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妈娘家有个堂弟,小时候比较照顾我小舅,我妈就经常说我和哥哥姐姐们,你们要懂得感恩,去看你小舅的时候记得买一份礼物给你三舅,13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又按以前的老规矩,给三舅买了些日用品包了红包,可是三舅没让我们进门,让我们把东西拿走……
我外公外婆走得早,大姨妈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
一窝孩子,在物资短缺的年代,可以想象生活是多么的困难。
三舅家兄弟姐妹也多,但父母健在,一家人有主心骨,凡事有依靠,日子就比我小舅好过得多。
三舅原本娶过一个三舅妈,可是大外公外婆(三舅的父母)和她关系总是处不好,不受待见的三舅妈结婚不到一年就含泪偷偷离开了三舅,后来听说嫁到外地去了。
从此三舅再也没有讨过老婆,谁给他介绍他都说不想找了,不知道他是在生大外婆的气呢?还是心里放不下三舅妈?
我小舅去相亲的时候,还是三舅借的衣服裤子给小舅穿的。
小舅妈第一次来小舅家认门,三舅把他家里的暖水瓶,粗布被子,衣服裤子,还有碗筷,以及2个大的樟木箱子,通通往我小舅家里搬。
那样一来 小舅的家里至少有点烟火气,看着没那么凄凉。
为此我妈他们就特别感恩三舅。
后来大家的日子好过一点了🕐,就三舅还是单身,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茅草屋里。
每次节假日回去看小舅,我们都会给三舅备一份礼。过年也会包个红包给三舅,三舅总是说,你们都拖家带口的,用钱的地方多,我横竖都是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的。
三舅是个五保户,每个月有600多块钱的补助。三舅性格古怪,和他自己的亲侄子侄女也很少往来,大家也都包容他,偶尔会买点肉食水果啥的给他。
他从来不留别人吃饭,说自己做菜难吃怕大伙儿吃不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在他们家吃过一次饭,吃完那菜咸得我狂喝米汤。
三舅70岁了,我小舅和他的堂哥堂弟们就筹划着给他过生日。所有酒席费用大家出,礼金让三舅自己拿着,毕竟他一个人,以后有个小毛小病的也得花钱。
那个生日三舅很开心,喝醉了都在念叨走了的三舅妈。
大伙儿都说像三舅那样痴情的男人已经不多了!40多年啊!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啊?
有段时间,我妈回去看小舅的时候,说三舅出去打工了,年轻时候都没有出去打工,70岁了出去谁要啊!
我妈说她定是去三舅妈所在的城市了!小舅说三舅不怎么识字,怕他揣着这些年攒下的钱出去被骗了!
去了一段时间!三舅又回来了!我妈又吆喝着我们去给三舅拜年。
每次去我们都商量好,不买同样的东西,因为他一个人,多了容易过期,他又从来不走亲戚。
我们米面油洗衣液肥皂啥的只买他用得着的东西。
中午在小舅家吃完午饭,下午就去三舅家送礼,送完各自回家,每年都是这样的流程。
可是那天下午三舅坐在门口,门都没有让我们进,我们把东西和红包放在他面前,让他照顾好自己,我们以为他看到我们热热闹闹一大群人,他孤零零一个人伤感,想留下来陪陪他。
可是他生气了,骂我们快走,以后也别来了。
我们回去问小舅咋回事,小舅说他也不知道啊!没有听说他有什么事情。
我妈让我们就仔细回忆,各自反省反省是不是哪里说错话了!
想了半天谁也没有想明白他为啥叫我们不去了!
