。

电控,主要在于IGBT电控芯片,前段时间蔚来停产,就是因为电控芯片短缺了。但是,这东西跟小米造手机的路子一样,可以外购。而且跟手机芯片一样,处于外购的更好,没有了国内也能产,比亚迪比亚迪自己就有IGBT芯片。再加上国家大力发展芯片产业,未来车机芯片也是可以保证自给自足的。

这些东西买起来,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就有了,而且质量,性能不会太差。哪像以前做燃油车,用的都是别人淘汰下来的技术,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各种毛病,落下个国产车不行的口碑。

所以,电动车值得造,也能造,为何不造?钱放在那里就是数字,投资一个未来的风口,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大家好我是朵妞妈妈也是刚入行不久的汽车销售人员,今天我们领导从厂家开会回来,下班例会还在讲这个问题,小米也来造车,好几个行业都进军汽车,所以说老同行竞争激烈新同行又往里挤,倍感压力,让我们都抖起精神把市场做好,把工作认真做好!小米进军造车也是看上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新能原了,只是现在,新能源电池长久问题和充电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这个商业链接好了,很快不久的将来就会新能源遍地跑,这是一块新鲜的肥肉,谁都想分一杯羹,有钱的大企业,不缺的是钱,有钱就要投资挣更多的钱,分析下小米老总还是蛮厉害的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全世界停止使用燃油汽车已成定局,区别只不过是有些国家早些,有些国家晚些罢了,但这个趋势大概是不太可能有变化了。

中国将新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视为是一次“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因为这次造车的技术迭代是前后没有继承关系的一次技术升级,所以可以适用于“弯道超车”策略。

国内电子信息和互联网行业现在已经基本触碰到了行业天花板,已经将电子信息和互联网领域内所有能占领的空间都差不多瓜分完毕。此时,还想继续做大做强的这些公司,就只能把目光扫向了其他行业。

于是,这就是瞌睡送枕头呀!国家在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策略与这些公司的扩张想法一拍即合了!于是就出现了这些蓬勃兴旺的“造车”壮举!

说到小米,也是上面的这个思路。手机现在基本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平台期,所有品牌的手机基本上在技术上已无区别,差异化的体现全都与技术无关了。此时,手机市场也就见到了天花板,谁多吃一口,都是抢同行的饭。此时,小米也就动了开发新“蓝海”的想法。

去汽车行业抢饭吃,这就不是抢同行的饭啦。而且,电子信息公司在新能源车策略下有先行的优势,此时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开拓新蓝海,这简直有悖于小米的前瞻性目光嘛!于是,小米也就轰轰烈烈地跳进了“互联网造车”的大潮流中!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谢邀!这个问题,我挺乐意回答的。坦白地讲,要是有钱的话,我也会造新能源车。虎哥对格力、恒大、小米们要“造车”是理解并支持的。《虎哥视窗》专注社会经济现象的解读😄

一、提问中“造车”,我的理解应是造新能源车,若还是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的车,那千万不要再去造了! “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表示,未来10年将投资100亿美元在智能电动车行业。

二、汽车业是当今世界的超大产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全行业产值约有3万亿美元(约20万亿人民币),我国约是4万亿的产销值,这一庞大的蛋糕肯定会引来众多富豪竟折腰。用化石能源的内燃机为动力的传统汽车行业已基本固化,“新人”难以挤进去,但能源革命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为造车新势力的攻城略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因此说不管格力,还是恒大、小米们都要造车是可以理解。

三、汽车行业这一巨无霸的蛋糕实在太诱人特斯拉的成功证明汽车行业可以通过换赛道而超越。为啥呢?电动车与传统汽车相比除了转向系统基本一致,连车体底盘都大不相同,完全是全新的设计。造车新势力们反而没有传统车企的包袱,可以按照新需要新思路来设计,或者说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是站在同一起跑线,并且面对的是新的赛道,因此曾经的格力、现在的恒大、小米都来造车是正确的选择。

四、网友们知道,格力造车最后没有执行,被小股东们给否了。但董明珠个人投了银隆新能源车,现在成了一锅乱粥,其实不能说造新能源车方向错了,而是董小姐选择电动车的线路错了,她选择银隆钛酸锂电池是落后的,选择的合作对象错了。现在有说董明珠被魏银仓忽悠了,其实应该说明董小姐自身存在有被忽悠的一切。

五、恒大造车进展似乎挺快的,工厂、生产线都有了。至小米则是刚刚宣布造车,雷军30日表示,自己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而且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而且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公司截至2020年底,有1080亿元现金余额,而且公司有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公司亏得起。

我们当然希望并祝愿格力的董小姐、恒大、小米们造车都能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虎哥视窗》的请加“关注”,欢迎转发和评论。《虎哥视窗》中每篇作品都是原创,绝非糊弄之作,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或启发。(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很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考虑造车,我觉得汽车这个领域就像一个移动性的家,逐渐你会发现汽车领域会融入很多智能化产业,也会加入很多新的技术,而随着汽车数量的提升,对于本身企业的广告效应会比之前的产业起的效果要大的多!

对于格力而言,董明珠一直在带领着研究新的技术,而且收购了汽车品牌广通银隆新能源汽车,如今这个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都已经进入了北京甚至到了国外的一些城市,也都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特别是那个复古的造型!

而家用领域推出了MPV,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恒大是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这个不过算是新的一批车企的一部分,和他一起发展的小鹏、蔚来这个都是冲着新能源市场而来的!如今小米也宣布要造车,同样都是进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是下一个趋势和机会!

毕竟从宏观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也在逐步替代之前的汽油市场汽车,而且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很猛!如果经过一轮的更新迭代,也给了新的汽车品牌很多机会,也会让很多老的汽车品牌要么转型,要么成为服务这个新的汽车品牌的生产企业!

而很多的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之前在自家企业都有着一定的用户基数和资金了,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情。但是有钱可以干这件事。第二在汽车领域可以探索未来的很多东西,当然可以挖掘的商机也很大。我觉得就和前几年的买房一样,一套房子背后可以关联很多的产业,例如装修行业、智能生态产业、家电产业!而汽车方面很多的玩法都是集成性的!

那么空调的集成、座椅的集成、音箱、智能车载大屏、智能语音系统、电动汽车的续航等等方面都是可以挖掘的空间,而售卖的时候是一次性打包的!所以汽车背后对于一个大企业而言,对于产业生态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也是抓住了趋势,通过现在的客户基础上打造优质的产品!如今国家在从经济增速到重视质量的时代!

而根据用户需求打造优质商品,打造需求商品,能够解决行业的问题,带动产业的发展,说不定来个后来者逆袭,那也不一般了,所以这就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很多大企业要造车的原因,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都要进军造车?如何看待小米进军造车的事?

现在我们这些大企业造车不是传统的汽车,而是新能源汽车。

在当下世界大环境下,进军新能源车,是很多民营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企业创造的一种转型,因为汽车将会是每一个中国家庭必备产品,也是中国在与世界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次飞跃。

只要解决了电池、充电问题,未来的汽车都是不烧油的。石油主宰世界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