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心理安慰大于实际作用。

这是很多海钓客在放生深水鱼时常用的做法,目的据说是为了平衡鱼体内的压强,让它更顺利的潜下去,可以说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一来操作不当很大可能会损伤鱼的内脏,使鱼活不长,二来成功率并不高,但还是有很多海钓客坚持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吧。当一条海鱼从几十米上百米的深处在短时间内被拉上来时,它的鱼鳔会迅速膨胀,挤压内脏,甚至连胃和肠道都会被挤到嘴巴里,眼球鼓到眼眶之外,模样非常骇人。有的鱼甚至一出水就直接爆开或者立即死亡,较大型的深水鱼可以支撑一会儿,如果把它们直接丢到水里,它们因为膨胀的鱼鳔而无法下沉,只能漂在海面等死。于是就有人想出穿刺的办法,在鱼身上扎一个洞,让鱼快速下沉,他们认为鱼的伤口可以很快愈合,甚至还有人科普如何正确的穿刺,衍生出口腔穿刺术和侧身扎针法。

这样做并不算错,只能算是认知有限,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属于治标不治本,很少有人懂得如何正确的穿刺而不伤到鱼的内脏,同时鱼的某些器官损伤也不是靠穿刺就能解决的,或许是因为鱼没有在他们眼前死掉他们就会认为这样做有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很多海钓客这样做,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很少有人思考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来看,穿刺对提高深水鱼的存活率帮助不大。那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深水鱼存活下来呢?NOAA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用一个夹子拉着鱼下沉,到合适深度将鱼释放,因为深水鱼被拉出海时鱼鳔因水压降低而迅速膨胀无法下沉,所以人为的将鱼拉到水底,让鱼回到适宜的深度,在下沉过程中鱼鳔会因为水压增大而逐渐复原,内脏也会归位,鱼的存活率就很高。

但这样太麻烦了,很多海钓客都不愿这么做,把鱼扎个洞,让它当场不死,对于他们来说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说,要想提高深水鱼的存活率,正确的做法是鱼被拉出水面后赶紧拍照,然后穿上潜水服,用释放器将鱼拉到海底放生,时间不宜太长。除此之外的做法效果都很差。

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我看到的不是在鱼肚子上捅,而是在鱼的侧面戳一下。而且也不是个洞,仅仅是一个小伤口而已,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我以前的老板是一个特别喜欢海钓的发烧友,自己家也有钱是不是就叫上三五朋友开着船去钓鱼。

有一次因为请一个客户,我也跟着去了,真是有钱人玩儿的,老百姓光看一眼就眼花缭乱了。那钱烧的…就不是像周润发那样拿烟钱点烟了,纯粹是泼着汽油扔火把啊!

开到海上,他们一群就在那钓鱼,我百无聊赖的就在坐在那里啃西瓜喝酒。然后就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他们每钓完一条鱼都要先看一下,有些鱼就留下,另有一些鱼则会拿一根中空铁签子在鱼肚子上捅一下,然后丢回海里。

我想我心里想这是啥操作?合着在鱼身上捅个洞,放点血喂鲨鱼吗?你们这些人心够狠的啊!后来在回岸上的时候,我特意问了一下我们老板。几个人听到笑惨了,告诉我这根本就不是害它,更不是为了喂鲨鱼,反而是救了它一命。

道理很简单,因为海钓的深度往往超过了40米。所以水下的压强是比较大的。如果你突然把它吊上水面。压强急剧减少,就会把鱼鳔无限撑大。这样就会把鱼的内脏眼睛都挤出来。而且最终鱼鳔会炸裂,鱼也就呜呼哀哉了。

所以这时一定要用铁签子从鱼侧方戳进去,把鱼鳔戳破,主动帮助它放气。这样才能抵消内外压强对它身体的压迫。让它恢复行动能力。

这样再把鱼丢入海中时,它就不至于潜不下去,被活活撑死或者被其它的鱼吃掉。所以鱼挨那一下疼是非常值得的。而且那点伤口鱼会在1天之内愈合,根本不用担心会失血过多而死。

所以这招看起来很残忍,实际上是特别人道的,鱼救了他一条命啊。

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要在鱼身上捅一个小眼儿了,但是对他们的解释我也颇有点不以为然。既然这么为鱼好,那倒不如别钓了呗。一行人租个船,在海上搓搓麻将不也是挺好的事情吗?真是有钱人的世界,咱不懂啊。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相关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有海钓经验的朋友,钓上来的鱼如果不要的话,就会找根牙签在肚子戳一下,然后丢回大海,在旁边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这不要也就罢了,居然还戳一针,这不是要了鱼的命嘛!