三舅脾气本来就古怪,他决定的事情就由他去吧,我们把东西留给了小舅,小舅妈还开玩笑说让她捡了个大便宜。
后来听我妈说,三舅是真的去找三舅妈了,三舅妈离开三舅家和她的一个小姐妹去了北方,和一个比她大10来岁的男人结婚了。
三舅找到那边去打听到了三舅妈的夏洛,三舅妈去那边生了4个孩子。2个男孩2个女孩。
大的那个男孩和三舅很像。他想去认回来。回来给家人一商量,大家都反对他去认,说这样会让三舅妈难堪,在婆家没法做人。
再说万一不是自己的孩子呢,岂不尴尬,他的侄子侄女们都承诺说会给他养老送终的。
从此三舅再也没有提过此事,也不要任何人去他家拜年,包括他的亲侄子侄女们。
这事儿过去了差不多快2年,三舅妈带着她的大儿子回来了,真的和三舅一样一样的,简直就是翻版。
原来三舅妈嫁的那个男人病了,三舅找过去的时候已经见过自己的儿子了,因为养父对他不薄,而且又在病中,他们并未提及此事。
三舅妈的男人走后,他们安顿好家人,就说陪三舅妈回娘家看看,其实是特意回来和三舅相认来的。
三舅哭得像个孩子,骂三舅妈好狠的心啊,不声不响就带着孩子走了,原本以为她只是赌气,过些日子便会回来,毕竟怀着孩子呢。
这一等就等来三舅妈在外面结婚的消息,三舅从此心灰意冷,他以为三舅妈肯定不会留下他们的孩子。
直到过70岁生日他喝醉了,睡得迷迷糊糊地总听到有人叫父亲,他知道是幻觉。
可是自己都这把年纪了,不知道那天就魂归泥土,他想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
没想到三舅妈还真给他留下他们的儿子。听说三舅妈的男人在病中,三舅就回来了,他心里是感激那个男人的,明知道孩子不是他的,也视如己出,给他盖房买车娶妻生子。
那男的临死前就告诉三舅妈,等我走了带孩子回去看看吧!但是他不允许三舅妈带儿媳和孙子孙女回来,三舅的儿子跪下给他养父磕了三个响头,说你永远是我亲爹……
后来三舅妈就留在三舅家了,他们的儿子呆了几天依然回到北方去了,毕竟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儿女。
每年三舅妈过生日,他儿子都会独自一人回老家来看看父母,陪她们住几天。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给三舅拜过年,他不允许我们去打扰他们。
毕竟团聚的这一天三舅等得太久太久了……
题主问: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亲戚说不用去了,一定有他的原因,或许他是真的累了,想静一静。
不管因为什么 ,既然对方提出来了,那必然是人家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只要尊重别人的意愿就好了!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92年春节的大年初三,我和妹妹去给老舅拜年,顺带给外公外婆扫墓上坟。我大学毕业工作还没落实,妹妹还在读书,手头拮据,两手提袋路边地摊货还值了多少钱!
刚进门,舅妈就一的脸不高兴,“叫你们过年不要来啦,咋今年又来了,还乱花钱买这么多东西”?
舅舅把我们打量一番,目光停留在我提的礼品上:一袋苹果,几盒糕点,坐在沙发上连屁股都没有挪一挪说道:读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挣不到钱,那大学等于白读”!
放下礼品,舅妈也没有礼节性地招呼坐下喝水,我和妹妹自找凳子坐下,我解释道:这几年在外读书,假期都去打零工啦,没时间去看望老舅和舅妈,现在我已经在深圳那边找到了工作,这次是特意来看望您们的,以后很少有时间过来啦”。
舅妈不耐烦地说:“好啦!我们要去水巷子亲戚家吃饭,你们上完坟要回来吃饭的话,就自己弄,不陪啦”!这不是下逐客令吗?我和妹妹只好告辞!
说起来话长,外公家住古镇,家境好,我家住乡下,家境贫寒,母亲中年生病,外婆常瞒着舅舅资助我们!外公去世后,凡是我和妹妹去看望外婆,舅妈便说,“化缘的又来啦”!后来外婆去世,我母亲去世,与舅家的关系渐渐凉啦……
人穷莫走亲,上完坟我们便乘大巴而去……在深圳打拼10年,捞满第一桶金后,我和好友成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还在县城给父亲买了房,让他安享晚年!这期间我们去上坟再也不去舅舅家啦……
2007年古镇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临河那边大半条老街被冲入河中,半夜三更,老舅和舅妈虽逃得性命,但两间商铺连带阁楼被卷入黄汤,祖业没了,家道从此衰落,两个老表也只好去打工……
2015年春节,我们一家人正高兴,门铃响起,开门一看,我差点惊掉下巴,老舅一大家人提了几大袋礼品居然来给我老爸拜年啦!
老舅落座便把我夸赞一番,说什么小时候就找镇上的王半仙给我算过命,半仙讲,我的命称重是四两二钱(迷信语),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的!两个老表和舅妈也随声附和……
说话告一段落,两个老表分别给我女儿发了个1000元的大红包,连盛气不再的舅妈也给了个800元的……
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原来老表们两个娃娃读了个普通大学,专业也不好,毕业即失业,要去我公司就业!两个老表人到中年,外出打工辛苦挣钱少,想去我公司找碗饭吃,顺带把社保给买上……
我豁然开朗,当你贫穷落魄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走亲戚,人家叫你“明年不要来了”你就识相点,真的就不要去啦!当你有能耐的时候,会给别人带去好处的时候,没有哪个亲戚会拒绝你的!
