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吗?
在刘邦开国的过程当中,韩信发挥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如果没有韩信的话,刘邦能不能战胜项羽,确实不好说。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刘邦就算想赢,也绝对没那么轻松。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产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在讨论韩信的影响力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
公元前206年,在萧何的大力支持下,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韩信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开始深刻影响秦末历史的走向。
韩信被拜为大将之后,首先帮助刘邦制定了先定关中,然后再谋取天下的整体战略。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很快率军暗度陈仓,挥师攻入关中。当时项羽正率军在山东地区作战,根本无暇西顾,这也给了刘邦迅速吞并关中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迅速横扫整个关中。仅仅数月之后,关中地区就尽归刘邦所有。只剩下一个章邯,暂时还在负隅顽抗,但是也已经被汉军彻底围困了起来。
在扫平关中的过程当中,韩信无疑是居功至伟,同时也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原本驻守在关中地区的章邯、董翳、司马欣等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刘邦吃下了全部的地盘。而董翳和司马欣两位诸侯王,更是被打得直接投降,不得不与刘邦结盟,一起对抗项羽。
尤其是章邯,和另外两位秦朝降将相比,章邯好歹也称得上是名将级别的将军了。当初在巨鹿一战当中,就连项羽都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艰难地将章邯击败。然而如今,章邯在韩信面前,却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几次遭遇战之后,便被围在了废丘,再也没有挣扎的能力。
随着关中地区被逐渐扫平,几大诸侯也纷纷前来依附,和刘邦结盟,一起进攻项羽。在几大诸侯的帮助下,再加上当时项羽带走了大量的精锐,前往山东地区作战。此后不久,刘邦更是直接率兵攻入了彭城,占领了项羽的老窝。
这一连串的胜利,让刘邦也越发飘飘然起来。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就在不到一年之前,刘邦还仅仅只是汉中地区的一个普通诸侯王。不管是麾下的实力,还是个人声望,都远比不上其他项羽。甚至就连其他诸侯王,都可能比刘邦更强。
但如今,仅仅不到一年之后,刘邦便率领大军一路打到了项羽的国都。而且,刘邦麾下的军队,再加上其他诸侯王派来助阵的军队,总数更是超过了五十万之多!这种巨大的胜利,不管放在谁的身上,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冲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拿下彭城之后,刘邦开始变得有些忘乎所以,并没有趁着己方占据优势,继续扩大战果。反倒是开始和其他诸侯王一起,夜夜笙歌,每天晚上一起开宴会。
对此,韩信却并没有掉以轻心。韩信似乎天生有着敏锐的战争直觉,即便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仍是没有任何心境上的变化。而韩信的这种直觉,很快也得到了验证。就在刘邦占领彭城之后不久,项羽火速率军返回。
再之后,项羽亲率三万精锐,直接从正面击溃了刘邦这边的五十多万联军。三万打五十多万,而且还是近乎碾压的姿态。不得不说,项羽的战斗力,确实非常恐怖。
彭城之战战败之后,刘邦被项羽一路追着打,差点就被打得全军覆没了。关键时刻,又是韩信挺身而出,帮助刘邦收拢溃散的军队,重新组织了防线,刘邦这才稳住了阵脚。不过,仗打到这一步之后,那些原本支持刘邦的诸侯王,瞬间都倒向了项羽。原本处于顺风状态的刘邦,处境一下子就变得艰难了起来。
彭城之战以前,刘邦是带着一群诸侯王,围攻项羽;而彭城之战以后,则是变成了项羽带着一群诸侯王,围攻刘邦。
仗打到这个份上,刘邦被项羽和其他诸侯王同时针对,似乎已经再难有回天之力了。但是接下来,韩信却用他当世无双的军事才能,硬是打开了局面。
彭城之战以后,韩信先是帮刘邦收拢了溃败的军队,重新组织了防线。此后两年里,刘邦一直率领军队,在荥阳这边牵制项羽的主力。至于韩信,则是率领极少的一部分军队,前往北方作战,去消灭那些和项羽结盟的诸侯王。
这个方案,光是听上去就已经无比疯狂。韩信只是刘邦麾下的一个将军,手下也只有少量兵马,怎么可能灭掉那些和刘邦一样强大的诸侯王?而且还是好几个?但接下来,韩信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彭城之战结束后,韩信先是率领少量兵马,前去平定魏国。得知韩信到来以后,魏王当即派遣大量军队,把守在黄河沿岸,阻击韩信的到来。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接下来,韩信只靠着一些木桶和木盆,便悄悄渡过了黄河,最后直接生擒了魏王。
