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各地区和印政府的亲疏远近关系是怎样的?
当然有!
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从未完全统一过,英国殖民者在近代将南亚大陆整合为英属印度,但仍有很多领土没有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王侯领,被称为土邦(Princely States),土邦的统治者称为大君、王侯、王公等。20世纪40年代英国从南亚撤军时,南亚大陆还有560多个土邦和上千个地主庄园和封地,面积占独立前印度的40%,人口占23%。各土邦的面积、人口、财富差距很大,大型的土邦如海得拉巴,面积超过20万公里,人口超过1600万。而微型的土邦面积只有20多平方公里,人口上千。
印巴分治后土邦的时代走到尽头,蒙巴顿方案规定,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到1950年大部分的土邦都做出了选择,过程多数是和平的,除了少数几个,比如印度1948年吞并海得拉巴。吞并海得拉巴算是印度独立后最高光的一场战役,战斗只持续了6天不到,印度军队死亡不到10人,海得拉巴军队死伤2000多人。
强行拼凑起来的现代印度自然是矛盾重重,分离势力自然也不少。印度分离势力在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这些非印度斯坦族聚集地和非印地语区。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邦。
1、克什米尔地区。这个不用说,这一地区一直是印度的火药桶,流血冲突一直不断。
2、旁遮普邦。
印度西北部的一个邦,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主要是锡克人,就是喜欢包头巾的那些人,他们信仰锡克教。旁遮普地区在印巴分治时被一分为二,印度占据的旁遮普没少惹事,印度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就是被锡克族卫兵杀死的。从去年底闹到现在的农民抗议也主要是旁遮普的锡克人。
3、东北6邦。
印度的东北部有6个邦和1个伪邦,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大的邦就是阿萨姆邦。这个区域人种和文化都和印度其他地区迥然不同,加上只通过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核心地区相连接,所以自印度独立以来一直是印度分离势力最密集的区域,从上世纪一直闹到现在,每年都有流血冲突。
4、安得拉邦。
安得拉邦位于印度东南沿海,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0万,该邦超过80%的人口为泰卢固族,说泰卢固语。泰卢固族在印度的总人口超过8500万,占印度人口总数的6%。这个邦在上世纪爆发过分离运动,目前仍与印度主体民族存在猜忌。
5、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位于印度东南沿海,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300万,主要为泰米尔人,泰米尔人在印度约有7000万,占印度总人口的5%,在斯里兰卡北部有300多万。泰米尔在印度独立时曾尝试独立,但后来放弃了,不过泰米尔语与印度语差异巨大,泰米尔人仍对印地语很排斥,一直在反对印地语的普及,一些受欢迎的宝莱坞电影都要推出泰米尔语版本,否则在泰米尔地区赚不到票房。
6、纳萨尔派,一般称为印GM派,这个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关于他们的新闻一直没间断过。
印度是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各地区和印政府的亲疏远近关系是怎样的?
印度有六个以上的邦不服印度中央政府,经常闹独立。印度有十三亿人口,一百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很多种宗教,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隔阂很深。印度28个邦里,就有六个以上要闹独立。
1.阿萨姆邦
这个邦一直要脱离印度,寻求独立。
2.曼尼普尔邦
这个邦里的人种和印度其他邦不一样,他们很像中国人。据历史记载,他们是中亚公主和中国皇室通婚的后代。他们端午节也吃粽子,也赛龙舟。他们的旗帜就是六星红旗。
3西孟加拉邦
4.特里普拉邦
5.安得拉邦
6.喀拉拉邦
7.卡纳塔克邦
8.旁遮普邦
这个邦的人,主要是锡克人,所以一直要求独立建国。
每当印度内忧外患的时候,这些邦更加积极的寻求独立。就是平时,也一直做独立的准备。
每日更新多篇原创,请加关注。
印度是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各地区和印政府的亲疏远近关系是怎样的?