一般海钓的朋友都会微微一笑,然后告诉你“这是为它好”!

为什么钓上来的海鱼放生还要戳一针?

我们先给出答案,这是要给海鱼放气,否则它很难沉入水下,更容易死亡!

大家都知道河豚是会吹气的,对付天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鼓起一口气,让人体充满气体,首先它会膨胀到很大,让天敌无法下口,然后它就会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当威胁过去,它还是会释放气体然后恢复游动!

其它鱼类并没有像河豚那样充气的本事,为什么还要放气?

其实不只是鱼,人类潜水也会遭遇这样的问题,水肺潜水深度最多也就30-40米,人体承受压力就是4-5个,在这个压力下,体内会溶解比较多的空气,此时如果遭遇危险,有经验的潜水员不会急着往水面快速上浮!

而是慢吞吞的上浮,在上浮的过程中不断排出肺部的空气,然后到水面时血液内溶解的空气已经通过肺部排出,所以不会有危险!东南亚有些潜水教练在水下潜水游玩时如果没有自费项目,他们可能会带着你快速上浮,尽管这个深度并不会导致人死亡,头疼或者不适是绝对有的,所以一定要小心这些恶心的教练。

更深的区域潜水就需要饱和潜水技术了,这个原理并不复杂,在大深度水域工作时潜水员先在一个逐渐升高到工作深度水压的区域内生活,待身体适应了这个压力后,就可以在这个深度工作很久了,可以连续工作数天甚至更久。

饱和潜水

但在这些区域工作过的不能立即上浮到水面,需要长时间的减压,让体内溶解的空气排出和一个大气压下一致才能在水面上自由活动,如果立即降压到一个大气压,那死状会很惨的。

秘鲁渔民得减压病,上半身肿胀成一个球

给鱼戳一针,到底有没有效?

经过上文的罗里吧嗦,可算是说明白了从水下突然到水面,气压大变,鱼鳔内气体膨胀,鱼无法快速潜入水下,反而会遭遇更大的危险,所以戳一针,快速释放空气,简直好有道理!

事实上效果怎样呢?

戳一针就是要把鱼鳔戳穿,快速放气,但效果如何其实大家是不知道的,毕竟谁都不会跟着鱼下去看看它到底活了没!不过美国某渔业协会做了个岩礁鱼类放生后的死亡率统计。

海鱼的存活率主要和捕捞或者钓起的深度有关

因为鱼鳔位置和大小都有些差异,还有损伤也不一,比如不小心就会伤到鱼的重要器官,所以这个效果是值得商榷的!

但大家似乎并不在乎鱼会不会活,只求心安就可以了,心到佛到嘛!

当然如果真要将海鱼放生的话还是用工具的,比如配重箱,将浮在水面上下不去的鱼放到配重箱中,沉到一定水深时鱼自然就会游走,或者标配中鱼钩,不过这个就跟着鱼走了,以后将伴随鱼的一生,因为这鱼钩实在不容易掉!

有一点要提醒下,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鱼鳔的,鲨鱼就是一种没有鱼鳔的物种,而且它的口腔并不适合吞咽海水流过鱼鳃获得氧气,所以鲨鱼必须不断游动才能获取水中的溶解氧,要是鲨鱼不动,它在海里是会被淹死的!

而且鲨鱼有盾鳞,鱼肉也有股子味道不好吃,因此很多朋友钓到鲨鱼也会戳一针丢回大海,但事实上对于鲨鱼来说,这一针可能会真的要了它的命,毕竟没有鱼鳔的鲨鱼,你这一针戳进去,不知道给你戳到多少重要脏器。

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和朋友海钓时,我钓到一条小鱼,想要丢回海里,朋友却拿牙签在鱼腹部戳了一下,他说“这是为了它好”。

我惊讶极了,鱼都被他戳了一下,这是为了它好?朋友却笑而不语。

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也因此我认识了不少朋友,朋友也经常带我去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

在多年之前的时候,就有一位朋友,带我去海钓,这位朋友很喜欢出去玩,问我要不要一起出去海钓,于是我就跟着他一起去海钓了。

其实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海钓,只是感觉到很新奇,就跟着他一起去海钓了,海钓的时候,我钓上来一条小鱼,因为这条鱼实在是太小了。

我刚想把它放下海中的时候,朋友却把它拿过来,拿起放在旁边一旁的牙签,戳了一下鱼的腹部。

看到这里,我惊讶极了,问“你为什么要拿个牙签给它戳一个洞?”朋友只简单地回了我一句“我这是为了它好”当我想再进一步追问的时,朋友却笑而不语,没有再回答我的问题了。

