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小说当中,典韦的形象都是勇猛强悍的,虽然典韦没有傲人的单兵作战的战绩,但是在三国武将的民间排行之中,典韦一直排名第三。

而且,典韦是一位足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物。

典韦生年不详,东汉末年名将,曹操的部下,相貌魁梧,臂力惊人。典韦是河南宁陵县人,据史书记载,从小的时候典韦就跟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不单单是外表魁梧,而且面相凶恶。但是典韦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并且最重要的是,典韦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

典韦曾经跟他的同乡刘兄,俩人跟当地的乡绅结了梁子。因为乡绅毕竟是能力大于普通民众的,所以刘兄每次跟典韦喝醉酒之后都会跟典韦大哭一通,典韦每次看到自己的好兄弟如此难过,于是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自己的兄弟报这个仇。

后来有一天,典韦在乡绅家的门口假装自己是游晃闲逛,等到乡绅出现的时候,趁其不备,瞄准时机,迅捷如风,简单快速的用匕首,杀死了兄弟的仇人,当时乡绅的随从跟护卫怎么也有个几百人左右,但是无一人敢上前,而典韦直接就扬长而去。至此之后典韦就算是小有名气了。

紧接着就到了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四处都是战乱。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当然都会选择去自己有意向的军营中去参军,小则安身立命,大则千古流芳,这几乎是所有铁骨铮铮的男儿的想法。

典韦也一样,典韦从小的时候就有很远大的理想,典韦最初是选择投奔赵宠的麾下。但是对于出色的典韦来说,这个赵宠的地方还是有点小,装不下典韦这样出色优秀的人才。所以后来典韦又转到了夏侯惇的麾下。

后来就在濮阳之战时,曹操跟吕布打的那叫一个难舍难分,大战了十好几个回合,愣是没有被拿下来,这个时候曹操急的也是直转圈圈,无奈只能临时抓紧招募破敌的将士,这个时候典韦就来了,典韦应募出兵,最后不负众望真的就给濮阳拿下了,大败吕布。

曹操一看,这是个狠人啊,于是直接封典韦为校尉,以后就算是曹操的贴身保镖了。后来在曹操攻打宛城的时候,张绣投降,但是曹操回头却把张绣的婶婶给娶了,这让张绣觉得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张绣这个时候就决定再次反叛曹操,结果曹操被杀得措手不及,跑都来不及跑,一时间根本无法脱身。

就在这紧张万分,生死关头的时刻,典韦出现了。典韦手持双戟就站在曹操的军帐前,结果敌军硬是一点都不敢往前靠,后来双方厮杀在一起,曹操才趁机出逃。典韦身边的士兵都是能够以一敌十的猛将,但是敌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最后导致全部战死,这一次曹操损失不单单是典韦,还有自己的长子,曹昂。

这曹操真是为了这么一个人妇,损失了自己的数名猛将,还有自己的战神典韦,以及自己最疼爱的长子,真是不知道值不值得啊。

第一,从典韦可以成功刺杀乡绅来看,典韦绝对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单纯的武夫,典韦在智商方面也绝对是一名佼佼者。

第二,从典韦站在曹操帐前,手持双戟来看,单位至少是比健壮的军人士兵还要强壮数倍以上,典韦的臂力惊人这单绝对不是吹嘘,而且从当时典韦的武器来看,典韦的武艺方面也是十分全能的人物,职位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十分受的曹操的重视。

第三,跟吕布一战中,就可以看出典韦的实力。一位连吕布都不敢硬碰硬,吕布都没有把握的狠人,就这样的武力,绝对不是吹嘘起来的。

这样的典韦,你还觉得他的武力值怎么样呢?

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典韦,从普通士兵到一代名将,一位真正的军人,实力使然,无需吹捧。后人的溢美之词,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勇武过人,实力才是硬道理(典韦 剧照)

典韦,三国名将,也是曹操的爱将。相貌魁伟,膂力过人,有志向,有气节,性情任侠。

有人这么总结三国的武将「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也有人说「马战吕布,步战典韦」,倒也并非都是虚妄之词。

身体素质是武将实力的基础,典韦也不例外。当年典韦从军时,军中的牙门旗又大又长,没有人举得动,典韦单手举旗,惊煞众人。

典韦的常规武器是大戟和长刀,特别是他的一双大戟,重 80 斤。这在当时军中广为流传,并非小说家的演绎。

从这些事情我们不能看出,典韦的身体素质和气力,都非常人可比,底子非常扎实。有身体并非就是好将领,那他的作战能力又如何呢?

