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作为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开创者,刘渊是匈奴族的首领,但是建国之后,却自称为汉皇帝。而他之所以自称为汉家皇帝,主要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是为了争夺民心,给自己一个逐鹿天下的名分;二是因为,刘渊确实有一部分刘家皇族的血统,确实是刘家的后代。

刘渊生年不详,但据史学家考证,应该是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的几年里。刘渊是匈奴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当年匈奴被汉朝打败之后,一部分选择西迁,向欧洲那边迁移,而另一部分,则是南下中原,和中原地区同化了。

而到了三国时代,曹操为了稳固北方的边境安全,便让南匈奴单于,前往洛阳朝拜,而后软禁了这位单于,并且将南匈奴一分为五,进一步削弱了南匈奴。在这其中,刘渊的父亲刘豹,被封为左贤王,带领部族生活在今天的山西忻州一带。

身为匈奴人的首领,刘豹和刘渊父子,为什么会姓刘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历史小知识。话说在汉朝初年的时候,汉高祖刘邦为了和匈奴和亲,将一位刘家的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按照匈奴人的规矩,单于一族姓‘栾提’。但是单于所有的儿子当中,只有继承单于之位的那个儿子,能继续姓‘栾提’。至于其他的儿子,都是随母姓的。

而刘渊他们家这一支,恰好正是那位汉朝公主的后代,所以就姓刘了。另外,按照汉朝这边的规矩,凡是投降汉朝的匈奴高级成员,都被赐姓为刘,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正是因为祖上的那段关系,导致刘渊他们家的身上,确实有老刘家的血脉。

刘渊出生之后,曹魏这边已经是司马家掌权的时代了。少年时代的刘渊,十分聪慧,而且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对于《史记》、《汉书》、《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更是倒背如流。再加上匈奴人天生擅长游牧,所以刘渊长大之后,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另外,少年时代的刘渊,还曾作为人质,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刘渊再次深深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美好。与此同时,刘渊还深受曹魏权臣司马昭的赏识。后来司马昭去世之后,司马炎接班,并且篡取皇位建立了西晋,依然对刘渊十分欣赏,甚至还打算让刘渊带兵,去参与平定东吴的战事。后来还是大臣们坚决反对,才被阻止了。

公元279年,刘渊的父亲刘豹去世。此后,西晋册封刘渊为左部帅,继续统领匈奴左部。此后的十年当中,刘渊将匈奴左部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利用自己所学,将匈奴左部进一步汉化。后来,匈奴五部中的有志之士,甚至幽州那边的儒生,都开始来投奔刘渊。

如果历史就这样顺利发展下去的话,也许再过几十年,在刘渊的治理下,左部甚至整个南匈奴,都会彻底被中原化,也就没有什么异族之说了。但可惜的是,公元290年,司马炎死了。司马炎死后,著名的痴呆皇帝司马衷即位,历史由此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司马炎临死之前,曾命令外戚杨骏辅政。但是杨骏本人,并不是一个有远见有能力的大臣。掌权之后,为了拉拢刘渊,直接让刘渊统领匈奴五部。如此一来,刘渊不费吹灰之力,便重掌整个南匈奴。

就在刘渊重掌南匈奴的同时,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家的几个王爷,突然发动了政变,干掉了杨骏。此后十年里,贾南风开始把持朝政。相比历史上其他几位女性执政者,贾南风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执政期间坏事做了一大堆,好事基本上是一件都没做过。在这十年当中,司马炎在位时的所有成果,被毁得干干净净。整个西晋,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九年之后,随着贾南风干掉了太子,司马家的其他王爷们,终于再也忍不了了,纷纷开始起兵自立,前往京城夺权。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位司马家的王爷,为了取得胜利,还主动联系那些边疆游牧势力,借助他们的军队参战。

