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则天在位时与面首生了儿子,唐朝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如果武则天和她的面首生了孩子,唐朝的历史确实有可能会彻底改变。但问题是,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已经67岁!

这个年龄的女子,在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唐朝,还想生孩子,根本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既然是假设,我们也不妨大胆一些。如果武则天当时真有生育能力,而且真的和自己的面首,生下一个孩子的话,唐朝的历史,估计肯定会因此而改变。

至于为什么,我们来简单捋一下武则天的人生,自然就明白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人生,其实非常不幸。武则天本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女儿,但是在武则天12岁那年,武士彟就去世了。而武士彟去世之后,武家内部为了家产之类的原因,闹得非常不愉快。

最后,年幼的武则天,更是和自己的母亲姐妹一起,被自己的哥哥扫地出门。多亏了武则天她妈这边,还比较有背景,所以武则天离开武家之后,倒也没有太过遭罪。但后来,仅仅两年之后,武则天便被选召入宫,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

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武则天在后宫的生活,其实非常的不开心。一方面,后宫的规矩比较森严,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在后宫生活,这个寂寞和枯燥,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李世民比武则天大了整整一代人,对武则天根本谈不上任何宠爱。

就这样,在后宫混了十多年之后,武则天逐渐长大。在这期间,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前去侍奉。在侍奉李世民期间,和太子李治有了私情。李世民去世之后,按照当时的规矩,武则天不得不出家为尼。

后来,李治去寺庙烧香,意外见到了武则天,两人旧情复燃。恰好当时李治的后宫内部,也不太平,皇后正在和一个贵妃争宠。为了打击这个贵妃,皇后便主动把武则天接进宫,做了李治的妃子。

因为近年来很多影视作品,都涉及过这一段,所以目前大家对这段历史,了解得相对也更多一些。但同时,还有一部分历史真相,电视剧里并没有表现出来。

实际上,武则天被李治重新接回皇宫以后,日子反倒过得更苦了。因为这时候的武则天,需要为了自己的地位,去不断地进行斗争。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武则天就再也没有休息过任何一日。

直到数年之后,因为武则天帮助李治,斗倒了朝堂上很多老臣,巩固了皇权。武则天这才成了皇后,自己的儿子也被立为太子。照理来说,到了这个时候,武则天总该过上幸福的生活才对了吧?但结果依然让武则天失望了。因为在这之后,李治开始逐渐觉得,武则天已经有些过于势大,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出于皇帝的谨慎心理,李治开始对武则天越来越不满,甚至曾经有过废后的念头。多亏武则天及时察觉,及时向李治认错求情,这才避免了被废的命运。但这件事之后,武则天的不安全感,变得更加强烈,对于权力的渴望也越来越强。

当然,此时的武则天,除了李治之外,几乎已经没人能够动摇她的地位了。所以,此时的武则天,也开始露出自己的獠牙,开始报复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武家人。在此期间,武则天的哥哥、姐姐、堂哥、外甥、外甥女等一大批人,全部被武则天用各种手段处理掉了,武则天几乎是相当于自灭满门。

等到武则天好不容易重新赢得了李治的信任,皇后之位彻底坐稳了之后,又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到了她的身上。武则天的大儿子,当时的太子李弘,刚刚成年,却忽然意外病死了。

李弘死后,接下来的事就更扯了。李治和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按照总法继承制,老大死了,那接下来就该立老二了。但是老二被立为太子之后,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自己并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而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姐姐偷情所生。至于他的亲妈,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早就已经被武则天给整死了。

所以,老二当上太子之后,就开始和自己的亲妈争权。为了保护自己,武则天最后举报老二谋反,同时也确实查出了一点谋反的证据。所以在这之后,李治不得不废掉老二,改立老三为太子。

老三被立为太子之后,终于是老实了许多,不敢再和武则天争权。与此同时,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三年之后因病去世。李治去世之后,老三顺利登基,史称唐中宗,武则天也顺理成章变成了太后,彻底大权在握。