我不便拒绝,答应考虑考虑再说,因为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老婆劝我:“别记恨啦,毕竟是你老舅”!唉……
这是堂弟的故事,雪上村落记录。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高二那一年的大年初七,我和妈妈提着两斤猪肉还有两条粽子一袋水果去姑姑家走亲戚。她在厨房门口说“把东西提回去吧,以后不用来了。”
那一年的春节挺冷的,身上穿四五件衣服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如果不是要出门,大家都会躲在屋子里烤火。
我和妈妈提着东西来到姑姑家,她家的客厅已经坐满了客人。
在厨房找到了姑姑,她正在做饭,看到我们来了,眼皮子看了一下又转过头去。
妈妈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向小姑打招呼,说了一句“今年挺冷的,手都快要冻僵了”,然后坐在火盆旁边烤火。
姑姑也没有接话,她炒了一个菜就去外面洗手,用毛巾擦干,站在厨房门口说“花钱买这些东西给我干什么,我们家多的是,什么都有,吃都不吃完,别说猪肉了,羊肉牛肉都有。”
“侄女不是明年考大学吗?学费准备好了吗?我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把这些东西提回家自己吃吧,以后过年不用来我家了。”
“我还有几个菜没做呢,都等着开席,也没有时间,你们走吧。”
姑姑说的这些话摆明了要赶我们走,她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炫耀自己家有钱,瞧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家条件不好,爸爸妈妈还费心送我这个女儿读书。生怕我们开口向她借钱,连一口水都不配喝她家的。
人家瞧不起我们,不让走这门亲戚,又何必自讨没趣。妈妈没说什么,她拿起我们带来的东西,猪肉,粽子还有水果,跟我说一声“走吧。”
我们就这样离开姑姑家,直接去了外婆家。从那之后,不再登她家的门。
姑姑家离我外婆家很近,一个在上村,一个在下村,走路都不用十分钟。
每一年春节,我们家走亲戚的时候,同时去外婆和姑姑家。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风俗习惯,猪肉跟粽子必不可少,再添点饼干或者水果就行了。
有时候会一家子在外婆家吃饭,有时候会一家子在姑姑家吃饭。或者分开,一些在外婆家吃,一些在姑姑家吃。
姑姑的公公是做生意的,他如果给我们红包的话,出手也比较大方,比其他长辈的多。
至于姑姑姑父,跟我爸爸妈妈一样给的。她家孩子得了多少红包,她就给我们多少红包。也没有谁占谁的便宜,礼尚往来。
只是没有想到这年春节,爸爸和弟弟没来,我和妈妈去姑姑家走亲戚,她就说那么难听的话,一点情面都不留。
我们家两个孩子读书,家庭条件一般,是比较困难,和姑姑家不能比,人家在外面买了房。
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向她喊穷,借过她一分钱。没想到她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我考上大学后没学费向她借钱。
妈妈没有把在姑姑家的遭遇说给外婆他们听。后来春节只去外婆家,没去姑姑家,她问为什么不去的时候,妈妈也没有说具体原因,只说不去了。
姑姑回娘家拜年的时候,也不登我家的门。等她走了,就让奶奶拿一箱蛋黄派来给我们。
妈妈不要,让奶奶拿回去吃。奶奶骂她小家子气,不识好人心。
给大伯他们的有鱼有肉,待遇天差地别,姑姑不把爸爸当亲人,我们也没有必要往上赶,家里又不是连一盒蛋黄派都买不起。
本来是亲人,却连陌生人都不如,想想也挺可笑的。
我考上重点大学那年,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办大学酒,一些亲戚还有爸爸的朋友都专门给了红包,说了些好话。
姑姑回娘家,村里面一些人问“你侄女考上大学了,你这个姑姑给了多少红包?”
