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一种严重病害,在小麦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受害。该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防治困难,尤其是在拔节后由于麦叶稠密遮挡,很难使药剂打透全株,给防治增加了难度。发病症状

小麦生长期的各个阶段均可受害,受侵染后可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为害最大,其次为秆腐。穗腐发生初期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黄褐色或呈青枯状,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橘红色霉层,后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颗粒。

病轻时,局限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病穗籽粒干粃、皱缩,丧失发芽力。苗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变褐色,节上产生红霉,严重时全株死亡。

发生特点

多发生于小麦拔节抽穗后15~20天内15°C以上暖阴雨日数超过50%以上,病害最易发生流行。在温度条件适宜情况下,小麦抽穗扬花阶段连续阴雨,易造成赤霉病流行。

防治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一般当小麦扬花率达到10%以上,气温高于15°C以上,或气象预报近几天多雨,要及时施药防治。

防治方法:

可喷施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需防治。或选用戊唑醇、氰烯菊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等杀菌剂倍量兑水喷雾防治。

近年来农民多采用“一喷多防”的方法,分别在拔节初期及扬花期,选用小麦“一喷多防”丰产套餐。如:

(1)唑醚戊唑醇+联菊啶虫脒+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喷施;

(2)氟环唑+苯甲吡唑酯+氯氟吡虫啉+噻虫嗪+盼收洺+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需。

“一喷多防”同时做到防治病虫害、增加营养剂,生长调节剂,提高小麦抗逆能力,效果不错!

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种植户最头疼的一种气候性病害,一旦发病轻者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作为植保技术推广一线人员,经常听种植说自己打预防小麦赤霉病的药都打好几遍了,结果还是没有防好小麦赤霉病。

一、小麦赤霉病防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药时机不对。小麦赤霉病必须提前喷药预防,是能防不能治的病害,一旦发病即使打再多的农药也没有效果。

2、打药时间过迟。很多种植户看见小麦赤霉病症状时在施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预防时间防效肯定不好。

3、小麦赤霉病对部分农药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多菌灵自1972开始广泛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以发现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且抗性菌株在病菌群体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建议用多菌灵与其他复配药剂来防治小麦赤霉病,如多菌灵和咪鲜胺复配剂等。

4、小麦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不具施药条件,错过了最佳喷药预防的时间。

5、在防治过程中施药技术不合理规范,如兑水量不足,喷雾不均匀,无人机防治没有加沉降剂等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二、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1、适期用药。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第一次用药时间是小麦扬花初期用,遇阴雨天气5-7天在喷药一次。

2、合理选药。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咪铜·氟环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氟环·多菌灵、烯肟·多菌灵等,或选择氰烯菌酯与戊唑醇混用。由于多菌灵抗药性较高,慎用多菌灵单剂。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就是现在!大家不要迟疑了,现在就开始用药吧!

众所周知,目前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也是多种病虫为害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以防治蚜虫,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为主。阴雨天气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较高,将对后期新季小麦品质产生影响。

近期是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

眼下这一时期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最近河南多地阴雨天气较多,防治小麦赤霉病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关键一环。俗话称,小麦清明拔三节,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管理“黄金期”。

农业农村部也在不久前发布预警称,未来一段时期,江淮、黄淮冬麦区降水显著多于常年,将加重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对此,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赤霉病能防不能治!

笔者专门请教农业植保人员后得知,赤霉病只能防不能治,提醒广大农民群众都要进行预防,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选对农药,打药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病、虫两样药掺到一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赤霉病常见的有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

同时掺上治蚜虫的药: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

另外治赤霉病的戊唑醇、咪鲜胺同时兼治白粉病。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4.25

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用的杀菌剂很多,有贵的,有便宜,有老产品,有新产品,有产生抗药性的,有反应敏感的,等等,不一而足。

在当前的,所谓的【防治赤霉病的文章】,95%的是“有瑕疵的”或“复制粘贴抄书本的”或“落后陈旧的”或“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换一句话说:当前防治赤霉病的文章,只有约5%的是【真正科学的】。

具有近30年农技指导经验的原创作者“十星科技”,为一部分愿意提高的自己科技素质的种植户朋友,谈以下3点:第一,防治赤霉病,尽量不用“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

因为,除了多菌灵的抗药性严重之外,据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指出“苯并咪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防病的同时,会刺激赤霉毒素的产生”。

同时,美国肯塔基大学Paul Vicelli撰写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优势与风险》指出“也会加重一些特定的病害”——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第二,使用时期问题