平定了魏国之后,韩信也就算是在北方彻底打开了局面。接下来,韩信带着刘邦给他的三万兵马,又迅速平定了北方的代国,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山西地区。而韩信灭代之后,刘邦为了挡住项羽的正面进攻,竟然直接收走了韩信麾下的大部分军队,让韩信差点成了光杆司令。
但是,在这之后,韩信却再次完成了华丽的逆转,直接从当地募集了很多民兵,重新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虽然只是民兵,但是在韩信手上,却被化腐朽为神奇。此后,韩信更是靠着这支民兵军队,正面击溃了赵国的二十万精锐,直接一战灭了赵国。
韩信灭赵的这场战争,后来还衍生出来一个成语,叫做‘背水一战’。
随着赵国被灭,此后,韩信又派人去联系北方的燕国。燕国国王臧荼,见到韩信如此生猛之后,干脆直接投降了。等到燕国投降之后,整个中原北方,除了山东地区之外,几乎已经全部落入到了刘邦的手里。
而随着韩信逐渐横扫北方,山东战场也成了韩信的下一个目标。对于楚汉战争来说,山东地区的归属,可谓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刘邦正是因为项羽率主力前往山东作战,所以才能趁机攻下彭城。
而项羽在回师之前,也拥立了一个齐王,并且留下了不少军队,算是暂时控制住了山东。对于项羽集团来说,一旦山东地区被韩信攻占,项羽集团就会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到那个时候,项羽肯定是必败无疑。而对于刘邦集团来说,只要攻下山东,就可以从侧面进攻项羽。这场楚汉之争,基本上也就算是大局已定了。
正是因为山东地区如此关键,所以,当韩信开始进军山东之后,项羽果断派出自己的大将龙且,率军进入山东,支援那位齐王。此后,龙且和齐王合兵一处,号称拥兵二十万,全力抵挡韩信。
在整个秦朝末年的这段历史上,龙且也算是能够排进前十的顶级将领了。而当时在项羽麾下,也很难再找出另一位比龙且更能打的将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羽才放心让龙且去对付韩信,希望龙且能够击败韩信,为自己增加几分胜算。
但结果,龙且到了山东之后,非但没能击败韩信,反倒是被韩信打得全军覆没。整整楚军精锐,被韩信一口气吃得干干净净。
这场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韩信顺利占领了整个山东,可以从侧面进攻项羽。与此同时,项羽集团则是兵力大损,胜利的天平开始彻底倒向刘邦。
对此,项羽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潍水之战结束以后,项羽果断提出,要和刘邦平分天下。项羽的这个建议,其实也是想拖延一段时间,等到自身恢复一定实力之后,再和刘邦交战。但刘邦也不傻,在收到项羽的谈判请求之后,刘邦先是假意答应了项羽的请求,然后等到项羽撤军之后,刘邦忽然指挥所有军队,大军压上,开始疯狂围攻项羽。
在这场围攻当中,韩信也率领麾下的大部分军队,从山东地区赶来。随着韩信的到来,项羽在正面战场上,更是节节败退,再也不是刘邦的对手。最终,项羽被韩信指挥大军,围困在垓下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围困之后,项羽再无任何胜算,只能率领小股精锐进行突围。最终,在乌江之畔,项羽被汉军追兵追上,不得不自刎于此。
随着项羽身死,长达数年的楚汉战争,终于彻底结束了,刘邦也因此得以顺利建立汉朝。在这个过程当中,韩信发挥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韩信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刘邦攻略关中,而后又开辟了北方战场,从侧面牵制项羽的主力。
如果没有韩信的话,刘邦麾下绝对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带兵横扫北方,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连灭数国,并且在山东地区消灭大量的项羽集团主力之后,拿下山东。刘邦想要在短短四年之内,便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够迅速攻下关中的可能性,就已经很低了。当然,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不过,缺少了韩信的刘邦,想要在极短时间内扫平关中,再向外扩张,那就绝对不可能了。
所以,一旦没有韩信的存在,刘邦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占领整个关中之后,项羽迅速率军回援。再之后,刘邦想要打下彭城或者攻略北方,那就绝对不可能了。此后,刘邦大概会在函谷关一带,和项羽展开长时间的对峙。而这种局面,则是完全等同于当年战国七雄争霸天下的情况。
在这种局面当中,刘邦所率领的汉政权,基本上等同于当年的秦国。想要统一天下,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绝对会打得非常艰难。就算刘邦最后有可能统一天下,那恐怕也是十年甚至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如果是最坏的情况,或许,缺少韩信辅佐的刘邦,压根就走不出汉中。别说和项羽争天下,就算关中地区,刘邦都拿不下来。要是那样的话,别说当皇帝,最后刘邦会不会被其他诸侯国吃掉,恐怕都是一个巨大的疑问了。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吗?
