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

这可以说很正常,农村老年人得了病多数不愿意去医院看,主要是纠结花钱问题,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普通种田的农民,大家也知道,种地的收入没什么意思,能维持个基本生活就算不错了。去医院看病,即使是头疼脑热的常见病,进出一回医院都需数百元,基本都是花在了检查费上,真正拿药花钱倒不是主要的。

虽然说,现在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住院治疗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但前提是必须住院。且即使是住院,检查费大部分是不予报销的。假如就是一个普通感冒发烧,到医院经各种检查住院治疗,少则三两天,或一周,数百元花了很正常。如果在村医那或小诊所,虽然不报销,但花个块二八毛的拿点药吃了就好了。所以,一般不去医院看病。

算经济账,老人不愿意去医院看病!

农村老年人,六七十岁以后的,基本已干不了什么活了,就是说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了。

现在的农村人也有很强烈的攀比心理,尤其是年轻人,人家有车有房(城里)有媳妇儿,你没车没房女生没人愿意和你交朋友。在现实的找媳妇难的局势下,就需要“打肿脸充胖子”、“能能着脚充大个”,要跟形势随潮流啊!

因此,穷的富的,有钱的没钱的,都要买车买房。有钱的买豪车且全款都不是事。没钱的买便宜些的,且大部分是缴的首付、分期付款。

鉴于这种情况(在农村尚为多数),孩子们打工创业,为房贷车贷疲以奔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当老人的有了病,本身岁数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了,去医院看病,有些病动辄数万数十万,实在是负担不起啊!

人生在世谁无死,无所谓早一天晚一天,自己已无什么创造能力了,不愿意再去花费钱财,拖累孩子们,给他们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再加负担。这就是农村老年人患病宁可在小诊所吃药维持,或宁愿死去也不愿去医院看病的原因。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话题很沉重,农村老人得病看不起病是常态,因为农村老人养老金很少,没有收入,没有保障,不能大病小病就进医院,可以说他们负担不起,即是有子女,子女们负担也很重,他们要买房还房贷,他们子女要上学接受教育。没办法,农村老人就成了大病小治,小病不治。据专家专调查发现,农村老人自杀率远远高于城市,属不正常现象。咱们都知道,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国家方针政策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因此农村农民为国家财富积累过多而贫困落后,现在城市和工业应该反馈农村、农民,提高福利待遇,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红利,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医,健康有保障。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题主这个问题反映了农村很多老人得病后的心态,都不愿意看医生。在家里硬撑着。我身边就有好多老人是这样的。

农村老人生病在家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不看医生,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怕花钱。这可能是农村老人最普遍的现象。尽管现在都有农村医保。在农村卫生室看病,门诊每次报销5元,住院按比例报销。但不管怎么说,老人自费还要出的,他们都舍不得这个开支。

农村老人生病

第二种情况是,农村老人的很多病通过硬抗都抗过来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曾经的两个邻居,是两兄弟,今年老大69岁,老二63岁,他们不愿意进养老院,自己种自己吃,国家每月补贴老大1200多元,给老二每月补贴700多元。医疗实报实销(因为都是五保户)。可他们从来没有进过诊所的门,不知道医院是什么样的。生病了就是硬抗。更不知道药是什么味道。还有一个已经逝去的老人,他生病时就在坡里挖一些植物的根煎水喝,也是一喝一好,从来不看病。

农村老人生病

所以,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不看医生,有的是为了省钱,有的是不相信看病。有的是不需要看病(上面讲到的两兄弟就是属于这一类),并不需要自己支付医疗费。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极少数,怕花孩子们的钱,可能也是无耐之举。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

这现象能怎么看呢?这是普遍现象。

平时是小病忍,大病扛,非得去医院一般是后期了。要看就得个天文数字,谁敢去?看了病家就四分五裂,想有个家的样子就得放弃治疗。

年老干不成活,没收入,全靠年轻人照顾。本身就觉得自己是个负担,加上青年人负担着房贷,车货,子女上学等等,担子也不轻。老人们也不愿看到因为自己而再加重子女的负担,反正迟早是一死。所以一旦有大病就直接放弃治疗。

说一千到一万,关键是来钱不易。

农村有的老人上岁数得了病,为了省钱就不看,对此你怎么看?

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小病忍着,大病扛着,为什么?无非就是为了一个“钱"。农保医疗费用报销不够大,总之也是无奈之举。这个不是𠂇夸张,得了不治之症,“一次性了断"也大有人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