警卫队长和敢死队长

典韦并非将门之后,也非名门大族。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挣出来的。经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最终得到曹操的赏识,拜为校尉,成为曹操的警卫队长。

典韦作为曹操的侍卫,带领几百人在曹操周围巡逻。典韦做事忠厚谨慎,白天经常左右护卫曹操,夜里也在曹操营帐边安歇,很少回到自己的营帐。

曹操的警卫队都是百里挑一的士兵,也经常作为敢死队使用。在濮阳之战中与吕布交锋,从日出到日落不分胜负。曹操招募陷阵之士,也就是敢死队,典韦应募而出,带领数 十人冲击敌阵。

典韦的敢死队每人都身穿两重铠甲,丢弃笨重的盾牌,每人都拿大戟长矛。典韦对士兵说「敌人到十步时叫我」,等敌人到了十步,他又说「到了五步再叫我」,士兵都十分惊慌,大呼「五步啦」。典韦转身手持小戟向敌人掷去,一戟一个,然后率众人直冲敌阵。最终双方各自收兵,典韦随曹军退走。

曹操惹祸,典韦血战救主(曹操)

曹操南征张绣时,张绣投降。曹操十分高兴,摆设酒宴宴请张绣及其将士。典韦手持大斧侍立曹操身后,斧刃长尺余。曹操每当与众人敬酒时,典韦便抱斧而立,众人皆不敢仰视。

大家都知道曹操同志对美女是没有什么免疫力的。曹操看上了张绣貌美的婶婶,便据为己有。张绣引以为耻,便乘机造反。曹操不及防备,一战便败,好好的局面便被曹操给葬送了。

曹操军败退,曹操率亲骑从后门逃走。典韦率十余人死守前门,杀敌无数,身中数十创,至死不退。后随从伤亡殆尽,典韦也受伤太重,不幸阵亡。

曹氏父子的优待和赞扬

曹操狼狈撤出战场后,得知典韦阵亡,十分悲痛。便招募间谍将典韦的尸体运回,亲自哭灵,归葬故乡。后曹操每次经过典韦的故乡,都要亲自祭奠。

在与张绣这一战中,曹操除了损失大将典韦,还损失了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明,可谓损失惨重,但曹操对典韦尤其悲痛。这一方面因为典韦的功绩和忠诚,另一方面也有宣传之意,将典韦的以身护主作为各将领的典范和楷模。

曹操感于典韦的功绩,将其子典满任命为郎中,引为近侍。后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封典满为关内侯。

文死谏,武死战「文死谏,武死战」,这是传统士大夫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传统社会忠孝仁义思想所倡导的为臣之道。

典韦本身实力超群,勇武善战,而且最后以身殉国,舍死忘生。这是一位武将的杰出典范,符合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自然得到了古代士大夫的推崇和宣杨,和关羽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加上文学大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演绎,典韦的英雄是想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让典韦获得了上至君王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的一致认可。

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一部分取材于史料《三国志》、《后汉书》等,一部分采用唐宋民间话本、传说。他象一个特级大厨,巧妙地把各种虚与实的素材,揉合在一起,作出了一盘精致的大餐,脸炙人口,经世为人称道。

血气方刚年龄,尝有敬慕英雄的情节,赞赏沙场驰骋或纵横江湖的好男儿。相信很多读者喜欢三国,绝大多数是先由年少时,先看迷了书中的马战武勇,才开始一步步去读深的。

如果真深读了,你就会发现武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许褚、张飞先后恶斗马超等,文有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都是小说家言,类比武侠小说中之九阴白骨爪、如来神掌。不足信为实也。

然而演义中有些悍将擎千钧之力,奋武勇之威,真不是虚的,是罗贯中照搬史料稍加修饰,即挪用到他的书中。

譬如典韦。

典韦以武勇,深得曹操赏识。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走路。众将死战,操当先冲阵。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

