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它的品控究竟怎么样?
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这事在我看来,无非有以下几个点。第一是保时捷卖的少,负面消息也少。第二便是保时捷的服务态度好,有问题就解决了,负面消息没发出来。第三便是保时捷的品控确实不错,不容易出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就算售价高达百万的保时捷,也难免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就拿某车之家的保时捷卡宴论坛来说,上面就有开了几百公里尾灯开裂,座椅起皱,变速箱异响,车身有色差的。
还有提车跑了几千公里就轮胎鼓包的,当然轮胎鼓包这事该轮胎背锅还是车主驾驶导致的就另外说了。
所以,别迷信豪车就不出故障,它价格更高,可以做出更好的品控水平,用的零部件也是超出平均水平之上的。
至于为什么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新闻,就按前面提到的三个点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保时捷销量不高,所以负面消息少。
现在车市上负面消息多的,大多是一些销量基数大,动不动年销几十万,累计销量破几百万的车型。还有一些是车型本身质量不过关,搞些残次品来蒙混消费者的。
通过保时捷的销售数据得知,保时捷2019年全球销量仅为280800辆,细分到中国市场只有86752辆。保时捷旗下有卡宴,帕拉梅拉,Macan等家用走量车型,还有保时捷718,保时捷911等跑车。如此低的年销量,加上保时捷本身品质过硬,完全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负面消息,就算有那些零星的负面消息,也被保时捷的爸爸大众给压下来了。
第二,保时捷服务态度好,有问题及时处理,所以负面消息少。
保时捷本身的品牌定位是高于BBA等一线豪华品牌的,保时捷自我定位的超一线豪华品牌。
作为超一线豪华品牌,不但车要做得好,服务也要到位。要知道,保时捷的潜在客户非富即贵,服务态度不行客户直接走了。
对于汽车来说,出故障的几率肯定是有的。但是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妥善的解决,消费者并不会闹的人尽皆知,毕竟谁都不会没事找事,给自己添堵。
除了保时捷授权4S店本身的服务态度好,解决掉了消费者的诉求不会引发负面消息外,车主本身的社会地位,思维模式也决定了他们不会通过网络来维权,有事都通过别的途径解决了。
第三,保时捷旗下的车本身质量可靠,不容易出现负面新闻
对于一个品牌如何衡量其质量水平,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测试百辆车故障数。
目前保时捷的百辆车故障数是非常低的。
以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来看,保时捷的百辆车故障数仅为37,远远低于豪华车平均水平的58。
到了2019年,还是同一家公司做的百辆车故障数报告,其中显示保时捷的百辆车故障数为108。虽然这是针对国外市场做的调查报告,但是保时捷本身是进口车,外国的质量水平跟国内是高度一致的。
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出 从2014年到2019年,保时捷的质量非常稳定。
所以,保时捷为什么很少出现负面新闻?原因就在于保时捷本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再加上其它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的。总之,质量才是王道,比如日系雷克萨斯,靠质量取胜,生生把自己做成了加价车。
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它的品控究竟怎么样?
保时捷在超豪华品牌里面,一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明明是超豪华品牌,拥有出色的动力性能和让人眼花缭乱的配置,故障率却能做到比普通汽车品牌更低,特别是保时捷911连续多年上榜质量最稳定的车型,在JD.Power的榜单中,保时捷仅次于雷克萨斯,位列可靠性排行榜的第二名,甚至领先于丰田起亚等等品牌,保时捷为何能够做到故障率这么低?
实际上,保时捷质量最好的是两款跑车,也就是911和718,德国技术检验协会对超过850万辆汽车进行检测,保时捷911在所有车型中能够排名第四名,故障率3.9%,平均行驶里程3.1万公里。而保时捷的Macan、卡宴等车型,由于采用了大众EA888发动机,同样也会烧机油,只不过相比于奥迪,保时捷的制造成本更高,质量管理更严格,用料更好,质量稳定性也更好。
而保时捷之所以能够实现更好的质量稳定性,概括下来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1、用料更好。我们都知道,双离合变速箱现阶段的故障率整体还是难以和AT变速箱相提并论,但是相比于其他品牌的双离合变速箱,保时捷的PDK双离合,无疑要稳定得多,不仅换挡速度极快,而且可以承受连续50次的弹射起步,表现也非常稳定。保时捷的PDK双离合不计成本地使用了耐磨性和耐高温性更好的材料,其他零部件也因为更好的用料,实现了更好的稳定性。
2、装配工艺考究。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曾经表示,保时捷的工厂比不上江淮。从机械自动化的水平来看,保时捷的工厂可能确实不如一些国内汽车品牌的工厂,因为它们建成的时间比较早,但是,保时捷工厂对于质量稳定性的重视,对于车辆出厂检测的严格,是国内的汽车品牌难以比拟的。比如说保时捷的焊装车间有一个称号,叫做"400车间"就是有400个机器,400个工人,每天造400台车出来,就是为了保证每一台车的高品质,设置的一比一的比例。这对于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国内工厂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3、保时捷的路试很严格。保时捷的车型在测试的时候要在美国死亡谷这样的高温地区,在5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高温中车内部件不会膨胀、收缩,或出现异响。同时会在芬兰零下35度的环境下,测试车辆的冷启动、空调系统、刹车表现和操控表现,同时还会在欧洲的北极圈,测试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的适应性。这些测试是很多品牌难以完成的。
4、保时捷的售后服务较为完善。作为超豪华品牌,保时捷的车型遇到故障问题,售后的处理会更及时更完善,会让车主的满意度比较高,因此也会相对减少一些负面的舆情。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反例就是标致雪铁龙,较差的售后导致负面舆情不断发酵,严重影响了产品口碑。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保时捷的故障率才能做到这么低,在豪华品牌里独树一帜,特别是911和718。在我看来,保时捷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了,不过贵不是它的缺点,是我的缺点。
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它的品控究竟怎么样?