然而,老三刚刚登基之后不久,又想扶持自己媳妇家的亲戚,和武则天争权。察觉到老三心思的武则天,不得不发动政变,废掉了老三,改立老四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唐睿宗。此后的几年里,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全面把持大权,同时开始大范围清理那些支持李家的人。

直到数年之后,武则天已经清理掉了所有反对者。于是,到了公元690年的时候,武则天逼自己的四儿子禅位给自己,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这就是武则天通往皇帝宝座的全部过程。

不过,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也不难发现:登基之后的武则天,虽然已经当上了皇帝,但是身边却没了可以彻底信任的人。武家那边,之前几乎被她自灭满门,仅剩下的几个侄子,对她也是害怕更多一些,好感估计十分有限。李家这边就更不用说了,武则天为了抢自己儿子的皇位,杀了大量的李家宗室。

至于她仅存的两个儿子,被自己亲妈抢了皇位,自然也是心存怨恨。

所以,武则天登基之后,虽然成了至高无上的女皇,但却变得极为孤寂和空虚。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已经年迈的武则天,才会寻找小鲜肉,做自己的男宠。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说一说,武则天的面首男宠们。

武则天的男宠,其实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是薛怀义,当时武则天刚刚以太后的身份掌权,虽然大权在握,但还是有很多反对者。在这个时候,李家有一位公主,为了逃过武则天的屠刀,便向武则天进献了一个‘小鲜肉’,这就是薛怀义。

对于薛怀义,武则天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一方面,当时武则天已经年过六旬,身边却没有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李治又刚刚去世不久。薛怀义的出现,等于是填补了武则天的感情空白。所以,后来武则天对薛怀义也十分重用,甚至让薛怀义作为统帅,去抗击北方的后突厥!

但可惜的是,薛怀义本人脑子似乎不太好使,有点恃宠而骄。在武则天登基数年之后,他的行为越来越离谱,甚至一把火烧了武则天上朝的大殿。所以最后,武则天秘密把他给处死了。

第二代男宠,则是一个叫沈南璆的太医。据说这位太医不但医术很好,长得也很帅。所以,武则天登基之后,便把他召为自己的男宠。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导致薛怀义开始吃醋了,所以才会最后被杀。

这位太医,在史书上记载不多,后来据说是因为‘年老色衰’,被武则天逐渐淡忘,所以结果如何,史书上没什么记载。

第三代男宠,则是张昌宗与张易之兄弟。这哥俩出身名门大族,因为祖上的原因,得以入宫做侍卫。在做侍卫期间,张昌宗被武则天的小女儿推荐,先被武则天看中,后来他又举荐了自己的兄弟张易之。

对于张家兄弟,武则天一样十分看重,甚至封他们为尚书!显然,武则天此时不只是想把他们当成男宠,也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一些帮助。

但是,就在这哥俩成为男宠后不久,武则天经过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决定传位给自己的三儿子。这事说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自武则天登基之后,之前让出皇位的老四,一直都是太子,但武则天其实一直都没把他当成真正的继承人。

而在这几年当中,武则天其实一直也在犹豫,到底立谁做继承人。当时武则天有两个选择,一是传位给武家的侄子,二是传位给李家的儿子。这两个选择,对于武则天来说,其实都有弊端。

如果这个时候,武则天和自己的男宠生了一个儿子的话,武则天还真有极大可能,会传给自己的儿子!因为这个孩子,既是她的儿子,同时又不是李家的人,对她没有任何仇恨。

但可惜的是,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七十多岁了,早就没了生育的能力。

所以最后,武则天还是决定,按照顺位继承制,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三儿子李显。后来,李显被重新立为太子。又过了几年之后,在武则天病重期间,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了政变,诛杀了把持大权的张家兄弟,同时逼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显,皇位这才重新传回李家的手里。

这场政变之后,不到一年,武则天便因病去世,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武则天的一生经历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武则天其实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如果她做女皇期间,有一个是自己所生,但又没有李家血脉的儿子,武则天还真有很大可能,会立这个孩子为继承人。就算武则天去世以后,大臣们再发动政变,重新拥立李家的人做皇帝,历史同样也是彻底改变了。

