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腐败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禁不住腐败呢?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憎恨贪官的一个皇帝了。朱元璋是贫苦百姓出身,从小就经历过官吏的贪得无厌,鱼肉百姓这样的事情。所以朱元璋对贪官的憎恨,早就是刻进了骨子里的。

朱元璋治政,十分苛刻细致,官员们犯了一些别的错误他都可以从轻发落,但是唯独面对贪官,是绝对不会轻饶的。朱元璋当时规定,贪污达到六十两的,剥皮实草,直接摆在衙门门口示众,这本来就够残忍的了。后来干脆直接颁布法令,凡是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

皇帝不让官员贪污可以理解,可是也不能太过于苛刻官员不是?当时的官员俸禄极低,人家当官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吗?但是由于朱元璋的苛刻,使得即使在处罚力度极大的情况下,还是依然有不少官员愿意铤而走险。

朱元璋称帝后,自己计算了一套满足官员们基本生活的俸禄发放体系。但是这些仅仅还是能满足官员的生存,不足以让官员们享受生活,所以很多官员并不能够接受。

为了能够彻底的消灭腐败现象,建设一支纯洁干净的官员队伍,朱元璋开始号召广大民众。朱元璋从底层开始号召,造官僚阶级的反。朱元璋向天下昭告,百姓们可以直接向皇帝检举官员们的违法行为。

后来朱元璋又大大的改进了政策,直接宣布在明朝之内,任何人民,任何百姓,都可以直接冲进官府,捉拿他有所不满的官吏。如果有官员阻挡的话,全家族诛。

这时候的朱元璋,感觉已经不是在憎恨贪官了,已经是在开始憎恨官员了。所以明朝初年的官员,一个月开不了多少钱,不满意还会被举报。朱元璋的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没有一位皇帝能像他这么狠的。真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啊。

正因为当时的条件太过苛刻,单凭俸禄根本就无法生活。所以,官员们宁愿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也要进行贪污。虽然朱元璋手段毒辣,但是官员们也是齐心协力,上心统一,所以在官员万众一心的情况下,即使是皇帝也是很难发现的啊。

朱元璋对腐败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禁不住腐败呢?

朱元璋对官员的猜忌,对贪官的深恶痛绝,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朱元璋童年生活是非常凄惨,他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没有土地,他从小为地主放牛为生,日子过得非常紧巴,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元朝统治末期,苛捐杂税异常沉重,百姓苦不堪言。统治阶级根本不把汉人当人,汉人的命都抵不过一头毛驴的钱,甚至汉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起,只能用数字代替。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原来的名字叫朱重八。

地方官员为了收税,横征暴敛,变着花样收税,过节要收“过节费”,干活要收“常例钱”、打官司要有“公事钱”,就算闲着待在家里也要交税。朱元璋的父亲养活一家老小已实属不易,根本没有闲钱交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因为拖欠税款被官差四处追捕,朱元璋的父亲只有带着一家老小四处躲藏。

朱元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对官差有什么好感吗?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播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眼中看到的官差,就是土匪,就是恶霸,他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严惩贪官污吏,为老百姓主持公道。

苍天有眼,造化弄人,二十多年后,他当上了皇帝,拥有了最高权力,开始兑现童年的誓言了!

朱元璋的执政,对老百姓来说是福音,对贪官来说是噩梦。

他执政后首要举措,就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兴修水利,鼓励生产,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农业发展迅速,农民终于有了活路!

但贪官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朱元璋采取极为严厉的措施打击腐败,不管官职大小,凡是贪污六十两以上官员格杀勿论。而且刑罚手段极其残忍,动不动就剥皮抽筋,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剥皮揎草”刑法,就是将贪官当众剥皮,皮囊填充稻草和石灰,挂在后任官员的办公桌一侧,以儆效尤,官员工作的时候无不毛骨悚然啊!

他还给予百姓充分的检举揭发权,允许百姓上访,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对贪赃枉法之徒严加惩处,他开创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政治创举。

朱元璋一辈子和贪官较上劲了,当政31年,被他杀掉贪官污吏多达15万人。但贪官仍然前赴后继,始终未能根除。朱元璋晚年哀叹道:

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朱元璋至死也不明白,他惩治腐败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手段不可谓不极端,为何始终未能彻底根除腐败现象呢?

