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当年的禁区现在已经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相比核辐射,人类似乎更加可怕。▲禁区里的野猪

当年爆炸发生后,核电站方圆30公里的区域被隔离起来,成为禁区,33.6万居民全部撤走,但禁区并非完全的无人区,第三号机组直到2000年12月才停止工作,期间仍有大量工作人员在禁区里活动。如今,核电站附近已经成为知名的旅游区,里面残留的核辐射已经非常微弱了,只要有通行许可,就算是核心区域都能进去,在那里停留7小时以内,所受到的核辐射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很多网红都跑去参观打卡,比如国内的侣行夫妇、雷探长等,国外的一些模特甚至在废墟里拍摄大尺度照片,导致《切尔诺贝利》的编剧都看不下去了,认为这些人的举动是对死者的极不尊重。▲禁区里的狼

所以不要听信网上的一些谣言,那里根本没有那么邪乎,像“变异巨鼠”之类的生物根本就没有,是上世纪末的伪科学杂志《奥秘》当中编造出来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距离乌克兰首都只有110公里,距离乌克兰和白罗斯边境只有16公里,并不偏远。

▲禁区里动物,依次为欧洲野牛、欧亚猞猁、驼鹿、棕熊

事故刚发生时,很多受到大量核辐射的动物当场死亡,即使侥幸存活下来的,它们的后代也大多是畸形,生下来几小时便死亡。但当地的野生动物没过几年便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开始繁衍生息,逐渐欣欣向荣,即使是核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动物们也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力,比如禁区内的青蛙体色更深,禁区内的老鼠体内可以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和酶以帮助修复DNA,禁区里被拍摄到的野生动物还有棕熊、狼、欧亚猞猁、普氏野马、欧洲野牛、野猪、驼鹿、獾、狐狸、河狸、水獭、水貂、乌雕、猫头鹰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禁区里的普氏野马

欧洲野牛和普氏野马这样的珍稀动物都能在禁区里安然生活,普氏野马是乌克兰动物学家在1998年放生的,没想到它们却能在禁区里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来,完全不受到影响。河流里鱼类众多,甚至还有附近的渔民偷偷跑进去捕鱼。事故刚发生的几年里,当地的动物数量明显下降,但随着大批人类迁走,野生动物没了人类的干扰,开始回到禁区里繁衍生息,只要适应了核辐射环境,这里对野生动物来说简直是天堂,不用担心偷猎者,也没有人敢来打扰,除了一些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之外,这里的动物几乎见不到其他人,除了残留的少数核污染之外,人类造成的污染也变少了。

看到了切尔诺贝利的现状,不禁引人深思,或许对野生动物来说,人类是比核辐射更加可怕。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1986年4月26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到人间,一个叫“切尔诺贝利”的小镇,被一声巨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可以说,这次核泄漏是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核灾难,它的惨烈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因为当时参与切尔诺贝利救援工作的人就有60多万,直到今天,34年过去了,这场灾难对人类还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这场核泄漏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都知道当年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威力大,但是,这次核泄漏威力更大,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原子弹的威力,我们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400颗原子弹的威力自不必说。

在这场灾难中,如果人类待上5分钟,那么整条命就没了。因为这次核辐射太惨烈,所以影响了全世界,很多人对于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都很熟悉。

切尔诺贝利本来是一座位于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交界以南的小镇,就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小镇而已,不过后来苏联在那里建造了核电站。

核电站的建造带动了这座小镇的经济,慢慢的,小镇就变得繁华起来了,如果没有那场核泄漏,这座小镇现在的发展,肯定是非常强大的。

不过即便有再多的假设,也都仅仅是假设而已。

1986年4月26日那天,因为技术员的操作失误导致核泄漏,大量的有害物质被释放出来,当时1400公里外的研究所都探测到了核辐射数值,而且数值还很高,让人细思极恐。

