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河马和尼罗鳄之间不存在谁怕谁,两者关系非常融洽,通常能和平共处,在自然界里像这样两种大型动物组成的“模范邻居”极为少见。只不过网上很多人非要把河马吹嘘成无比凶残的猛兽,于是尼罗鳄就成了最佳的背景板,但实际上,两者的冲突非常少。

河马与尼罗鳄的真实关系如下。

1、两者各有领地范围,只要不越界,就没问题。鳄鱼如果不小心进入了河马的地盘,那就会遭到驱赶,一般大鳄鱼在水里靠近河马2米左右就会遭到河马的警告,河马会以头入水喷气警告鳄鱼走远点,如果鳄鱼不识相,河马就会驱赶,但也仅仅只是驱赶,用嘴巴象征性的咬一口,不会开杀戒。而且鳄鱼身体扁平,河马的牙齿结构不容易咬住它,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河马杀死尼罗鳄的事件,不管是大鳄鱼还是小鳄鱼都没有被河马杀死过。网上流传的那几张河马攻击尼罗鳄的图片中,当事的尼罗鳄都没有死,甚至都没有受伤。

2、河马对小鳄鱼比较宽容。在网上有一些小鳄鱼趴在河马背上晒太阳的图片,小鳄鱼对河马没有威胁,所以用不着动粗。两者在一起共存了这么多年,相互之间都已经很熟悉了。河马经常扮演“水中浮岛”的角色,它还会允许一些龟趴在自己背上晒太阳,可见河马对没有威胁的动物非常宽容。

3、大鳄鱼会捕食落单的小河马。

鳄鱼是掠食动物,捕食是天性,如果小河马还不能独自对抗鳄鱼,落单十有八九活不了了,很容易成为鳄鱼的食物。就算小河马不被鳄鱼捕食,它也可能被公河马杀死。至于网上说的“母河马会为小河马复仇而攻击鳄鱼”,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过。鳄鱼捕食小河马的过程一般都很顺利,即使旁边有大河马在,但只要不是小河马的母亲,就不会管闲事。

4、鳄鱼也没有杀死成年健康河马的确切记录。

成年河马动辄一两吨,已经超出了尼罗鳄的捕食范围。古斯塔夫杀死成年河马的传闻有两个版本,一个说它杀死过内斗受伤的公河马,一个说它杀死过成年母河马,但古斯塔夫本身就神神秘秘的,围绕它的传闻也真假参半。假设一下,如果尼罗鳄有能力捕杀成年河马,那两者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融洽。

5、两者会争夺晒太阳的场地,但很少起冲突。在津巴布韦的研究表明,河马和鳄鱼会争夺河滩上晒太阳的场地,河马有时候会耗费一个小时让鳄鱼主动挪地方,会通过一些不激烈的动作提示鳄鱼离开,鳄鱼走后河马会躺在原来鳄鱼待的地方晒太阳。河马在挪动鳄鱼时会避开体长3.5米以上的鳄鱼,但是河马将其他鳄鱼“挤”走后,大鳄鱼也会离开去找其他鳄鱼会合。说明双方都很给对方面子,好关系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护的,两者共存了很长时间,已经衍生出了一套成熟的规则,避免发生冲突。

6、河马偶尔会破坏尼罗鳄的捕猎活动。比如在迁徙季节,一大群角马或斑马哗哗啦啦的过河,这时河马的领地被入侵了或是被吵到了,就会很生气,它们先是在水里排便,然后还会攻击过河的食草动物,甚至干扰鳄鱼的捕猎,有时也会抢食。河马能和尼罗鳄和平共处的原因是自身体型够大,足以让尼罗鳄知难而退,河马也不会轻易攻击鳄鱼,两者都没有实力将对方排挤出去,只好共存在同一片水域里。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鳄鱼不仅是顶级掠食者,而且在内陆水域是独占性的掠食者,几乎可以杀死任何动物,但在海洋中它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为什么说是“几乎”,因为海中巨无霸鲸鱼有一个“远房”兄弟也生活在内陆水域之中,是鳄鱼完全不敢招惹的存在——河马。