15年卡宴,入手一年半冷却液罐出问题,4s店免费更换,两年半分动箱故障,免费更换,出保两个月大灯故障(外壳花了),也是免费更换了。前两次都是三天处理完,大灯因为出保大概一个月多,三次都是态度特别好,前两次提供提供打车券。所以,保时捷品控只能说一般,但是售后做的好,让人生不出气来
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它的品控究竟怎么样?
保时捷没有负面消息就是最大的“负面”,说明舆论控制得当,售后服务让车主没有脾气,但只要是机械产品就会有质量问题,看看保时捷车主的评价,你觉得算黑吗?
看到评价,人家没必要去黑保时捷,因为玩头条的人99.99%买不起这车,其中也包括我。
保时捷质量问题是一定存在的,只是车主不愿意公开而已,毕竟花上百万买的豪车,总不能见人就说有问题吧,不然豪车的面子何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保时捷的售后服务绝对是汽车界的“海底捞”,所谓双手不打笑脸人,就算窝着一肚子火也被它的服务所折服。
这可不像某些豪车品牌,一边赚着国人的钱,一边又瞧不起国人,还搞双标,有质量问题还店大欺客,久而久之在豪车阵营中,不地道车企负面信息被刷屏,而保时捷的负面信息却被忽略,尽管这样也不能掩盖保时捷有少许质量瑕疵。
说到保时捷,就必须了解“JD.Power”,被誉为值得信赖的第三方咨询研究机构!J.D.Power,给豪车品牌的可靠度进行排名,保时捷排第2,仅次于雷克萨斯,这个结果还算公正,毕竟看到雷克塞斯排第一,个人觉得可信度比较高,因为该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和好评率都在身边真实可见。
大家可能对J.D.Power比较陌生,这家公司已经成立54年,之所以它的数据比较有说服力,还是有章可循的。
1968年,James Dave Power 先生,在美国洛杉矶West Lake Village建立了最初的J.D. Power公司的前身。最开始的业务只限于汽车领域,而且深耕多年,在汽车界成就非凡,后来经过多年发展,逐渐扩展到电信、金融、海运、旅游、酒店等多行业。
J.D. Power核心业务是收集用户对产品、服务的真实反馈,再通过大数据比对,结合实地调研,最终得出科学的研判。它们的立世之道就是独立性、客观性地看待问题,在汽车用户满意指数方面,获得全球工商界和用户的认可,逐渐成为全球最专业、最权威的市场调研公司之一,可以说它的排名基本上没有太多水分。
说完J.D. Power,再回头看这个可靠度排名,说明保时捷的品控还是可圈可点的,尽管有质量瑕疵,但排名稳居第二,说明它整体合格率还是很高的。
为什么保时捷的故障率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它真的是将“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吗?提到保时捷,两款车型耳熟能详,一个是保时捷911,一个是保时捷718。
德国技术检测协会,通过对900万辆汽车的检测,保时捷911的故障率为3.9%,在所有车型中排名第4,德国造车一向以严谨著称,当今世界也只有日本与之叫板,不得不说上个世纪的两个“轴心国”在工业体系确实牛X。
说到保时捷911,就不得不提它使用的“PDK双离合变速箱”,这一度让车企和消费者打上“垃圾变数箱”的标签,为何搭载在保时捷911身上,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呢?
保时捷911搭载7速PDK双离合变速箱,在封闭道路测试中,这款车连续50次弹射起步都没有一次故障,为何同样的双离合变速箱在大众车身就是反面教材。
因为保时捷的PDK双离合变速箱,增加了油路冷却系统,从而保护变速箱。而大众用的双离合变速箱,因为减配,导致摩擦片强度不够,也没有散热的油路冷却系统,因为摩擦片和齿轮油泵输入轴和输出轴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能有效地散出,变速箱就容易损坏。
不得不说,汽车界就是三分钱一分货,假不了!