核泄漏发生以后,周边有10多万的居民都被疏散开了。

我们用两组数字来看一下,这个核泄漏的事故到底有多严重。

一:核泄漏释放出了8吨强辐射物质,当地和周边一共有32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权威专家说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后遗症需要800年,800年什么概念,真的很恐怖。

核辐射对人类的伤害都这么大,那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都一样,事故发生后,人类都被疏散了,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不得已才把其它生物丢在了那里,只能让它们在被污染的禁区里自生自灭。

核泄漏对动植物的影响

就拿植物来说,核电厂周边很多本来绿色的树叶因为核辐射,全部都凋零成了红色,那些树木最后枯萎而死,这种变异想想都可怕,有很多植物都因此而死。

再说说动物们,遭遇核辐射的动物大都畸形严重,直到1999年动物畸形的数量又再次增加,此次事件的研究员曾专门统计过,十多年后,依然还有将近有400只的畸形动物出生。

这些畸形动物都有什么特征呢?比如,原有的四肢变成了五肢,不仅身体体型小,而且颜色也与正常的动物有所区别。

这场灾难对于鸟类来说致命性更强,鸟类畸形更严重,基因变异很厉害,繁殖能力下降,最常见的布谷鸟不见了踪影,燕子更不用提,几乎灭绝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脊椎动物受核辐射的影响也很大,比如蜻蜓,蝴蝶、蜜蜂、蚂蚱等昆虫和蜘蛛数量也在锐减。

看到这,可能大家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个地方的动物是不是后来都全部灭绝了呢?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有时候动物的生存能力真的很强大,原以为发生这么严重的核泄漏之后,动物肯定会因为变异最终死亡,然后在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

然而,后来科学家在调查中却发现,很多野生动物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能够正常繁殖,更不可思议的是,动物数量竟然翻倍增长。

科学家都发出感慨,没有了人类大范围的捕杀,这个让人类忌惮的禁区却成了动物们的天然保护区,虽然受到了辐射影响,有可能基因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核辐射而灭绝。

相关资料显示,有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为了避免自己受到影响,他在野外放置了一系列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镜头里出现了非常多的野生动物的身影,比如狼和野猪等动物,更惊奇的是,竟然还有野牛的身影,要知道在核辐射以前,这个地方的人们根本没有看到过野牛。

真的很神奇,核辐射34年之后,切尔诺贝利这片无人敢踏足的禁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寸草不生,动物也没有大规模的变异死亡,那些即将灭绝的动物却又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这场在人类看来,史无前例的灾难,对于动物们来说,却是因祸得福了。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因为核辐射致死的狗狗只有少数,正常情况下经历过核辐射的狗狗寿命基本是三岁,但是,很多狗狗都活到了十几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濒临灭绝的生物却在大量繁衍后代。

补两刀有话说: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长出了一口气,突然间对“保护野生动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如此大的灾难核辐射都没有让动物灭绝,但是人类的捕杀却让很多稀有动物陷入了灭绝的境地。

没想到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竟然比核辐射还要惨烈,所以,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保护野生动物更不分国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担负起这样一份责任,让这个地球更美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 ,堆芯熔毁,放射性物质泄漏 ,辐射尘遮天蔽日 ,几乎弥漫至整个欧洲…… 人群开始撤离,那里顿时变成人间地狱,事故前后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 ,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整个切尔诺贝利 ,空无一人, 成为没有人敢踏入的禁区。

那么当年那些动物都怎么样了?

