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现在棉花在我国的主要棉区有大规模面积的种植,以前生产队时期,我们这边也有不少种植,国家也有定购任务。近年来,一般的农村种植的较少了。棉花虽然收益也可以,但管理上很麻烦,又很容易生病虫害。

棉花的主要虫害有:棉铃虫、棉蚜、棉盲蝽、棉红蜘蛛等。

1、棉铃虫

棉铃虫主要为害蕾铃,也啃食嫩叶,蛀食蕾铃,幼蕾受害后,苞叶张开而脱落;青铃被害,常造成污染、烂铃。

棉铃虫一年可发生4代,从4月份开始,可为害棉花一生。要及时防治,否则会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整枝打杈,人工抹卵、处死幼虫。

(2)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选用1.8%齐螨素乳油3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mL、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2、棉蚜

棉蚜主要为害叶片及花蕾,尤其是幼苗嫩叶、嫩尖。吸食液汁,可造成卷叶、生长迟滞、结铃减少,成熟延迟,影响产量和品质。

棉蚜按季节可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于苗期至5、6月现蕾期间。伏蚜发生于7~8月高温时期。27~28°C时大量繁殖,超过30°C以上时,虫口数量才逐渐减退。

防治方法: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3500~4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其他药剂熏蒸的方法防治伏蚜。

3、棉红蜘蛛

主要为害叶片,以成虫或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严重时可致棉株叶片失绿褪色似火烧状,俗称“火龙”,造成早期落叶和蜘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发生时间从苗期至8月为为害期。高温干旱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4、棉盲蝽

棉盲蝽为害棉株嫩头、幼芽、生长点、幼嫩花蕾及嫩果,吸食汁液。

防治方法: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清晨或傍晚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防3~4次。

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棉花生虫是老百姓最烦恼的事,生枯萎病,黄叶病,下面就说几种如何防治害虫。

第一,先找病根,看棉苗茎根有没有棉苗病虫害。

第二,采用各种农业措施,对棉苗生长发育的环境育苗控制棉苗的抗病性,这样可减少土地中的病原菌,减少棉苗期发病率。

第三,育苗的土地要每年更换,假如今年在这一块地育苗,明年就要再换一块地育苗,要施入充分的农家肥保证棉苗快速生长。

第四,秋季进行深耕,将棉田带菌残枝叶翻入土地下,耕地前要施足底肥,对地势洼的棉田要做好治理工作,播前要将地平整平整再播种。

第五加强苗期管理,出苗看行在开始中耕,雨后及时中耕,降低土地的温度,提高地温,得到更好的收获。

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谢邀!

棉花的生育期,差不多跨越春夏秋冬四季。所以病虫害很多。以前我地划为棉区的时候,上级领导还专门召集农民学习种棉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经常预报病虫测报,推广防治病情技术。本人结合种植棉花的实际,谈谈棉花部分病虫害的防治体验

立枯病

棉花立枯病,多发生在棉花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的茎基部或根部,所以又叫死苗病。

当病菌刚侵染时期,幼苗白天象干了一样出现蔫状,出现暗褐色的病斑,茎基部变水渍形状的淡褐色病斑,当病斑围绕茎部时,病部慢之低陷,渐变为黑褐色,失去声扬功能。严重时,苗会枯死,症状较轻时,染病株仅见褐色低陷的病斑,但不枯死。

在苗床高湿度时,病部可以看到不是很明显蛛出状的淡褐色菌丝,也就是病菌的菌核或菌丝体。

红腐病

红腐病菌适宜在20~25度时发生,在棉苗出土前,出土棉苗根部受害,先是根尖变为淡黄色,后变成褐色腐烂,并了逐渐蔓延到整个根部。幼茎基部受伤,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而腐烂。

炭疽病

棉花炭疽病,在棉花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主要危害苗和铃。

如果在棉花出苗前受害,即可造成烂种。在出苗后受害,茎基部发生红褐色绷裂女士斑,发展缢缩会造成幼苗死亡。在子叶的边缘出现黄褐色的圆形或半圆形状的斑,后干燥脱落,子叶边缘出现残缺。