韩信真™可怜,立不世之功,没有封赏,被莫须有罪名诛杀并夷三族
千年以后,功绩还被后人全部抹杀掉了
惜哉淮阴侯,哀哉淮阴侯,悲哉淮阴侯!
你这一辈子,做的最失败最让你后悔的事,是给刘痞子打江山
遇到过的最幸运的事,是遇见了萧大人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吗?
为什么要这样问?你为什么不问如果没有刘邦,韩信能当上大将军吗?这样问就是把问题本末倒置了,韩信能百战百胜名扬四海,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是个大将军。
韩信在遇到刘邦之前非常的落魄,基本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韩信是一个儒将。什么叫儒将,儒将就是兵法主要靠读书而来,战争形式也是靠分析,而经验主要靠以往的战斗实例的总结。
韩信明显属于儒将,他在当上大将军前几乎没有领兵打过仗,最大的官职就是在项羽帐下当了一名执戟郎。什么是执戟郎,说白了就是项羽的帐前警卫。而韩信明明是个书生,却干着保镖的工作,这对韩信来说是个侮辱!
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韩信以一个执戟郎的身份去给项羽建言,项羽没有采纳。于是他弃楚投汉,在刘邦军中当了一名小兵,貌似还不如在项羽手底下干。最后竟然因为连坐的罪名要被处死,幸亏夏侯婴救了他,并且在刘邦面前举荐了他,刘邦这时当然还是没瞧上他,只给了他一个治粟都尉的职位,治粟都尉属于后勤系统。
韩信后来因为才能得不到施展,于是逃跑了。在这之前他曾经在萧何面前吹过牛,说自己是如何如何厉害,萧何有点相信,但是没当回事。韩信一跑,萧何知道了这个人的志向,也就是说有如此志向的人如果不为刘邦所用,出去必然是个祸害,于是萧何追上了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在萧何的极力举荐下,刘邦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从此刘邦终于有了左膀右臂,而韩信也犹如鱼游大海,龙入卷云,从此开启了一个新格局。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韩信接连灭掉魏国、代国、赵国、齐国。最后形成了对项羽势力的全面包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做到这些吗?很明显不能,出汉中计策张良肯定也能想到,灭魏、代、赵、齐这些国家张良肯定也能想到,但是张良实现不了。这就是韩信不能被别人替代的理由。
假如没有韩信,刘邦肯定还会联合其他的势力,在南边他还会联合吴芮,联合英布。在北边他还会联合魏王豹,赵王陈余等人。最终还是会战胜项羽,但是时间会很长,也许要有十年之久,而韩信的加入使得这个时间大大的缩短了。
而韩信如果没有刘邦的扶持,也许他会成为一个普通人,默默的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历史上不会留下任何记载。因此对于刘邦和韩信两个人,刘邦无论如何是要在历史上留名的,因为刘邦入关中,接受秦王子英的投降,这一件事情足以使他留名青史。而韩信如果不是傍上刘邦,也许他根本没有一丝机会在历史上留下只言片语。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刘邦是一个非常宽宏大量的人,他善于联合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因此在天下期待一统的情况下,刘邦平定天下是迟早的事情,如果没有韩信,这个过程会很曲折,但是终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刘邦统一天下,当上皇帝。但是反过来,如果韩信没有了刘邦的提携,也许我们今天就根本不会知道历史上有韩信这个人,这就是两个人的本质区别!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吗?
没有韩信,刘邦照样当皇帝,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一、政治上,韩信的地位很重要,但并非不可取代。
韩信是方面军统帅的地位,而刘邦掌管所有的经济、军队、人事。换句话说,韩信是刘邦棋盘上的一环,他不在了,也会有别人去做这个位置,只是能力和效果比不上韩信。
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之前,韩信并没有队伍。他是在刘邦逃回荥阳之后,收拢“京索”一带的残兵,才有了一点兵力。
之后刘邦在荥阳固守,拖住项羽,然后派韩信北上消灭那些弱小的诸侯。韩信用了一年半横扫北方,那么如果换了曹参、灌婴、周勃等等合力北上,能不能完成这项任务?有了关中的兵力和粮草支持,三五年总差不多了吧。
二、经济上,刘邦有雄厚的基础。
当时关东的大片土地,由于连年征战,土地生产能力和税收能力是很弱的。而关中,有秦国打下的老底子在,虽然经过了一番折腾,但生产能力还是比关东强一大截。
更何况,关中即有“沃野千里”,又有“金城之固”。即便在东边吃了亏,也可以闭关自守,凭借地利和经济优势慢慢的耗死项羽,也只是时间问题。
刘邦还有一招杀手锏:合纵连横。
三、外交上,刘邦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仅仅半年后,田荣、陈狳就开始挑事,刘邦也紧接其后,出兵三秦、纠集五诸侯东进彭城。可以看出,在外交上,项羽是不合格的。
刘邦就不一样了:
和张耳结成儿女亲家;
先羞辱英布然后高高抬起,让他彻底折服,从此俯首帖耳;
韩王信,被灭了国来投奔刘邦,刘邦帮他复国,从此成为东大门;
魏豹之流不服管教,那就灭了。
这份纵横捭阖的手段,当世无人能出其右。没有韩信,刘邦照样当皇帝,只不过推迟三年。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吗?