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一是明朝福禄太低。朱元璋对官员极为苛刻,官员俸禄极低,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有些守不住清贫的官员就只有铤而走险。

二是制度约束不足。仅靠百姓举报远远不够,还要加强制度约束,权力是头猛兽,必须把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

朱元璋对腐败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禁不住腐败呢?

通过他堂吉诃德式的努力,贪污腐化现象得到了一时的抑制,然而却积蓄了巨大的反弹能量。在他死后,腐败又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愈演愈烈

朱元璋反腐是最严厉的,杀贪官是绝的,但最终的结局的失败的,明朝成为封建时代最腐败的国家,为什么?朱元璋反腐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制度的失败。朱元璋是完全依靠个人能力去反腐、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希望一个皇帝去反腐成功,无疑是太可笑了。

应该说,作为 出身最底层的皇帝,朱元璋对于官员的贪污是发自肺腑的痛恨。他自己本身就深受其害。所以当皇帝以后,凡是贪污超过50两白银的一律剥皮填草户灭九族。惩罚之力度可谓空前绝活。但现实却是大明时代是所有王朝贪污最严重的朝代。这真是莫大的讥讽。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骚。封建单一制君主专制国家的治理成本很高的。贪污就是成本之一。是不得不贪,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而中国传统士大夫也就是儒家把反腐寄希望于德治、贤人,实践已经说明这根本不现实。朱元璋通过他堂吉诃德式的努力,贪污腐化现象得到了一时的抑制,然而却积蓄了巨大的反弹能量。而在他死后,腐败又迅速膨胀起来,并且愈演愈烈。

明朝官员俸禄过低是官员贪污 的首要原因,朱元璋时代县城的县令,一个月才发五两俸禄。俸禄过低,官不聊生。官员的低薪制使得官员不得不去腐败,就此造成腐败的蔓延。如果不贪污,一个大明的官员根本活不下去。朱元璋意图教化官员来减少腐败,着似乎有些可笑。让人人都当海瑞那样的清官是不现实的。道德操守毕竟不能当饭吃,朱元璋以个人能力去反腐。希望以严酷的法律去反腐是治标不治本的。朱元璋不知道建立良性循环的法律体制,依靠个人力量去抗衡贪污的官僚集团失败是必然的。

但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所有的刑律只能是惩前。而不能够毖后。在封建时代,所有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官府所拥有。政治权力笼罩了所有的面,而权力又缺乏制衡监督又乏力,腐败机会遍地皆是。人性的贪婪是必然的,朱元璋无法从制度上改变。反贪失败也就是必然的。朱元璋希望道德高度出发,认为官员应该底薪工作。不计报酬。再加以严酷峻法就可以消除贪腐实在是太可笑了。这完全是不切实。朱元璋的反腐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制度的制约是无法根除腐败的。朱元璋杀了无数 的贪官。他早上刚杀了十个贪官,晚上却又有一百个人顶风作案。“朝杀暮犯”,这是朱元璋的感慨。这既是一代雄主能够打下万里江山,却不能惩治贪污的失落。其中的失落和事与愿违的的无限失落与迷惘。

朱元璋反腐失败的原因关键是高度集权的王朝,其本身就是孕育特权阶层的温床。他自己就代表着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集团的利益。第二就是明朝官俸太低,官员不得不贪。第三就是不制度上改变无法遏制贪污,当然朱元璋知道也不会改变,因为这样将危机他的统治根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朱元璋对腐败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禁不住腐败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从始至终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如此。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一直在兢兢业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廉政建设。

不过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出身贫寒,极度痛恨贪墨的皇帝,尽管朱元璋铁腕反腐,对贪腐者严惩不贷,甚至以剥皮萱草作为威慑贪官的手段。但实践证明并没有什么卵用,洪武一朝的贪官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即使定下了贪污60两以上一律处斩的严酷条令,明朝官员依然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那么朱元璋就奇了怪了,为了钱,真的可以不要命吗?

很多人说洪武年间的官员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和朱元璋制定的低俸禄有直接关系,试想如果没有灰色收入,单靠皇帝发的可怜的薪水,一家老小势必要饿死,海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

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并且奉行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理论。也就是说虽然生活穷点,但是也能生活的下去,这很难构成他们铤而走险的理由。

而且一般而言,越是身居高位,家财万贯的,就越是惜命,简单说来就是胆小怕死。

再说了,即使口中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些人也是在期盼着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毕竟来日方长,谁会冒着被杀的危险铤而走险呢?

