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甄嬛传》大结局中,母子对话充满套路,实则是各取所需。
甄嬛传四阿哥刚登基,马上用“郑伯克段于鄢”威胁甄嬛,希望甄嬛把六阿哥过继给果郡王名下,在许多人看来这简直是白眼狼行为。
甄嬛虽然心里不大舒服,但也并没有生气,反而借坡下驴,顺了弘历的意。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两人是同一类人。
弘历和甄嬛一样有心机,有格局。甄嬛的亲生儿子六阿哥只要有继位可能,就势必威胁弘历的皇位,使得弘历日夜悬心,甄嬛以己度人,理解弘历。
弘历有心机,这是甄嬛一早就知道的,不然也不会扶持他。为了断绝弘历的顾虑,避免母子生出嫌隙,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生儿子,甄嬛只能这么做。
2.两人本质上是合作关系。
甄嬛和弘历名义上是母子,实则是合作伙伴。甄嬛扶持弘历,弘历保全甄嬛,二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既然是合作,就要求同存异,就是双方都合适,就得在适当的时候,损失自己的利益,成全对方的利益,而不能一味谈感情,仗着情分,要求对方时刻以你的利益为先。
甄嬛扶持弘历登基,是弘历最大的恩人,甄嬛从没有自持功高,对弘历颐指气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与亲戚朋友合作,最终结果全部是撕破脸,甚至大打出手。其中最大的原因他们看似用的是公平合作的方式,但中间有掺杂了太多太多情感因素,以至于双方之间难以明算账,都觉得自己在吃亏。
既然是合作,就不能掺杂太多私人情感。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如果甄嬛一直拿自己的背分和功劳,而一味要求弘历顺她的意,那么,她这个太后之位是坐不稳的。
《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在《甄嬛传》大结局时,弘历与甄嬛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谈话,母子的对话充满套路,要比谁的套路深,弘历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给甄嬛来了杯“透心凉”:
甄嬛:这个时候皇帝怎么急着过来了?
弘历:近日慎郡王上书,说膝下唯有一女,王嗣无继,希望以果亲王之子入继。
甄嬛:元澈养在慎郡王府多年,不如就继嗣慎郡王府也好。
弘历:只是如此一来,果亲王一脉岂非无嗣?
甄嬛:皇帝意下如何?
弘历:到时候再挑好的,继承果亲王后嗣就是!这几日儿子读书,有些困惑之处,想请教皇额娘!
甄嬛:你说!
弘历玩套路讲故事
弘历:儿子读郑伯克段于鄢,见郑国之祸皆因姜氏宠爱幼子苛待长子而起,儿子心想,亲子尚且如此,若是养子又该如何?
甄嬛:皇帝身为人君,读这些书是好的,哀家这些日子正想着一事,今日正好告诉皇帝。
弘历:皇额娘请讲。
甄嬛:弘曕是哀家幼子,又曾被先帝议储,如今弘曕已经长大,若是外头在起闲话动摇江山岂非是哀家的罪过,所以哀家想请皇帝同意,让弘曕入嗣果亲王一脉。
弘历:皇额娘思虑周全,儿子自然允许,等六弟长大成人,儿子会让他享亲王尊位,一生荣华!
