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经历了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猪价从40多一公斤,掉到了现在的15一公斤。猪价掉了,反而猪饲料涨了不少。现在卖的肥猪,百分之百是亏钱的。 如果保持15块钱一公斤的话,小散养户和大养殖场,谁会先退场呢?

谢谢邀请!我来谈谈个人观点。

题目的问题我不大苟同,真正的大型养殖场及常年养殖户,是不会因暂时的市场行情不稳定,而退场的。

尽管如题主描述的,价格高时40元一公斤,低时15元一公斤,说实话,最低时降到过12元一公斤。但是,大型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绝不会因一时的物价不稳而退场不干的。

养殖有风险,如同做买卖道理一样有赔有赚。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府里集常赶着,没有遇不到亲家的”,养殖是一种事业,怎么能看不赚钱了就立马退场,看利润高了立马再去养呢!怎么能把市场导向把握的那么准呢!恐怕谁也没有把握。有些情况真得预测不准。

所以,大型养殖场不会因暂时价低就立马退场不养的,只不过少赚、不赚或偶尔赔钱。饲料价格高,它也需根据市场需求的,你饲料价格高,养殖者如果都不赚钱了,谁还养什么啊,你饲料还有销售市场吗?自然也得随行就市,该降就得降。

要说有个别的养殖散户,觉得无利可图退场不养了,也不排除这种现象和情况。

反正我所知道的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没有因为前段猪价跌到12元一公斤时不养的,只是不那么下功夫,大料猛催肥了,尽量减少饲料投资成本,扔搭着养着。现有的猪只不能眼瞅着都饿死吧,那不赔得更惨吗?

耐心等待商机好转吧,现在肉价比前段略有回升了,原来那段肉价每斤降到7~8元,现在每斤12元左右。有慢慢回升的趋向。

养殖有风险,赔赚都正常。一段时气一段命,运气加打拼,总有赚钱的时候!

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作为一个养猪二十年的老司机,现在经营着1500头合作场的小老板,以现在的这个经济形势以及疫情状况,如果在一年保持15元一公斤,十头到一百头母猪自繁自养的场绝对支持不了一年,集中屠宰会让卖猪难上加难,非瘟疫情的不稳定性让精神压力倍增,而资金更加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坎。即使你把这几个都挺过去了,以现在的投入行情15元一公斤也会让你一头肉猪亏个200元,一百头母猪一年也让你亏个二十多万。一年的时间无所作为,反而让你倒贴一大笔资金进去,你根本无法坚持。而大公司一般都是计划性生产,融资,销售,技术等都会有计划的回避风险,记着一个小故事,骆驼和兔子一起过沙漠,骆驼过得了沙漠只是瘦了,而兔子只会在沙漠中表成了干兔子!

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我认为如果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跟风养殖的跨界投资养猪企业或者跟风养殖的依靠购买配合饲料的中、小型养猪场。老养殖企业和依靠粮食加工副产品、利用农村饲料资源养殖的养殖场耐过这段超低价阶段后会赚取更多的钱,这些养殖场不会垮的,不会退场的。

老养殖企业在养猪红利时期赚了大笔利润和政府的建场补贴,在这次肥猪价格持续下跌时已经消耗差不多了。现在大多数跨界投资养猪企业是跟风投资养猪,这些养殖企业都是冲着养猪的红利期和政府的项目补贴而来的,2018年年底国内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生猪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2019年6月份后国内猪肉价格发生了暴涨,我们这里的猪肉价格由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有的暴涨到50多元一斤,远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养猪进入了红利时期。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养能繁母猪一头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养猪人是赚得盆满钵满的。政府对投资养猪企业出台了优惠政策,国家最高给规模养殖企业500万补助,还有各种补贴和奖励。