姑姑说“考上大学有什么了不起,出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才是本事。送个丫头片子上大学,到时候不要后悔,白白花了辛苦钱,真傻。呵呵,我儿子初中毕业,现在出门,大家都叫他小老板。”
姑姑生怕人听不见,扯开喉咙大声说。有个邻居说“你侄女在前面呢,说话不注意一点。”
她没有收敛,越说越大声,“听见了又怎么样,我做事光明磊落,想说就说,难道她还敢来跟我一个长辈吵?来啊,我吐给她两口口水。”
我当然不去和姑姑吵架,她一个长辈的身份在那里,吵输了,我吃亏,吵赢了也是我吃亏。何必给人看笑话呢,没意思。
姑姑的公公赚不少钱,他们家确实被很多人奉承,她儿子被人喊小老板也正常。这是姑姑的底气,她有炫耀的资本。
后来,姑姑家在市里买了房子和铺面,生意越做越大,一家人都搬去了那边生活。
奶奶有一年过生日时,姑姑姑父开着豪车回来,买了很多东西,给了奶奶6万元红包,还有金镯子金戒指。
姑姑长得很富态,打扮时尚,身上都是首饰。亲朋好友别提多羡慕了,说姑姑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那几年,只要姑姑回娘家,都是众星捧月的待遇。
直到姑姑的公公过世,他们家没几年就破败了。姑父是个没本事的,他们的两个儿子也是没本事的,倒是吃喝玩乐样样行。
大儿子迷上赌博,被人追债,人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老婆跑了,留下一个女孩。小儿子花心,每段婚姻都不长久,还在外面有感情纠葛,生了6个孩子也不管。
在市里混不下去了,姑姑把房子卖了,回镇上买了一块地盖了两层楼。
不说大人了,七个孩子长身体,米饭都要吃很多。一顿要煮几斤米,还要买菜,油盐酱醋这些,一天的开销可不小。
姑姑没办法,回农村种了两亩田,农忙时节,在老家和镇上来回跑。哪里还有养尊处优的样子,生活的变故让她看着比同龄人老好几岁。
姑姑搬回镇上的时候,主动跟我们家来往了,当以前的事情没发生过。我爸爸妈妈倒不在意,她来了也给进门,走的时候要点蔬菜咸菜花生油,也会给她。
老人家老了,以前再多的恩怨都选择忘记。我不一样,忘不了那个寒冷的春节,姑姑的那一副嘴脸,还有之后许许多多她跟别人说我们家坏话的画面。
所以,有一天姑姑姑父提着两箱牛奶跟一箱雪梨来我家,让我和我老公给表弟找份工作的时候,我连想也不想下意识就给拒绝。
爸爸妈妈他们和她来往,是长辈们的事情,我干涉不了,但我本人不想和姑姑有一丁点的来往。
打个比方,如果姑姑家没有破败,她会跟我们家来往吗?不用说,肯定不会的。那些年,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历历在目。都是些很现实的问题,人心很复杂,但也猜得透。
人生不易,活得轻松自在一点,不勉强自己去原谅或者接受什么。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经历过这种事情,感触颇深。走亲戚时,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意思就是不要再登他家的门了。既然人家不顾亲情,说出这么无情的话,就不要来往了吧。人家看不起你,又何必热脸贴冷屁股。人穷志不短,又不靠他生活,有什么了不起的。自己争气一点,把日子过好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1986年那个寒冬的早晨,当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在表姨家被奚落的时候,我们娘仨眼睛都是红红的,但都努力的克制着,不让彼此看见自己的心酸。
那一幕,我终生难忘!所以在以后每一个困难时期,我都咬紧牙,不把希望寄托在没有指望的人身上。
表姨比我母亲小三岁,两人嫁的是同一个村的婆家。
都说姑娘是菜籽命,嫁到肥处就能花开富贵,嫁到瘦处就要受一辈子穷。
事实证明真的是这样的。我父母当年定的是娃娃亲,后来父亲家道败落,等我母亲过门的时候,已经从殷实的家境变得一贫如洗了!跟大伯分家的时候,就是两副碗筷。
随着几个哥哥的出生,母亲又长期胃出血,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而表姨则不然,公婆是开爆竹店出身,虽然后来被割“zi本主义尾巴”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内实惠。
表姨父家弟兄四个,表姨他们是老大。
那时候兄弟多的家庭在村里有威望,所以表姨父被选为“农代表”,吃食堂的时候,谁家打多少米面,他可以做主。
表姨父人不错,看到我家孩子多,日子过不上来,还沾点亲戚,所以对我们家时不时的给予照顾。
而表姨却不行,她动不动在我母亲跟前数落我父亲不争气,懒惰,所以日子过的不如别人。
人在走“背”字的时候,啥也不是,连放屁都不响!虽然表姨还得管我母亲叫姐姐,但却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高高在上的样子。
人怂志短,虽说受点气,但表姨父大权在握,我母亲也不敢得罪这个表妹啊,所以每次卑微的陪着笑脸,就听她数落。
后来表姨父扶摇直上,当上了村支书,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分田到户后,表姨父又高升了,还当上了乡长。
后来随着哥哥们长大,我们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虽然经济一时上不来,但我们一大家十几口人三代同堂,也是其乐融融的。
表姨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因为表姨父人际关系搞得好,又有权,所以两个儿子都去了县里上班,连只上了三年学的表姐,也找了一个城里工人嫁了,都不用吃种田饭。
不得不说人生平台的重要性,你再努力奔跑,也跑不过在前面凭关系插队的。
当干部久了,难免得罪人,加上儿女们离开后,家里就剩表姨老两口,也是寂寞。那时候表姨父还是在村里任大队书记。
我们家新房是1976年落成,跟表姨家就是住前后屋。
为啥我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们家新房落成没多长时间,就开始在门口搭防震棚,那一年我大侄子刚1周岁。
其实本来我父亲想把房子盖在前面路口的,正好出门就是我们村的母亲河~~“九儿桥”,河水常年清澈见底,一排长青石板铺的阶梯,全村人洗衣服、淘米洗菜都在那。
我父亲甚至把砖瓦都卸在那个路口,就差放石灰线挖地基了。
但表姨父一句话,把我们家位置改了,他让我父亲把我们家安在他们家前面,理由就是:你们家人多热闹,我喜欢小孩子。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让我们一大家给他“壮壮胆”,彼此有个照应,也省的寂寞。
大家庭果然热闹非凡,除了三四个孩子每天叽叽喳喳大呼小叫外,我大嫂二嫂还时不时叮叮当当吵架闹矛盾,每天都在上演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每次一闹矛盾,表姨就过来协助我母亲调解,然后背下咬牙切齿的对我母亲抱怨:“当初咋找这么两个倔驴呢?一个比一个胡搅蛮缠!看看我,躲两个儿媳妇开开远远的,省多少心?”