因为印度是一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
就像当今美国50个州,虽然自主性极强,但美国却仍然没有分裂一样,超级大国带来的自豪感,远比所谓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更强烈。
当然,这都是扯淡,想想印度的GDP都能疯狂注水,这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名号想来也是一种无情调侃。印度之所以没有地区闹独立,绝不是因为国内充满了歌舞升平的气息,也不是分离势力没有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根本都不成器。
时至今日,印度国内的分离势力主要分布在东北六邦、西孟加拉以及西北部的查谟-克什米尔以及旁遮普等地区。其主力为印度共产党各派系、伊斯兰组织以及民族分裂分子。
不过尴尬的是,尽管分立势力分布的面积广阔,跨度较大,但却始终未对当前的印度带来实质性伤害,反而坐视印度吞并了锡金,印度的不仅没有分裂,反而更统一了。
那么广大吃瓜群众就奇了怪了,明明从来都是一盘散沙,独立建国后更是无力统治基层的国家,怎么就成功地从地理概念过渡到了国家名称了呢?印度的统一到底有哪些秘诀呢?静夜史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英国的安排很贴心
虽然英国殖民了印度300多年,但却真正是印度的奠基者,它不仅给了印度生命,更给了印度灵魂。
在印度看来,英国将巴基斯坦从印度剥离出去并成为印度的宿敌严重阻碍了印度的大国崛起。但另一方面,正因为以宗教为基础的印巴分治,才让印度更“纯洁”了。
英属印度时期为有效统治南亚次大陆,英国陆续扶持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而两者混居的特点也让印度各地矛盾丛生,从而使英国能更好地充当调停者并以极小的代价进行殖民。
而按照宗教分布实行印巴分治后,穆斯林纷纷流向巴基斯坦,而印度教徒则流向印度,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无疑更加纯洁了。
一直以来印度都将自己视为英属印度的继承者,并为了恢复英属印度版图而前赴后继。如果将印度等同于英属印度,那么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就属于已经从印度分离成功的地区。
那么在能分离的都分出去之后,剩下的自然是相对“安分守己”的。
再加上英国殖民者统治时期为加强统治将种姓制度进行了空前的强化,所以在独立建国时期未曾经历革命或战争的印度,也几乎完全继承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这意味着广大印度底层民众根本就不知何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的逆来顺受意味着分离势力即便遍布印度南北也难以发动群众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观场面。
2、战争让印度更团结
虽然印度建国时仅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轻松立国,几乎没有大规模流血伤亡,但这却并不代表印度不好战。
事实上,几乎从印度独立的那一刻开始,印度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周边的巴基斯坦、不丹、锡金、斯里兰卡等国无不深受其害。
对于印度而言,没有残酷的革命或战争洗礼,印度就不可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无力将统治力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更难以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而比这更要命的,是印度无力通过战争树立现代印度的民族精神,而这恰是印度能否真正统一的关键。
鉴于此,印度只好不断向外扩张,一来可以开疆拓土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二来可以通过战争将恐惧加到所有印度人头上,迫使印度民众更团结。
当然,相比于欺负小国的高歌猛进,被无情吊打的败仗似乎更能凝聚人心。62年的战争虽然将印度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砸碎了印度几十年来积攒的国际威望。但通过“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的戏剧性转变,印度人在惶惶不可终日中,深刻明白了“大家都是印度人,敌人打过来谁也跑不了”的主旨思想。
所以,横冲直撞的战争,让印度人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国外,所以国内分离势力除了不被重视,更难成气候。
3、国际环境不容分裂
印度是世界上国际环境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从1947年建国以来,印度就始终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座上宾,稀罕印度的国家加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根源在于:
印度烂泥扶不上墙,而且适合做大国的棋子。
因为缺失的革命、战争以及改革,印度如同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在美俄等大国看来简直是人畜无害,所以他们放心地把自己的技术转让给印度。
而印度虽然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但依靠高价买入的外国装备,对国内分离势力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说难听点,印度空军每年摔烂的飞机都比分离势力的汽车多,你让他们怎么裂土分疆?