我看了看旁边其他海钓的朋友,也都是这样做的,有一些他们不要的鱼,钓上来之后,他们就拿个牙签戳一下鱼的腹部。

然后再把鱼给扔下去,当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后,才明白这种看似伤害鱼的做法,其实还真的是为了鱼好。

深海中的鱼被钓上来,就犹如丁真出甘孜一样

大家一定认识丁真,那个凭借着一段视频就走红网络的丁真珍珠。

不过一般我们都叫他“丁真”丁真的家乡在四川甘孜,虽然甘孜属于四川地带,但是这里的生活环境知识跟西藏有点相似。

也因此丁真刚走红网络的时候,所有的网友都认为他是西藏人,但是却没有想到丁真居然是四川人,因为丁真的长相以及身上所穿的服装都很像西藏那边的。

更为重要的是丁真的脸上还拥有高原红,脸上红扑扑的。

丁真走红之后,出了甘孜,到了低平原的地方他显得很不舒服,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海拔3390m的地方,也就是甘孜县城的海拔。

所以他从一个高海拔的地方,来到平原之后,出现了乏力,疲倦,胸闷,头晕等等种种不舒服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低原反应”,也就是俗称“醉氧”。

没错一个日常生活在高海拔的人来到低平原的人,身体上会出现各种不适。

那么对于鱼而言,其实也是一样,海底最大压强力数值为1135个大气压,而海水都是咸的,所以海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还要高1.03倍所以海底的压强为=1135个大气压。

对于海鱼而言,原本他们就生活在这种高压强大环境之下,而身体也都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所以当他们在海里生活的时候,如果不脱离当前的环境,那么一切都相安无事。

但是它们,遇上了人类前来海钓的人类,人类用食物去吸引他们,从而让鱼儿上钩,当它们咬下那一块肉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要被钓上来。

鱼上钩的时候瞬间就从深海几十米的地方,一下子就从一个压强高的地方,瞬间就来到了压强低的地方,所以被钓上来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不少于鱼由于体内的压强急降,与体外的压强形成强烈的对比。

所以有的鱼在被钓上来的那一刻,鱼鳔会瞬间暴胀,而鳔内也会充满空气,就会爆体而亡,甚至严重的鱼的内脏还会被挤出来!整个鱼身都会破裂!

这就是由于由于压强的不同,导致了这些鱼被钓上来之后,会瞬间爆体而亡!

但是如果海钓的时候,钓上了一些不想要的鱼,把它放回海中也有一个问题,它们也很有可能会因为适应不了深海的压强而死亡,所以需要给鱼的肚子戳一下,给它放放气,以便它适应海底的压强。

针不是随便扎的,也有讲究

但是在给鱼放气的时候,针不是随便扎的,大多数人只是随随便便地扎一下,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位置。

只不过是为了求得一个心灵上的慰藉,又或者是想要赢得其他人赞赏的目光而已,只留下痛苦的鱼。

想要帮助到这些鱼,那么给在鱼放气的时候,针就一定要扎在鱼鳔的位置!

鱼鳔是水中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比重调节器,位于体腔前方,脊椎骨下面,里面充满空气,和食管之间有短段气道相通。

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鱼提供氧气,它通过充气以及放弃来调节,鱼身的比重,从而调节硬骨鱼身体内外的水压平衡和控制身体沉浮。

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深海中的鱼瞬间被钓上来的时候,它的鱼鳔会瞬间充气,因为鱼鳔就在其中起到这么一个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人类把不想要的鱼,再放回到海中的时候,得先把充满气的鱼鳔放气,以便降低浮力,以便它更好的回到海底。

也就说当鱼下潜的时候,我们通过这种给它放气的方式,收缩鱼鳔,排出空气减少它的体积,帮助它平衡压体内外的压强,更好地回到自己生存的地方。

这个道理其实跟鲸鱼缩小自己的肺部面积,增加实心的道理是一样的,增加体内的密度,来适应海底的压强。

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为了鱼好,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据美国相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恐怕心理上的安慰比实际上的帮助要更多。

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很准确的扎准鱼鳔,因为他们都对鱼鳔的位置了解的不够清楚,所以大多人也只是随便地扎一下,而且即便精准的扎破了鱼鳔,深海鱼的成活率也是很低。

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到鱼,那就钓着鱼,到了一定深度的时候,再把鱼给放下去,但是这种做法太过于麻烦了,所以没有多少人能有这种耐心。

你怎么看这件事?