茎部染病,有长圆形红褐或暗黑色的病斑,表皮破裂,遇上大风容易折断。

叶上染病,真叶上的圆形病斑,外部边缘紫褐色,中间灰褐色。

棉铃染病,开始现红色的小点,扩展后呈褐色凹陷病斑。在连雨天或气候潮湿时,在病班的中央会产生带轮纹桔红色的粘结的分子孢子团。

病斑之间可以相互发展连接,扩大到全铃。铃内未成熟的纤维或部分或全部腐烂,成为暗黄色的僵瓣。

病害的防治:主要是对田间加强管理,勤中耕,清沟排水,降低土壤的湿度,提高土壤的温度,让土壤通气,以利于棉花根系的发育。染病前用多菌灵进行防治

感染了病菌的病苗、死苗,及时扯掉扔出田外妥善处理,减少田间再梁机会。

齐苗之后可施芸苔素及叶面肥,提高棉苗的抗逆性。

棉铃虫

以前棉铃虫分布很广,对棉花危害很大。其幼虫以受损伤的嫩棉叶为食,叶面形成洞或缺口。棉芽受损后,苞叶张开变黄。在芽的下部有直径约5mm的钻孔,芽外有颗粒的粪便,苞叶呈棕色张开,2~3天后脱落。

当某只绿色的铃受伤时,铃铛的底部有一个近似圆形的蛾洞,呈红褐色的粪便就堆积在洞外。棉桃里一个或多个桃花种子和纤维被吃掉,未被吃掉的纤维和种子被水漫泡,形成腐烂的钟。

一只幼虫可以损坏十几个芽和铃铛,大多严重的脱落。

现在抗虫棉的棉花品种,棉铃虫倒是不多了,不过,其它虫相应增多了。

防治: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蚜虫

蚜虫刺穿棉花叶的背部或者嫩头,吸取里面的汁液。在苗期棉苗受损,棉花叶被蚜虫吸汁后卷曲,使得开花和结铃的时间推迟。

在生长期间,有蚜虫危害,棉花植株上部分叶片卷曲,下部叶片枯黄,中部叶片光滑。叶片被蚜虫分泌的密汁覆盖。

蚜虫分泌的蜜汁,很容易导致霉菌繁殖,并吸引蚂蚁上来,影响棉芽和棉铃的生长发育。

防治:毒死蜱、氟啶胺、吡蚜酮、氯噻嗪、联苯噻虫嗪等

盲椿象

盲椿象,也叫小臭虫,主要有绿盲椿、三点盲椿、中黑盲椿(主要危害黄河流域及以南棉区)、苜蓿盲椿、牧草盲椿(主要危害西北内陆棉区)多种。

盲椿象喜欢在叶脉和嫩茎上吸食汁液,在嫩茎上扎出许多伤口,这些密集的小伤口,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表皮开裂,在伤口以上的部分会枯蔫死亡,使棉花成了无头珠或者多头株。如果是在叶脉上吸食,就会使叶脉缢缩,叶片失去水份而萎蔫。

盲椿象喜欢危害棉株的幼嫩地方,危害叶片时,在叶片上用吸针吸取叶汁,在嫩叶上留下人肉眼看不见的伤口,伤口周围的叶组织很快变成黄褐色而死掉,叶片形成了许多小孔洞,慢慢整片棉叶皱缩变形,好象被烧焦似的。

盲椿象有两个特性,一是喜欢蓝色和绿色,二是在多种植物间易主危害

防治:5%氟虫氰十5%啶虫脒1500~2000倍液喷雾;