当然,从各国分离势力修正正果的艰辛历程来看,列强的支持必不可少。但问题是印度政府才是列强的好朋友啊,印度政府每年撒出去的小钱钱,是很多国外军火商的衣食父母,所以列强又怎能看上分离势力的那点儿小钱?
再加上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国,虽然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对手,但在美俄等国的支持下还是可以恶心我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强就更不会支持国内分离势力肢解印度了。
所以,尽管印度独立后和英属印度时期没什么两样,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直到70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无从扭转,但印度的特殊国情,注定了当前的印度能保持糅合的状态。
而这样的国家,真的没有资格做我们的对手。每天高喊“印度不能小看”的公蜘叫兽们,多出门看看总比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要强得多。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印度是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各地区和印政府的亲疏远近关系是怎样的?
其实,印度也有令人头疼的国内分裂势力,而且它们的活动,还往往夹杂着恐怖主义色彩。
大家都知道,与咱们中国的大一统不同,印度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邦国割据的状态。即便是著名的莫卧儿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其帝国疆域面积也比当今的印度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要小得多。
因此,所谓“印度”这一称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只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出现而已,并不被用作正式的国家名称。
近代的印度,莫卧儿王朝被架空,地方邦国各自为政,再加上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民族成非常纷杂,国家认同感也不强,很难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这就给了英殖民者趁虚而入的机会。
到了19世纪,“英属印度”的控制范围,到达了印度版图的“巅峰”,连缅甸部分地区都给划了进去。
1947年,在英国人积攒出来的疆域上,印度独立,开始以英帝国“遗产”合法继承人自居,对周边小国,甚至东亚大国,都不够尊重,经常主动挑起事端,口中还振振有词。
所以,一提到印度,我们往往想到的都是领土边界和外交方面的争端。然而,实际上,基于印度曾经邦国林立、各自为政的历史,更有那看似无解的民族、宗教问题,种姓歧视等等,让印度的某些地区分裂势力,有了做大做强的土壤和一定的“群众基础”。
这里,就简单捋一捋,印度境内的分裂势力和反政府武装。
总体上看,这些不安分的邦,主要集中在印度的西北、东北部地区和南方的泰米尔纳德邦。
西北方向主要跟克什米尔问题有关。背后就是复杂的印巴争端的历史症结,主角是分离倾向的穆斯林势力,近些年来,又加入了阿富汗境内的极端主义影响。这方面大家都懂的,就不多赘述。
接着,再说说东北方向。
从历史上看,东北部各邦并非印度主体民族长期控制的核心领土,仅仅作为“英属印度”的遗产,被印度共和国继承了而已。
这里的主体民族是曼尼普尔人,外貌特征非常接近东亚人种,属于藏汉语系,在经济水平、工业基础、人民受教育程度方面,又都属于拖后腿的角色。
基于民族隔阂、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让这里成为了印度第一大反政府武装——“纳萨尔派”的活跃地带。
“纳萨尔派”,往往自称为“毛派”。源于1960年代,某些印度共产党成员因为印共的妥协政策,公开与其决裂,决定要在南亚实践“枪杆子里出政权”,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于是,成立了“革命的反对派”,并用自己的东亚偶像命名了这支武装。
该组织的活跃区域,又被称作“红色走廊”。
“纳萨尔派”长期活跃在印度东北——中部——尼泊尔边界的“纳萨尔派”,多出没于偏远山区。开始的三十多年,本打算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夺取政权,但无奈缺少外援、装备简陋,战法较为粗暴,至今仍主要活跃于山林地带,离最高理想还差得远。