每次表姨说这些的时候,母亲就苦笑笑,不紧不慢的说道:“牙齿跟舌头还有相碰的时候呢,实在不行就分家。”
就这样,没多久把二哥二嫂分出去了,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家热闹,因为二哥两个儿子一天三顿都在我们这边吃,天黑了才回他们那边住。
父亲是1983年把大队废弃的油坊支起来的,因为没有资金,表姨父给信用社主任打声招呼,让父亲去借了1000块钱的贷款。
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父亲却把小油厂经营的红红火火,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第二年开始盈利,因为当初父亲一个人干不了,还带另外两个人合伙,虽然说“利不分三”,但年底每人都能分红,比种地强太多。
也就是姨夫调到乡里做乡长的第二年,新上任的村支书眼红父亲的油厂,就想阴招给父亲开了一个会,宣布把油厂收为集体所有!
我父亲一辈子怀才不遇的根本原因就是与世无争,说严重点就是懦弱。听村支书振振有词胡说八道,父亲就默许了。
从此,父亲临老时,人生又步入低谷,比年轻时还落寞,因为他除了自己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外,还要供养我读高中。
而这些都离不开钱。
看到父亲失魂落魄的郁郁寡欢,母亲心里也暗暗着急,于是,她打定主意,决定亲自出马,去乡里找表姨夫说说去。
其实我读高中时表姨家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必须从她家门口过。可我纯属“窝里横”的孩子,出门见人躲着走。记得有次大清早从家回学校,手里拎着嘀哩当啷的四五个罐头瓶小菜走着,老远看到表姨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边吃早饭,边跟邻居聊天。
我突然止住脚步闪进一条小巷子里,直到表姨拉呱结束回院子,我才低着头急匆匆一阵风似的往学校窜!差点还迟到了!
当然,发生的这一切我是不敢回去跟父母说的,被他们知道了,肯定呲哒我说是“鸡窝里抱”的没出息人。
记得那是个星期一的早晨,刚出嫁没多久的姐姐几天前回来,在家小住几日。可能是母亲悄悄跟姐姐说了,准备去表姨家一趟,总之,她们俩对父亲宣称说是送我去上学。
冬天天亮的晚,所以我们仨出门时,因为雾大,对面看不到人。
母亲带着我和姐姐,顶着寒风一路往集镇走,表姨家的四合院,就在离乡政府不远处的西北角,而我所在的高中,离表姨家大约有1里多路程。
父亲虽然油厂停业了,但他没住家里,还住在原先的大队部的会计室,所以母亲那天从家逮了一只红冠白毛大公鸡,还用布袋装了5、6斤麻豇豆,一塑料壶菜籽油,作为去表姨家的礼品。
这些都是瞒着父亲的,如果让他知道肯定反对,所以母亲临走嘱咐大嫂,让她别跟父亲说自己去表姨家求姨父办事。
我们娘仨背的背,拎的拎,气喘吁吁赶了10多里路,等到表姨家门口时,我们下意识的彼此朝脸上望一眼,因为雾水,个个头发都是湿漉漉的。
此时阳光才从东方的云朵里,懒洋洋的露出小半张脸。
因为离上课时间尚早,母亲就示意我跟进去,虽然我不太情愿,但想着有母亲和姐姐在头边,我zui多笑笑躲在身后就可以蒙混过关。
来到表姨家院门前,两扇枣红色的木头门虚掩着,母亲轻轻的推门进去了,我和姐姐鱼贯而入。
直到这时,我才看清表姨家的房屋结构:正对面是四间高高大大的红砖青瓦大房,西边是一排侧房,稍微比正房低点;东边又是几间侧房,门朝西开,一看屋顶烟囱,知道那是厨房。
而所有这些房屋,都是由一圈2米高的红砖围墙环绕着,站在院子里,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
我有点压抑,呆呆的站在院子里不敢挪步。
“仁华在家吗?”