这场混战,持续了整整七年时间。再加上之前贾南风掌权的九年,总计十六年。整整十六年的混乱,彻底耗尽了西晋的国力,同时也让那些边疆游牧民族,开始纷纷南下,攻城掠地。

在此期间,执掌整个南匈奴的刘渊,自然也参与其中。公元304年,成都王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全权统领整个南匈奴,希望刘渊能够帮他击败政敌。但是,刘渊返回匈奴之后,马上起兵,自立一方,拉开了西晋灭亡的大幕。

因为刘渊早就已经深得南匈奴各部的支持,所以刘渊起兵之后,短短二十天之内,便募集了整整五万大军。此时的刘渊,已经完全有了建立国家的能力。

不过,想要立国,刘渊还得找一面大旗,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在古代,名分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十分重要。而此时的刘渊,便选择了‘恢复汉室’这杆大旗。

经过十多年的战乱后,大家对司马家的统治,早就心存不满。再加上刘渊确实有一部分刘家的血统,本人也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已经算是大半个汉人了。所以最终,刘渊不但打出了这杆大旗,而且还尊刘禅为‘皇兄’,声称自己继承了蜀汉政权的正统。

公元304年,刘渊自称汉王,正式建立政权。此后,刘渊指挥大军,一路横扫山西、河南等地。其他起兵的游牧民族,也纷纷尊刘渊为主。到了公元308年,刘渊更是正式称帝,随后兵锋直指洛阳,打算直接灭了晋朝。

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西晋这边,难得团结了一次。掌权的东海王司马越,派兵在宜阳和刘渊方面,进行主力决战。最终,汉赵方面大败,西晋大胜而归。

这次战败之后,西晋这边像是回光返照一样,竟然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逼得刘渊不得不撤军。不久之后,刘渊急火攻心,更是一病不起了。

公元310年,刘渊病重,同年八月去世。刘渊死后,长子刘和即位,但不久之后,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聪,就发动了政变,自立为帝。与此同时,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去世,西晋最后一点余晖也彻底落幕。公元311年,刘聪指挥大军,攻陷了洛阳。公元316年,汉赵大军再次攻陷长安。至此,曾经灿烂一时的西晋王朝,终于彻底被灭了。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首先就是一个‘’合法性‘的问题。为了使得自己灭西晋司马氏更加符合天意。进而达到自己顺应天意而当皇帝的缘故。这是每一个开国皇帝都必须要做的,匈奴人刘渊也不例外。

刘渊。字元海,那可是正宗嫡系匈奴冒顿单于的直系后裔。西汉初年,由于西汉的和亲政策,所以不少匈奴后裔冒充汉姓,自称为汉室宗亲,刘渊就属于此类,而这时候的刘渊已经基本汉化了。

刘渊,文采出众,武艺高强,刘渊是作为匈奴部族贵族的质子住在洛阳的,但西部族的质子可以在朝为官,在地方担任郡守。刘渊在当质子时候与当世子的司马炎私交不错,司马炎曾对人言,刘元海龙凤之姿,前途不可限量,这时候,刘渊的老爹匈奴左部首领刘豹去世,刘渊继任。但不得返回匈奴部族左国城。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的时候。成都王司马颍看好刘渊,极力拉拢刘渊,召刘渊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刘渊趁次此机会,将匈奴五个部族联合,这五部就是刘渊日后起家的班底,司马颖还加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刘渊正式以朝廷的名义控制匈奴五部。 刘渊在邺城看见西晋同室操戈,大臣纷纷外逃,皇帝有如猪狗,个人野心极度膨胀,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刘渊独自呆在邺城,不敢乱动,但老家根据地左国城却忍不住了,刘渊的叔叔秘密召集匈奴五部高层,号召大家起兵造反,再现冒顿单于的伟大事业,匈奴五部经过协商,一致决定,立刘渊为大单于,由此也可见匈奴部族的团结。比司马氏强多了。刘渊知道后,几次以部族有事请假,司马颖都没有同意,为了拉拢刘渊,他加封刘渊为冠威将军,而此时刘渊想立即返回部族造反,一个将军对刘渊来说,屁用没有。