这一段在史籍《三国志》中是有原型的,罗贯中稍加更改借用。

《三国志-典伟传》:

太祖讨吕布於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文中太祖即曹操,写他与吕布交兵时,情况紧急。曹操招慕敢死队,典韦首先报名,带领敢死队员数十人,都是身穿两层铠甲,不用盾,手持长矛和撩戟(投枪),冒着敌人如雨般的箭矢,奋勇向前。典韦一人就手持挟抱十余支撩戟,高声大叫,冲入敌阵,连连甩发撩戟,抵抗的敌人无不中戟而倒,杀退吕布之军。

连环画中,曹操濮阳战吕布,典韦危急之时显身手。

曹操军中有谚:“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古人文化普及率低,底层之家书籍稀有,纵有也是文言晦涩或八股类文章,远不及《三国演义》这种通俗化、戏剧冲突化的小说,及由其演变成的戏曲和街谈,更倍受世人欢迎。久之,历史类演义小说在民间盛行,反有了压过真历史、更象历史的现象。

演义流行之下,很多事件人物就走了样,正角方面越传越盛,反角越传越奸。象唐朝猛将苏烈、宋朝元勋潘美,都成了演义评话中大奸角。同理,在武力值方面,很多原本平常甚或虚构的人物,成为了武威翘楚,不少名见史传的悍将反成为了二、三流。

三国时典韦,还有许褚,皆是曹魏实打实的猛人。

典韦豪壮,喝酒吃肉都是两个人的分量,善使大双戟和长刀,军中有谚:“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宛城之战,为救曹操,力杀敌众,血拼寨门而亡,这一段演义基本就全照搬了《三国志》原意。

曹操宛城遇危,辛得典韦死战,保全性命。

许褚力大过人,倒拽过牛尾走了百余步。潼关曹操征伐凉州马超,一日只带了许褚,驱马阵前与马超议话,马超本想借机上前突袭,但看到曹操身后的许诸彪悍貌威,没敢动手。在演义中被改写成马许二人大战百多回合,一是增加了趣点、看点,二是书中对反曹人士都进行了文学性抬高。

倘使古时有人以三国曹魏为主角,刘备、孙权为割据军阀,著成小说,保不齐典韦、许褚之魏之悍将,就更横勇无敌了,盖压马超、赵云之光茫了。如果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挂靠历史的文学作品岂不更是任人笔墨夸艳或砥毁的艳妇了。

典韦,实是东汉末年一超级悍将。多次救护曹操于危难之时。

古代真打的悍将不是在沙场上动辄与某某单挑一百回合,这是后世评书、文学小说家对战场斗将的夸张提炼。都拿的是碰上见血的长刀利矛,哪有那么多浪漫式的来来往往,半天不见血光。而不畏生死,敢于千军万马中以力博战,能亡敌数十,挫敌气势,自身还无重创,才是最贴近现实战场的猛人了。

战场是残酷的,战绩是靠每次血拼,笑到最后的锤炼出来的,不是文学作品东战谁谁一百合,西打某某二百合,随心随性演义出来的。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

在演义中典韦的战绩还是不错的,其武艺大致和许褚相当。

典韦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回。曹操讨平青州黄巾军以后,势力大张。不少人才纷纷前来投奔。其中夏侯惇就向曹操引荐了典韦。演义通过夏侯惇之口介绍说典韦武力过人,原本是张邈部下,因为和人争执,杀了数十人以后逃走。夏侯惇见他逐虎过涧,于是将他招揽过来。

而典韦也没让夏侯惇丢脸,在曹操面前挥舞八十斤双铁戟运使如飞,又力扶旗杆,被曹操誉为“古之恶来”,大大出了一个风头。

典韦正式上战场的第一战是曹操和吕布的西寨之战。此战曹操偷袭吕布濮阳城外的西寨,不想吕布援兵很快赶来,双方陷入苦战。混战中曹操被吕布手下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去路。幸亏典韦奋力向前,先用飞戟连续杀死吕布骑兵十多人,然后挥舞双铁戟冲上去一人击退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

典韦第二战是在濮阳城下单挑击败了侯成、高顺二将。后来曹操中计,困在濮阳城中时,典韦又是奋力苦战,击退了侯成、高顺二将,反复冲杀,把曹操救出。可见他的而无一比侯高联手还要强些。