所以,静夜史认为:俸禄低绝对不是官员“慷慨赴死”的根本原因。那么导致官员铤而走险的原因有哪些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舍本逐末的反贪措施

作为出身平民的皇帝,朱元璋对贪污深恶痛绝,这是他铁腕肃贪的出发点。

不过,仇恨贪官不代表能彻底消灭贪官。

事实上,从决定“天下无贪”的那一刻开始,朱元璋就已经错了。在方向发生偏差的情况下,想要达到目标简直是痴人说梦。

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唯有因势利导才能治本,而朱元璋很明显搞错了方向。

作为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得国最正,但不代表朱元璋能够制定更加有效和完善的肃贪措施。

朱元璋片面地认为,只要杀杀杀,就能震慑贪官污吏,而从来没有想过贪官为何屡禁不绝。

官员之所以贪,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即使打定了“穷则独善其身”的打算,还是不得不面对“达则兼济天下”的重任。

因为明朝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俸禄除了供养自己,还要养活自己手下的一大帮办事人员。

想要维持行政机关运转,不至于在官员考核中被咔嚓,就要有钱,而官员的俸禄远远不够,所以除了灰色收入,他们没有办法。

除非像海瑞一样,自己身兼数职,像朱元璋这样起早贪黑去工作。不过这貌似正是朱元璋需要的,在“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信条下,我朱元璋起早贪黑,你们也一定要起早贪黑,而且还不能多要钱。

累死是死,贪墨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为何不活得轻松一点呢?

2、无孔不入的利益关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官的地方,就有官场。

而官场,是一个无法让人独善其身的地方。

即使是海瑞,也要面对上级的检查、下级的请求以及同级官僚的弹劾,所以海瑞只有一个。

作为典型,朱元璋想要所有的官员都像海瑞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但是这可能吗?

毕竟大多数的官员,也是出身平民,通过千军万马的搏杀,最后才考取了功名,有了一官半职,做到了光宗耀祖。

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但是这注定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我们说过,在官场中,总有利益纠葛,稍有不慎就掉进了别人的坑,而自己也有可能抓着别人的小辫子,这就使得他们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官官相护,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过官官相护的另一面,就是同在大染缸,谁也跑不掉。

在面对朱元璋的残酷屠杀时,很多官员一是存在侥幸心理,感觉酷刑不会轻易降临到自己头上;二是法不责众,如果所有官员都贪污,做到天下皆贪,朱元璋总不能把官员全部杀掉吧?

所以,为了降低自己挨刀的频率,更为了做到法不责众,贪墨的官员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其他官员拉下水。

而作为官场中人,即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要面对上下级无孔不入的侵蚀,而绝大多数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沦陷。

而官员如此无耻的根源,还是前文提到的低俸禄绑定的坑爹制度。

所以,不是朱元璋的酷刑不够残酷,而是这逼死人的制度,让即使是不想贪污的人也被逼上了绝路,所以洪武朝的贪官杀不绝!

不过我们应该承认的是,相比于朱元璋之后的官场现状,战战兢兢的洪武一朝,官场环境确实清明!官员战战兢兢,收益的除了皇帝,也有老百姓!

因此,朱元璋得到底层民众的拥护也就不足为奇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朱元璋对腐败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禁不住腐败呢?

朱元璋对官员贪腐,从小时侯开始都有,因幼对贫穷,饱受饥寒交迫,非常厌恶贪腐,南京登基掌握生杀大权所以杀人从不软手,但是,无数的贪腐前腐后继,像韭菜一样割了又发,象雨后春笋一样遍地都有,一次又一次的屠杀,直到去逝,贪官还是杀之不尽,大明结局败在官员与绅士的贪婪上。问题出在人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人心满足,社会就停滞不前,但缺乏知足。之后人们在逐步总经验,发展到以官治官,以民治官以理治官,到今天以法治国,以党管党,接受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接受舆论界的监督的治国方略。

朱元璋对腐败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禁不住腐败呢?

杀贪官也好,杀功臣也好,都是朱元璋的个人行为。而从根本上治理贪腐,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监督,要让贪官污吏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