切尔诺贝利事件释放的辐射是投放在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的100倍以上,灾难发生后,4号反应炉被钢筋混泥土石棺覆盖,当局在反应堆周围建立了一个半径为18英里的隔离区。切尔诺贝利周围的同位素类型主要是铯-137和碘-131,来自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能量可以破坏DNA,如果DNA损伤超过一定程度,细胞无法修复。就产生DNA突变,如果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中,突变就会传给下一代,导致致死胚胎或先天缺陷的畸形胚胎。此外,一些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毒性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效应也影响受影响物种的健康和繁殖。由于随机突变或者对DNA的损伤突变几乎都是有害突变,因此切尔诺贝利事件导致的动物突变都是有害的。目前并没有切尔诺贝利周围发现有益方向的变异动物,因此不要幻想出各种科幻电影中的基因强化或巨型超级动物,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立即可以观察到到农场畸形动物增加,在1990年再次飙升,大约有400只畸形动物出生,有些动物天生四肢增多,颜色异常,体型较小。辐射对家燕的影响最为严重。1991年至2006年的一项对家燕的研究表明,禁区内的鸟类比外界对照鸟类表现出更多的异常,包括畸形的喙、白化的羽毛、弯曲的尾羽和畸形的气囊,大脑通常较小,精子畸形繁殖率下降,白内障。虽然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发现过严重畸形的野生动物,但大都只是暂时的。因为严重畸形的动物生存能力差,大都刚出生未久就死亡,甚至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死亡或被捕食者吃掉,毕竟适者生存,辐射对个体会造成很大伤害,但对整个群体造成的损伤不大。1986年,该地区几乎没有野生动物,栖息地被奶牛场和松树种植园所占领,但在撤离后大型哺乳动物几乎立即开始出现,动物数量很快激增,隔离区包括多达400只狼。这是地球上密度最高的狼群,一度被认为已经从欧洲消失了的欧亚猞猁也在切尔诺贝利繁衍生息,其它可在这个区域内看到的动物包括:野马、獾、天鹅、驼鹿、麋鹿、海龟、鹿、狐狸、海狸、野猪、野牛、水貂、野兔、水獭、猞猁、鹰、啮齿动物、鹳、蝙蝠和猫头鹰,大都都生活在“红色森林”中,因放射性尘埃把树木染成红色而得名的。核事故之后,除了人类胎儿畸形之外,还有诸如猪牛先天畸形、鸟禽畸形、老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变异。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这里的老鼠似乎出现了先天抗辐射的能力,当然这个研究仍然值得商榷,除了动物外,昆虫也发生了变异,有些体积变得更大,俨然一个不适用居住的地方,只有动物在不断适应这个环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有句很出名话“切尔诺贝利最大的灾难,并不是辐射,而是谎言。”切尔诺贝利核禁区内没有变异的动物,野生动物一切正常,变异的动物一切都是谎言,没有变异的巨鼠,更没有大家想象出来的哥斯拉。

1996年,美国德州技术大学的罗伯特·贝克和乔治亚大学的荣.切斯宣称在该地区的田鼠种群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变异现象。不过一年之后他们又宣布撤回他们此前的论文,原因是他们复查后发现已经找不到那样的变异现象了。那些人们担心的因核变异导致的恐怖生物并没有出现,曾出现在国内某科普读物上的“切尔诺贝利巨鼠”只是谣传而已。

切尔诺贝利破坏性的辐射可能对牲畜造成长期影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灾难发生后几年,附近被污染地区的猪牛先天畸型的发生率仍然较高。但最主要结果不是使生物获得某种能力,而是使生物得病,比如发育异常或者癌变,最终导致寿命衰减,并且并未显示明显的遗传变异现象。

三十四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真正野生保护区之一。隔离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物。 大型哺乳动物有:马鹿、狍子、野猪、驼鹿、马、野牛、棕熊、猞猁、狼、野兔、河狸、水獭、獾、水貂和北极猫,可能还有其他的20种哺乳动物,包括蝙蝠,还有十种或十种以上的大型鸟类,包括鹰、隼、猫头鹰、鹳和天鹅,甚至狼的密度比以环境保护著称的美国黄石公园还要高得多。