不过,即便如此,其影响力和破坏力却不容小觑,在历届印度政府的各方“围剿”下,还能不断做大队伍规模。
“纳萨尔派”号称要“均贫富”,搞土改,不分种姓、民族、宗教,大家都是“革命同志”,还大力实践男女平等。因此在贫困人口占了绝大多数,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印度,特别是农村地区,倒是不愁兵源。而且,在这支反政府武装中,女兵和女干部的比例也非常高。
印度官方把“纳萨尔派”的武装斗争定性为了暴力、恐怖活动。认为该组织是“印度国内最大的安全威胁”。
目前,“纳萨尔派”主要的活动除了控制大片农村地带外,就是向印度政府官员或者警察、驻军发起袭击。而每次袭击过后,印政府就会派遣军队和警察组织不同规模的武装镇压,“进山剿匪”。
然而,双方激战后,一般的结果总是“两败俱伤”。谁拿谁都没有办法,就这么一直僵持了几十年。
此外,除了刚才说的印度北方的分裂势力外,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也曾经非常的“不安分”。
泰米尔纳德邦有一套非常独特的语言文化,跟印度主体文化差别明显。比如,当地人主要说泰米尔语,几乎通行于印度全境的“印地语”,并非他们的“母语”。
甚至,早在印度独立,印巴分治的时候,曾有泰米尔民族主义团体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向巴基斯坦政府提出诉求,试图取得巴方支持,建立“达罗毗荼斯坦国”。
之后,他们还同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合作,搞过多次以武装斗争为主的独立尝试,均被印度政府挫败。最终,随着强行普及印地语,和各种同化政策,再加上印政府在此地大搞改革开放,泰米尔纳德邦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本身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也非常优越,经济发展的还算不错。于是,富裕起来的泰米尔人,渐渐的也不怎么热衷“独立”的议题了。
(泰米尔人皮肤黝黑,个子矮小,五官较为扁平,带有浓郁的印度原住民特征,跟雅利安人血统占比较高的北方印度人,外形差别明显)
不过,要说这些分裂势力无论怎么折腾,都没能危及到印度的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印度教的强势地位。
在印度境内,存在着160多个民族,200多种语言,各邦的派系错综复杂,却缺乏一个实力强大到足以掌握全局的民族。好在,覆盖了80%以上人口的印度教,竟能顺利的让大家都信一个“神”,很自然的肩负起了团结和凝聚人心,形成国家认同感的巨大使命。
其实,印度教的各种弊端,印度领导层们也都清楚的很,但他们更清楚的是,一旦没了宗教的维系,印度就失去了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进而不可避免的诱发各邦民族主义兴起,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等顽固症结,各种新仇旧恨很容易导致国家分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印度,政府层面一直在鼓励大家“多修行”,各级高官还经常带头“修行”。
2.印度政府的“分而治之+同化”的政策。
3.印度面临着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在本国境内随意折腾,即便杀红眼,也很少遭到外部势力干涉和制裁。
4.印度实践的是类似美国的“联邦制”政体,各邦的自治权限本身就不算小。在邦内部精英分子的政治经济利益能得到较为靠谱的保障的情形下,独立的议题,在当地中上层圈子中,并没有市场和发挥空间。
这或许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纳萨尔派”仍旧驻扎在山林里,始终不能实现“农村包围城市”。
总之,基于复杂的国情和民族、宗教,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印度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都曾经出现过规模不等的分裂势力和武装冲突。只是因为太过偏远,或者逐渐被印政府压制了下去,没被媒体特别关注过,所以名气不算太大而已。
印度是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各地区和印政府的亲疏远近关系是怎样的?