弘历和养母大讲“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要了解清楚藏在他心中的意图和谋算,我们就来读一读郑伯克段于鄢背后的故事,
甄嬛听出玄外之音
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妻子,名叫武姜,由于生郑庄公时出现了难产,先出脚后出头,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她十分地讨厌大儿子,
并给他取名叫“寤生”,生公叔段时却很顺利,因为这个原因,她从小苛待长子,溺爱幼子。并且为了这个小儿子做出了许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她想将世子之位传给幼子,奈何老公郑武公不答应,权力没要成,又开始找郑庄公要土地,要块地武姜也能够做到挑肥拣瘦,
偏心的母亲武姜
两块核心土地皆被公叔段拿走,拿走之后公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越发的膨胀了,他不仅扩张了领土,还屯兵积粮,
准备夺了哥哥手中的江山,武姜作为母亲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她对小儿子不仅暗中支持,而且暗中鼓动,在公叔段偷袭郑国时,
她打算开城门为小儿子做内应,和小儿子里应外合谋取大儿子的江山,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能找出一位武姜这样奇葩的偏心母亲。
弘历借典故表达自己的疑虑
弘历读书是读到了精髓,一读到就能学以致用,他在这里给甄嬛讲母亲偏心的故事就是在试探甄嬛,武姜对待同是两个亲生的儿子尚且如此,
何况他还只是甄嬛的养子,再加上以甄嬛的能力,她以后若变了心,想要自己的儿子做皇帝,甄嬛力转乾坤打怪升级的本事,
四阿哥是一路的见证者,再者大胖橘作为帝王多疑的性格是丝毫不差地过渡到了弘历身上,甄嬛若不给他一颗定心丸,
甄嬛给了四阿哥一颗定心丸
他对六阿哥的疑虑和忌惮始终无法消除,这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啊!他跟着甄嬛一路躺赢,可以说没有甄嬛就没有他今天的地位,
功成名就之后,他对甄嬛说的不是感谢,而是给她送来了一杯“透心凉”,甄嬛心想要是本宫想要自己的儿子做皇帝,还有你四阿哥弘历什么事。
四阿哥无情地送来了“透心凉”,她会接吗?接了之后喝了又是什么感受,真的伤透了心么?甄嬛不但接了,还从中品尝到了别有一番滋味,喝完表示此乃正合我意:
弘历目的达到
一、皇权之下无感情,只有冰冷的政治利益甄嬛是什么人啊?她在深宫中经历过华妃的敌对、皇后的陷害、大胖橘的抛弃和果郡王的生死离别,进入水深似海的皇宫,早就让她领略了帝王之家的世态炎凉。
四阿哥坐上皇位之后,在她面前说话充满套路,暗暗提醒,摆她一道,对于已经在后宫之中身经百战的甄嬛来说,
不过是毛毛雨,皇权之下无感情,只有冰冷的政治利益,甄嬛早就深知这个道理。四阿哥的心机在她面前也不只这一次显现,
四阿哥讨好甄嬛
第一次在圆明园与甄嬛的偶遇,或许那不是巧合,因为他一见到甄嬛就知道她是“莞莞娘娘”,这一次已经是有目的的接近,
之后他成为甄嬛的养子,费尽心思讨好甄嬛,不惜得罪敬妃,顺势就带胧月去见亲生母亲甄嬛,搞得敬妃的心七上八下,
生怕熹贵妃来跟她抢孩子,两人的同盟关系差点因此瓦解,四阿哥的小心思甄嬛皆是看在眼里的,毕竟情商智商的段位摆在那里,
弘历与甄嬛第一次见面
并且还有一份理智和透彻做陪,四阿哥在她面前讲故事,玩套路,站在帝王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即使这件事情暴露出了四阿哥的无情和自私,
但绝对不足以伤透甄嬛的心,因为四阿哥所看重的,正是甄嬛所厌弃的,这些她并不在乎的事情,并不值得她费神伤心,
能在她内心激起波澜的事情只有“大胖橘的莞莞类卿”、“眉姐姐的消香玉殒”、“果子狸的英年早逝”,只有他们才是甄嬛心中的痛楚和遗憾,
甄嬛心中遗憾万千
也只有这些事真正的伤透了她的心,大胖橘是她对纯真爱情的期许,眉姐姐是一辈子的闺中密友,果子狸是她许了一世的深情,
然而大胖橘辜负了她的期许,眉姐姐间接被安小鸟谋害,果子狸更是死在了她亲手调制的毒酒之下,这些伤痕才是她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对于四阿哥的心机和套路,在这些伤口之上是不值一提,虽然有些得鱼忘筌,但是他终归还是划了底线的,
四阿哥为自己的行为划了底线
弘历并没有暗暗的对弘曕下手,而是委婉地向甄嬛表达了自己的疑虑,把问题抛给了甄嬛,而甄嬛也正有此意,一拍即合,欢喜而散,二者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至于恩情,母子情,还有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感情,走到如今的甄嬛,早就活得通透了,在皇权之下,只有政治利益的冰冷结盟。
二、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四阿哥是甄嬛的养子,而六阿哥是甄嬛的亲子,站在四阿哥的角度看来,哪一个母亲不偏心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甄嬛为儿子计
尚且在历史上,武姜对两个同是亲生儿子都能厚此薄彼地对待,读到这个故事确实会让她心生畏惧,这皇帝的位置屁股能不能坐热都是个问题啊!