有科学家检测推断,事故发生区域在未来的两万年内都不可用于人类居住。但对这里的野生动物来说,切尔诺贝利最大的威胁,依然还是人类。

专家在研究中指出,辐射并没有抑制切尔诺贝利野生动物的数量,有蹄类食草动物体内确实检测到了高于正常水平的放射性。由于这些动物食草,而像地衣和蘑菇一类的植物很容易积累辐射量。也因为食物丰富,这些动物看起来更壮硕了,但不是遗传变异造成的。有很多新物种在核泄漏十年后被人们陆续引进到隔离区。

1998年,31头在野外几乎灭绝的普氏野马被转运到这一地区,其中8头在运输途中或抵达后死亡,但另外的23头成功的存活下来并开始繁殖。随着核污染的稀释、时间的流逝,生活在切尔诺贝利污染区的野生动物畸变体越来越少,生命经过世代交替,也会慢慢回归到自然状态。

切尔诺贝利禁区已重回大自然,而生活在附近的人们知道有的地区已经相对安全,很容易打到的猎物,非法偷猎和捕捞活动日益剧增。尽管科学家们建议不要食用来自污染区域的动物,但是可能存在的辐射风险无法阻止附近的非法捕猎者。尽管对仍然存在的辐射暴露可能产生的长期健康影响存在争议,但一些人已经返回被遗弃的村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一个地方,这里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而且还是连续性的,结果导致大量的高辐射散发到大气层中,而且覆盖了大片区域,被广岛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还要强400多倍,真的是太可怕了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也是非常严重的,近日日本既然决定将核废水倒入大海,引起世界公愤,被波及的海洋生态系统将将会遭到核辐射的损害,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核辐射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话说回来,我们接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继续讲,此次事件报告损失了2000亿美元,是近代以来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现在这次核泄漏已经过去34年了,那么这片地区的动物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呢?

据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老鼠已经变异了,跟正常的老鼠有所不同,一眼看上去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人类的失误,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这些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甚至让它们生不如死,长期生活在核辐射的阴影之下

与此同时,还有320万人遭受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周围的群众也是紧急撤离,“核电站”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将会很难控制,周围一切人和物都要遭到致命性的打击

除了动物之外,被核辐射辐射过的人l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们的样貌也发生了变异,小孩子的头长的奇大无比,好像电影里面的外星人,看起来也是十分可怕的,不过他们无时无刻也都在遭受着核辐射带来的病痛,很是折磨人,最要命的是这种核辐射,不会一下子消失啊,可能需要几年,乃至上百年才会消失,所以核电站辐射的地区也成为了人类的禁区

核辐射的威力是非常恐怖的,哪怕这些人和动物在当时没有死去,但是过了几年后也都会相继死去,15年内就大概有六万多人,因为核辐射失去的生命,还有大概13.4万人,每天都在遭受到核辐射的折磨,

核泄漏发生后,再也没有人敢涉足这里,1998年,乌克兰动物学家为了测试动物,还能不能在这里生长,于是释放了30只濒临灭绝的普氏原羚马,值得庆幸的是它们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生态也在不断地开始修复,而且没有了人类的破坏与捕杀,这里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它们甚至还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里面安家,成为动物们的栖息地,希望人类不要再涉足这里,还动物一片天地

虽然这里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件,但是该地区的动物也不像电影里面描述的变异的非常可怕,电影里面表述出来的都是核辐射后动物,变异奇形怪状,身体变得巨大,是原来的几十倍,老鼠甚至比人还大,真实的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畸形的动物的确增加了很多,但没有变成超巨型生物,就像人类有了残疾一样,身体不正常了而已,1990年,这里又增加了400只畸形动物出生,有一些它们颜色发生了改变,四肢也不健全,或者增多,这才是真实的变异,辐射对燕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这里的动物已经多了起来,有一些看起来还挺健康的,这里也成为了人类的禁区,禁止涉足,一般人根本不了解里面的具体情况,有一些有通行证的,进到里面去,看见动物们还是活的挺好的,可能是经过30多年的修复,有的动物与已经慢慢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它们的天堂,不要再遭受到人类的牵连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后,变异的动物成什么样子了?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凌晨,史上最严重的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由于工程设计缺陷,再加上工人操作不当,使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反应堆内因温度过高而冲破保护壳,导致放射性物质不断泄露。