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放生大海的鱼,在肚子上捅一个洞,它们可能继续存活下去,但如果没有任何操作直接放回大海,那么就意味着必死无疑。

这个场景在海钓的时候经常出现,看一些纪录片,外国的钓鱼爱好者都是把鱼钓上来,双手端起拍一张照片,摆弄完之后就会把鱼放归大海。但是前提必须要进行相关操作,例如问题中所说的鱼肚子上捅一个孔来放气,或者说用配重箱,把它们沉到海底。

首先来说一下海钓为什么要放生?

这一点应该是很多吃瓜群众所疑问的,我们的常规思维,把鱼钓了上来自然就属于自己,尤其是费了一番大力气把鱼钓上岸,最后再放生掉,感觉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实际上很多人钓鱼完全享受那个过程,而不在乎最后是否会得到鱼。

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休闲方式,尤其是在国外大家推崇海钓,钓上大鱼后尤其是珍贵罕见的鱼都会拍照留念,之后再把鱼进行放生,最终带回来的鱼可能不及钓钓到的十分之一。

当然尤其是在国外钓鱼活动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例如什么样的鱼钓上来必须要放生,甚至出海捕鱼还要带上相关的尺子,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要进行放生,否则将面临违背条例被罚款的情况。因此在很多海钓的纪录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被钓上水面之后,一些大鱼可能就会被放生。

钓鱼放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必须要有一定的流程

在这里一般都针对海上钓鱼来说,毕竟在大江大河中它们本身并不是特别深,鱼类的分布并不会有明显的层次感。但是对于海洋来说就完全不同,地球上70%面积被海洋所覆盖,平均深度超过3000米,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物分布。

简单来说就是鱼类的活动范围都是有限的,在其它范围内它们的身体难以适应。学过高中物理的就应该很清楚,水深增加10米,就增加了一个大气压强,鱼类生活在深海里面对的外界压力会非常大。但是鱼类不会像人类制造的潜水艇一样,内部空间固定,只做一个坚硬的外壳来硬性的抵挡海水压力。鱼类一般都是采取妥协的方式,让水可以进出身体,达到身体内外压强的平衡。

当深海鱼类被钓了上来,那么它会经历减压的过程,也就是说从舒适的环境中逐渐向不平衡的状态转化,由于随着上升直到海面之上,外部的压力逐渐减小,但是内部的压力不会变化,这就会产生一种状况,鱼“炸”了,像下图中就是石斑鱼,钓上来后经历了减压过程,也产生了相应的症状,眼睛突起甚至是胃都从嘴里吐出。

很多鱼类都有鱼鳔,它们内部充满空气可以调节鱼在水中的上下浮动。

假如在深海内,这个鱼鳔中的空气受到更大的压力,它的膨胀范围可能是鸡蛋大小,但是随着被钓出海面,经历减压过程,鱼鳔可能就变成鹅蛋大小,甚至会更大。因为被压缩的空气逐渐膨胀开来,这就导致深海鱼类无法靠着自己的能力游回深海。

因此很多海钓之后放生鱼类,都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它们的肚子上扎一个洞,这里实际上就是要把鱼鳔扎破,把多余的气体释放出来,这样可以让深海鱼类稳步地下降到它所生活的区域。

说在最后

在鱼身上捅一个洞,之后再把鱼进行放生,实际上有点道理但并不是那么科学,正常可以理解,通过对鱼鳔进行放气,之后让鱼类进入深海层。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种情况产生,如果手法不好可能就好多捅一个洞,并且这样的鱼被放生后感染的几率也很高的。

因为扎针的方法会破坏鱼腔体内封闭环境,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当然大家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放生流程,直接把钓上来的鱼捅一个洞再直接丢回海里,此后再继续自己的休闲,其实这样的鱼可能没有放生成功。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放生大海的鱼,为什么要在鱼肚子上捅一个洞?

首先,这个做法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有一定科学依据,几乎全世界都有这么操作的人。

只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追踪那些被钓上来后放生的鱼的存活率,发现给鱼肚子来上一针对一些鱼存活率确实有帮助,而对一些鱼却没有太大帮助。

我先来说说它为什么有一定科学依据!

鱼的气压创伤

我们知道,随着水深的增加,压强逐渐增加,而海洋的鱼类是分层而居的,每一个物种都生活在自己舒适的水深,换句话说,每个物种承受的水压是不同的。

当深海的鱼被钓出来的时候,由于压强的变化,它们将承受巨大的气压创伤,这有点像我们去高海拔的地区不能适应一样。

但是鱼类的气压创伤比我们要严重得多,典型表现就是眼睛肿胀,肚子膨胀,有时候甚至肠从尾部凸出,胃从嘴里凸出等等。

再严重一点的鱼鳞都有会立起来,甚至是鱼身破裂,当把气体放出时,就像是给气球放气一样会发出嘶嘶声。

至于为什么鱼的反应会如此激烈,这就要讲鱼类的一个重要器官——鱼鳔!