河马的背景

一说起河马很多人认为它是和马猪牛羊比较接近,实际上化石记录、DNA、分子生物学、血液蛋白等证据都显示河马离鲸豚类比较近。

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河马与鲸豚的祖先——石炭兽,它和河马一样也是半水生动物。在6000万年之前石炭兽从偶蹄目分化出来,在5400年万年前,由于气候与环境的因素,石炭兽逐渐灭绝。为了适应环境,一部分石炭兽留在了内陆水域继续演化成了河马,而一部分逐渐进化适应了大海,演化成了鲸豚类,如今石炭兽内陆的后代只剩下河马,所以鲸鱼是河马最亲的兄弟。

图:渐新世时期生存于欧洲的石炭兽复原图

了解了河马的背景,你就比较能接受半水生河马的重量竟然可以媲美一辆大型SUV。这样的吨位陆地上只有大象和犀牛排在它前面,整个偶蹄目中除了鲸鱼,它最大的。成年的雄性河马平均在1.5吨,较大的河马可达3吨,甚至有些超级大的可达4.5吨,即两台SUV。

图:大型SUV重达2.5吨

别看河马小短腿,在陆地上它能以30 km / h的速度奔跑,想想一下一台大型SUV,以30km/s向你扑来的威慑力,鳄鱼怎能不怕,但在水中河马的“狗刨”速度只有8km/h。而鳄鱼(17km/s)在陆地上能看到一阵“河马风”,在水中比河马灵活(12km/s)。

鳄鱼与河马

在大型水域中,鳄鱼是不惧怕河马的,因为打不过可以跑,反正它也追不上。鳄鱼背景也很强大,源于以恐龙为食的史前凶兽恐鳄。

在尼罗河中,尼罗鳄会在水边潜伏,来喝水的羚羊、斑马、水牛都是它的食物,猎豹、鬣狗也经常被它咬死,甚至是狮子来喝水也要小心翼翼,一旦被拖入深水区,也有死亡的风险(狮子同样也会捕杀鳄鱼,通常会保持距离)。它们偶尔也吃吃河马,但只能挑落单的老弱病残,面对身强力壮的成年河马它们真心不敢。

河马大部分时间都在陆地上,为了防止皮肤干燥裂开,所以它们要时常下水泡泡。在食物链上,河马主要吃草,偶尔也抢抢被鳄鱼捕杀的斑马,甚至吃掉同类,而鳄鱼想吃河马,但却没有那个胆。河马脾气暴躁、极具领地意识,但食物上的竞争较为平衡,或者说是河马压制着鳄鱼,所以一般情况下河马都不怕与鳄鱼“和平相处”。但如果河马群中有幼崽,成年的河马就会赶走鳄鱼,鳄鱼也只能乖乖溜开。

生死决战

在野外河马与鳄鱼很少发生冲突,如果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场地的选择很关键。

  • 深水战

在水中鳄鱼更为灵活,别看河马和鲸鱼沾亲带故的,但是河马并没有获得鲸鱼的“血脉”,因为鲸鱼与它是两个分支。鳄鱼可以借助宽阔的水域不断进行骚扰式进攻。河马在水中由于浮力的作用,吨位派不上用场,但鳄鱼也没有什么办法能一击制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小心潜伏在水下,拖住河马不让他上岸,如果有机会咬住并用“死亡翻滚”折断它的小短腿,最终可能会耗死河马,然而这是人类根据鳄鱼特点想出来的战术,鳄鱼并不懂,所以大概率是谁也弄不死谁。

  • 陆地战

在陆地上,鳄鱼无可奈何,首先它跑不过河马,还有吨位上的劣势(较大的成年尼罗河鳄1吨左右),空有1200公斤的咬合力(湾鳄2000kg),但面对河马却很尴尬,无处施展。举个例子:

在你面前有个直径一米的圆西瓜,皮还很厚。你不能切它,只能直接用嘴吃,感受一下那种最不够大,使劲张着比量半天,恨不得把自己上颚与下颚的夹角再撕大一点的无奈。

图:河马表皮

河马表皮厚实的,虽然有纹路但却很光滑,皮下的脂肪层足足有6厘米厚,因此鳄鱼再努力也只能在河马皮上开几个“油”孔。不过,鳄鱼的防御力也不差,为了得到它结实的表皮,尼罗河中的鳄鱼已经快被人类杀绝了。