当时,正在值班的消防队员接到报警,但报警人并没有告诉他们是核泄露,导致他们没有穿着防辐射服就冲进了前线。

在灭火过程中,由于核电站的温度非常高,以至于水和化学剂被瞬间蒸发,就连消防员的靴子都融化在沥青之中。但即使如此,消防员们也没能控制住大火。

核电站被爆炸冲击后,泄露出的核辐射强度非常高,大约为每小时15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在0.01毫伦琴以下。由于核辐射过量,使得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在之后不久相继去世。

即使如此,人们依然没能阻止核辐射,在核电站爆炸之后不久,核电站附近7公里以内的松树、云杉逐渐凋零,周围近1000公顷的森林死亡。

由于爆炸的瞬间将辐射物喷射到天空之中,这些尘埃微粒随着气流的作用,逐渐辐射到整个欧洲地区,使得当时的欧洲笼罩在核辐射的威胁之下。

而在核电站周围30公里以外,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癌症患者、畸形患者不断增加,据当地人们观察,大约有20%的小猪出生后眼睛不正常。

在灾难过去两年后,人们为4号核反应堆浇灌了一层厚厚混凝土,用以包裹住里面的辐射物质,并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的带有辐射的土,将周围的村庄掩埋,尽可能的让辐射物不暴露在空气中。

在这场事故中,大约有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有成百个村镇被迫搬迁,当地的水源更是被辐射物所污染,以至于当地人无法继续在此生存,只能搬迁别处,这也使得切尔诺贝利成为了荒凉的不毛之地。

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可能要延续几百年。

切尔诺贝利的动物们

事故发生之后,当地规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0公里的范围内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并将这里设置为禁区。然而禁区之中并非没有生物生存,对动物来说反而是天堂。

当地的动物虽然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与人类共存,它们在这里生活的更惬意,甚至有些动物已经适应了这里高辐射环境。

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学教授从2000年开始访问切尔诺贝利地区,研究发现这里的鸟类、老鼠和一些细菌展示出了对辐射的耐受性,而且在隔离区生活的老鼠和外界的老鼠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核辐射虽然会导致变异,但变异是没有方向的,其中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变异则在高辐射环境之下被淘汰了,但有些变异恰恰使它们提升了对核辐射的耐受性。因此当地的鸟类、老鼠以及部分细菌等拥有了适应高辐射环境的能力。

除了这些动物之外,还有一些动物因核辐射过量而导致身体发生变异,比如:红椿,科学家发现无人区中的红椿翅膀上的黑色斑纹已经融合了起来。

还有蝉,由于高辐射环境使得它们的关节里又多长出了一条骨骼。

切尔诺贝利当地生活着一种雨蛙,正常情况下雨蛙的颜色是深绿色,但因为核辐射使得它们的颜色比正常蛙黯淡了许多。

灰狼曾经一度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动物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使得它们数量不断减少,虽然人们为它们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依然没有阻止它们数量减少的步伐。

而如今,生活在无人区的狼,数量是附近4个自然保护区数量的7倍之多,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核辐射而言,人类更为致命。

人们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曾经尝试将濒临灭绝的30头普氏野马放归到无人区中,原本以为它们可能无法适应当地的高辐射环境,但几十年过去了,它们的种群在无人区壮大了不少。

从这些动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核泄露事故导致了当地生物数量减少了许多,尽管幸存的生物都要面临高辐射,寿命缩短许多,但相比于外界,它们宁愿在这里生活。

总结

核电站泄露虽然给当地人类以及动物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破坏,但相对于外界而言,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更为惬意,甚至因为没有人类的打扰,它们的物种数量都得到了恢复。

由此我们可以反思:我们人类对动物们的伤害,可能比核辐射更严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