甄嬛若要偏向亲生儿子,能有他什么事,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四阿哥并不知道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弘曕并不是他的亲弟弟,而是他的堂弟,是甄嬛与果子狸的儿子,这是一个惊天的大瓜吧!果子狸因为和甄嬛私的事曝光,
弘曕是果亲王的儿子
被皇帝毒死,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养在了慎郡王府,慎郡王又疼媳妇玉娆,生个女儿便不想再让她吃生育的苦了,
请旨要把无澈过继到自己一脉,这一来,果郡王这一脉就无人继嗣了,弘历给甄嬛讲“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也正是在慎郡王请旨背景之下讲的,
这事想一下是不是有点蹊跷呢?甄嬛与玉娆是亲姐妹,弘历将意思一给甄嬛表达,甄嬛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
玉娆是甄嬛的妹妹
把六阿哥过继到果亲王一脉,弘历听了如卸了压在心头的千斤重担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甄嬛是不是早就在提前布局了呢,
今天即使弘历不讲故事,弘曕过继到果亲王一脉甄嬛已经着手在办,只是在等一个适合的时机宣布而已,
只是弘历却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但是弘历的故事一讲,又正好配合甄嬛名正言顺地促成此事,否则她与果子狸的流言蜚语又将得不到平息。
弘历耐不住性子
要不凭什么六阿哥要过继到果亲王一脉呢,放着做皇帝的儿子不做,做亲王的儿子,这不是自降身份吗,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常理,更会引起人的猜疑。
弘曕过继到果子狸一脉对于甄嬛来说,是一举两得,既弥补了自己的遗憾,也为六阿哥的将来做好了长远的打算。
六阿哥若留在皇宫,弘历对他的疑心就永远不可能消除,用甄嬛自己的话说:“疑心易生暗鬼”,搞不好儿子的性命都将不保,
甄嬛为了保全儿子
她更希望的是,弘曕可以去完成果子狸没有完成的人生,可以临风窗下,吟诵他原本应该平安闲逸的人生。
做一个闲散亲王就很好,弘历也一口答应,这正是甄嬛想要的结局,弘历搞不好还是中了甄嬛的陷阱,她怎么会伤心呢,真是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三、当皇帝并不是天下最得意的事甄嬛如果真的有野心,她完全可以扶持自己的幼子上位,自己做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像武则天一样,自己坐一坐那皇位。
甄嬛想要的不曾得到
从《甄嬛传》中的情节来看,甄嬛得宠时就帮大胖橘批改过奏折,并且很多时候当朝中局势出现比较麻烦的局面时,
大胖橘也会和她商讨,从经验上来说,甄嬛也是得到了锻炼,只是此等野心她从来就没有,对于可以掌握生杀大权的皇权,
甄嬛为何会不屑一顾呢?这让宜修皇后都感到十分奇怪,登基的礼炮声响起,她以为是甄嬛的儿子六阿哥登上了皇位,
皇后以为六阿哥登基
可甄嬛却告诉她是四阿哥,皇后百思不得其解,她居然不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当时甄嬛是这样回答她的:“当皇帝未必是这天下最得意的事”。
是啊!这些年她见证了宫中的残酷,大胖橘一生算计他人,也被人算计,皇后就差点把他算计得断子绝孙,后宫中的那些嫔妃,
除了皇后和华妃真心对他,其他人是各怀鬼胎,充满心机,绿帽子是顶接一顶地送过来,最后还被甄嬛联合宁嫔,下毒的下毒,
华妃真心相待皇上
攻心的攻心,只能无奈地扯着黄带子断了气。甄嬛亲眼目睹了大胖橘的结局,她还会想让自己的儿子来当皇帝,来受这份苦么?