母亲站在院子里,声音不大不小的朝里喊着话。
好半天,只见表姨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梳子,不紧不慢的在头上拢着,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母亲和我们姐妹俩说道:“哟~~你们娘仨怎么这么早啊?我这如果不是说小三子要跟女婿上午回来,我每天都是睡到8、9点才起床。”
母亲赶忙附和道:“是是是,冬天没啥事,起来那么早也没啥用。”
这时候,姐姐手里用网兜装的大公鸡开始扑扇着翅膀叫个不停。
表姨朝公鸡瞄一眼,嘴里说道:“嗨,到我这拿什么东西呢,家里都有。”
说完,指指厨房旁边的鸡笼,确实有七八只鸡在里面啄食呢。
“嗨,都是家养的,我还给你拿来麻豇豆,煮粥好,这是新炸的菜籽油。”
母亲一一说着手里拿的东西。
“听我婆婆说白颜色的公鸡好,说可以做中药方子呢。”
姐姐从小就嘴快,此时她又开始犯错误了!
果然,刚刚还有一丝笑容的表姨,脸一下子沉下来,不高兴的说道:“鸡就是鸡!什么方子不方子的!大清早的!”
说完,看也不看我们仨一眼,直接走到厨房的炉子旁,拿起漱嘴缸子准备刷牙,问都不问一声我们几个吃早饭没有。
我偷偷朝母亲看一眼,只见她嗔怨的瞪了姐姐一下,但没说话。
姐姐知道说错话了,我也跟着紧张起来。
好不容易等表姨“嗯、啊”的刷完牙,母亲把手里拿的几样东西往一起归拢一下,笑着对表姨说:“春节期间你们家来人到往的肯定忙,等有时间了我再过来给你们送点千张豆腐来。”
表姨赶紧说:“哎呀,不要送不要送,这些街上每天都有的卖,现买现吃新鲜。你们家人口多,留着自己吃吧。”
母亲听表姨这么说,就朝我看看,不好意思的对表姨说:“平这丫头太没出息,一、二十岁的人了,见人不敢说话,听她讲每次去学校都从你门口过,也不知道进来跟你和她姨父打声招呼。”
母亲说我的时候,表姨也朝我看了看,勉强的露出点笑容,随即说道:“嗯,平住校吧?还是住校好,我这虽说有几间房子,但大林他们经常从城里回来,各人有各人的房间,也拥挤的很。”
我一听,这是表姨误会母亲的意思了,以为我想借宿她家呢,而且是用那种一听就是假话的说辞。
我没等母亲说话,就快速的把话接过来,道:“我住校条件好的很,6个人一个寝室,每天用饭盒蒸饭吃,晚上还能上自习,在哪都不如在学校好!”
我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强调自己喜欢住校,以打消表姨的顾虑和担忧。
不过我吹牛了!哪是6个人一个寝室啊,我们是24个女生一个寝室!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
但条件再差,我也不稀罕表姨家的大瓦房。
我一直遵循这句话:人倒,气势不能倒!尤其是在瞧不起自己的人面前!
果然不错,表姨听我这么说,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语气变得缓和了,这才问母亲道:“你们娘仨还没吃早饭吧,我炉子上熬的稀饭,一会儿就好了,吃口热的身上暖和些。”
或许是母亲受到我力量的感染,她也说道:“不了,刚刚我们路过包子店的时候,我们吃了几个包子,饱着呢。”
真是:富张狂,穷扯谎啊!不过我一点没有瞧不起母亲说瞎话,反而从心底钦佩。
我此时一刻也不想在院子里久留,转身对母亲说:“我该上学了,要不就要迟到了!”
母亲恍然大悟,忙说道:“快去吧,一会儿我跟你姐再去你学校给你送点吃的。”
因为开学时姐姐和大哥送我去报到的,她知道我住的寝室在哪。
于是,我头也不回的大踏步出门了!
也许是母亲和姐姐算好我中午几点放学,所以在我把饭盒刚端到手时,她们俩进来了。
我赶忙问她们俩吃了没有,正好有个同学没在学校吃,多了一饭盒蒸饭。结果母亲笑着告诉我,她和姐姐吃了,每人吃了两个“巢湖板”,喝了一碗辣糊汤。
姐姐把给我买的一大桶饼干放进我床铺上,准备跟母亲回去。
我赶忙追出去,不放心的问道:“表姨随后没说你们什么吧?”
母亲故作轻松的笑笑,道:“放心吧,没说啥,你安心读书就是了,其他的不用管。你表姨父听到我们在院子里说话,随后起床了,我就把你爸目前的情况跟你姨父说了,让他想想办法,再给你爸找个什么事情做。”
我一听,鼻子酸酸的,想流泪。
我那命运多舛的父亲,即使身体抱恙,还在想挣钱,为我们母女,为我们那个家!