接下来在平定汝南、颍川一带黄巾军时,典韦又出战黄巾军的副元帅,两人斗不三合,典韦一戟把他刺于马下。

此后典韦在追击黄巾军败军时,遇到了许褚。两人因为言语不和恶战了一场,从上午杀到黄昏,斗到胯下战马都吃不消了还是没分出胜负。后来还是曹操用计才收服了许褚。

平定黄巾军后,曹操又回师去战吕布。此战许褚首先出马,典韦、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一起上去助战,将吕布击败。这一战典韦以多打少,有些胜之不武。

典韦的最后一战是曹操打张绣时,原本张绣已经投降。结果曹操没管住下半身,睡了张绣的婶婶,惹得张绣再次叛乱。典韦为了掩护曹操逃跑,力战张绣大军而死。

由上面可以看到典韦虽然只杀死了一员武将,击败的武将中除了高顺外,大多也只是三流货色。不过典韦能和许褚战平,显然他的武艺在演义中也足以算超一流之界,武艺也是非常不错了,只是相比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稍微差一点点而已。

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

典韦原来是个刺客,双臂力量过人,史书记载,不但能使一对八十斤的大戟,而且擅长掷手戟杀人,勇猛无人匹敌,但《三国演义》中有夸张描写。

典韦在陈留时是个刺客,当时有个姓刘的和李永结仇,就请典韦出气。李永是富春的县官,家里戒备森严。典韦就买了鸡和酒,乘着车,假装去拜访李永,顺利进了大门后,他冲进大厅,从怀里掏出匕首,刺死了李永,顺手还杀了他的老婆,然后和没事一样走出府门,到车上取出大戟,步行离开李永家。

李永家人发现李永被刺杀后,几百名守卫追赶典韦,追上了看到典韦高大威猛,谁也不敢靠近。典韦扬长而去,从此在江湖上留下威名。

典韦力量过人, 《三国志》记载,初平年间,张邈发动义兵,典韦参军当了兵,隶属司马赵宠。军队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把赵宠看得目瞪口呆,提拔他当了头领。

《三国演义》也有典韦举旗杆的情节,不过发生在曹操营中,曹操正观看典韦表演武功,

“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遂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锦袄,及骏马雕鞍赐之。”

恶来是商朝猛将,以勇力闻名于世。

史书记载典韦擅使一对手戟,重八十斤,军中还给他编了顺口溜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手中双戟八十斤。”其实,他不但擅用大手戟,而且还有掷小手戟的绝招。

《三国志》记载,曹操偷袭吕布濮阳城外的西寨,没想到吕布的救兵赶来,从三面进攻曹军,形势危急。典韦率领几十人作为突围先锋,身穿双层铠甲,扔掉盾牌,只拿长矛撩戟。敌军乱箭齐发,箭如雨下,典韦就像没看见一样,对手士兵说:“敌人距我十步时,再告诉我。”众人说:“十步了。”典韦头也不抬,又说:“五步时再告诉我。”吕布的军士已经快踩住他了,众人吓得大声叫:“敌人在你跟前!”典韦手持十多支小手戟,大呼而起,投掷出去,冲在前面的敌军倒下一大片,其他人吓得扭屁股狂跑,突破口打开了,曹操顺利以撤退。

这场大战《三国演义》中侧重描写典韦与大将们对战,曹操偷袭吕布,曹操被吕布手下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团团围住,典韦飞出小手戟连续杀死吕布骑兵十多人,然后挥舞八十斤大戟冲上去,一人击退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员大将,保护曹操冲出重围。

另一场恶战是典韦遇到了许褚,两人一语不和恶战在一起,从上午杀到黄昏,战马累趴了,还是没分出胜负,典韦的耐力超过了战马。

曹操很器重典韦,任命他为贴身保镖。征伐荆州时,张绣出城投降。曹操非常高兴,邀请张绣和他的将领喝酒。曹操敬酒时,典韦抱着一把大斧站在背后,明晃晃的斧刃宽一尺,曹操走到哪,典韦的大眼睛就瞪到哪,整个酒宴的气氛都被他镇压了,张绣和他的将帅都没人敢抬头看典韦,这酒喝得真糟心。