河马的咬合力同样为2000公斤,但同样尴尬,因为它和鳄鱼的的下颚都只能上下张合,并无法左右前后移动,也就无法咀嚼,嚼碎或咬烂食物。由于鳄鱼有坚固的“盔甲”被河马嘴“含住”之后并不会有致命的伤害,只是身体上能感受到咬合力赋予的压力。

河马能给予鳄鱼致命一击的就是30厘米长的獠牙,当鳄鱼挺胸,抬头,使自己最柔软的腹部与地距离一定间隙,河马就能低头利用獠牙刺破鳄鱼的腹部,从而锁定胜局。

图:鳄鱼腹部被河马的其中一颗獠牙刺透

总结

河马能够打赢鳄鱼并不是主要的,因为野外情况下不会有困兽之斗,主要是鳄鱼面对河马无可奈何,所以河马并不惧怕鳄鱼。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在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河马和鳄鱼生活在同一处岸边,却相安无事没有打扰,按理说吃肉的鳄鱼与吃素的河马应该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可是为什么河马不怕鳄鱼?

体型庞大

成年河马的平均体重要达到一吨多,成年雄性河马一般1.5吨,成年雌性河马一般1.3吨,历史记载最大的河马体重重达4.5吨。面对如此庞然大物,鳄鱼第一眼恐怕就要礼让三分,毕竟成年的尼罗鳄大概只有200多kg,能长到1吨的实在是少数。

河马之所以这么大,也许和它们家族基因有一定关系,它的近亲鲸鱼,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的生物。鲸鱼和河马的共同祖先石炭兽类是由其他来自六千万年前的偶蹄目分支。鲸鱼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因为它的基因中没有身高限制一说,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和生长空间,就可以无限长大。河马虽然不能像鲸鱼一样无限长大,但是长到上吨已经着实不小了,在陆地哺乳动物中也是名列前茅。

水性好

河马虽然体型庞大,不过四肢粗短,身高只有1.4m~1.65m,让人感觉身材很笨拙,但是河马在陆地奔跑速度可以达到30km/h,想象一头河马迎面全速跑来,大概就像一个挂了3档发动机转速2000r的小汽车迎面驶来。但是河马在水中的游速相对较慢只有8km/h,不过河马的水性很好,河马因为皮肤不能长时间被阳光照射,长时间离水后就会干裂,所以河马经常潜伏在水中,交配、产仔、哺乳等都在水中进行,这也许就是河马名字的由来。因为鳄鱼捕杀某些猎物时,往往是将猎物拖入水中慢慢淹死,但是对于会游泳的河马来说这招显然不灵了。

皮糙肉厚,大口长牙

看视频河马整天泡在水里,感觉皮肤水嫩,灰色中透着一点粉色,其实不然。河马的皮肤很厚,有5cm,无形中又增加了捕食者撕咬的难度。河马还有一张巨大的嘴,雌性河马咬合力可达800kg,推测雄性河马咬合力更可高达900kg。这是什么概念呢,大型猫科动物,比如老虎、狮子的咬合力不过200kg~300kg。所以河马虽然是吃素的,但是这咬合力绝对的肉食王者级,再加上它的长牙,河马的下齿可长达50cm,攻击力可想而知。

要是被正中咬上一口,一般生物估计都无法活命。而且河马脾性好斗,有一定攻击性。河马每年造成约500人死亡,而它的邻居鳄鱼每年才造成约1000人死亡,可是要知道鳄鱼是肉食动物,在鳄鱼眼中人类算是一种比较适合的食物源。而河马攻击人类,却是没有猎食目的,只是单纯的想咬洗你吧。

群居

河马属于群居动物,一般十余只组成群组,甚至也可能达到上百只。上面说到河马脾性好斗,在种群中尤其是雄性河马,两个成年雄性河马常常会因为领地问题大打出嘴,交配季节又会为吸引雌性青睐而再次出手。所以对于鳄鱼来说,一对一时没有任何优势,多对一尚可一搏,但是面对河马群,最终也只能放弃。