而此时司马家的宗室继续战斗,司马腾率领大军20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奔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不到30岁,膏粱子弟,都下尿了,忙问刘渊如之奈何,刘渊面露鄙夷之色,但这对自己是个机会,忙说,我有一计可胜司马腾,司马颖道,计将安出?刘渊道,王爷可驻守邺城,我回五部带领部族士兵前后夹击司马腾,如此一来,司马腾必败。 司马颖大喜立即让刘渊带兵,帮他剿灭司马腾,司马颖却不知道,这个刘渊实际上是西晋的真正掘墓人。司马氏家族目光短浅,纷纷借部族,少数民族的士兵,这些部族士兵却成为整个北方的豺狼,开启五胡乱华的种子。 刘渊是一去不复反了。而且是永远的回不来了。 龙归沧海,虎归山林,

刘渊一回到老家根据地,立即继任大单于,拥兵五万。这时,刘渊听从谋士刘宣建议,整编军队,依晋律治理左国城,招兵买马,取贤纳仕。经过一番运作。正式开基建国。在304年于左国城正式登基为帝,自称汉王,年号永熙,尊蜀汉刘禅为祖,刘禅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哪天裤裆不紧,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刘渊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强大,有这样的一个好玄孙,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报了自己当年的亡国之恨。一个匈奴人的后裔居然复兴大汉,实在是历史的最大幽默。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自从南匈奴归汉后,匈奴在内的少数民族逐渐内迁,最早居住在蒙古、甘肃一带,东汉顺帝时匈奴围攻西河郡,迁往山西境内,到了西晋时,匈奴继续依附中原内迁,《徒戎论》记载,西晋时,山西、陕西几乎全是戎狄,关中地区较汉人就占了一大半,居住在上党地区的匈奴骑兵,如果南下,仅3天就可以洛阳城边。

图为刘渊建立“汉”的大概势力范围。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百姓无法生活,起来反抗,内迁的各族人民本来就受着西晋的盘剥,久积仇怨,于是反民族压迫的起义如火燎原,西晋贵族为了平息叛乱,引匈奴、鲜卑等军队为外援参加战斗,比较大的几支有乌恒的羯朱、鲜卑的段务,还有就是匈奴刘渊,这个刘渊早年以“任子”到洛阳,也就是人质,拜汉名士为师,通汉文化,也受到晋武帝赏识,匈奴共分五部,刘渊任北部都尉,后来又升为五部大都尉,等于说匈奴全在控制之下。

图为隋书法石刻《刘渊墓志铭》。

刘渊,字元海,匈奴屠各人,我们现在看资料,他是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的孙子,左贤王左部帅刘豹的儿子,但现在经考证,这是假的,当年他为了争得匈奴各部的支持,树立自己形象而自称的。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刘渊、刘聪、刘耀他们都是屠各人,而屠各人是休屠王的后人,属于挛鞮氏的一支,在匈奴人心目中,地位和声望远低于南匈奴,所以刘渊起事为了树立威望和地位,打着南匈奴和大汉天子的旗号。

刘渊称帝后,建都左国城,今天的山西吕梁境内,图为左国城遗址。

於扶罗单于是匈奴最高首领,於扶罗之孙就是最高首领的嫡系血脉,匈奴归附汉朝后,两家又联姻,匈奴王自称是汉朝的外甥,都改为汉姓“刘”,所以他自认为有继承汉家帝位的资格,并举刘备为例,崎岖于一州之地,抗衡天下。公元304年刘渊先自封为汉王,追了刘邦、刘秀、刘备三祖,认刘备为兄弟,最后直认自己是他们三人的当然继承者。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国家名称为大汉,祭祀两汉及蜀汉的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稳定政权,加强汉民族对自己的认可。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汉高祖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所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东汉时北匈奴远遁欧洲,南匈奴内附汉朝,到西晋末年时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刘渊本人文武兼修,精通汉文化,与汉族士大夫交往颇深,因此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更像是汉人。