在养猪红利时期,养猪的利润特别丰厚,高额的养猪利润和政府补贴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跨界投资养猪,这些养殖企业大多数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经营方式,合同式养殖,大量的热钱涌进了养殖业,这些企业擅长的是工业、建筑业等的生产与管理,对养猪是一窍不通。首先是这些企业在不适宜出栏的春节后仍然大量出栏肥猪,犯了大忌。今年春节后在这段时间内新投资跨界养猪企业争先恐后大量出栏肥猪,造成肥猪在猪肉消费淡季大量出栏上市,形成了肥猪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肥猪价格持续下降,造成肥猪价格长期萎靡不振。其次是养殖企业人为地增加市场猪肉消费淡季的猪肉供应量,造成了市场上的肥猪供大于求的现状,具体表现就是养殖企业大量养殖300斤以上的大肥猪,这是导致肥猪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一些养殖企业在春节后发现市场的肥猪价格持续下降,他们按照工业生产方法囤积可以出栏的肥猪进行继续养殖,渴望在二次育肥期间肥猪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知道大肥猪的出肉量比正常出栏的肥猪多,一般是两头大肥猪的出肉量相当于三头正常出栏肥猪的出肉量,二次育肥使猪肉供大于求,价格就会持续下降。本来春节后就是猪肉的消费淡季,养殖企业的这个不当操作使萎靡不振的猪肉市场更加雪上加霜,使肥猪价格一蹶不振。跟风跨界投资养殖企业在优惠政策上是获得政府大量的补贴,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亏本惨重,得不偿失,许多跟风养殖企业没有赶上养猪的红利期,没有赚到更多的钱,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和自己的资金是很难熬过去的,养猪红利时期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现在出栏一头肥猪亏本300元以上,因此首先退场的是这些跟风养殖企业。一些新加入养猪业的企业因为亏本惨重,资金不雄厚和经营能力差的养殖企业就会因为竞争失败而放弃养殖,就会逃逸这个产业,就会被淘汰出局,这部分企业将退出养猪业,重操旧业 。

退场的养殖企业还有专门生产仔猪的企业,长时期每斤仔价在80元左右徘徊,在前段时间仔猪生产是赚得盆满钵满的,现在进入了大量养殖母猪阶段,新培育的母猪陆续投产,仔猪价格持续下跌,仔猪生产过剩,逐渐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有的地方已经由每斤80元下降到15元左右,有的地方一头仔猪价低于300元。随着仔猪供应量超量过多,这次猪价格周期就进入养殖场淘汰母猪阶段,仔猪销售不出去,出现了仔猪销售难的问题,现在有的地方已经求人购买仔猪了。那么单纯以繁殖为主的企业首先就会倒闭或者负债累累,如果这些企业坚持下去,因为新的猪价格周期的到来就是新猪价暴涨的来到,就会赚大钱。

因此,肥猪价格持续的下跌,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老养殖企业和小散养户。

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首先,这个价格应该不止一年吧,再就是,退出养殖和国家政策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不论大还是小,遇到不可抗因素,那就必然退出市场!1.国家政策倾向于哪个,哪个就有优势生存!2.谁养殖技术过关,谁就有生存能力!3.不可抗力因素,自然灾害,导致退出市场!4.猪周期还是存在的!5.没有百年企业!6.垄断行业不包括活体!7.猪粮安天下定律不变!8.从猪出生到餐桌,环节太多层层挤油,挤压养殖利润!

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首先,请大家关注公益性账户“猪业评论”,每天都许多行业信息与大家分享[握手][祈祷]

其次,博主提的问题很好,也是所有养猪人目前关心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此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15元一公斤保持一年只是假设,任何就此作答的内容都无法印证,当然也无法评判了。

第三、既然是假设,我们就按照假设内容作答,15元/公斤猪价保持一年,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养殖成本问题,无论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若成本低于15你肯定会一直干下去,若你的成本高于这个15元,你是否愿意坚持下去,这就涉及第二问题了,就是在亏损情况下,你有没有资金实力支撑,常言讲,没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会死,但是没有现金流入的企业一定会死,比如:在上一轮猪周期面前,许多上市公司在无成本优势的情况,完全靠资金实力挺了过最困难的时期。

最后,我要为养猪小散户说一句话,那就是“错位竞争”的事情,小散户不能与大养殖场开展正面竞争,不要去硬拼资金实力,一定要要避其锋芒,开展错位竞争,走“特精新专”产品路线,没准咱们小散户比大养殖日子过得还好呐。

总之,我答题就是:大养殖场有成本优势就拼成本,没有成本优势就得拼资金实力。小散户不会与大养殖场开展正面冲突,走“特精新专”路线,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谢谢博主的提问[祈祷]

生猪价格15一公斤,保持一年,先退场的是大养殖场还是小散户?

养殖行业不是一个投机的行业,最后赚到钱的大多数都是坚持在这个行业里人,现在猪价下跌,饲料成本上升,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散户都在打消耗战,谁的饲养成本低,谁的管理水平高,谁才能笑到最后,行情谁也无法掌控,但是猪场的养殖成绩是可以靠自己努力提高的,成绩越好,养猪成本就越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