鱼鳔如何充气和放气

鱼鳔是鱼类的浮力控制器官,通过血液中的气体对其进行充气或放气来调节浮力。这种对鱼鳔的充气和放气可以让有鱼鳔的鱼在各个水层中自由移动,以充分利用进食的机会,而那些没有鱼鳔的物种(比如许多底栖物种),大部分时间只能待在海底附近。

当鱼游向水面时,水的压力会降低,鱼鳔内的气体就会膨胀。在正常情况下,鱼通常会将膨胀的气体重新吸收到血液中来适应水压的变化(有些鱼也会通过“打嗝”的方式从嘴里呼出气体)。

然而,当一条上钩的鱼迅速被拉向海面时,它将无法足够快地重新吸收或释放鱼鳔中的气体,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深海鱼出水的时候那么膨胀。

据信,从10米深的水中打捞上来的鱼就已经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气压损伤的影响,而将一条鱼从20米深的水里拉到水面会使其鱼鳔的气体体积增加三倍。

在许多情况下,膨胀的鱼鳔会挤压到鱼的内脏,这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或致命的伤害。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充气”的鱼无法从表面游向海洋深处,最终它会成为海鸟和其他捕食者的食物。

如果要放生一条膨胀的鱼,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排气,以便降低浮力,让它能够游到自己的水层。

这个可以让鱼自己慢慢排气,当然还有一种看着都疼的人工方法,那就是给鱼的肚子来上一针,扎穿鱼鳔放气。

这个方法到现在都有很多人在用,而且互联网上可以学到正规的操作步骤,但是排气是一种侵入性技术,可能导致感染和损害其他器官。

如果要用这种方法必须要有一些专业知识,以及对海洋鱼类比较了解才行,因为不同鱼的鱼鳔所在位置是不一样的。

我前面也说了,给鱼来上这么一针对于一些鱼的存活率影响不大,但为什么很多海钓者的人坚信给鱼扎一个洞确实可以帮助鱼呢?

海钓放生的存活率主要取决于深度

阿拉斯加对太平洋鳕鱼的研究表明,在减压过程中破裂的鱼鳔会在捕获后24小时内被密封,并恢复正常功能。

野生海洋动物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那些受点小伤的鱼好像确实一点都不致命,鱼鳔也确实并非扎破就致命的器官,这可能是“扎鱼鳔”的做法一直存在的原因之一。

现在国际上对各种鱼类释放后的死亡率研究还挺多的,2007年,一份来自西澳大利亚洲的一项关于鲷鱼释放后存活率的研究表明,释放鲷鱼的存活率主要取决于被钓起来时的深度。

这项研究涉及不同深度的约700条鲷鱼样本,其中不到30米深度的鲷鱼释放后死亡率很低(3.4%),45米和65米深度的死亡率上升到很高(69%),钩伤死亡率较低,而排气 (用皮下注射针刺穿鱼鳔)并没有提高鲷鱼的存活率。

(题外话:钩伤死亡率报告上没有给出具体数据,这个的死亡率很低,个人持怀疑态度,因为我在另外一份报告上看到钓伤影响吸食鱼类的捕食能力)

最后:深海鱼要如何放生呢?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认为慢慢地把鱼拉出水面可以让它们适应水压的变化,那就太天真了,这招并没有什么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压力变化太严重,即使是缓慢上升,鱼也无法适应。在一些测试中,鱼从30米的高度被带到水面后,需要很多天才能适应低压强的浮力。

一条鱼受到气压创伤的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它的深度,物种,以及释放后它恢复到舒适深度的速度等等,但和多快速度拉出水面没有太多关系,你也不可能用几天的时间把它拉出。

虽然慢慢把鱼带出水面作用不大,但是快速地把鱼放生到海里就显得很有帮助了。

如果你快速释放,仍在膨胀的鱼可能会游到足够深的地方来抵消突然减压的影响。

图为:配重鱼钩和配重箱

另一个选择是帮助鱼下降到一个安全的深度,这就会用到一些工具了,比如一个配重箱和配重鱼钩,让鱼和重物一起下层,确保鱼能够到达舒适深度,它自己挣脱或者我们帮助打开。

如果没有任何工具,也只能在鱼肚子上扎个洞了!一条膨胀的鱼被丢到海里是必死无疑的,而扎一下还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当然,最好还是减少深海垂钓,减少对海洋的破坏最好了,钓上来又要放掉也确实有点看不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