但可惜的是,武则天登基做女皇的时候,就已经67岁了,早就没了生育能力。所以,这种可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武则天在位时与面首生了儿子,唐朝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唐朝的历史是不会改写的。首先弄清楚,武则天为啥和面首没有儿子。对于这一点,参考一下武则天的人生轨迹就知道了。

655,32岁成为皇后;

664,40岁垂帘听政;

674,50岁成为天后;

690,67岁称帝。

换句话来说,武则天成为皇帝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那个时候,武则天已经是非常长寿了,生孩子是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说唐朝的历史不会改写呢?因为李唐的权力根基依然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武则天不把自己皇位传给武家人?除了狄仁杰的“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的劝说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大唐皇室权力非常的大。因为原因很简单,自大唐建国以来,唐朝的皇室并未失去人心,因此从老百姓到大臣,基本上都是支持李唐的。对于这一点,看看武则天手下的重臣就知道了,基本上这些重臣都是支持李唐皇室的。

对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汉朝。汉朝的吕后,权势熏天,但是吕后以去世,刘姓宗室和大臣就立刻诛杀了诸吕,重新拥立了皇帝。

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大唐已经有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了,统治已经持续七十年之久了。更何况李世民还开创了贞观之治,大唐的强盛是历代王朝所不及的,这种情况下,自然天下是支持李唐的。支持李唐的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不可能完全清除的。一些强硬的大臣,直接造反,很快就被武则天消灭了。当然更多的大臣支持李唐,但是他们并不反对武则天,因为武则天政治能力是有的。这些大臣心思很简单,武则天想做皇帝就让她过过皇帝瘾,等武则天去世以后,他们再拥立李唐的皇室为皇帝。这样对天下,对百姓,都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说狄仁杰,他就是坚定的李唐支持者。

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仁杰降拜顿首,曰:“太子归,未有知者,人言纷纷,何所信?”后然之。更令太子舍龙门。具礼迎还,中外大悦。初,吉顼、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后虽忮忍,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新唐书》

武则天刚开始称帝的时候,当然想一心扶持武家的势力,这个时候她并不想把皇位传给李唐,否则她没有必要费尽心机的创立武周。所以可以看到她的几个儿子,都是饱受打压的。不过有些事情是没办法的,武家虽然权力大,但是并没有特别杰出的人才。武承嗣,武三思,都是做过宰相的,只不过能力不行,又被武则天废掉了。

所以武则天其实面临非常难的选择,如果传位于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的武周就是一代而亡。可是如果她传位于自己的侄子,侄子和父母亲,她这个姑姑没有位置,更何况她的侄子并不是特别有才干,皇位是难以坐稳的,一旦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唐皇室复辟成功,自己恐怕还会遭到清算。

武则天也非常的聪明,为了防止自己被清算,武则天把没有自己血统的皇室基本上都斩草除根了。所以武则天哪怕后来在神龙之变中被迫退位,她依然能够安享晚年,因为后面继位的皇帝都是自己的后人。古代以孝治天下,没有人会清算自己的父母。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地位很高。太平公主一方面是李唐的公主,有着武则天和李治的血统,另一方面她也是武家的媳妇,最适合做两边的调停人。不过太平公主内心之中是倾向于李唐的,后面多次政变使得太平公主权势熏天,成为唐玄宗继位最大的阻碍。

武则天晚期的时候,实际上朝廷有三股势力,一股是李唐宗室,这些人拥立的对象是武则天的儿子;另外一股则是武家的势力;最后一股势力则是武则天新宠幸的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当然,这个时候太子已经确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是想还政于李唐的。

武则天年迈,几个月不见宰相,朝廷人心惶惶,张氏兄弟为所欲为。为了怕夜长梦多,手底下的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如果武则天在位时与面首生了儿子,唐朝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武则天找面首冯小宝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已经是奶奶辈分的人。这年纪放在今天,很多女性也早就经历了更年期,早就绝经了,失去了生育能力,更何况是古代。所以不论面首多有能力,能转车轮绕地球一圈,武则天也生不出孩子了,更何况还是个儿子呢。