总结

所以综上,鳄鱼对河马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威胁,河马也不会怕鳄鱼。两者又因为都依赖水源,生存环境类似,同处在一片水域生活也能相安无事。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落单的河马或者河马幼崽有时还是可能会变成鳄鱼的盘中餐。河马偶尔也会“制止”鳄鱼的猎杀其他动物行为,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鳄鱼的捕食行为,打扰到了河马,勾起了它的暴脾气。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河马和鳄鱼是同一生境中冲突最多的两种动物,而且鳄鱼向来就有“水中霸主”之称,在非洲最常见的鳄鱼就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鳄鱼尼罗鳄,这是连“草原之王”狮子都忌惮的存在。那么,为什么是在狮子面前是“挨啃小天使”的河马却不怕鳄鱼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两种动物

鳄鱼

鳄鱼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早在距今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就有了原始的鳄形目。到现在整个鳄目下有三个科23种不同的鳄鱼。其中最凶猛的鳄鱼均在真鳄科下,比较有代表性就是湾鳄和尼罗鳄了。其中湾鳄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鳄鱼,也是少有的可以在海水中生活的鳄鱼,而尼罗鳄则仅次于湾鳄,同样也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

尼罗鳄又称非洲鳄,它是非洲独有的鳄鱼。当然在非洲并不只有一种鳄鱼,只是像非洲侏儒鳄这种体长仅有1.5米的鳄鱼,是无法与河马相提并论了,更不用说与河马有冲突了。尼罗鳄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附近,它有着平均3米的体长以及380公斤左右的体重。作为一种“冷血”的食肉动物,尼罗鳄的猎物几乎囊括了非洲80%以上的动物,不管是羚羊、斑马这样的食草动物,还是狮子、豹子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尼罗鳄的口中餐。当然,尼罗鳄在地面上的机动性较差,所以它的捕猎大都是在水中完成的,而且是偷袭式的。

尼罗鳄有两个“致命武器”:血盆大口和尾巴。尼罗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水中的,而它在水中游泳靠的就是尾巴的摆动,因此它的尾巴扫击的力量很强,作为独居动物,尼罗鳄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而面对同类的入侵时,它最管用的就是自己的尾巴。

相比较其他食肉动物来说,尼罗鳄的牙齿虽然并不算锋利,但是比较的粗壮。而且在如此长的嘴里有着平均66颗牙齿,再配合上它平均约2500磅的强大咬合力,只要是被尼罗鳄咬住几乎很难逃脱。之后,它会上演“绝技”死亡翻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河马

河马是现存陆地上体型第三大的哺乳动物,仅次于大象和犀牛。虽然它的名字里有马,但是它与马没有任何的关系,从生物学分类上看,河马属于偶蹄目河马科。现存的河马一共有三个亚种:指名亚种、南非亚种和东非亚种,这三种河马均为非洲独有的动物。

河马是一种高度水栖的哺乳动物,由于非洲的气候环境炎热少雨,而河马身上又没有毛发覆盖,所以在陆地上时间一长就容易被晒伤和脱水。其次,河马体型庞大,有着平均3.5米的体长以及1.4吨左右的体重,如此庞大的体型只有四条小短腿支撑,所以在水中,水的浮力能减轻河马身体对四肢的压力的。这就是它选择水栖的原因。

河马有着高度的群居习性,通常一个河马群的成员最少也有10头以上组成。作为纯正的食草动物,河马的主要食物是水生植物,在傍晚,它们也会上岸吃一些岸边的植物。而狮群正是抓住了河马的这个习性,在河马上岸之后,会围攻河马,而相比狮子,河马上岸后灵活性差、机动性差、防御力差,因此,陆地上的河马在狮群严重就是“挨啃小天使”。

河马虽然是一种食草动物,但是它的脾气暴躁,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无论是陆地上的动物还是水中的动物,一旦是进入它的领地范围,必然会遭到河马的疯狂驱逐。虽然在陆地上,河马的实力会大大折扣,但是在水中,它可是“灵活的小胖纸”,并且成年河马除了有着庞大体型外,还有一张可以张开到150°的大嘴。虽然河马的大嘴中牙齿不多,但是它有4颗长达10公分以上的獠牙,再配合上它高达3000磅的强大咬合力,一旦被河马咬上,至少是严重的贯穿伤。

因此,在水中,除了大象以外,其他任何动物都不敢轻易招惹河马。

河马和尼罗鳄的冲突点?

