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乐山大佛分别在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四次闭眼,民间的说法是大佛眼见苍生受苦又无能为力,所以就闭目默默流泪。

但也有解释说大佛闭眼流泪的真实原因是空气污染形成的酸雨腐蚀所造成的。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工业建设,大气污染逐年加重,而且四川盆地空气湿度较大,酸雨沉降很严重。大佛上眼睑受到酸雨腐蚀,表皮脱落,一些涂料和石土堆积在大佛的下眼睑上,就会将大佛的眼球遮住,或者大佛眼球上的涂料脱落,都会呈现出闭眼的效果。加之雨水从眼旁流下,就会出现流泪一样的现象,经过人工修缮之后,大佛的眼睛又会重新睁开。

大佛还时常“花脸”,主要原因就是生物病害,是由地衣、苔藓和其他生物藻类、霉菌所造成的。降水丰沛时,地衣、苔藓会大量生长,呈现绿色,秋冬季节它们会进入休眠期或死亡,会变成黑色,就会造成大佛脸部和头部变花。如果将这些地衣苔藓全部清除后,大佛就会重现慈容。

所以,如何保护大佛成为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根据历史记载,可以考证的对大佛的修缮已有14次之多。对大佛的保护首先是要改善空气质量,防止酸雨再次对珍贵的大佛造成损坏。其次要有科学的修复方法,避免破坏性修复。

目前依旧有很多人愿意相信大佛闭眼流泪是显灵了。很少有行业里的专业人士研究过这个,估计是想把这个故事延续下去,佛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迷信和信仰有时候不能完全等同,人们心怀仁慈,向往美好而产生的信仰不能完全说是迷信。

因为大佛闭眼的这几个时间段实在太特殊了,比如1962年和1963年是全国性的自然灾害,1976年是巨星陨落加上唐山大地震,但是2000年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灾难,反而是中国申奥成功并加入了WTO,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网传2017年大佛又闭目流泪了,但实际上只是流言。

关于乐山大佛的神奇事件还有很多,多数都无法考证。比如1989年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2002年的大佛头顶出现神秘佛光;还有2008年大地震时大佛手臂裂开,那场地震里乐山伤亡很小,有人说是大佛挡灾。

当然,信仰是自由的,信与不信都无人可以干涉。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传闻乐山大佛共四次“闭眼”,分别发生于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而乐山大佛建成于803年,距今1200多年,早不闭眼晚不闭眼,为何建国后闭眼?答案很明显,所谓眨眼只是人们一厢情愿。

乐山大佛是一座自唐玄宗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型佛教雕塑,依托于山体,处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由于水势较急在此河段常发生事故,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宗教信仰,玄宗时代开始在造大佛像。由于大佛工程量巨大,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

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建造时很多岩石脱落掉于江河内,无意中使河水流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闻在乐山大佛建成后河段内的事故确实少了很多,也个乐山大佛增添了很多神奇的色彩,从古至今吸引着文人墨客、游人到访参观。

大佛的设计相当精巧,考虑到了雨水对大佛从冲刷,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千百年来保护着大佛,起到了防止雨水侵蚀保护大佛的作用。但毕竟千百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佛和建成时的已经相当不同,其实大佛是彩色的,先雕刻出外形,然后在相应的地方涂布相应的颜色,发髻自然是黑色、嘴唇是红色,当然眼睛仁也是黑色,造就了大佛慈悲的形象。

但颜料不像岩石,经受风雨侵蚀会逐渐地脱落,而历朝历代也会对大佛进行修复,经过修复脱落脱落修复历程,大佛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是睁闭一样。网络流传的图都是因为大佛眼睛上色彩脱落的结果,并不是大佛真的如活人一样睁闭双眼。

看似玄妙的事,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则相当简单。大佛历经千年依然端坐在那里,石头制成的它不悲不喜不为外物所动,更不会视民间疾苦而闭眼、哭泣,所有的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加上去的想象而已。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我外婆是乐山的,在乐山当地有很多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灶台下听外婆给我讲这些故事,其中自然也有乐山大佛闭眼的故事。在她们那辈人心目中,乐山大佛是有灵气的、有生命的。这些故事虽然有封建迷信的味道,但有些至今仍然解释不清。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经常发生沉船事故。百姓们为了祈求平安,于是在三江交汇处开凿了大佛。有了大佛的镇守,此地再也没有发生过沉船事故。乐山大佛的双目半开半闭,目光安详谦和。在历史上,大佛曾经四次闭上眼睛,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

1962年和1963年,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饿殍遍野,大佛不忍看这人间悲剧,痛苦的闭上了眼睛。197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悲痛的一年,毛、周、朱三位领导人陨落,唐山大地震致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大佛再度闭上了眼睛。2000年大佛闭眼,中国并无异象,但这一年标志着全人类走进了新时代。

关于乐山大佛闭眼,科学解释是由于酸雨的原因造成的。酸雨多出现在工业发达城市,上世纪6、70年代时,中国基本没有工业基础,出现酸雨这种工业附属产物的几率很小。另外有专家认为,乐山多雨,生成了地衣、苔藓和其他生物藻类、霉菌类物质。这些物质累积到一定量时,将大佛的眼睛遮盖,造成了大佛闭眼的现象。但是在历史记载中,仅有这四次闭眼现象,这似乎也说不通。

除了闭眼外,乐山大佛佛光也非常神奇。迄今为止,历史记载中仅有2002年出现过一次。2000年5月6日,在一场大雨过后,乐山大佛头顶天空出现了一圈五彩佛光。佛光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数万人目睹了这一盛况。气象部门称这是“日晕”现象,是由于日光透过云层的冰晶时,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遗憾的是,当年的手机拍摄功能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没有留下视频资料。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乐山大佛作为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大佛,有很多有趣、神秘的传说,其中最神秘的就是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了。相传,每次大佛闭目流泪都警示灾难发生,有记录的三次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