可是到最后你竟然给我来了一句武则天和面首生个儿子出来。武则天在怎么厉害也做不到可以逆天改命,突破女性的生理极限,最后和面首生个大胖小子出来。

就算武则天能力超群,到了六十多岁,七十多岁还能生儿育女,和面首生了一堆儿子。唐朝的历史也不会被改变,武则天顶多就是杀了和面首生的儿子。

武则天是何许人也,堂堂女皇陛下是也,政治上眼光长远,手段超群,是权谋高手。分得清是非曲直,拎得清黑白远近。武则天可不是秦始皇老妈赵姬那样胸大无脑的女人,给面首生了儿子,最后还跟面首商议,干掉秦始皇,让面首的儿子继位。

武则天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已经长大了,连孙子都有了。而且他们拥有的政治基础是十分广大的,武则天不得不用酷吏政治,告密之风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武则天一旦和面首生了儿子,这个孩子能不能长大还是个问题呢,高龄孕妇生育的孩子一般存活率低,就算能活下来,这个孩子的政治基础几乎为零。加上武则天已经岁数大了,能不能长大成人还得一说呢。

朝堂上的争斗可是十分激烈,随时随地都会因为一点失误就失去了性命。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期的大唐朝堂上,武则天的家人是最得势的一波人,拥有正统名义一大批老臣拥护的李唐皇室被打压,而武则天的男宠虽然得势,但是在朝堂上并不占据上风。

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帝,武家人和酷吏失去了利用价值,酷吏来俊臣周兴索元礼都被武则天干掉,而武三思等武家人想当太子的梦想,也在狄仁杰等拥护李唐的大臣操作下破灭了。这个时候朝堂上李唐皇室开始活动,李显成为太子和武家人结为亲家。而武则天为了防止李唐皇室夺权,开始重用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武则天就算把皇位让给和男宠生的儿子,这个孩子年纪太小了,一定会成为男宠的傀儡。而武则天的男宠都是一群不争气,不成气候的人,当然了吃软饭获得富贵的男人能有多大出息啊。所以暗流涌动,风云突变的政治朝堂,这些人都活不过一集。

所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们,虽然被武则天宠信,权势滔天,可是他们却掌控不了朝堂,宰相群体和他们合不来,而军队系统中也没有他们什么人。连武则天的娘家人武氏集团都没有去拉拢。结果武则天病重,被张柬之等宰相群体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直接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

历史上和面首生育孩子的政治女强人有好几个,比如大名鼎鼎的大秦宣太后。可是人家就分的清政治是咋回事儿,男宠是咋回事儿,等到时机成熟,立马宰了面首义渠王,还杀了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孩子。最后灭了义渠,为秦国除掉了心头大患。

而秦始皇老妈赵姬跟嫪毐搞的事情,差点就搞点秦始皇。主要是赵姬的政治头脑太简单了,秦国的宗室那么庞大,还有秦国的文武大臣那么忠心,还有一个吕不韦在一旁按兵不动,而赵姬还想着让嫪毐的儿子接班。结果就是嫪毐被秦始皇给宰了,赵姬和嫪毐的儿子被摔死。

唐朝的社会风气还是很开放的,找面首的唐朝女人,尤其皇室成员多的很。可是就是没有一个女性和面首生过孩子的。比如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和唐三藏的大徒弟辩机和尚柔情蜜意,可是高阳公主也没有给辩机和尚生育子女。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可是找面首的好人选,太平公主找面首可是亲自试用,好用的才进献给武则天,比如冯小宝就是太平公主自己试过后才送给武则天的。张易之也是太平公主引荐给武则天的。