从上面两种动物的介绍看,鳄鱼是纯正的食肉动物,而河马是纯正的食草动物,它们在食物上并不存在竞争关系。那么,为什么它们会频频的爆发大战呢?原因有两个。

01 生存环境

与鳄鱼冲突最多的就是河马的指名亚种,这种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中的河马,而尼罗鳄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尼罗鳄流域。所以,两种动物生存环境的高度重合,是二者冲突的最大原因。

02 偷猎行为

上面我们说过,尼罗鳄的猎物并不固定,换句话说,它就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吃肉的机会。所以,尼罗鳄把“魔爪”偷偷的伸向了河马,虽然尼罗鳄不敢与成年河马硬刚,但是它在水中超强的潜伏能力足以猎杀小河马了。因此,尼罗鳄的捕杀成为了小河马最大的天敌。

因此,尼罗鳄不但会有意无意的入侵河马的领地,还会猎杀河马的幼崽,这是二者最大的冲突点。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上面我们说了,尼罗鳄会偷猎河马幼崽,所以说河马不怕鳄鱼是不严谨的。不过,成年河马确实不怕尼罗鳄,即使对方体型再大也是如此,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三点。

01 体型差距

从两种动物的数据看,尼罗鳄虽然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鳄鱼,但是它充其量也有3米多点,体重500公斤左右,而河马则不同,它有着平均一吨多的体重。所以,在体型上,河马就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

02 习性

尼罗鳄是一种典型的独居食肉动物,除了繁殖期外,尼罗鳄都是形单影只的。而河马正好相反,除了待产的雌性河马会找个隐蔽的地方产仔外,其他时候河马都是成群的。所以,尼罗鳄与河马的相遇至少是1:10的比例。在如此大的数量和体型悬殊下,河马何怕之有。

03 攻击性

上面我们说了河马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和暴躁的脾气,因此,尼罗鳄一旦闯入河马的领地被发现,等待它的是河马群的围攻。虽然鳄鱼长着血盆大口,但是它想要捕猎,必须要咬住猎物,而河马圆滚滚且粗大的身体显然让鳄鱼无处下口,而河马可以开到150°的大嘴,加上10公分长的獠牙以及强大的咬合力,会给尼罗鳄造成致命伤。

总结

尼罗鳄与河马的生存环境高度重合,再加上尼罗鳄有偷猎河马幼崽的习性,而河马又有很强的领地意识,造成了二者的冲突频发。但是,在河马绝对的体型、数量以及攻击性的优势下,尼罗鳄只能仓皇的逃窜。所以,不应该说河马不害怕鳄鱼,应该说鳄鱼害怕河马。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鳄鱼是水中之王,每年非洲草原上角马迁徙,“万马奔腾”的角马最恐惧的就是过马拉河,因为鳄鱼守就在马拉河上,直接将角马拖入水中,翻滚淹死角马,再三五成群将其撕碎吞吃。

鳄鱼的咬合力非常强,在非洲几乎就没有对手,但非洲还有另一种矮墩可爱、人畜无害的河马却从来都不怕鳄鱼,甚至还能和鳄鱼在同一个池塘中共享淤泥,来来往往互不理睬,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河马,真的是人畜无害吗?

在大家的印象中,河马很可爱,那小眼睛,大嘴巴,圆滚滚的身体、粗短腿,还有那根短尾巴,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了,如果在动物园围观河马,千万不要出现在它的尾巴侧向30度范围内,因为河马有个最喜欢的动作就是甩屎,7-8米范围内,那绝对是无法避免被甩浑身屎!

不过各位千万别以为河马只会甩屎,在非洲草原上也是一霸,它的速度很快,咬合力又很强,发起怒来,它谁都不怕,而且不要小看它粗短腿,它跑起来速度超过30千米/小时,比博尔特慢了没多少,各位有信心跑过河马吗?