也许是姨父给大队那几个“红眼病”发话了,后来事情确实发生了转机:新支书买了两瓶橘子罐头去“慰问”我父亲了,并且承诺,让他把身体养好,准备在砖瓦厂给他找个会计活。
而且,或许是那帮人良心过不去,或者说根本就找不到适合的人,来继续干那个父亲一手支起来的油厂,zui后他们把我二哥提上去了,名其名曰“子承父业”。
就这样,这帮人就这样巧取豪夺的把父亲彻底边缘化了!直到他老人家去世。
其实我到现在也念着表姨父的好,他比表姨更顾我们家,只不过后来他又被调到县水利局做局长了,就不联系了。听大哥他们说,表姨父那叫“明升暗降”,没有实权了。具体什么意思我不懂,但已经不重要了,那时候我父亲已经不在了。
自从表姨两口子调到县里后,我们两家彻底不走动了,主要是我大哥也是一身傲骨,不愿求教人。母亲岁数大了,而且还晕车,所以也没法去。
不过我们村有两户人家跟表姨关系厚,自始至终没断过联系,他们家孩子也是通过表姨努力,花钱买了城镇户口,初中毕业后就去纺织厂当了工人,确确实实是沾了表姨的光。尽管随后没多久又下岗了!
在我儿子4岁多时一次回母亲那,听母亲说我表姨去世了,而且是S在公厕里!直到下午才被人发现,身体僵硬都拉不直了!
母亲说到这时,眼泪汪汪的,嘴里不住的感叹道:“唉,真是欠了福气了!日子该多好啊,却走的这么早。”
确实是,表姨去世时不到70岁。应该是脑溢血突发的缘故。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表姨一直在农村生活,不脱离生产和土地,说不定不会走那么早,因为她身体一直特别好,跟她年龄相仿的大妈婶子们,基本都活到80多岁以上。
也许是表姨老母鸡汤和腊肉吃多了的原因,又不懂得养护,所以得了富贵病。
后来听村里人说,表姨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表姨父就找了一个比他小8岁的老伴,两人领证时,表姨女儿哭的死去活来,但那也阻挡不了父亲再婚的脚步。
小结:如果亲戚很明白的告诉你,以后过年不用去他们家时怎么办?
那就霸气的回答不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俗话讲:冷不靠灯,穷不靠亲。
既然他们看不起你,我们就没必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三十年河东转河西,灰粪堆还有发热之时呢!
有好的平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努力奋斗,趟出一条路来,靠天、靠地,其实不如靠自己。
愿我们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做个有尊严的人,人生处处能出彩!
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白鹭湖姑娘!谢谢您的支持!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婆家小姨,亲小姨,每次逢年过节去,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你不要来了,非来,多麻烦了”刚开始我以为就是客气了,农村老人家都会这么客气的说,后来每次这样,我就不去了,谁爱去谁去,过年也不去了,反正那么远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今年过年,我带着二婚老公来到了娘家,这是他作为女婿正式上门,为了留个好形象,带了很多烟酒等礼物,没想到,三婶子不仅把我们送的礼物全都退了回来,还说:“不是跟你妈说了,叫不要来,怎么还是来了。”
得知其中缘由,我知道我不能怪她。
在我的老家,有个习俗,新女婿上门是要携带很多的礼品,不光是父母,还有叔叔伯伯婶娘们也要给,礼品的种类有红包、烟酒、茶叶、猪肉不等。
礼品拿得越多,老丈人家面子越足,同时也说明姑娘嫁了好人家。
因为有这个风俗,所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大多也暗暗叫着劲,相互攀比哪家哪个女儿女婿有本事。
我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因为对方是外地的,只是扯了证一家人在一起简单吃了个饭,家里没有摆酒席,这几乎成了我妈的心病。
我妈总是说:养了20多年的姑娘就这样跟人走了,叔叔伯伯们连杯糖水都没喝到。
为了弥补我妈的遗憾,也为了给我妈赚足面子,我和前夫当时使了不少劲。
他是做销售的,非常懂得怎么去讨好别人,所以几乎每一次回娘家,他都是大包小包的礼物带过来,做得非常周到妥帖,几乎博得娘家所有人的夸赞。
可只有我知道,人前显贵人后遭罪,每年去娘家买什么成了头疼的话题,也成了我与前夫离婚的导火线。
几乎每年我们俩都会因为回娘家走亲戚而争吵,有时候冷战好几天,可是为了他能跟我回去,我只能忍气吞声,低三下四,只希望过年那几天装装样子也行。
恋爱时的激情早就被两年的婚姻消磨殆尽,我也终于相信了那句话,有的人只是个谈恋爱却不适合结婚,婚姻是要跟一个人的缺点过一辈子。
前提是,能忍受这个缺点,就能一辈子。
