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真的要被我们吃灭绝了吗?

没有,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生存状况极不乐观,其他种类的穿山甲数量较多。

穿山甲是对穿山甲科(鲮鲤科)的统称,现有3属8种,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它们从头到尾披覆着鱼鳞般的角质甲片,穴居夜行,以白蚁为主食。亚洲分布有1属4种,为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

非洲分布2属4种,为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

2014年7月,由伦敦动物学会主持的IUCN红色名录物种存续委员会穿山甲专门小组,指出穿山甲是目前全世界被走私最多的哺乳动物。所有穿山甲都面临巨大的生存威胁,其中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被IUCN评估为“极危”物种,深受走私危害。随着亚洲的4种穿山甲数量锐减,走私贸易商家把黑手伸向了非洲,非洲的4种穿山甲也遭了殃。▲2019年6月5日,广西林业部门在野外放生一只被救护的中华穿山甲。

2016年9月29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17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CoP 17)大会上,全部8种穿山甲由CITES附录Ⅱ升至附录Ⅰ的提案被通过,2017年1月2日正式生效。

2020年6月5日,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物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在我国自然分布的中华穿山甲和曾在我国有分布的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将受到更严格的保护。而且在最新2020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无论是保护升级还是药典除名,对于这种濒危物种而言,都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希望不会太迟。▲去年11月在深圳拍摄到的野生穿山甲。近一年来,广东省至少在深圳、惠州、肇庆、韶关、河源、潮州等 六个地市的野外监测 拍摄到近8-10只中华穿山甲活动的影像。

中华穿山甲曾经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但经过大肆捕杀和环境破坏之后,数量急速下降。在2003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显示,当时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还有11个省,野生数量约6.4万只。2008年时估计还有2.5-5万只,但目前估计大陆连5000只都没有了。绿发会和志愿者在两广、江西、云南、湖南、安徽等中华穿山甲传统分布区域的利用实地调研、红外相机抓拍和走访,在3年里只有效记录并查证到11只中华穿山甲,且没有发现可繁衍种群,所以中华穿山甲在大陆基本上是“功能性灭绝”了。希望这次穿山甲升级,能够扭转它们命运,但还要看后续的保护措施能否跟进。

穿山甲真的要被我们吃灭绝了吗?

最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宣布,中华穿山甲在我国大陆已经“功能性灭绝”,这意味着穿山甲数量太少,繁殖缓慢,通过自然的繁衍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其种群的生存。

穿山甲就这样快要灭绝了,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活动,当然更多是国人的活动。国人在饮食和药用的需要,是穿山甲数量巨减的主要原因。

穿山甲典型的就是因为名字起的不好,喜欢挖挖挖就算了,被信奉吃啥补啥的人们安上了活血散结,痛经下乳,消痈溃坚的作用,被捕杀的几乎灭绝,这也是一种悲剧。

野生动物不是想吃就吃,要知道穿山甲鳞片下携带大量的病菌,吃穿山甲,那就是个病毒大礼包。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有人就因为穿山甲喜欢挖挖挖,吃了就能活血通乳吗,为啥不吃蚯蚓呢?那些认为吃穿山甲效果还不错的,你们咋不去吃挖掘机呢?

穿山甲真的要被我们吃灭绝了吗?

穿山甲可能是世界上被贩卖最多的野生哺乳动物。现在,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警告说,如果非法狩猎和偷猎继续下去,穿山甲可能会被吃灭绝。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最新报告中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所有八种穿山甲都被列为“极度濒危”、“濒临灭绝”,一群科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研究穿山甲发布行动计划,以拯救穿山甲。

穿山甲原产于亚洲和非洲,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真正长有角蛋白鳞片的哺乳动物。尽管国际贸易禁令,穿山甲肉和鳞片仍然在黑市上卖得很高。越南和邻国的需求尤其旺盛,穿山甲被用于医药和美食。 尽管黑市的规模很难量化,但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估计,仅在过去十年里,就有超过100万只穿山甲从野外被带走。

亚洲的四种穿山甲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中国穿山甲和巽他穿山甲现在被认为是极度濒危物种,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现在被列为濒危物种。但随着亚洲穿山甲物种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贸易商越来越多地转向非洲,以满足对穿山甲的需求。

在改变公众对食用穿山甲的看法方面,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穿山甲是一群在动物保护运动中被遗忘的物种,它们远不如老虎和犀牛等动物出名。 现在在亚洲偏远地区能看到穿山甲“有点像买彩票中奖”。

穿山甲真的要被我们吃灭绝了吗?