太平公主给武则天找面首,也给自己找了不少面首,可是太平公主也没有和这些面首生儿育女。后来唐中宗的老婆韦皇后也找了面首武三思,她也没和武三思生儿育女。

这些皇室女性那个的生育能力不比武则天强啊,她们不是生不出来,而是不愿意给男宠生育子女。因为这些女性都知道找面首只不过是为了寻欢作乐,而不是生儿育女。

武则天也是一样的,找面首就是为了寻欢作乐,解决生理需求,顺带看一下面首转车轮解解闷。跟面首这些货色生育子女,那不是有失身份。而且她们不是小三,在婆家地位十足,不需要生育子女来上位争夺什么正妻。谁都不想生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孩子出来争家产,争皇位。

至于一个面首的儿子改写唐朝历史,那也太低估李唐皇室的实力,也太低估了古人眼中正统的重要性,也太不了解历史政治了。

武则天一介女性当了皇帝,将李唐改头换面变成了武周。可是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武周的朝堂上拥护李唐的大臣是一波接着一波,武则天杀不完,除不尽。

这也是武则天后期在接班人问题上倾向李唐皇室,在狄仁杰的劝谏下,立李显为太子的原因吧。

如果武则天在位时与面首生了儿子,唐朝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唐朝历史不会改写的。

武则天若与面首生下私生子,这个私生子必是短命鬼。武则天是何等明智且歹毒之女强人,怎会留下与面首苟合的小崽子误自已做皇帝大好日子,以及死后的名声呢。所以,唐朝的历史更不会改写。

据野史,武则天一生先后拥有的面首数目相当惊人,传说中总的人数以千人计。尽管有这么庞大的面首队伍,头脑聪慧过人,视皇权如命根的则天大帝,把那一众面首只是当玩物,满足一下生理和精神层面的需要而已,怎会傻到动了真情,和面首情感深入到要生下私生子,并传位于私生子!这不是在还有强大的李唐势力存在于朝野间的政治氛围下,公然玩火,自毁幸福的皇权生活吗?而且作为皇帝级别的人物,眼光独到的武则天还是需要考虑身后名的。

所以说,即便则天大帝与一堆面首们,生下一堆的私生子,这位政治上眼光长远,政治手段无比凶狠毒辣的权谋高手,是会为了捍卫自己的皇权,把这一堆私生子宰杀个片甲不留。做了皇帝的武则天,绝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在政治选择中,把名不顺言不正的私生子考虑进去的。若不相信这个分析,你瞧瞧她耍弄手段,狠毒地杀死自己与李治的亲儿子李弘,同时屠杀不少李唐宗室成员的歹毒劲儿,就会认同这个分析和推断的。

当然,从另一客观条件分析,武则天应该是生不下私生子的,这无论她的面首队员人数有多么庞大,精力有多么地旺盛。武则天是在李治因病撒手归西,即公元683年以后,她才逐渐全面接管李唐天下的。这时候,武则天年龄已在6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武则天,那怕整天与面首厮混,要想生个大胖小子出来,那机率也小得十分地可怜。

况且,在武则天到了该考虑皇帝位置传位的时节,朝廷已有三股势力右右着皇位的承袭,一股是李唐宗室,例如象狄仁杰这种至死都想把皇位传给皇家李氏宗族的一帮子老臣,这些人拥立的对象是武则天的儿子;另外一股则是武家的势力,但这是一伙心大智慧低的政治势力,他们那点力量,在血雨腥风中,只会败得一塌糊涂;最后一股势力则是武则天最新宠幸的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

无论如何,设若武则天与面首们早先有私生子,以其幼小年龄,怎么也斗不过上述三股势力的……

到考虑传皇位的时间段,武则天在李唐老臣们的一番运作下,太子李显的地位已经确定。

以此看,武则天明白清醒得很:自己一人可以利用独特机会窃皇位,但要想把皇位从自己手上传给非李唐之人,那难度肯定超乎掌控。传皇位于武家侄子不行!传位于设想中的武则天与面首的私生子,能行得通吗?

