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会死。

岳飞名词《满江红》阐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想血靖康耻,想迎回被俘掳走的徽、钦二帝…这就触及到宋高宗的根本利益,在皇位面前,一切都得让位。

1127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3000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最后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两位先皇归来,赵构能不能继续做皇帝,这是未知数,退一万步想就算是赵构愿意让位,跟随他的秦桧等官僚集团也不会让已经到手的权力旁落。

北宋是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创立的。

公元976年的农历10月20日晚,赵匡胤突然去世,留下了千年谜案“烛影斧声”。其弟弟赵光义登基继位。

赵匡胤的血脉几乎被清洗干净。

至此北宋皇权掌握在赵光义一脉手里。

靖康罹难,皇权好不容易回到了漏网之鱼赵匡胤后代的子嗣手里。基于这点,赵构也不会允许迎接掳走徽、钦二帝还朝,因此岳父必须死。

若放在汉武帝手里,估计死得更快,汉武帝卸磨杀驴,卫青尸骨未寒,逼死太子,逼死陪伴他48年,执掌后位38年的一代贤后卫子夫,这要不够薄情寡义吗?

唐太宗也会杀了岳飞。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迫高祖退位,怎么会允许别人危及皇权?

岳飞想迎回被掳走的徽、钦二帝,理想很伟大,但不符合当政者赵构的利益,因此他必须死。

岳飞文武全才,岳家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满江红》传颂千古,但他是个有才华有能力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悲剧在那个皇权之上的时代注定是个悲剧。

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重文抑武赵家策,

震主功高心不安。

任用奸贼莫须有,

长城自毁丧江山。

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大侃认为不会,如果汉武帝或李世民在宋高宗的位置上,不仅不会杀岳飞,并且有可能夺回失地,迎回二圣。

为什么大侃会这么认为,接下来我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举例说一下。

一、政治信仰不同,李世民靠战争赢得天下,平定四海,开创“贞观之治”,是积极主战的。赵构是因为两位先帝被金人掳走,才坐上皇位,并且被金人的撵的四处逃窜。他讨厌战争,是典型的投降派!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前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推翻隋朝,建立新政权,先后带兵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继位后,积极对外用兵,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反观宋高宗,南宋建立初期,天天被金兵撵的东躲西藏,甚至逃到海上。对外政策上,启用求和派黄潜善、汪伯颜、秦桧等人,迫不得已启用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也是打打停停,多次在北伐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班师回朝。甚至杀害抗金名将——岳飞!

所以说同样是主战派的岳飞,在李世民手下绝对能发挥最大作用。

面对徽钦二帝的问题上,李世民与赵构做法必定截然不同!

李世民文治武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李渊却决定传位给李建成,并且自己性命也受到威胁,李世民毅然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自己来做。所以就算徽钦二帝回来,李世民也会让他们退位,丝毫不会影响自己做皇帝。

而赵构当上皇帝是因为前边两个皇帝被抓了,他才上位的,说白了就是代理皇帝,如果徽钦二帝被迎回,朝中必定会有大臣建议赵构让位,而赵构又宽心仁厚,估计也做不出弑父弑兄之事,所以赵构不愿北伐的原因也在于此。

唐太宗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用人为贤;高宗近小人远贤丞,弃用李纲,韩世忠等主战派,重用秦桧等投降派,为祸朝纲!

李世民爱惜人才,身边聚集了杜如诲,房玄龄等一大批贤臣,并且主张群臣谏言,魏征在朝堂上直接批评他,他也能听的进去,虚心接受。

反观宋高宗,听不得批评,听不得大臣提及北伐,岳飞就曾上书,建议北伐收复中原失地,结果被罢了官。反而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所以综上三点,大侃认为,如果唐太宗在宋高宗位置上,岳飞必定能大展宏图,收复失地,名扬天下!

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首先要说汉武帝、唐太宗出于一己私利而处死的大将比宋高宗赵构多得多。

简单举几个例子,汉武帝时期大将霍去病的副手赵破奴,他可以算是霍去病去世后,当时最强的骑兵军官了,因为他本人小时候曾经被掳掠到匈奴去,所以他不但精通匈奴语、熟悉草原地形,而且也善于指挥骑兵作战。

霍去病队伍里的匈奴骑兵其实是赵破奴在指挥,因为霍去病本人不懂匈奴语。

但是,就这么一个杰出的将领,汉武帝说杀就杀了。

唐太宗也一样,张亮与侯君集被他杀了,这就不说了。

就连屡立战功的徐世绩,李世民临终的时候都吩咐李治,如果徐世绩接到我把他贬职的命令拖拖拉拉,嘴里嘟嘟囔囔,你就直接把徐世绩杀了。

如果徐世绩当时接到这封无故被贬职的调令表示出不满,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下场就是李治会毫不留情处死他。

徐世绩这样当时唐朝排名第一的将领(李世民、李靖已经去世),李世民不也准备徐世绩稍微有不满立刻杀掉吗?

其实君主看到大臣的态度是和常人不同的,《汉书》里汉武帝就说过一段特别牛的话,我觉得可以代表历代帝王是如何看待人才的:

上谕:「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所以,假设汉武帝与唐太宗处于赵构的处境会不会杀岳飞,这要看汉武帝与唐太宗怎么看待赵构的处境,但是无论如何,这两位皇帝都不会觉得杀岳飞是什么大事儿。

说难听点,汉武帝连自己亲儿子都能逼死,媳妇都能逼着自杀;唐太宗能亲手射杀自己的亲哥哥,把自己侄子杀干净,还在乎一个外人岳飞?

岳飞再亲近,有儿子、媳妇、哥哥、侄子亲近?

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崇文抑武乃大宋之国策,即便换成汉武大帝和天可汗李世民也会杀了打了三次大败仗的岳飞,以刘彻之英明神武杀罚果敢决不会莫视将领打败仗,是想马邑之战他对将领们是多么的无情,如岳飞还胆敢十二道金牌才招回,若是武帝唐太宗也会以抗命不尊王命而杀之,别说迎回二圣了,以大明王朝的朱启镇为列,在土木堡之役后被俘,其弟朱启钰就享着皇位根本不顾瓦刺要送还那个炀手的山药,还是一位巧辫之士带回了英宗,还有太上皇李隆基也死于李享的囚禁似🐤,皇帝也又私心,随然刘彻唐太宗没有宋高宗那么无耻,有明断是非的能力,但谁会有喜欢一个对皇帝家事说三道四的大将呢?

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凡是学过历史的人都会清楚,汉武帝和唐太宗均具备治国、治军的战略眼光与才能,还有种永不言败和识人的雄才大略。

岳飞若遇到这样的明君,只能被重用,绝对不可能被除死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