河马攻击人类的报告

2018年8月,台湾省一名游客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北约90公里的奈瓦沙湖野生动物度假村内拍摄时,遭到河马攻击,身受重伤,送医后医治无效不幸身亡。

据当地新闻报道,该地区每年都有十几名民众被河马攻击死亡,而从整个非洲统计来看,每年大约有数百人被河马攻击致死,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已经超过了鳄鱼以及狮子与豹等猛兽伤人的总数!

所以河马这种动物,看似可爱,但实际脾气非常暴躁,不小心惹毛河马,那身板,那速度,就像陆地坦克朝你冲过来,而且那巨大的嘴巴,大黄板牙,看着就令人发怵,所以没事千万不要去招惹河马!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鳄鱼在非洲同样也是顶级掠食动物,而河马还吃草,这两种动物一决高下,各位认为哪方会赢?相信有一半人会猜是鳄鱼,另一半人当然猜河马,理由也很简单,河马体型够大,毕竟食草动物和顶级掠食动物决一高下,难道还有食草动物赢的吗?

但答案可能还真出于各位的预料,因为在河马和鳄鱼的决斗中,几乎都是河马赢,除非是落单的小河马给鳄鱼围攻,而大部分情况下小河马都会在父母的保护之下!这又是啥情况呢?

很简单,鳄鱼在多个方面都不是河马的对手,河马的体型,平均体重1.5吨,很多公河马能超过2吨,最大的曾有2.6吨和3.2吨的河马个体,而非洲鳄鱼即使最大的尼罗鳄,身长大约在3.5米~5.5米,体重也只有0.5~1.1吨之间,两者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一口咬碎西瓜

从体型上比,似乎河马有绝对优势,还有人说河马的咬合力2.2吨,比鳄鱼的2吨要大,但其实就算这两个数据准,也并不能表示鳄鱼就一定比河马攻击力差!

最大的差异就在鳄鱼的牙齿适合攻击的是角马和羚羊这类落水或者到水边饮水的动物,它的牙齿不长,但犬牙交叉,咬合后很难逃脱,但对于铁板一块的河马皮却没啥好办法,甚至都咬不透,而河马圆滚滚的身体,根本就无法下嘴!

而河马大嘴张开角度,咬合时甚至可以将整个鳄鱼肚子咬住,而那最长可以超过50公分的门牙将会直接刺入鳄鱼腹内,造成严重内伤,后期会感染导致死亡。并且河马强大的咬合力还能让鳄鱼内脏压迫伤,这一点鳄鱼是无法比拟的。

或者你将其称为大力出奇迹也可以,河马不需要多少攻击技巧,它力大无穷本身就是一种优势,而每年死在河马嘴里的鳄鱼不在少数,与河马起冲突的鳄鱼,很少会有全身而退的,即使跑了,搞不好受伤严重,要不了几天就得挂!

河马被按在地上摩擦

在水中讨不了好的鳄鱼,在陆地更不是河马的对手,不过两者在更多的时候却是相安无事,如果河马嫌鳄鱼影响了自己的活动,就会起身将其赶走,鳄鱼也得乖乖的走开!

河马还是跟怕鸟骚扰

唯一一个可能是鳄鱼在深水区缠住河马,将其拖入水中淹死,因为河马3~5分钟必须要抬头呼吸一次,但这样的条件很苛刻,毕竟河马更喜欢在水草丰美的浅水区生活!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

体型差距过大

河马为什么不怕鳄鱼?因为体型差距过大啊。网上传言河马重2~4吨重,这是吹牛的。但不可否认河马确实很大,根据科考,壮年公河马平均有1.5吨了,母河马1.3吨左右。9岁左右刚成年的母河马就有接近一吨重了,而最大的河马重2.6吨多。

河马体重随年龄增长

最大的尼罗鳄体长6米,体重1吨多,但这样的鳄鱼几十万条里都不一定能出一条,大多数尼罗鳄一辈子都超不过4米(200多千克)。尼罗鳄在15岁性成熟的时候,雌鳄约2.5米,雄鳄接近3米(100来千克)。在非洲任一片河湖水域里,任一只成年河马都比最大的鳄鱼大好几倍,这才是常态。

特别大的尼罗鳄,河马就怕了,例如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非洲大湖区的古斯塔夫鳄鱼,体长估计有5~5.5米,体重约500~700千克。从视频里看,古斯塔夫对河马群毫不在意,相反,河马群很害怕它,它一出现就令河马群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河马驱赶鳄鱼

