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农村有哪些“肥差”,肥在哪?
哈哈!很逗趣的一个问题!农村生产队有哪些“肥差”,即相应的不费力气就能挣到工分,甚至高工分的好差事吧!
过来人都知道,一般认为小队长、会计、机电手、记工员、保管、饲养员以及护秋护麦站流动岗的。
这些人员,都有一定的条件(特权)挣到工分,而且相对不用出什么苦力气。
一、队长
队长是一个生产队的最高“领导”,有的村里生产队还设有政治“指导员”,和队长同级别。
说队长是“肥差”有点“冤”气,队长虽然有特权,可以全权领导掌握一切农业生产活动,当然每天满勤分是肯定的。
但是,当队长可不容易的,尤其是是在生产劳动上,即要指挥安排具体工作,还得有带头猛干的行动。不然,队长都干在后面,社员们谁好意思超过队长呢!队长也没面子不是吗。水大还不漫桥呢!
指导员,基本和社员们一样,劳动挣工分。只是上级开个什么会的,一般都由指导员参加了。其他倒没有什么。
二、会计和仓库保管员
这两个职业比较自由,有账目需要整理、有出入库粮食物资等事宜需要处理等。就是说好歹找点理由,就可以不去地里干活劳动,工分照样满勤。就不说什么耍笔头占便宜、顺手牵羊往家里捎带点东西等负能量的话了。
三、记工员
记工员因每天要给每个社员记工,逐个给社员记工时,就可以不干活的。如果记工员觉悟素质略差的,偶尔给自己人多记些工分都是挡不住的事。
四、机电手
在生产队开电动机、柴油机等浇灌机器或加工机器、农机手等“技术”人员,都是“肥缺事”。因为不常在队长及社员们的工作范围之内,或监管之下。自由、不用田间劳动、有投机取巧、贪小便宜的充分机会和条件,工分满勤,甚至加二分。此处省略50字不必细说了。
五、饲养员
生产队一般都有牲口,有的生产队还养有猪羊,这类人员都不需要下地干活劳动,工分满勤,有许多对个人有利的条件和机会。负能量的话就不说了。
六、站岗的
生产队时期,当秋麦天尤其是秋季,地里的各种农作物,发生偷盗及动物破坏损伤的事情常有发生。因此需要安排站岗人员,甚至昼夜值班。
这类站岗人员行动自由,不再参加劳动生产,工分满勤或加二分。
所谓“肥差”,不仅是不用干活挣满分的问题了,说句有点负能量的话,确实又是实情的话,个别素质低的人员,各种农作物的果实起码自己食用方便,而且不用担心被站岗的发现或追责。
以上就是生产队时期,所谓的“肥差”。有些话可能不够正能量,但是,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情况。过来人都懂的,决不是空穴来风,如假包换。
生产队时期,农村有哪些“肥差”,肥在哪?
生产队时期,有两样“肥差”胜过队长和会计,我亲眼所见,并非臆造,你看后认同吗?
那时的我,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由于我们家弟弟妹妹六个,两间狭窄的小瓦房,加上父,母亲,八个人睡觉都很拥挤。父亲是生产队会计,让作为老大的我,到生产队的养牛房和磨坊长期睡觉,才有幸见到,我所说的两样“肥差”有多肥。
先说生产队的养牛倌,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又脏又累的苦差事,其实不然。在生产队饲养员基本上都是车把式,他们挣的工分,都属于一级劳动力。
其实,更大的好处在于,他们从生产队的仓库里领出来的豆类、麸皮和饼类饲料,吃到牛肚子里多少没有人去追究。好多次晚上,我都看到他们拿着牛饲料走出养牛房,虽然我没过问,他们也没有给我说过拿出去干什么,但从他们家里养的几头油光毛亮、膘肥体壮的猪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当时一般的农户养猪,靠的是打猪草和没有油水的泔水来饲养,一年养一头猪出栏都不容易,可这些养牛人,一年要出栏两三头猪,你说他们是不是生产队里的“肥差”?