恋爱4年,结婚4年,眼看着自己已经闯进30岁的大关,加上这两年因为忙于事业,也没来得及生孩子,所以,前夫在婆家人的各种挑拨下,向我提出了离婚。
我向单位请假了几天,把自己关在酒店,哭了几天,我实在想不通,当初结婚的时候,明明我们说好过几年再要孩子的,怎么如今没有孩子竟成了我一个人的错。
在家这几天,前夫不断的打我的电话,我一开始并没有接,最后直接关机,我想,或许找不到我,前夫可能会后悔提出离婚,可结果只能表明我这是自作多情。
最后在酒店找到我的是警察叔叔,跟在他们后面的还有为我担心的父母,看到他们,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原来,前夫打不通我的电话,以为我躲在娘家,于是给我爸打电话,把事情捅破了。发生了这么多事,我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好,怕父母担心才没有告诉他们。
可事实证明,关键时刻还是血浓于水的亲人才是最在乎你的,尤其是父母。
看到年迈的父母为我焦虑,一下子感觉他们老了好多。为了父母,我决定离婚,因为我知道,一个装睡的人是怎么也叫不醒的,就如同一个男人铁了心要离。
没有财产纠纷,因为婚后都是各管各的财物,没有调解,直接办理了离婚登记。
离了婚的我并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么难过,反而轻松不少,可见,这世上,谁离了谁地球照样转。
只是我的父母一边对我的离婚非常愧疚自责,他们觉得是因为他们才导致我婚姻不幸福,一边为我的将来而担心。
我懂他们,离婚本就不光彩,尤其对一个离了婚的女人而言,再找难上加难,未来的婚姻多半只能将就将就,但很快,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错了。
一年半后,我带着我的二婚老公回了娘家。第一次去我的老家,他做了很多功课,了解我们家乡的习俗,打听父母的喜好,就连给叔叔伯伯婶婶他们的礼物都是用心挑选的。
我知道他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我,我也很感激,但鉴于第一段婚姻,我的内心像是受了惊吓的刺猬,所以表面并没有报以多大的热情。
年初三,我俩高高兴兴地开车回家,回到家,我带着老公和礼物先去了大伯家,然后去了三叔家,可是还没踏进三书家门,就听到三婶子走出来,说了一句:不是跟你妈说了吗,叫你今年不要来,怎么还是来了,这些东西你带回去,我们不要。”
二婚老公一下子给整懵了,有点尴尬,三叔闻声赶来,嗔怪三婶:“先让孩子进来,大过年的,让他们站在外面干啥。”
我们尴尬的走进去,本来听三婶子那样说,我心里也有点不高兴,三婶平时就是快嘴厉舌,要是平时,我可能真的不进他们家门,但一想到这是老公第一次上门,我希望能给他留下好印象,也就算了。
三叔让我们坐,又是给我们瓜子坚果,又是倒茶水,好不客气,三叔让我别怪三婶,还说,她就是那么个人,情商低,不会说话。
稍微坐了一会,我们就回家了,吃饭的时候,我把三婶说的话告诉了我妈,原以为我妈会替我两句,但我妈接下来说的话让我很动容。
我妈说,其实三婶子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平时帮人家做了不少好事,结果就因为一张嘴太厉害,所以也没落个别人的好话。
我妈说,三婶子让我们不要去她家,是因为有一次,我妈和他们几个聊天,说到我离婚的原因,三婶子就提出来不要我们去她家,说是我们年轻人也不容易,每年过年过节要来增加我们的麻烦。
知道其中原因,我知道我错怪了三婶子。
过了几天,我回城里之前特意去了一下三婶子家,这次,我没有带任何礼物,只想和三婶子聊聊家常。
三婶语重心长地说:丫头,只要人家对你好,咱家也不用这些虚礼,如果人家对你不好,就是买再多的东西也没有用。你第一段就是因为这些东西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才没有好好给你把关。
这几乎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三婶这么温柔地讲话,我有些动容地点点头。是啊,日子过得好不好,就像穿鞋的脚,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小婶接着说:小徐(二婚老公)看着不错,好好过,好好经营,你们过得好,你爸妈才能放心,行了,快回去吧,叔叔伯伯家不用来,我们也不会怪你们。
我不是一个好哭的人,但这次,我流泪了,我感激婶婶们的理解和祝愿。
结合自身的经历,再来回复上面的问题,过年走亲戚,亲戚让以后不用来了,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得分情况,搞清楚亲戚不让来的原因,如果是亲戚看不起你,不想来往。老话说,穷不走亲,意思是对方真的不想来往,那么,就没必要热脸贴冷屁股,直接不来往就好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亲戚是为你考虑,怕增加你的麻烦,就像我三婶对我的那种情况,这种情况,我觉得要珍惜这种亲戚之间的情谊,在不麻烦大家的情况下继续来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