从世界历史来看,有一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一个国家越是简单,越是民族单一,那么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越是团结,如韩国、越南、日本等单一国家就是如此。反之,一个国家越是复杂,民族越是多,那么这个国家就越是不稳定,越是容易分裂。如当年的苏联,南斯拉夫等就是如此。而从现在全球来看,最复杂的国家非印度莫属,印度不但民族多,而且还有很多大民族,可以说是极度容易分裂的。但是,那么多民族的印度,为何至今却没有能独立的呢?原因主要是三点。
印度是亚洲地区第二大国,领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跟我国差不多,多达13.5亿。而这庞大的人口,却划分成200多个民族,堪称世界民族最多的国家,比庞大的俄罗斯,民族还多几十个。所以印度的民族状况,比俄罗斯更加复杂。
不光如此,印度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大民族很多,印度有十几个大民族,如孟加拉人,泰米尔人,马拉地人,旁遮普人等等。这些大民族都有自己的聚集地,而且人口都在几千万以上,可以说是大民族林立,这更加让印度国内更加的复杂化。但是,印度从印巴分治,到现在已经是70多年了,这个期间,却没有一个民族能独立出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三点。
第一,印度的民主和自治。
印度这个国家,虽然一直都是亚洲最落后的国家,但是其幸运的是,在近代英国人给印度留下了一套民主和民族自治的体制制度。这个制度赋予了印度20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意见的渠道,而且民族相对自治。
这个制度,其实直接平滑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各个民族之间的求同存异。这一点,也是印度主要大民族,还有其他民族不能大闹的主要原因。因此,有这套东西在,即使印度国内有很多独立武装,印度也是丝毫不在乎。
第二,宗教的作用。
印度虽然民族很多,很复杂,但是其宗教体系却没有那么复杂。最典型的印度国内,占据主导的印度教,几乎能覆盖80%的人口,所以印度一直以印度教的体系来平滑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样使得民族的独立性和分裂性也大大降低了,这一点其实也是非常有效,跟印度尼西亚提倡和鼓励伊斯兰教那是一个意思。所以,在印度教体系下,各个民族还是有共同点的。
第三,强大的军事。
在英国统治时期,其实在200年时间里,将印度各个民族都纳入殖民地的经济统治体系之中。这样各个民族的联系将是更加的紧密起来,因此本身加强了民族的融合和联系。除此之外,印度还有保障这个政策实施的后盾的,那就是庞大的军队。印度建立了南亚最庞大,也是世界最庞大的武装力量,光是正规军就多达100多万,加上其他的军队,那更是多达几百万人,数量非常庞大。
而且印度凭借军费,在世界购买先进武器,武装军队,所以在南亚地区,印度军队还是很强悍的,而印度一旦有武装骚乱,这也是保障印度的后盾。这也是印度境内虽然分布20多支独立武装但是国家还能保持太平,稳定的主要原因了。所以印度也是一手糖果,一手棍棒,当然没有能独立出去的!
印度是多个地区拼凑起来的国家,各地区和印政府的亲疏远近关系是怎样的?
只是国际关注比较少而已,实际上印度想要独立的邦也不少。
一、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拥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国际环境,减少了国际曝光率。
在美苏争霸早期,印度进行不结盟运动,使得印度不需要在苏美之间直接站队,并且在特殊时期还可以得到两大国的支持,比如中印边界战争时期。
之后,苏联解体,我们崛起,这又给了印度一个更好的时期,即使之成为美国拉拢制衡我们的最佳国家。
而与此同时,印度又是俄罗斯的重要军售对象,金主,也是欧洲重要的军火销售地。
所以当前对国际环境对于印度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对其没有太大的敌意,尤其是域外国家。
这样一来,对于印度内部的一些矛盾,也就没有太多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关注了,也就让人感觉印度没有这些独立的斗争。
二、印度复杂的国内社会制度,使得其他大国对印度也不看好,至少没有看成为威胁,没有进行遏制的必要。
印度的独立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没有经过大量彻底的破碎,使得印度许多强大的保守社会制度得到了遗留,无法根除,从而严重影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比如种姓制度。
大量的底层人员无法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也没有足够对机遇上升到社会高层,因为印度社会无法激发大量人口的活力,无法促进这些人口的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印度经济发展无法得到最大动力的推动。
所以国际社会虽然对印度短期经济的发展看好,但是对于印度长期发展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大国之一不看好,尤其是美国。
而对于一个不会成为对手的国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没有进行遏制的必要了。
虽然国际社会对印度关注不多,但印度一些邦的独立斗争还是不少的。
其中以印度东北部各邦的独立倾向最大,比如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等等,还有廓尔喀人,卢泰固人,图卢人,锡克人等等,还有各种宗教的分离组织。
印度的分离独立势力并不少,只是我们没有去关注,更加没有去利用而已,虽然印度一直在利用我们的分裂势力。
而其他国际大国也没有把印度作为一个对手来对待,所以其国内的独立分裂势力得不到国际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