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会后悔,国产车里有质量好的吗?

都听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肯定后悔,国产车真的没有质量好的吗?

准车主在准备买车的时候,难免会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征询意见。如果意向是国产车,会听到“国产车不行,开二三年就会坏,不要买,买合资车挺好!”

你再问细点,开二三年哪里会坏?他们就会扯什么三大件啦,品控啦,装配工艺啦。让你听完觉得云里雾里,就是落不到实处。

那么,国产车真的开二三年就会坏?合资车真的那么神奇,开不坏的?

我这有一张图,大家来看一下:

这是合资,进口,国产车辆总体质量表现。行业总体质量表现为416.9。得分越低,质量越好。

吹的神乎其神的合资车,得了402.9分,低于总体质量表现。

国产车得了486.9分,高出了总体质量一大截,所以,国产车无论是“据说”,还是调查数据,是真的不行?

我们再来看这张图:

这张图是国产汽车各品牌质量表现排名,按行业总体质量表现416.9的平均线来说,我国的一线汽车品牌虽然离得有点距离,但是不是很远。

尤其是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启辰,得分居然比合资汽车还低。

国产的一线品牌,奇瑞,比亚迪,吉利,哈弗,荣威这些品牌,离合资有点距离,但是低于国产质量平均水平评分。

这说明啥?说明我国的自主品牌质量越来越好,开始向合资汽车靠拢。国产汽车开二三年就会坏的事,不会再发生了。

题主也提到了,国产里有没有质量好的品牌?可以负责的说,只要是国产一线品牌,质量都不错。

汽车行业里,良莠不齐,有一线,自然有二线,还有不入流的。

像众泰,靠抄袭起家,火了一波,后继无力,质量也不行,现在快要活不下去了。

还有力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力帆还造汽车。但是人家真的造车,就是质量不咋地。

这些非主流的国产品牌,质量不够硬,口碑自然不行,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做典型,就把国产不行的形象立起来了。

像我这个家族,买的全是国产车。

我自己买的是宝骏560。对,是刚刚上了3.15晚会的宝骏汽车。

这车开了4年,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也不多,没有异响,没有坏零件。就是中控锁开始不灵了,准备去修一下。

我外家爸爸,18年买的传祺GS4。

外家小叔,大姐夫,15年买的同款哈弗H6。

外家三叔,买的红旗SUV,花了二十多万。

这些年,也没听到他们说车坏了的事。

要说国产质量有目共睹的好的品牌,我觉得比亚迪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比亚迪号称“公路坦克”,以测试没输过,实战也没输过著称。

前阵子一辆比亚迪宋,因为车主疲劳驾驶,撞上护栏车辆来了个360°的大回旋,最后车辆稳稳的落在地面上,车主一脸懵逼的走下来,毫发无损。

还有很多,我们看图就好了。

国产车发展至今,不断壮大,靠的不是坑蒙拐骗,是实打实的本事。国产车二三年后就会坏的情况,纯属无脑黑。

当然,专挑低价,不知名品牌的国产车买的人,碰到这种情况的几率大大提升。

买车国产车还得买国产大牌,一分钱一分货这道理,放在国产车上也适用。

据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会后悔,国产车里有质量好的吗?

「噢哟」这个人脑子坏掉了,国产车还敢买的,有些人就会这么说,早期国产车由于工艺上的硬伤,确实存在用了个三四年就要出毛病的。

但现在的国产车进步很明显的,质量和合资甚至进口的品牌差异没有你想象中这么大,价格倒是比你想象中的差距还要大,喜闻乐见的选择,那我们今天一点点拆开来讲。

一、为什么国产车容易出故障?

两三年毛病全都出来还是真的,汽车制造不是说把一堆零件拼拼在一起好了,一般来说要经历五大研发阶段,绕不开四大制造工艺,所以无论是什么研发失误、工艺缺陷都有可能会导致车辆故障的。

研发失误会导致车辆故障

打个比方,猎豹CS10这个车子在研发制动系统的时候出现了失误,选择的刹车盘太小了,刹车效果就产生异常了,40公里刹车成绩37米,这差不多是别人百公里刹车的水平。

那不止国产的,进口车也是会脑子出问题的,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水也就是设计上的问题,结果人家说拆拆掉给你扭回来就行了,有兴趣自己百度。

工艺缺陷是主要原因

那么研发导致的问题其实还是小概率,工艺上导致的问题才是最主要的,我们现在国内汽车发展起步算是比较晚的。

这种高端的制造设备又受到外国的技术封锁,又不卖我们,所以说早期的国产车用个三四年会出现问题,这不是瞎说还真的是会有。

二、哪些原因导致质量上的差距?