亩用80%锐劲特水份散粒剂2克兑水2鼓喷雾

也可利用其趋色特点,制作色板进行集中诱杀。

红蜘蛛

红蜘蛛,就是棉花叶螨,棉蜘蛛螨,此虫主要吸食棉叶背面的汁液,致使棉叶出现黄斑、红叶和落叶。红蜘蛛会危害棉花的整个生育期。

防治: 用73%克螨特1000~1200倍液喷施。阿维菌素+噻螨酮、哒螨灵+螺螨酯均可

棉蓟马

蓟马是一种吮吸植物汁液为主的昆虫,幼虫有白、黄、橙等色,成虫是黑色或棕色,它在旱地和水田作物中迁徙为害。

棉蓟马全期都有危害发生,主要以若虫、成虫或假蛹越冬。

在棉苗出土后,蓟马开始危害,伤害棉苗1~2叶的生长点,无头棉花主要就是这时造成的。温度升高后,蓟马会危害棉花叶片,并同时危害其它作物。

防治: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蚍虫啉等

棉花的全生育期很长,从播种到收获完成,差不多占去一年大半的时间,要想棉花获得丰收,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工作,疏忽不得,大意不得。防治棉花的病虫害,可根据植株的大小以及病情的轻重,确定亩用药量。

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炭疽病、红腐病、角斑病、褐斑病、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绿盲蝽、蓟马等。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要本着“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从源头抓起,从根本防治,不要单一依靠化学防治。

一、农业防治。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少施氮肥,种植抗病虫害的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早间苗,勤中耕。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且可以选择的方式很多,比如利用粘虫色板(黄板、蓝版),杨柳枝、糖醋液田间诱杀成虫、黑光灯诱杀成虫等。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生物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以及利用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棉铃虫等。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见效快易选择的防治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比如蚜虫可以选择使用烯啶虫胺吡蚜酮,抗蚜威、吡虫啉、啶虫咪等,防治棉铃虫可选择使用氯虫苯钾酰铵、甲维虱螨脲、甲维茚虫威等,防治立枯病使用恶霉灵,络氨铜,防治枯黄萎病使用宁南霉素,武夷霉素等。

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主要防治措施 1、及时清沟排渍,起垄培土,抢抓晴天全田喷施棉花微量元素叶面肥(棉壮王等),旺长苗要及时化学调控。 2、加强棉田灯光诱蛾设施的维护,确保灯光诱杀效果。 3、棉盲蝽以25%啶虫眯或5%吡蚜酮为主,并兼治棉蚜和棉蓟马。 4、防治枯黄萎病亩用25%嘧啶核苷100毫升加入多菌灵40克,全田喷雾。 5、棉花红蜘蛛和棉铃虫亩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

棉花上的虫害怎么防治?

 一、棉花花蕾期常见病害:

  1、枯萎病:枯萎病又称半边黄和萎蔫病,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土温达到20摄氏度,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摄氏度,进入发病高峰,30摄氏度以上病情受抑制。

  2、黄萎病:黄萎病一般在4~6片真叶期开始发病,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边向下卷曲,当夏季暴雨来临后,棉株会突然萎垂,叶片大量脱落。

 二、棉花花蕾期常见虫害:

  1、棉铃虫:棉铃虫,又叫钻心虫和棉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由于棉铃虫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防治难,是棉花重大毁灭性害虫之一,也是棉农们最头疼的害虫。棉铃虫幼虫对棉花的危害最大,棉花苗期生长时,真叶初现,如果被幼虫损害,生长点就会干枯,不再长出新芽,只留下两片肥大子叶,棉农称为“公棉花”或“无头棉”;幼蕾也是棉铃虫危害的对象,被害后呈现黑斑,花瓣不能正常开放,严重时枯黄脱落。

  2、盲椿象:棉盲椿象属半翅目、盲蝽科。主要有绿盲蝽、棕黑盲蝽两种,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盲椿象对于棉花的危害与棉铃虫的危害相似,从叶子的危害来说,盲椿象危害后叶片上有很多明显的小洞洞,而被盲椿象危害严重的植株,大多叶片全部脱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棉枝。

  三、常用药剂:

  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发育比较幼嫩,如遇雨多、湿度大气候条件,有利于盲蝽象的发生与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防治指标应掌握在果枝或顶尖叶片被害株率达5%或点片棉株受害时进行用药防治。由于成虫具有一定的迁飞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以棉尖和果枝尖为重点,从外围向中心喷。可用20%的快克乐1500倍液、10%吡虫啉5-10克加菊酯25-3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注意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用药防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