所以对于皇位之争,她早就看透了,然而四阿哥却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在他的心里总觉得甄嬛和六阿哥会觊觎他的皇位,
殊不知在甄嬛心中,真实的答案早就对皇位不屑一顾了。甄嬛不在意皇位,自然也就不会在意四阿哥说的故事,更不会因此生气,伤心,如此不是更好吗?正好成全了她的所有心意。
甄嬛达到目的不会伤心
写在最后在《甄嬛传》大结局中,母子对话充满套路,实则是各取所需,甄嬛别说伤透了心,连伤心都不会,应该是正合我意的一种归属感。
因为对于皇权甄嬛是不屑放在眼中的,如今功成名就,她只想安稳地度过剩余的人生,为亲生儿子求一份平安,
而将儿子过继到果亲王一脉,此举正好解决了她心中的两道难题,一是消除了弘历心中的疑虑,二是让弘曕继承果子狸的血脉,也是甄嬛的心愿,
甄嬛实现心愿
他本就是果子狸的儿子,过继过来,不管是在名义上,还是在血统上,真正地成为了果子狸的儿子。甄嬛一生痛失所爱,
果子狸的离去成为了她心中最大的遗憾,仿佛把儿子归到他名下,也能让甄嬛找到一丝心灵上的慰藉,否则即使她成为了胜利的王者,看似不缺任何东西,
其实在这一路的宫斗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有一些已经无法弥补!
甄嬛失去太多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甄嬛传》中四阿哥说起来也算是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是雍正失意醉酒后临幸一个丑陋的宫女后生的他,娘亲难产死了,生下来也不被皇上待见,寄养在圆明园,难得才能见一次皇上,宫里的其他嫔妃也是避之不及。为了能让甄嬛名正言顺的回宫,皇上将四阿哥过继到了甄嬛名下,这下甄嬛成为了诞育皇子,为国祈福的大功臣,身上笼罩着各种光环,再加上如今怀有龙裔,所以回宫之事在没有任何人任何理由阻拦了。皇上将她变成四阿哥名正言顺的额娘后,两人的命运从此就交织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四阿哥当甄嬛的养子为登基成为皇上之前,言语之间对甄嬛更是恭敬体贴,以甄嬛和弘曕为尊。一开始他可能也清楚自己不会当上皇帝,只求一生平安就满足了。这孩子天生聪慧,又勤奋刻苦,很快就脱颖而出,没想到最后他们两人相互辅助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四阿哥当了皇帝,甄嬛也成为了唯一的太后。登基后,弘历以“郑伯克段于鄢”的例子对甄嬛旁敲侧击。郑伯克段于鄢是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之权而进行的一场手足相残的斗争,而这场残酷争斗的罪魁祸首竟是他们的亲生母亲姜氏过分宠爱幼子而冷落长子引发的。弘历借古喻今地问甄嬛:姜氏对亲生骨骨肉尚且有所偏心,更何况我非你所亲生,你将来是否也会不再扶植我做皇帝,而是让自己亲生儿子上位?弘历因为才刚登基不久,根基也还不稳,除了甄嬛这个养母之外,他并没有其他更强大的后盾了。他问甄嬛这些话的时候是小心翼翼的,略显紧张的。此时的皇帝对甄嬛有敬畏也有惧怕吧,毕竟甄嬛和六阿哥的威胁力太大,直接关系到他的皇位能不能坐稳。弘历的顾虑,甄嬛心知肚明也能理解。四阿哥本就是他的养子,他的性子她也是很清楚的。他遗传了先帝多疑的性子,他担心弘曕将来会威胁他的皇位才这样斗胆试探甄嬛,逼甄嬛表个态。甄嬛为了免去弘历对弘曕的疑心,只有弘曕永无继位可能,才能保弘曕一生平安。所以,甄嬛自请将其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脉。甄嬛一路厮打拼杀过来的,眼见先帝算计和被人算计的一生。早在先帝未驾崩之前,甄嬛就暗示弘历说:希望弘曕的亲王由弘历来封。所以从一开始她就没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一辈子活在算计之中,她做为额娘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喜乐。其实甄嬛还有一个私心的。弘曕本来就是果郡王的亲生儿子,允礼生前弘曕不能叫他一声阿玛,死后由自己的儿子尽尽孝心,认祖归宗也是理所应当。即便是弘历不提,甄嬛也会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和理由来做这件事的。经历过大风大浪,大起大伏的甄嬛既早已看透一切,就倒也谈不上什么伤透心了吧!