但这里是要划个重点,是早期国产车不是最近的,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些质量上的差距?

冲压技术不足,导致异响和断裂

首先第一个,冲压技术不足,导致异响和断裂这么个情况,我们开的汽车它其实是由车架和其它零部件组成的,大部分家用车它的骨架都是要承担承载这个责任的。

汽车这些高强度骨架是要用到一种叫做热冲压的技术的,热冲压不稀奇的,其实就和挤鱼丸差不多的感觉,「吧嗒吧嗒」一颗颗挤出来。

高端的热冲压技术就稀奇了,这些技术被国外厂家垄断着的,人家说要么你进口,直接买车,这冲压机器我不卖你的。

截止到2015年底,国内的同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对这个高端热冲压技术的研究还在理论阶段。

整体车架的强度不够

冲压技术不足就会导致整体车架的强度不够,比如说同样是1200兆帕的高强度钢的原材料,外面的这些老外们加工完了强度是1100,我们加工完了从1200就变成900了,打个折扣更厉害。

车架强度不足,它会导致这个车辆在激烈驾驶的时候,部件之间的旷量会变大。

这就比方说就是你这个钉子拔不出来,但是你这么扭叽扭叽扭叽,这个钉子就拔出来了,这就是钉子周围的旷量变大了,好不好理解?

汽车零件旷量变大问题蛮严重的,汽车的结构件它都是金属的,旷量会导致冲击,产生异响,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结构损害,这就是早期国产车不耐开的原因之一。

涂装技术不足,导致车辆锈蚀

第二个,涂装技术早些时候还真的是不太行,会导致车辆锈蚀,那以前蛮早的时候是出过的。

江淮在造同悦的时候把防锈的镀锌板换成了普通钢板,想省钱,而且设计上觉得应该不会差很多,但是其实国内的国产车它锈蚀的原因其实不是材料导致的,主要是涂装工艺的问题。

国内车企采用整体车架电泳的工艺

查了下资料,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说,国内车企通常采用一种叫整体车架电泳的工艺,其实就是在车架组装完之后再进行防锈处理。

这种就是流程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但是防锈效果是一般般,在长时间行驶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产生锈蚀的现象。

那就好比你拿自来水冲了一整串葡萄,你不可能每一颗都冲的很干净,但这个葡萄也不能说是完全吃不来,就是这个道理,有些地方有可能没冲到,没冲到的地方就容易锈。

外资车企常用两次喷涂技术

外资企业比较常用的是两次喷涂技术,就是把这些零件要把它预装拼起来之前先喷一次,增加漆面厚度。

装好了之后,就像游泳或者说是蘸馒头一样直接就是电泳一下,对这个弯折区域和焊起来那个区域进行防腐强化,这样这个车子就不容易生锈了。

外企这种工艺就按照葡萄刚才的说法就是一颗颗洗葡萄的,你吃起来更放心,厉害点的是皮剥掉给你用热开水再烫一下,味道我们先不说。

所以有些国产车两三年它就坏掉了,它指的是锈掉了,也不一定是前面散架了,它锈穿钢板了也是有可能的,再强调一下是蛮早以前的国产车,现在不会了。

总装和焊装差距不大

刚才两个差距听着有些朋友会觉得国产车真不能买,不是什么东西都有差距的,总装和焊装,国内国外差距并不是很大的。

比如说吉利,吉利在16年也实现了全自动焊装,机器人焊装比人工焊装产量更高,这个质量也是更可控一点。

比如说师傅在那边焊的时候,人家说老李,唉一下,你手一抖,人家说算了算了,今天上班也没人看见,但机器人你叫老李它不会理你,你叫老王它也不会理你的,不会有抖一下这种事情。

有些配装工艺国内更好

我们国内的总装技术也不算是有明显的技术瓶颈的,之前我们有篇文章讲了,华晨旗下的华晨宝马,它装配工艺甚至是强过德国本土的。

这其实说明我们装配能力其实是不存在劣势的,你也别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国外的好。