磨坊,也就是生产队里机器磨面坊,这活计是生产队里的第一“肥差”,他们统管着给生产队磨面,菜籽油、棉籽油和芝麻油的加工,不受人管制,榨出来的油品和饼类,数量多少又没有具体数字,他们这些人的好生活是村民有目共睹的,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有的甚至把这些油品,偷偷地拿到我们邻近的湖北省的集镇上去卖,你说这是不是“肥差”呢?
看到此处,有人会提出来异议,认为生产队队长和会计是“肥差”,那我来告诉你生产队干部只有在吃喝上优于社员。会计管账,在村民分粮食分洪时,谁家多少,人们心里都有一杆秤。生产队干部私自开仓拿粮,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仓库门上有三把锁,队长、仓管员和民兵连长各自掌握一把锁的钥匙,单独开仓是不可能你说可以吗?综上所述,我认为:生产队时候的“肥差”非饲养员和管磨坊村民莫属。
感谢提问者,把时光机倒回四、五十年前,又让我回味了:那个年代人们虽然贫穷,但精气神却十足,邻里友善,互帮互助,不计报酬的好乡风……
感谢支持,祝各位朋友们,开心快乐每一天!
生产队时期,农村有哪些“肥差”,肥在哪?
说一个厨师抖机灵偷东西的故事,因为是真事,故隐去姓名和发生地。
厨子不偷,五谷不收。
除非土地上真正五谷颗粒不收了,厨子偷无可偷,才可能不偷。
但是土地如此广袤,怎么可能真正完全地颗粒无收呢!再不好的年代,作为一名厨子,想吃胖也是很容易的。
生产队时期有一大段时间村村办有食堂,食堂一开始是广受欢迎的,千百年来,能放开肚皮吃饭一直是种田者的奢望,现今终于可以放开肚皮吃饭了,还不用自己做饭。
很多人短时间内都胖了起来。
所有的人都吃得开开心心,连带的,村干部的面目也好看了起来,都认为他们是好干部。
为食堂做饭的大厨面目更好看,他脖子上吊着上级发下来的一块白布围裙,围裙盖着他新近鼓起来的大肚子,肩膀上搭着一条厚厚实实的白毛巾。每至开饭时节了,他总是撑着一张胖脸笑眯眯地站在一排盛满了各种饭菜的大盆后,你随便指吧!要什么,他就挎答给你一大勺子,一点点也不吝啬,笑眯眯说道:“吃好!喝好!”
打完了饭,他还要背着胖手四处巡视,认真地问人家,“口味还行?”间或遇到可爱的小孩子了,农村风俗,是一定要逗上一逗的。
这个时候,大厨的人缘就非常地好。
然而,好景不长,生产队的库房就再也支持不起大厨的大方,食堂饭开始清汤寡水起来。
同时,大厨也不再大方,不再允许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定份定量,爱够不够。
饥饿是最好的减肥药。
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快速瘦了下去, 甚至队长,他也瘦了下来。因为那时候任谁家里也没有锅和灶,队长就算找到了粮食他也做不熟。所有人只有一个吃饭的地方,那就是食堂。
可是,在食堂吃饭,所有人一起吃 ,互相监视着呢!想多吃一口两口也许可以,由大厨的勺子抖不抖决定着,想多吃到胖?是万万没有机会的。队干部也不是啥大干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多吃多占,马上就会有“愣头青”掀桌子的。
可是,大厨就是不见瘦,依然白白胖胖的,只是少有笑眯眯的时候了。
更吊诡的是他老婆孩子也不见瘦,出来进去红光满面的。连队长都狐疑了去起来,特意在会议上说:“有些人偷东西,不要认为群众看不见,我这里不点名,希望他自己注意点。”然后,队长还常常杀入伙房突击检查,只是一无所获。
注意这件事的人有很多,每每大厨下班的时候,一路之上全村不知道多少眼睛在仔细打量他的上下,然而,没有人能发现什么端倪。
正是夏天,大厨出来进去大短裤,短坎肩敞着怀露着大肚子,一般脚上是一双草鞋,有时候鞋也不穿,赤脚走路,满头大汗,拿起肩上的毛巾把汗摖了又摖。
白毛巾早被他弄成了黑毛巾,乌漆嘛黑,黑亮黑亮。
实在没什么不妥之处。
后来食堂就停办了。
再后来,农忙季节,全村人一起抢收抢种,为了节省下时间,生产队也常常拨出粮食柴草成立临时食堂。不过,这时候已经不讲究口味了,能吃饱就是天下至味。
所以,新上任的厨师尽管只会把饭做熟,还是队长的小叔,大家也并没有意见。
祖传三代手艺的大厨也和大伙一样瘦了下来,大家都暗地里很高兴。
然而,还是无人知道大厨怎么 把东西偷了出去。
很多年后,沧海桑田,大家的生活和生产队比较起来,早就富足的不像话了,因为饥饿,因为贫困结下的恩怨和芥蒂早已烟消云散。
暖阳下,一个老头问大厨,“当年办食堂你肯定偷吃食了,到底怎么拿出去的?你!”