如果一个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无处可寻,或者交配数量太少,那么该物种就几乎没有繁殖机会,就会被认为是功能性灭绝。最近于6月8日,中国最重要的环保组织之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CBCGDF)宣布中华穿山甲已经功能性灭绝,掀起了一场风暴。

中华穿山甲是世界上八种穿山甲之一,曾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野生穿山甲的数量急剧下降。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传统的中华穿山甲分布区,CBCGDF发现,过去三年中国大陆没有发现穿山甲种群的迹象,只有11只野外穿山甲的有效记录。虽然台湾还有1.5万到2万只中华穿山甲,但生活在大陆的中华穿山甲很少,因此中华穿山甲在大陆已经在功能上灭绝。

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规模捕杀穿山甲,穿山甲肉被认为有某些功效,鳞片也被认为是中药中很有价值的成分。而且中华穿山甲太容易被抓住,遇到危险就蜷缩在一起。根据CBCGDF的计算,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每年大约有17万到18万只穿山甲被捕杀;20世纪80年代,穿山甲的数量开始下降,在10年内至少下降了80%,到上世纪90年代末,在大陆大部分地区已经很难发现中华穿山甲。

另外有一个原因是穿山甲繁殖非常缓慢。一般来说,雌性一年只生一胎,只产一只幼崽。因此一旦它们的数量下降,通过自然繁殖恢复将是非常困难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人类对中华穿山甲的研究有限,甚至还没有实现人工繁殖。因此,改善它们的功能灭绝将状态是极其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

CBCGDF宣布中华穿山甲的功能性灭绝,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网友质疑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有些人甚至直接谴责CBCGDF没有资格宣布物种灭绝。这场辩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的一位专家指出,虽然野生穿山甲并不常见,但它们在功能上还远未灭绝。随着争议的加剧,一些网友开始寻找CBCGDF声明背后的进一步原因,并表示该组织的真正目的是推广他们自己的项目,将在东南亚的另一种穿山甲马来亚穿山甲引入中国。很多人担心马来亚穿山甲是否会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进一步威胁到中华穿山甲的生存,或者是否能够适应中国不同的生存条件。

面对这些批评,CBCGDF很快就回应了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马来亚穿山甲在我国的现状。在6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CBCGDF解释马来亚穿山甲不应该被归类为外来物种,CBCGDF志愿者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发现了马来亚穿山甲已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的证据,在2005年至2015年的云南省也发现了一些证据证实了它们的存在。

在另外四篇文章中,CBCGDF还通过回答质疑者提出的问题为其项目进行了辩护。CBCGDF声称,由于在野生地区仍然可以发现活的马来亚穿山甲,因此它们具备在国内生存的能力;而且由于穿山甲野生种群过少,马来亚穿山甲的引进短期内不会对当地中华穿山甲物种构成威胁。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拒绝引进穿山甲,近年来穿山甲的大量死亡事件频繁发生,许多被扣的马来亚穿山甲长期被扣留最终导致死亡。

穿山甲真的要被我们吃灭绝了吗?

我见都没见过,别说吃了!

穿山甲真的要被我们吃灭绝了吗?

正如上面图片中Angelababy所说:野生穿山甲种群正在快速的消亡。而消亡的原因与人类有着直接关系,其中吃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上面说的正在快速消亡的野生穿山甲种群均分布在亚洲,尤其是在我国。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穿山甲的现状。

穿山甲的现状

穿山甲是一种野生哺乳动物,它擅长挖洞,而且身上被坚硬的鳞片覆盖,因此得名。广义上说,穿山甲是整个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下所有物种的总称,现存的穿山甲科下有3个属:穿山甲属、长尾穿山甲属以及地穿山甲属,其中穿山甲属下有4种: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以及菲律宾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属下有2种:白腹长尾穿山甲和黑腹长尾穿山甲,地穿山甲属下也有两种:南非地穿山甲和巨地穿山甲。