那么这座大佛真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

乐山大佛开凿背景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90年。

以完成后的时间来计,这尊佛像距今已有1215年,在这1215年中,大佛裸露在外的时间长达700多年。

当时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经常发生沉船事故,当地老百姓为了镇江水而建了一尊大佛。有意思的是,自从建了大佛之后,未发生过一起沉船事故。

最初,建筑者们修建了大像阁这一巨型建筑来保护大佛,在南宋的《长江万里图》里,可以看到以前大佛所在的宫殿。

但是,大像阁在宋元时期被毁了,没有了遮风挡雨防光的保护,大佛常年经受风吹雨打和植被侵蚀。

数据显示,乐山大佛高71米,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

乐山人民人人敬佛,亲切地称这尊大佛为“大佛老爷子”。

比如,乐山市最高的建筑物68米,不是乐山没有经济能力盖更高的楼, 而是有语: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

神奇的乐山大佛流泪事件

根据相关记载,乐山大佛曾经数次闭眼流泪显灵,而每一次都是和当时的著名历史事件有关。

1962年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自然灾害,饿死的人数于万计,岷山上漂浮众多尸体,大佛不忍看这人间的悲剧,痛苦的闭上眼睛并默默的流泪。

1963年的时候,灾情好转,大佛重新睁开了眼睛。

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2001年的时候,我国发生了几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双喜临门,此时的乐山大佛佛头闪佛光,吉祥众生。

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

佛像闭眼的真相

实际上,佛像闭眼的原因是酸雨,或者叫酸性沉降,这是一种能够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的降水。

酸雨还会导致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从而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因此被人们称之为 “黑壳”效应。

由于乐山大佛处于四川盆地,近代以来由于空气污染导致酸雨现象加重,加上该地区空气湿度比较大,因此发生了大量的酸雨的湿沉降,即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硫酸或硝酸气溶胶被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腐蚀建筑和树木。

佛像闭眼正是一种典型的酸雨“黑壳”效应的体现,佛像上眼睑变黑,多处表皮脱落,造成了佛像闭眼的视觉效果。

乐山大佛的主要制作材质是砂岩,并且里面掺杂了些许的泥岩。

上述原因也就解释了在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发生的灵异事件:

1962年时,当时的中国并不富裕,而且旅游业也没有如今那么发达,人们没有过多关注乐山大佛,这就导致乐山大佛眼上的泥土堆积,且没有被及时清理,所以出现了两次闭眼的情况。

到了1963年时,中国的经济情况出现了好转,很多人去参观乐山大佛,这时再对乐山大佛进行修缮,这次修缮仅仅维持了13年。

1976年乐山大佛再次闭眼,此时我国防腐蚀技术和清洗大佛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又再次对乐山大佛进行清洗。

这次清洗保持了24年,直到2000年乐山大佛才又一次闭眼,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乐山大佛建成一千多年来,直到建国之后才出现大佛闭眼的情况。

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之前,煤和石油的燃烧较少,空气质量比较高,自然也就不会有酸性物质的沉降。

佛光的出现则是光的自然现象,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因其形成的要求较高,所以较为少见。

流泪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在上文解释了乐山大佛闭眼的原因,那么,闭眼时为什么会流泪呢?

原来,大佛之所以会流泪,是因为在佛像头颅后面与两耳间都有一个经过巧妙设计,不被外人发现的排水系统。

这个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和洞穴一起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管道,这也是存在千百年的乐山大佛没有被侵蚀风化掉的最重要的原因,闭眼流泪的“奇观”仅仅是佛像在“排水”。

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这座乐山大佛仿佛在冥冥之中陪伴着、护佑着每个中华儿女。

2020年充满了波折,上半年,我们以最小的代价克服了疫情,也必然会解决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洪水。

大哉,乐山大佛!巍巍乎,乐山大佛!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关注~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不是闭眼,是雨水长年混沌长了细苔,让人误以为闭眼了。清洗过后,一切如常。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乐山大佛的4次“闭眼”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

而根据记载,这4次乐山大佛的闭眼时间都有一些大事发生,但并不代表都是坏事。

1962年 赶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天然灾祸,饿死的人数于万计,岷山上漂泊浩瀚尸首,大佛不忍看此人间的悲剧,疾苦的闭上眼睛并冷静的堕泪。

1963年 天灾并没有减轻,自然灾害严重,北方持续性干旱,而南方却遭遇台风洪水肆虐,国家和人民受损严重。

1976年,可以说我们近代历史最黑的一年,先是几位革命领导人去世,再者就是唐山7.8级大地震发生后,整个唐山市被夷为平地,导致几十万人死亡,地震后四川当地民众发现乐山大佛面露怒色,再次闭眼流泪。

2000年 可以说没有大不好事情,反而就是我们申奥成功。

从上述时间点,这个闭眼都并不是坏事,同样这个闭眼最后专家检测并不是真正的闭眼,而是一些天然的问题让群众有所错觉。

据相关专家所说,乐山大佛之所以闭眼是因为酸雨的腐蚀作用。全国工业不断发展,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形成酸雨。酸雨能够导致建筑表面变黑,酸雨长时间腐蚀乐山大佛,使得大佛面部与眼睛的颜色一致,看上去仿佛大佛闭眼了。

其实闭眼只是说巧合,如果真的天灾有关,那么近20多年,我们还是发生不少不幸的事件,为什么没有闭眼呢,所以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联系,我们不要过多的把这些事件关联在一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