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可能它正面看起来有些搞笑吧。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古墓的一件东汉青铜器,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铜奔马在以前是没有正面照的,只有侧面照,就在最近几年,不知是哪个网友将其正面照发到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吐槽。想不到从侧面看起来矫健俊美、风驰电掣的骏马,从正面看起来居然这么搞笑,歪着头不说,还张着嘴,有点哈士奇的风采,看起来蠢萌蠢萌的。而且它同一侧的两条腿居然步伐一致,这不是顺拐吗?

古代的能工巧匠当然不会这么粗心大意,这么设计都是有原因的。马的右后蹄踩着神鸟,为了保持重心马脑袋自然要向左偏,所以马歪着头可不是卖萌,而是保持重心。

铜奔马也不是顺拐,这种姿态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对侧步”或“走马”,即同侧前后蹄同时迈出,一般的马不会这样跑,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良马才会走对侧步。这种步伐的优势就是马在奔跑中加速不会让骑手觉得颠簸,反而舒适平稳。汉代壁画、画像中的良马基本都是走的对侧步。现在还有专门的“走马”大赛。

所以,铜奔马是货真价实的汗血宝马。

有很多文物看起来都比较“搞笑”,让人觉得它们是假货,可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

▲大禾人面纹方鼎,鼎身上露出一张人脸,看起来有些违和,实际上它是货真价实的商代青铜器。

▲一个牛不像牛、马不像马、羊不像羊的家伙,露出迷之微笑,有点像表情包,就好像是现代粗制滥造的石刻作品,实际上这是西汉茂陵石刻卧牛,号称“关中第一牛”。

▲这个东西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个什么,但这也是汉代的,称为龟蟾鱼陶灯,是由龟、蟾、鱼等多种动物组合而成的陶制灯具,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可见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幼年时,又红又专的各种教科书上从来看到的都是一只神马;壮年后,接触的书籍、图片变多以后,我居然看到了一匹“傻马”。

记忆里,大概还是在小学,从历史书上看到了这匹动感十足的骏马,觉得非常有趣,好像它就要从眼前飞驰而过一样。但,有个疑问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而且愈演愈烈:侧面如此飘逸灵动,那么,正面又当如何呢?是怒目圆睁?鼻孔粗大?双耳挺立?……

这个疑问一直过了而立之年以后才得到答案。一个偶然的网页浏览中我终于看到了它的正面,当时,还真的是没忍住,狂笑不止。古人真是有趣——

看侧面急煞千军万马,

视前方笑退各路诸侯!

前面:头歪眼突,颈曲嘴张,门牙暴露……

后面:臀部浑圆,马蹄翻掌,马尾轻扬……

关于这个“不正经”的正面,有一个学者解释道:……这匹马正在奔驰中昂首嘶叫,创作者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完美的捕捉了这匹运动中的马的一个细节,看得出,这个创作者亦是懂马之人……

我始终认为文物也是有生命的,这件栩栩如生的,诞生于东汉某个不知名的“艺术家”手里的铜奔马从千载以前的大汉帝国奔驰而来,它的身上承载着大汉朝那曾经无与伦比的威武和激情,看到它,仿佛猛然间又回到那个气吞万里如虎、豪气干云的盛世。

“马踏飞燕”之名始于郭沫若先生,历来争议不断。有说马踏的是乌鸦,有说踏的是鹰,有说踏的是隼……千载以后,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西方人对于中国雕和塑早期的认知多半停留在写意方面,只到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才明白,原来中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朝就已经有高度写实主义的雕塑作品出现了。这种高超的写实主义延续到了汉代,依旧未曾衰减,比如这座铜奔马。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此铜奔马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态矫健俊美,气势夺人,极具平衡感、速度感,和动态美。马昂首嘶鸣,鬃毛飞扬,似御风飞驰,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一往无前,右后蹄踏一只回首惊掠的飞鸟。

光阴荏苒,那个昂扬不屈的“张将军”早已化为九泉下那冰凉的尘土,只留下那锈迹斑驳、摩蹄翻掌、俊美灵动的铜马和那个被踏了一千多年的小鸟,还在诉说着主人那空前绝后的英武与豪迈……

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于雕塑而言,我完全是外行。但是,这不妨碍我欣赏美。直观感觉,马踏飞燕,过目不忘。是一匹骏马无疑。而且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酷!我曾把它写进我的诗里。

不禁叹服古人的想象力。马踏飞燕,还是马踏飞隼,仅从画面上看不太明白。这不重要。那么重的马,燕何以能承受?正如人踏上一只蚂蚁,那是什么样的反比?

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妙就妙在这里。

对古中国的雕塑夲不太恭维。看看西方的雕塑,真的令人赞叹。然而,欣赏马踏飞燕,观感渐变。这构思太纯粹而精妙!亏故人想得出。马飞跃的姿态,无与伦比。

有人说那是汉时马踏匈奴的象征,隼象征匈奴。可以那么理解。现在回看似乎有些残忍。但当时处于战时,无可奈何。

我的理解是,因为战争,快马加鞭。飞马无意中踩到了一只栖息的飞鸟,说明当时战争的紧迫。

不管怎么解读,马踏飞燕都是匠心独运、非常美的雕塑作品。

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这匹马的造型,是当时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带回的良种马汗血宝马的造型。只见它抬头挺胸,张目露齿,身体健硕,奔跑姿态优美,你看它,怒睁双眼,鼻孔大张,张嘴仰嘶,神态桀骜不驯,神骏异常,是马中良驹,纯种汗血宝马的样子,当然是一匹骏马。

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很有趣的问题,马踏飞燕是为了说马跑的很快,能把飞燕踏着,现在是国家旅游标识。

为什么有人说:现存于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是一匹傻马?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纠结别人的看法;自己认可的赞同的给予点赞,与自己不同看法的,一笑而过,毕竟众口难调,且只有百家争鸣才会促进文明的前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