欢迎关注我,带你跟着甄嬛走进雍正王朝,看尽后宫的纷繁复杂、尔虞我诈!
《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我认为不是,原因如下:
一、甄嬛了解弘历的为人四阿哥弘历是被雍正厌弃的一个皇子,他和甄嬛的结缘,正是甄嬛随雍正去圆明园避暑时开始,那时候四阿哥还是一个孩子,却能一眼看出甄嬛的身份,并对宫中之事都了如直掌,可见弘历从小就是一个有心机、有谋算的人,他虽然不能被养在宫里,但他并没有听天由命,反而他一直在等待着翻身的机会,所以在确认了眼前的甄嬛就是皇上的宠妃时,他立即表达了他对甄嬛的尊重和想与之亲近的意愿。
而当时甄嬛还是沉迷于爱情的小女子,所以她对于这个小孩子对她表达的善意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孩子因被冷落,才懂事的让人心疼,于是甄嬛便忍不住去关心他。
而当甄嬛再度回宫,二人成为了母子,弘历更是不掩饰自己的心机和手段,先是提醒甄嬛利用祺嫔在宫中立威,知道甄嬛思女心切,却不得亲近,隔日就去接胧月到永寿宫用膳,来讨甄嬛的欢心,看到雍正疼爱六阿哥弘晏时,他则表示愿意忠心辅佐弘晏,更是在甄嬛暗示他,三阿哥会成为他的阻碍时,引导三阿哥为八叔、十四叔求情,让三阿哥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
可以说,甄嬛是看着弘历怎样从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成为了一个太子人选的,他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着与年龄不符的老练、狠辣,他和雍正一样,心中没有亲情,只有皇权和利益,所以当弘历登基,他想免除后患,急于让弘晏出自旁枝,也无可厚非,甄嬛也不会感到意外。
二、甄嬛已真正做到无心甄嬛从一个秀女,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了太后,经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看过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她不再是那个弃满爱情幻想的小女孩,也不再是在这深宫中渴望友情的傻姑娘,安陵容的背叛、流朱为她而死、沈眉庄的离世、皇上的无情、果郡王的永诀,她曾经最在意的人,有的让她寒心、有的让她痛心、有的让她伤心,可再多的是非对错,那些她放下的、放不下的人或事都已经离自己远去,留下的却是只能往前走的躯壳,所以面对这样一个为了回宫,强行按给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咄咄相逼,却很难再在甄嬛的心中掀起波澜。
三、甄嬛乐得弘晏归入果亲王一脉甄嬛黑化回宫后,唯一支撑他的就是果亲王的平安,但皇上的多疑,让她失去了这唯一的支柱,甄嬛的心中一直藏着双生子的秘密,她不是不想告诉果亲王,她是不敢、也不能告诉他,她怕果亲王会因此而冲动行事,惹来杀身之祸,她也怕果亲王知道后,终日痛苦不能与亲生骨肉相认,所以一直到果亲王死,她才敢说出真相,但果亲王到底有没有听到,却不得而知。
所以甄嬛心中,是想让果亲王知道这两个孩子是他的,她为没有早一点告诉他,感到遗憾,所以她会说:“他活着的时候,弘晏不能叫一声阿玛,死了总要有儿子陪在身边”。
这也是她为什么不帮助弘晏争皇位的原因,因为她心中,弘晏是果亲王的儿子,得到皇位就等于昭告天下,弘晏就是皇上的儿子,这是甄嬛不情愿看到的,所以当弘历有意让弘晏归入果亲王一脉时,甄嬛乐见其成,因为这正是她最想要的。