零部件差距主要看厂商的自律能力

零部件上的差距就主要是看厂商的自律能力了,目前汽车制造业其实是个全球化的大采购时代。

拿之前出过的事情的高田气囊来举例,国产的吉利全球鹰GX7也在召回列表里,简单说吉利的安全气囊和奥迪、奔驰、宝马都是高田的话,都是不行的。

那就是这样,但是同一家供应商也不能说质量完全就一样,这里还要看企业的自律能力,它的质检标准有可能是不同的,它的进货批次和规格、价格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车企有自己的质量体系标准

以大众为例,大众自己就有一套“VW80000”的一个质量体系标准,它是比国标还要严格,吉利也有类似的质量体系。

所以零部件质量主要还是车厂自己来把控筛选,验货能力了,你验货能力越强,拿到的东西就有可能是越好。

就好比煎牛排,能煎三分熟的师傅,基本上七分熟也煎的出来的,他每次煎几分熟不是他能力的问题,是老板和客户说我要三分熟,你煎七分干什么,反过来也一样。

这里要说一下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进行研发的车企,虽然自研三大件水平和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现在努力进取,好好做事情,追求技术的态度,国产车还是要点赞,值得认可的。

三、国产车到底能不能买?

说了一大堆,国产车到底能不能买?这两年国产车发展突飞猛进,比较能够反映车辆可靠性的百车问题数,就是一百个车平均每一百个车到底出了多少问题。

J.D.Power比较权威的这个统计机构做出来一个统计,2017年是最新的榜,18年还没过完,纯正的国产车荣威百车129个问题,在所有的车里面排第8名。

百车问题数小于行业平均值

你要知道进口的大众也有123个,你看一个是129,一个是123,不错了,而且还有许多国产厂家的百车问题数都是小于行业平均值149的。

作为对比,12年的时候这些国产车企百车问题数是212个,五年一过直接进步70%。

各位同学们,你想想,这个电冰箱、空调、电视机,现在有多少人买国产,有多少买进口?感受一下。

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一直在提高

同时J.D.Power还预测国产车将于2020年实现质量的反超,这个主要是因为国内的技术、器材、供应商,各种水平都在提高。

那个什么微孔加工工艺,或者说其它什么工艺,反正记个名字,各种高端工艺,国内开始有这种完整的解决方案了,这个对国产汽车质量提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以前没设备,现在有了,有了我们就不比别人差,以前技术没搞到,我们自己给整出来了。所以说国产车它并不是质量差的代名词,相反它是扮演着一个价格杀手的角色。

现在的国产车性价比高,有竞争力

比如说启辰T70,基本上就是日产逍客的纯国产版,价格直接便宜5万,那日产自己都有一点慌兮兮的。

包括刚才我们说的荣威,都是又便宜又好的这些东西,现在的国产车和我们五年前的国产车不可同日而语,还是很有性价比,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的。

各位车主or准车主朋友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妨在留言里分享一下,交流交流想法。

我和大家一样,首先是一个爱车的车主,其次是一个从事汽车行业10多年的普通人,从选车、保养知识到用车技巧,还有汽车用品什么的,就喜欢折腾这些东东。我们爱车,但是不花冤枉钱,「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据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会后悔,国产车里有质量好的吗?

国产车是指哪些车?告诉我哪些车是国产车?

长城?外国的底盘,外国的生产线,自己搞不出来发动机出钱找外国人外国公司搞。底盘调教不行用钢材凑,漆水防腐真心差,告诉我哪里赶超合资了?

长安?买的底盘,买的生产线,蓝鲸动力整套系统全是出钱找英国人英国公司搞得,变速箱和发动机匹配和调教也是英国公司搞得,为了跟上所谓的国产主流虚标严重!同样存在漆水和防腐问题,底盘调教问题。

奇瑞?一个靠营销活着的企业?无限建小号,练小号,然后卖小号。搞到最后上层吃的一肥二胖,企业卖身自救!出钱找奥地利人搞得发动机,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调教也是奥地利人搞。

吉利?自己搞不出来发动机怎么办?山寨现代,山寨三菱。跟不上了怎么办?你们找外国人搞,我特么买外国公司!收购沃尔沃得到什么?制造权,销售权,管理权。人家的技术给你了?知识产权给你了?沃尔沃本身就是一款发动机走天下拿什么给你?没办法,沃尔沃根据吉利的条件量身改造了发动机给吉利用,底盘和生产线怎么办?没事我有淘汰的也给你,调教和匹配不行怎么办?没事,我有工程师,我给你搞!