在现存的这8种穿山甲中,除了非洲的黑腹长尾穿山甲和南非地穿山甲是易危动物外,其他的6种穿山甲均为濒危动物,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灭绝,比如巨地穿山甲在非洲的卢旺达已经完全消失、印度穿山甲也在孟加拉国消失了踪影等等。

中华穿山甲

在以上这8种穿山甲中,我国仅有一种,它就是中华穿山甲。相比较其他亚洲的穿山甲来说,中华穿山甲的体型偏大,成年个体有着平均90公分左右的体长,3公斤左右的体重。虽然从表面上看,穿山甲的外观并不太受人待见,但是它们对人没有任何的威胁。首先,穿山甲的主要食物以蚂蚁为主,尤其喜欢白蚁。其次,穿山甲比较的胆小,一旦遇到危险,它只会被动防御,而防御的方式就是像刺猬那样蜷缩成球,利用自己坚硬的外壳御敌。当食肉动物发现无法啃动时,通常会放弃捕杀。

但是,人类正是抓住了穿山甲胆小的缺点,可以毫不费力的将缩成球的穿山甲带走。中华穿山甲在我国有三个不同的亚种:穿山甲指名亚种、穿山甲海南亚种以及华南亚种,目前均为濒危动物。而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当成了昂贵的“商品”。

穿山甲之殇

在我国,穿山甲的捕杀可谓是“历史悠久”,这一点从《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中就能看出:“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正是因为如此,穿山甲经常会被捕杀用来剥下鳞片入药。

剥下鳞片来,穿山甲的肉也没有被放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穿山甲肉被人传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这让穿山甲的价格一路飙升。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截止到2018年,穿山甲每斤的价格约为600元,按照这个价格算,一只成年的穿山甲体重在3公斤左右,这就是几千元。正是在如此大的利益驱使下,野生穿山甲被人疯狂的捕杀,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就将穿山甲列入了二级保护动物的行列中,但是这依然没有挡住不法之徒的捕杀,到了2014年,中华穿山甲就被正式的列入了极度濒危物种的行列中。这也就意味这,中华穿山甲随时有可能会野外灭绝。

其实,不止是中华穿山甲,随着穿山甲所谓的价值被逐渐的放大,从我国开始像其他的亚洲国家辐射,现在连非洲的4种穿山甲都有2种成为了濒危物种。

穿山甲真的会灭绝吗?

任何物种被过度的捕杀都有可能灭绝,我国的华南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在20世纪以前,华南虎的虎皮成为了市场上最常见的虎皮,同样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曾经遍布我国山林地区的华南虎在1994年被宣布野外灭绝。

因此,即使强大到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老虎都会在人类的捕杀下野外灭绝,就更不用说对人毫无攻击力的穿山甲了。而且上面已经区域性灭绝的穿山甲不是很好的说明吗。

并且一只成年的雌性穿山甲一年仅能生一胎,而且一胎大都只有一只幼崽,再加上现在人类对野生环境的破坏,让穿山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以上种种的威胁下,野生穿山甲的生存现状变得岌岌可危。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经宣布中华穿山甲已经“功能性灭绝”,而功能性灭绝的意思就是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下,由于生存环境被破坏且数量稀少,导致的在野生环境下基本丧失了繁殖和生存能力。也就是说,中华穿山甲已经离完全灭绝非常近了。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不人工养殖?

人工养殖确实是解决野生动物被过量捕杀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方法放在穿山甲身上并不适用。首先,穿山甲喜欢潮湿、炎热的环境,并且在生存环境中,必须要有足量的蚂蚁作为食物,而这种环境并不容易复制。其次,穿山甲的繁殖能力比较的差,每年一胎,一胎一只的繁殖力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后,人们对于穿山甲这种哺乳动物的习性并不太了解,这一点从人工养殖下的穿山甲很难繁育下一代就能看出。

因此,想要把穿山甲商业化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野生穿山甲才会被捕杀。

总结

穿山甲确实要被人类吃光了,尤其是在我国分布的穿山甲,已经到了“功能性灭绝”的地步。所以没有买卖就没伤害,让我们一起对捕杀、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说“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