《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甄嬛传》大结局中,弘历与甄嬛那番别有深意的对话,实际上恰好给了甄嬛一个保全亲身子的台阶。而弘历本就与甄嬛并无血缘关系,既无血亲又何来的伤心?剧中,弘历其实并未想到甄嬛会不顾自己亲生的六阿哥,而将皇位拱手让与他。自大清建朝以来,多少人曾为了这个皇位而骨肉相残,六亲不认。可是甄嬛竟然能这样轻易地让他这个养子坐上了帝位。这一切简直匪夷所思,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心生疑虑、如坐针毡。弘历的心中一直有个担忧,他打小见惯了宫中的尔虞我诈,深怕自己只是甄嬛的一颗棋子,待六阿哥长大成人、羽翼丰满的时候便会联合甄嬛逼宫退位。所以,在某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去试探甄嬛。
他引用书中的一段历史向甄嬛暗示,郑国之祸皆因姜氏宠爱幼子却苛待长子而起。而长子亦是亲生子,在帝王之家亲生子且有如此遭遇,那养子的处境岂不是更加艰难?甄嬛冰雪聪明,立刻明白弘历心中所惧。于是,她顺势提出将六阿哥弘瞻过继给果郡王府。这样一来,弘瞻便可以认祖归宗,堂堂正正的称呼果郡王一声阿玛。更重要的是,弘瞻过继之后便属旁支,以后再也不能参与皇位的争夺。此举算是给弘历吃了一颗定心丸,而甄嬛的大度也让弘历日后必定不会苛待了弘瞻。弘历此举也正是其成长的表现,做为帝王理应未雨绸缪,步步为营,铲除一切皇权道路上的障碍。而聪慧如甄嬛,她早已料到弘瞻会是弘历心中的一根刺,早晚是要拔除的。所以,弘历话一出口,她心中已有了万全之策。这些都是新帝登基之后必定会经历的,她没必要伤心。弘瞻有了更好的归处,她应该高兴才对。
《甄嬛传》大结局时,母子对话充满套路,甄嬛伤透心了吗?
四阿哥从一开始就想让甄嬛帮助自己,那时他还是个孩子。在圆明园,他称甄嬛莞娘娘,直到甄嬛盛宠,希望甄嬛帮他见皇上。
多年以后,四阿哥长大成人,甄嬛回宫复仇,彼此相依,各取所需。
诚如甄嬛回宫时,弘历对甄嬛说:“额娘终于回来了,孩儿再也不是没有额娘的野孩子了”。
甄嬛对弘历说的:“有你,额娘也不是孤身一人了。”
从一个清纯女子到黑化,成为太后,甄嬛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哪里会不知道儿子的心思呢?
甄嬛从弘历误导三阿哥为他十四叔求情,让三阿哥被撤去了黄带子。这不过源于甄嬛一句:“当然,皇后与三阿哥唇齿相依。皇后在一天,三阿哥就有登基之望。”甄嬛便更加清楚弘历的手段和心思了。
甄嬛在皇帝找他之前,就和崔槿汐说过,把六阿哥过继到果郡王府。其实,很早以前甄嬛便对弘历说:“额娘的指望可全在你身上了”,以此消除弘历的疑心。
所以,甄嬛没有心伤透,从头至尾,她都知道四阿哥的心思。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让六阿哥弘曕做皇帝,即便雍正多次说过觉得弘曕好。
在甄嬛看来,做皇帝未必就是一大幸事。做皇帝,坐拥天下,也需牺牲很多,也有诸多委屈。
甚至,有可能性命不保!四阿哥登基当天,甄嬛去看皇后,皇后说你竟然不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
甄嬛说:“要是再遇上一个跟你一样残害皇嗣的皇后,岂不悲哀。”甄嬛愿她的孩子平平安安,快乐就好。
当然,这也是因为她与果郡王的缘故。果郡王的性格,不贪念王位,甄嬛希望她与他的孩子能像果郡王那样,放浪不羁,逍遥自在,不受拘束,快乐就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果郡王与孟静闲的儿子元澈,过继到慎贝勒名下去了。果郡王死后,玉隐也随果郡王而去了,如此果郡王一脉在面上几天没有人了。
所以,甄嬛要让弘曕过继到果郡王名下,让弘曕回到果郡王府,果郡王府后继有人!这也算是甄嬛的心愿吧!
如此,既不让皇上(弘历)多疑,对弘曕不利,也完成了她的心愿,果郡王的孩子在果郡王府!这算她对果郡王的一种交代吧!
所以,甄嬛没有伤心,她一早便知道弘历是什么样的人,早早就做了打算。
当弘历给她说的时候,她不过顺着弘历的话,才能名正言顺的让弘曕去果郡王名下而已!
而弘历也通过试探,让自己的皇位不受其他兄弟的威胁。
短短几句话,弘历与甄嬛,再次各取所需!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满满的套路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