红旗?60多年,500亿,搞出来一堆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结果被国人喷是日本的,奔驰的,国产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的品牌!可底盘是大杂烩,变速箱是日本的,调教和匹配是自己的。生产线也是大杂烩,从奔驰190到捷达,到迈腾,到奥迪a4,到皇冠,到马六,到阿特兹。糅合了自己的底盘和生产线。可变速箱搞不出来,也得用人家的,调教匹配技术也不行,导致油耗高,动力差。

唯一能算国产的也就红旗了吧?同样年代的车,你看国产和合资的漆水和防腐。真的连特么漆水那么薄和差劲的日本车都比不了,更别提其他了!

再来说说合资车,搞清楚合资车和进口车的区别!很多人自己文盲还跟着脑残喷子一起白痴!合资车是什么?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共同融资成立的。外国人出技术,出生产线,出制造顾问。中国人制造,中国人得工厂,中国人得材料,中国人销售,中国人维修。变速箱也是中国代工。匹配调教技术由外国人提供。利润按照股份分成。而从这一系列过程中,养活了多少中国人,多少中国企业?

所谓的国产车呢?打着爱国的旗帜,赚着中国人得钱,转手出钱请外国人搞。每年多少钱流入外国人的腰包?

合资车和所谓的这些国产车流入外国人腰包的钱是差不多的。比如长安的蓝鲸动力系统,每年你知道出多少钱给英国人搞这套动力系统不?关键知识产权还在人家手里!

分清楚自主产权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别!理智爱国,理智对待任何一件事。钱是自己的,车是自己的,自己愿意买什么车是自己的事!哪怕买了垃圾那也是自己的事。

不管合资车还是国产车,都有好的也有坏的,只不过相对于技术和工艺来说合资车更好些,相对于稳定来说合资车更好点。不能只看到哪一款车的优点而无视它的缺点,只要缺点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合资车和国产车有什么区别?

我希望的是这些所谓的国产车能真正做好车,做好技术,不要请水军打着爱国的道德绑架生产销售外国人的东西。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认真搞技术,埋头搞技术,做好自己的工艺。而不是用道德绑架和水军的方法骗国人的钱。赚钱造车和造车赚钱是不一样的概念。

据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会后悔,国产车里有质量好的吗?

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什么心理,我的长安75三年了,除了正常保养,就没换过什么零部件,只是停路边的时候被人撞了一次左前翼子板,那个人全责送到四儿子修复的,其他还真没什么毛病。至于很多人喷油耗嘛,能接受当初买的时候就没在意,自己喜欢就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关别人什么事?车说白了就是代步,遮风挡雨,出行方便,至于面子问题,面子靠自己挣的,不是看别人施舍的,一般家庭就不要考虑面子问题了,你不做生意不做什么大工程就算了!别人能跑的你的也能跑,对于买车还是理性的好!看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能力范围,打肿脸充胖子受罪的只是自己!

据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会后悔,国产车里有质量好的吗?

我平时常开两台车,一台自己16年底买的帝豪GL1.3T次顶配,一台单位的2015年产的奇骏2.5L四驱版,当时应该是大二十几万,首先这台奇骏非常好开,因为动力强,但我的GL除了动力弱点外,操控性和好开方面不比奇骏差多少,但配置完胜奇骏,今天第一次坐了同事新买的19万多的2.0L的丰田荣放,那整体感觉非常不好,整个驾驶舱很廉价感,比我开的这台奇骏要差,丰田车的质感下降了很多,那比吉利星越差了不止一点点,比领克的任何一款车都要差,吉利比丰田差的仅仅是牌子,就19万左右的丰田荣放和星越大家尽管可以亲自去仔细对比试驾就知道结果了

据说买国产车两三年后会后悔,国产车里有质量好的吗?

这种道听途说、莫名其妙的贬低国产车的言论,似乎有点不妥吧,进口车即使是库存最多,也用不着如此恶意中伤国产车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