如果武则天在位时与面首生了儿子,唐朝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武则天(624年——705年),公元683年,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去世,此时她已经五十九岁了。

公元685年,皇太后武则天改元垂拱,取“垂衣拱手,无为而治”的意思。明白的人都很清楚,她是想放松一下高度紧张的神经。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武则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先是反动政变,废黔中宗李显,同时拥立睿宗李旦,很快又将李旦软禁。紧接着诛杀了丞相裴严,对朝廷官员进行了一次清洗;之后,又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平定徐敬业的叛乱。

就是在公元685这一年,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薛怀义被送进了她的寝宫,这一年她六十一岁,这样的年领生孩子,一般可能性不大。

如果,武则天与面首生了儿子,改变唐朝历史也是不可能的。在古代即使立太子也要求他是嫡子,很显然这是保证宗室血脉的正统。

武则天与面首生的孩子,根本不是唐朝李家血脉,他们的下场只能是最后被诛杀,一个不会留下的,改变唐朝历史根本谈不上了。

如果武则天在位时与面首生了儿子,唐朝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太对了,如此一来不光唐朝历史会被改写,人类的历史都会改变!武则天将轰动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然生产的高龄产妇,估计她的女皇标签都会变得星光暗淡。

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比高宗李治大四岁,永徽二年(651年)被重新召回宫中,当年生下长子李弘。

武则天的生育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她从27岁至41岁,十四年间生下了四子二女。开局晚了一些,否则有望突破两位数。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崩,时年武则天59岁。武则天养面首是什么时间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可以大致推算。

第一个面首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的小情人。千金公主为了拍马屁,自降身价,给侄媳妇武则天当了干女儿,还恭恭敬敬献上“小宝”。

武则天为了让薛怀义方便入宫,让他在白马寺削发为僧,这一年是垂拱初年,即685年,武则天61周岁。

第二位面首叫沈南蓼。沈南蓼是宫中的御医,可得到武则天宠幸的时间比薛怀义晚:“后有御医沈南璆得幸,薛师恩渐衰,恨怒颇甚。证圣中,乃焚明堂、天堂,并为灰烬。”

充满醋意的薛怀义,居然妒火中烧,一把火烧光了明堂和天堂两座礼制建筑,这一年是证圣元年(695年),武则天71岁。

沈南蓼受宠时间并不长,早早去世了,死因不详。后人的小说中,说沈南蓼为了应付“繁重的工作”,被迫服丹药,结果毒死了。这么辛苦真该评个劳模,一看就是编造的桥段,不可信。

第三位面首叫张昌宗。张昌宗原本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的“莲花六郎”,太平公主孝顺老妈,转手把“莲花六郎”送给了老妈。那一年是万岁通天二年,即697,武则天73岁。

第四位面首叫张易之。张易之是张昌宗的亲哥哥,经由弟弟介绍入侍宫中,时间比张昌宗略晚。哥俩都于神龙元年(705年),在神龙政变中被张柬之处死,武则天时年81岁。

从以上资料明显看出,武则天最早于61周岁那年得到薛怀义,按现代医学,这个年龄自然受孕并生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不用说比薛怀义更晚的沈南蓼、张昌宗和张易之了。

所以我认为,武则天所谓的面首,其真正的“功效”在于对女皇的精神慰藉,而不是肉体。作为帝国的皇帝,尤其是一个女人,残酷的政治斗争之外,她也需要人伦之乐。可环顾四周,大臣们不能给,连亲儿女都不能给,这就是女皇的悲剧,她只能向别处寻求。

千金公主、太平公主们虽有攀附嫌疑,可回到人情冷暖中,她们这么做未尝不是为了给女皇一份体贴。

当然,后世之人看不到这些,他们眼中只有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所以各种精彩纷呈的流言满天飞,甚至有人脑洞大开,万一女皇不小心跟面首生出孩子可咋整?

这问题还不够大胆,应该问:万一女皇膝下弄出几十个儿子,分别抱着不同的男人叫爸爸,女皇未来会把江山给李家、武家,还是薛家、沈家、张家?

甚至问:某个孩子的生父,到底是薛怀义呢,还是沈南蓼呢?

真无聊,歇歇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