鳄鱼对河马缺乏有效猎杀手段

鳄鱼的牙口是压碎型的,咬合力极大,但撕咬和咀嚼能力比较缺乏。吞食的时候,好几条鳄鱼配合,用“死亡翻滚”将猎物大卸八块。河马块头大、皮厚、脂肪层厚,不是个好下嘴的目标。

在深水区鳄鱼能杀死很大的陆地猎物,拖入水中溺死就可以了,鳄鱼用这种方法杀死过近一吨重的黑犀牛。然而这招对河马是不奏效的,因为河马本身就是水生生物,擅长潜水,能闭气长达15分钟。

河马

在乌干达,有只在内斗中受了重伤的公河马被鳄鱼围殴致死,这是鳄鱼对成年河马仅有的较为可靠的猎杀记录。

另外,鳄鱼是幼年河马的重要捕食者之一。繁殖期的母河马驱逐鳄鱼,就是在为小河马排除威胁。

鳄鱼捕杀小河马

河马不怕鳄鱼,更奈何不了鳄鱼

河马杀鳄鱼的传言很多,但实际上,目前为止并没有可靠记录,一次也没有。有纪录片的解说词称,河马能一口把鳄鱼咬成两半。我考证了下,唯一一个说过这话的学者是科特,但他并没有直接观察到,只是在岸边发现了一具断成两截子鳄鱼尸体就推测是河马干的,实际上河马根本无法造成这样的伤口。

然后这几年有一些营销号在推波助澜,将下面这组图解说为河马将鳄鱼咬废,其实这条小鳄鱼只是被河马啃了一口,但身子滑到了河马嘴巴外边,没有被河马的大牙刺中,毫发无伤的逃脱了。

小鳄鱼趴在河马背上,这也说明它们之间通常是和平的

有只河马忽然啃了鳄鱼一口,但巨大的下犬牙并没有刺中鳄鱼身体,小鳄鱼没有受伤

河马主要武器是俩下犬齿,30多厘米长。这是公河马内斗的武器,对付鳄鱼是不实用的,因为俩大牙的唯一用法是刺,而由于鳄鱼身体扁平、光滑,背上披着鳞甲,实战中河马很难刺中鳄鱼软腹。

很多人觉得鳄鱼怕河马,是在纪录片中经常看到河马驱逐鳄鱼的镜头,但其实除了驱赶一下,河马对鳄鱼也就做不了别的了。

河马巨大的下犬齿

河马是杂食动物吗?

很多人说河马也吃肉,所以是杂食动物,好吧我不想抬杠,确实有学者也这么提过。但我要提醒一下各位读者,如果吃一口肉就不算植食性动物了,那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植食性动物,牛羊鹿这些也会吞掉自己的胎盘。所以说,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之间的界限不是不可逾越的,只是程度问题。河马吃肉只能说比牛羊鹿稍多一些。

但是,有些人硬要把河马提升到捕食者的地位上来,并以此作为河马不怕鳄鱼的原因,这是非常荒谬的。

河马干扰鳄鱼捕猎,这其实是领域行为的一种表现,与捕食者之间夺食有本质区别

河马与食肉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缺乏捕食行为,河马虽会攻击鳄鱼以及下水的陆地动物,但这些都应该归于领域行为,即河马认为这些动物侵犯了它的领地,而不是带着捕食目的去攻击对方。

河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和牛羊鹿并无本质不同。河马吃肉主要通过食腐获得,而且吃的主要是病死的同类尸体,这显然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结果是导致炭疽病反复在河马种群中大规模流行。

河马与鳄鱼和平共处

河马和鳄鱼算是相当和谐的一对邻居了,它们生活在同一片水塘,经常彼此靠得很近,却很少发生流血冲突。其原因,就是成年河马与鳄鱼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河马没必要像野牛、斑马怕狮子那样怕鳄鱼。

但是,这是以成年河马强大的实力为后盾的。当二者体型差距缩小,平衡就将会打破,如鳄鱼对小河马,或超大鳄鱼(古斯塔夫)对河马,这种情况下作为食肉动物的鳄鱼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捕食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