西晋吏治腐败上层混战不休,特别是八王之乱让百姓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的精锐军队消耗殆尽,这给刘渊的崛起创造了机会。刘渊在司马颖的支持下当了大单于,纠集匈奴五部兵马在离石立国。刘渊志存高远,他想建立汉高祖刘邦一样的伟业,如果无法统一天下,至少学习曹魏政权先统一北方。至于定国号为大汉,刘渊集团作如下考虑:

汉朝统治天下的时间久长,恩泽深入人心。所以汉昭烈帝刘备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驰,就可以与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汉朝刘氏的外甥,我们的祖先曾与汉朝相约为兄弟,兄长灭亡了,弟弟来继承,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我们还可以称汉,追认并尊奉后主刘禅,以此来使天下人的期望归向我们。

公元304年刘渊在左国城诏告天下,建立汉国(史称赵汉),自称汉王,赦免境内囚犯,建年号为元熙,追尊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立妻呼延氏为王后。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大赦境内囚犯,改年号为永凤;公元310年刘渊驾崩,谥号为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刘渊建立汉国,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代,汉民族与各族在血与火之中相合融合,南匈奴族最终全部融入汉族。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首先,《晋书》对匈奴人刘渊为什么会姓刘有过解释:“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也就是说挛鞮氏冒顿单于在娶了汉朝宗室女之后所生的孩子有一部分改姓刘氏,而刘渊正式汉朝公主的后裔。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之后,刘渊这一支(南匈奴)便逐渐入居中国。

其次,刘渊之所以称汉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南匈奴的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他们接受了中原文明,当然学会了“正统性和合法性”的立国原则。《晋书》说刘渊自幼学习汉文化,并且熟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等等,是文武全才。而晋朝“八王之乱”开始之后,中国再次陷入大混乱之中,刘渊的部下正是在此时建议他“另起炉灶”,他们说:“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即刘渊的目标最小也是向曹魏一样割据一方,如果做得好,就像汉高祖刘邦一样一统天下。

刘渊称汉皇帝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民心思汉啊,毕竟汉朝立国四百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繁荣稳定的,虽然有过诸吕之乱以及王莽篡汉,但是最终还是刘氏稳坐江山,曹丕篡汉之后刘备在南方称帝,谁又知道司马氏能撑多久呢?在司马氏之后是不是还会有刘氏崛起?而刘渊恰好以刘氏的真命天子自居,打着回复汉室的大旗,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所以,刘渊在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自称汉王之后,便出现了“远人归附者数万”的场景,他又以刘备的蜀汉为正统,追封刘禅为皇帝,正式“借壳上市”。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有人说刘渊称汉皇帝,乃是因为他姓刘,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这应该属于附会。

刘渊是匈奴人,是冒顿单于后代。当年刘邦曾嫁宗室女予冒顿,并与匈奴结为兄弟之邦。此后冒顿后代皆姓为刘。但并无直接证据表明刘渊一系与刘姓宗室女有干。

刘渊为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皇后。

有一点也可以证明刘渊可能连汉匈混血也不是。

晋武帝司马炎打算重用刘渊,但孔恂、杨珧却说,刘渊与我们不是一个民族,必然会有异心。司马炎听后默然。

个人觉得,刘渊称汉并非缘于刘氏子孙的血脉。

刘渊称汉,应当是慕汉之文化。

刘渊武艺出众,却从不放弃文化。他对于汉高祖的功业十分钦服。

在西晋八王之乱中,刘渊趁机壮大实力,欲谋大业,他勉励部众:如果我们击鼓进军、摧垮晋朝,必将如同摧枯拉朽。这样,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汉高祖一样的基业,最差的也不失做一个魏氏。

为增加人望,刘渊拉近自己与汉朝的关系:汉朝统治天下的时间久长,恩泽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刘备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驰,就可以与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汉朝刘氏的外甥,我们的祖先曾与汉朝相约为兄弟,兄长灭亡了,弟弟来继承,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我们还可以称汉,追认并尊奉后主刘禅,以此来使天下人的期望归向我们。

刘渊思慕汉文化,且认为人心思汉,因此,利用自己与汉朝的那一点渊源,称汉皇帝以追高祖功业,以拢天下人之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