之所以保时捷的故障率低,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第1点:溢价高,敢用好材料,从性能出发倒推三大件的漏洞,不断升级优化。保时捷911的价格从120万~310万不等,中间相差200万的空间,保时捷可以做多少文章。
买豪车的人不差钱,他们需要质量稳定、科技暴崩、面子十足的汽车,那么汽车工程师投其所好,把最新的双离合变速箱用起来,给它最优的材料,最强大的工艺装配,将钱花在刀刃上,优化升级有缺陷的变速箱,把短板变成长板,立马就是积极的效果,最后让消费者出三倍的价钱买,自然质量杠杠滴。
而大众没有这么高的品牌溢价,为了竞争,只能给双离合变速箱减配,以低价促进销售,可是机械产品,只要减配,质量不可能不出问题。
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在保时捷身上是一分货三分钱也不为过,有溢价空间,好材料敢用,质量再上不去,就要把汽车工程师辞退了。
第2点:装配工艺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才是质量的关键。看过一篇报道,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表示:“保时捷的工厂太落后了,比不上国内的江淮”。
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蔚来是谁?保时捷又是谁?
后来他感觉被人断章取义的解读,于是补充了说明,还原了保时捷真正的工艺水准。
实际上李斌参观的保时捷工厂迄今有40余年历史,但他用的是2018年最新工厂的标准去考察,好比我们看到今天的摩天大楼很高端,可人家“漂亮国”上个世纪就造出来。
保时捷坚持“工匠精神”,一台保时捷170多道工序,需要7个小时才能完成组装,他们是走”奢侈汽车”路线,为了凸显工艺品质,工人一直坚持手动打造,比如机器人完成焊接后,人工会介入完成隐蔽位置的手工焊接,另外流水线无法解决皮革的瑕疵和舒适度问题,人工也会介入。
另外保时捷现在的新工厂,也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人机耦合、3D打印、工匠佩戴AR眼镜,在工厂数字化进程中,大量采用芯片、二维码技术控制的工厂网络,机器还拥有自我学习能力,所有的生产进程均由大数据控制,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实时信息监控自动完成零配件运输与供给,各个车间也将由输送桥连接,提升物流效率。
这么说:保时捷只要想升级,可以随时为之所用,因为新技术只要有钱就能落地,但纯手工的“工匠精神”,有多少车企能模仿到位?
第3点:保时捷销售前的检测非常严格,跟特斯拉对比,数据完胜。保时捷路试会选择在50℃的高温环境进行,确保汽车在真实的高温环境下,不会因为热胀原因,出现车身异响。
同时也会选择北欧国家的极度低温-40℃下,进行冷启动、刹车、操控和空调等系统的检测,确保在极寒环境下也能有稳定的性能,冷热通吃的检测,在我国横跨南北都能适用。
另外根据一组保时捷跟特斯拉的10次加速对比中,保时捷完胜特斯拉,10次从0~100KM/H加速中,保时捷一直稳定在2.8~2.9秒,而特斯拉就前三次在3.2、3.1和3.4,勉强跟保时捷抗衡,后面7次越来越不稳定,所以说一次极限加速看不出问题,连续加速差距就出来了。
综上所述,保时捷之所以能在J.D. Power保持第二可靠度的排名,不得不服人家的看家本领:上等材料配置、“工匠精神”打磨的工艺装配技术和严格极端的环境检测,有“三板斧”把关,品控就独领风骚数百年。
不过再好的品牌,也不会是100%完美无非,保时捷也会有自己的问题,比如EA888发动机烧机油、冷却液问题、变速箱报警、大灯故障、分动箱故障等,但他们有一点做得非常到位,售后服务就像“海底捞”一样,极致的售后服务体系,让车主都不好意思投诉保时捷。
写到最后!一个优秀的品牌,能得到J.D. Power权威机构的认可,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
保时捷之所以在豪车品牌中负面信息少,一个“工匠精神”的手动打磨就够喝一壶的,更别说它极致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你没有脾气去投诉。
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它的品控究竟怎么样?
个人觉得还是售后服务有关。三个事:后挡玻璃高速被打了个洞,开过去换,4S安排试驾车送我回来,我感觉是顺路介绍新款车。二、变速箱报警,提醒只能低速行驶,售后询问我是就近检修还是买车地检修,我说买车地,售后安排拖车免费来拖回去,我回去的动车票4S报销,结果是一个传感器坏了,不知道是PDK保修期长一些,还是把我丢在外面的补偿,没收钱。三、正好上周接到4S电话,说我的车比平时保养多了不少时间但还没有保养,如果忙,可以预约安排技师上门帮我把车开过去保养(收费)。
所以你说它质量完全可靠吧也不是,但服务好,我坐高铁回去的事,结果没人说把我丢在外面的事,反而说那么远给你免费拖车,还给你报销和补偿,不错嘛。估计口碑就这么积累的。
豪华车里面,几乎听不到保时捷的负面消息,它的品控究竟怎么样?
给你一个总结吧。在质量排行榜大家都记得雷克萨斯第一。但是我和你说你去雷克萨斯4s店里面墙上写着保时捷质量最好(那是没出帕拉梅拉卡宴的时候)911和boxter做了60年了车型少年代长,质量很好。可以说911是量产车质量最好的车型(当然很大原因也是价格高零件成本无所谓) 你去看看网上有911发动机变速箱坏了的帖子多吗。,pdk甚至是最好的双离合一个变速箱抵得上高尔夫整车。保时捷是豪华车里面质量最好的。超越百年奔驰。还有911只在德国总厂生产没有代工(卡宴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