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曾经宴请有功之臣,在宴席上,他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击败项羽,主要得益于三个人的帮助,他们分别是萧何、张良和韩信,刘邦还把他们称作为“汉初三杰”,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你相信了刘邦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很多人将萧何、张良和韩信三个人推上神坛,殊不知“汉初三杰”的名头可不是大家公认的,那是刘邦自己总结出来的。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还能不能得到天下成为皇帝。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早就被项羽搞死了,还坐什么天下呢?但在我看来,就算没有韩信,刘邦获胜也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早晚而已。因为刘邦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政治家,争天下最终获胜的人往往是最出色的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项羽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但他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韩信和项羽十分类似。韩信在项羽手下时,只能做个执戟郎,他想出谋划策,项羽也不重视,这并不说明韩信没有军事方面的天赋,而是项羽这个人没有容人之量,也不能够知人善任。
刘邦和项羽截然不同。韩信投奔刘邦,本质上不过是楚军的一个逃兵,但刘邦收留了他,把他安排在萧何手下,做了个治粟都尉,掌管汉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让萧何替自己考察韩信,因为夏侯婴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是个人才,可以重用。但一个马夫的话,刘邦并不能完全信用,因此他才让萧何去进一步考核韩信,知人善任的前提是知人。经过萧何考核之后,萧何也认为韩信是个人才,他便对刘邦说道:“汉王,如果你只想做一个汉中王的话,韩信对你没什么用,但你想和项羽争天下,韩信就必须使用!”刘邦没有立刻采纳萧何建议,而是做了冷处理,让韩信继续做他的治粟都尉。
韩信忍不住了,决定另谋高就,于是选择了继续做逃兵。萧何知道后,立刻去追赶他,当刘邦知道萧何离开自己的时候,他才有点生气,毕竟萧何是丰沛的大佬,他走了意味着什么,刘邦很清楚,很多人可能都要开溜。因此当萧何回来的时候,刘邦没好气地说:“你不是跑了吗?还回来干什么呢!”萧何说:“我是去追韩信,韩信走了的话,你就真的众叛亲离了,大家都没有盼头了!”刘邦不糊涂,他知道萧何字里行间的意思,于是他亲自见了韩信,并当天就任命韩信为汉军主将。
韩信成为主将后,并没被安排去和项羽直接交战,实际上,在正面战场和项羽周旋的一直是刘邦。刘邦尽管屡败屡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每次失败后,刘邦都可以卷土重来。而韩信一直在替刘邦扫清外围的障碍,直到韩信击败龙且,消灭了楚军骑兵几万精锐主力,才算是和楚军来了次正面交锋。刘邦尽管一直在打败仗,但每一次失败后,他都会变得更强,而项羽从表面上来看,好像一直在胜利,但却把部队打得越来越少。几次败仗并不算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刘邦不死,就可以卷土重来。
没有了韩信,只不过刘邦的步伐会慢一些而已,因为那个时代最厉害的人既不是“汉初三杰”,也不是西楚霸王,而是出身于市井的刘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能当上皇帝吗?
也一样可以当皇帝,后人吹韩信如何神乎其神,但后世却没有一个政治家,吹嘘自己象韩信一样带兵如神,而不带兵的张良,后世的政治家却往往自比张子房,希望自己象张良一样有惊天纬地之材,证明在政治家军事家眼中,韩信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将材,而翻看刘邦打赢统一中国的战略,貌似是打仗的重心在长江以北,实际却是将忠心于l自己的精锐部队沿长江边向项羽挤压,分给韩信的兵都是散兵游勇的多,目的只是制造声势,吸引项羽将注意力集中在长江以北,而项羽果然是一个不懂布局兵法战略的人,将大部分主力部署在中原地带,和韩信打消耗战,而刘邦非常熟悉自己家乡地势人脉,将项羽后背靠的实力用收买的方式,一一瓦解,于是项羽的兵势,马上由强转弱,快速走向崩溃,也就是项羽死于四面楚歌的由来,不是说韩信不重要,而是说韩信的作用更多是破坏,拖垮项羽的实力,是刘邦要韩信带兵的目的,韩信只是一个会带兵的将材,不是一个统领全局的帝王之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