大厨嘿嘿一乐,“毛巾,毛巾和水。”
“毛巾包出去的?不可能吧!大家应该看得出来也!”问者表示了他的怀疑。
“什么呀!比如盐和油吧!用水稀释了,侵入毛巾带出去,面就做成面片藏在折叠的毛巾里面。”
“你家里没锅呀,怎么做熟?”
“俺三代大厨,办法多了,煤油灯烧铁锹在俺手里就能烙饼。”
大厨是肥差。
生产队时期,农村有哪些“肥差”,肥在哪?
要说在生产队时期有个什么“肥差”,恐怕又是有人在无中生有,无事找事,吊起下巴在胡说八道,请不要低估那个年代干部及社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正直正义感。那时生产队的队长会计甚至是“八大员”根本谈不上是什么“肥差”,都是为社员群众服务的,同样也是靠干活挣工分吃饭,队长会计除了去上面开会有点误工补助外,没有更多的待遇。只不过有些工作如八大员属于技术活手上活,干重活的时间相对要略为少一些。
作为生产队的队长、会计,要算是生产队里的头目,应该肥差是他们,但他们都是社员们信得过的人,社员群众眼睛都是雪亮的,在推选时,不会把那些私心重不能以身作则、偷奸耍滑的人选入到队委会中来的,如果说他们的工作是什么肥差,那也许有不少人要抢着干,但往往不少的生产队,这些职务无人去干,因为一当担任了这个职,必须是时时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并还要准备吃不少的亏。
所以人们都知道是苦差事,是无人愿意主动去要求干的,就不像现在一个社区的小组长仅挂个名,最多通知哪些人到社区开个会,一年还有几百块钱补贴,所以抢着要干的人还倒不少。
在那个年代,随时都有驻村干部,甚至有上面的工作组智促,任何人也莫想往自己兜里刨,上面下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干部也非常廉政,不管到谁家吃饭都要补上粮票和伙食费;如果在那个年代心生邪念搞贪污腐败,小心他一辈子就完蛋了。
我在生产队干过几年活,一直生活在农村,从来没有听说过生产队里还有什么“肥差”,只有苦差。
生产队时期,农村有哪些“肥差”,肥在哪?
正副队长,妇女队长,会计,保管,记工员,饲养员,车把式,文革正副组长,民兵排长,这些人脱产的半脱产,劳动强度低的活都是他们的。
他们是生产队的决策层,是贫下中农的翘楚,运动的带头人,生产队层面的贵族。肥缺属于他们。
生产队时期,农村有哪些“肥差”,肥在哪?
生产队的肥事有的是,但一般社员是得不到的,除非是队长的堂亲。比如守山(看护山林,吃住在山上),守山者可睁一眼闭一眼,让家人可上山砍柴。还有仓库管理员,他家吃的粮食比其他人足,秘密在秤上做文章。每斤小给半两,全生产队这样多户夠供他吃的。
不过我也在“肥差”之例。在我未当兵前,每署寒假时,都要参加生产队劳动,这是学校的规定,开学时要生产队证明。但是我的农活数我倒数第一,男人的活干不了,只有干女人的活,因此,自然而然的成了临时“妇女队长”,那些少妇也喜欢我与她们一道,她们干活更起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