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没有引进“婆罗门牛”?

“婆罗门”牛 号称 “世界最耐造的牛”,不容易生病,非常“皮实”(这对于养殖户非常重要)。也很耐粗饲,生长迅速。 可奇怪的是:在中国几乎没有养殖户饲养这个品种。

早就引进了。

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的官网里介绍婆罗门牛时明确写了——婆罗门牛具有改良我国南方炎热地区黄牛转向肉用牛的特性。云南省自1996年引进婆罗门牛种牛改良后,在红河、文山、西双版纳、临仓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既然在上世纪末就引进了,为何还没有大规模推广?我推测是,婆罗门牛适合在热带饲养,而我国热带范围小,仅有西南南部和华南一小部分地区,而这些地区并非我国的牛肉主产区,牛养殖规模自然就很小。

婆罗门牛是在美国培育出来的瘤牛新品种,之后出口到到6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杂交繁育,主要产国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婆罗门牛是澳大利亚数量最多的牛种,超过一百万头,集中在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地区。

婆罗门牛外貌和普通瘤牛相似,但是体型比普通瘤牛大很多,成年公牛体高150厘米,重达700-900公斤,母牛也有450-630公斤,出肉率很高,肉质超过普通瘤牛。而且婆罗门牛好饲养,对饲料要求不严,抗病能力强,上膘快,耐热,皮肤厚,不受蜱、蚊和刺蝇的过分干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