《三国演义》描写,张绣因为曹操睡了他婶子,一生气再次造反。偷袭太祖大营前非常害怕典韦,就让一个叫胡车儿的力士灌醉了典韦,还偷了那对大戟,结果典韦遭到袭击时,没有趁手的家伙,只好拎起敌人的尸体当武器,最终寡不敌众,被乱刀砍杀。

演义中为了夸大典韦的武力,戏剧化了情节。《三国志》记载,典韦的武器并没有被偷走,只是猝不及防,手下的护卫太少,只有校尉十多人,为了保护曹操撤退,全都殊死抵挡,无不以一当十。

张绣的士兵不断涌入,典韦用手戟左右攻击,一戟打过去,就有十几支矛被击断,他的手下全部战死,自己也身受几十处伤,与敌人短兵相接,典韦用双臂挟住两个敌兵一用力,将他们夹死,其余的人都吓呆了,不敢上前。

典韦又冲上前去突击敌人,杀死数人,伤势太重失血过多,双目圆睁大骂而死。死了很长时间,张绣手的士兵这才敢上前去,割下他的头,互相传看。战斗结束后,全军又都来参观他的躯体 ,无不感叹敬佩。

典韦武力过人,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一点也不为过,曹操发现他武艺超群,让他做贴身保镖,参与大战次数减少,加之死的过早,给大家印象不深而已。

典韦到底有何战绩?凭什么被人吹的武力这么高?

典韦,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大内保镖,可惜死得非常早,这当中既有曹操的责任,没有管住自己的下半身,睡了刚降服不久的宛城王张绣的嫂子,被张绣视作奇耻大辱,火冒三丈的张绣遂起兵反曹,偷袭曹操所住的营寨。

同时典韦之死,自身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保护曹操的保镖,竟然禁不住酒的诱惑,因贪杯被他人故意不停地劝酒,喝得酩酊大醉。

一双80斤重的铁戟,被人趁其熟睡之际偷走;当典韦被打闹声惊醒时,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兵器,就只能操起一把腰刀迎敌,立于营帐辕门前抵敌,斩杀多人以后,刀口被砍缺,不能再使用。

此时,力大无穷的典韦,各自手提一名张绣军中士兵挡敌,还砸死了许多士兵,最终,寡不敌众,被张绣部将从背后一枪,死于非命。

由于典韦死得早,失去了许多南征北战、建功立业的机会,典韦的武力值之高,可以从其“溪间逐虎”中即可窥探;一般常人见了老虎,早就吓尿尿,挪不动腿了,此人居然追了老虎满世界跑,绝对非常人可比,足见典韦胆魄过人。

此外,典韦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军队中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却能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真的力大无穷,难怪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

典韦武功不弱,与许褚的打斗中即可体现出来;典韦追赶黄巾军头领何仪,结果发现何仪被许褚给捉了。于是,典韦让许褚将何仪献出,哪知许褚非但不给,还挑衅典韦说,如果典韦打赢他,就把何仪给典韦。

书中原文如下: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来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

尽管书中没有给出典韦和许褚具体打斗回合数,但参考许褚与马超连续不停地大打三场,许褚杀得性起,赤膊裸衣斗马超。

从许马两将大战二百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来判断,典韦和许褚的这场大战,也是堪称书中的经典之战,双方打斗数不会亚于二百合之下,甚至都有可能反超许褚和马超之间二百三十余合,书中最高的实战打斗纪录。

非常可惜,如此大动干戈的一场精彩绝伦的打斗,由于作者有意无意地省略了具体的打斗回合描写,以至于许多读者对此印象并不深刻。

毕竟武将之间精彩的打斗,没有具体回合数的表述,就将索然无味,如同许多人不爱看根据史料所写的《三国志》,偏偏喜欢看作者添油加醋的小说《三国演义》。

其他,濮阳之战,典韦率敢死队十数人,以步行姿态,用短戟飞刺吕布骑兵十数人;复骑马持双戟一人冲阵,杀散郝萌、曹性、成廉、宋宪等吕布麾下“八健将”。

典韦三次杀出城来,寻觅不见曹操;复又三次杀入城中;从初更直混战到天明,杀开条血路而走,最终,将曹操安全护送回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