因为,赤霉病的小麦田间长期存在和“长期潜伏”【见附图】——遇到风雨和一定的温度、湿度,即可引起发病。

明白了这一点,有智慧的三农人士就知道了:

除了小麦种子采取杀菌剂包衣处理之外,最最关键的【两次药】的时间是在“小麦返青后到抜节期”和“抽穗后扬花前”。

第一次用药:可以压低田间病菌源基数,同时结合【一喷八防】又可以兼治“四大烂根病害”,以及预防冻害,红蜘蛛,灰飞虱,抗旱,抗碱等。

第二次用药:最最关键,可以【让药液吸收在麦穗上】形成“保护层”——阻断或减轻赤霉病菌的侵入。

如果扬花期间,没有阴雨或多雾天气,第二喷药后一般不用喷药【一般天气,终花后不喷药】——见附图2。

个别年份如果多雨潮湿,在第二次喷药的的5天左右,加喷一次【物美价廉的杀菌剂】:2份戊唑醇+2份乙蒜素【正规农资公司零售价约4元】。第三,除了合理的时间,就是【用足药量】和【用足药液量】

因为,一个平方米就有500——700个小麦穗子,

如果用药量不足【比如“戊唑醇纯药在8—12克”等于80%戊唑醇10克—15克】,

如果用药液量不足【——试想,你的药液只喷到半个麦穗或者没有喷到麦穗上,哪里来的良好效果呢?!

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小麦赤霉病,近些年来一种比较常发的病害,危害小麦的正常生长,一旦发病,没有药剂能很好的防治,在一些地方,一些农户称小麦赤霉病为小麦上的“癌症”,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直接绝收。

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红麦头、 烂麦头,它从小麦幼苗的时候都有可能开始危害,不过,一般在小麦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这三个生育期发病比较明显,主要危害小麦穗部。

当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穗部会有白色或者粉红色的霉层,如果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有凸起,根据发病的时期不同,导致小麦抽穗不好或者抽出来的穗枯黄,到了后期,有些也会变成白穗。

小麦赤霉病的传播主要有3种,其一是种子传播,感染过赤霉病的地块,不能再留种,病菌会在种子中生存,当带病的种子再次播种后,就会继续出现赤霉病。

其二是田间患病的残株,比如该地块已感染赤霉病,在小麦收获后,一些病残体掉落在田间,病菌就会在这些病残体上越夏,等到下茬作物播种后,会提供腐生生活的场所,随后小麦再播种后,继续危害。

其三是路边的杂草,杂草也是赤霉病病菌藏匿的场所,在杂草中越冬、越夏,等到来年小麦播种后,随着风雨进行传播,危害小麦。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和外界因素关系很大,主要有以下5点:

1、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发生赤霉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田间空气越湿润,小麦赤霉病越容易发病。

2、排水不良的麦田,容易发生赤霉病,比如浇水之后或者遇到下雨天,田间排水较慢,这种情况下,不仅是赤霉病,其它病虫害的危害也会加大。

3、播种过密的地块,发生赤霉病的几率也比较大,因为田间通风性、通光性减弱,小麦长势变弱,利于病虫害的繁殖生长。

4、氮肥使用过多的地块,一方面导致旺长,另一方面其他元素过少,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赤霉病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

5、地势比较洼的地块相比地势较高的地块,发生赤霉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以上5点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容易发生的因素,开头小帮手已说过,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病后,基本上很难有好的药剂能够防治,所以提前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小麦赤霉病分农业预防和化学药剂预防,先说农业预防,主要有4点:

1、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种子,尽量不选择自己留种,如果要留,一定要记住发生赤霉病的地块不留种。

2、在播种时,不要过早过晚,也不要过密过深,保证小麦安全出苗,先从根本上做好预防。

3、水肥管理上,根据田间墒情和小麦的长势具体操作,尤其是水分管理,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千万不要过多,适量即可。

4、针对已发生赤霉病的地块,为了保证以后小麦的生长,在收获时,一定要把病残体清理干净,挨着地块的杂草同样要清理出去,消灭病菌的栖身之地。

以上4点是农业方面的预防措施,下面说化学药剂的预防办法:

目前来看,小麦赤霉病的预防药剂还是挺多的,以前,大家会选择多菌灵进行预防,但是,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抗性越来越大,多菌灵的预防效果慢慢降低,近些年来,开始使用一些复配药剂,比如咪鲜·甲硫灵、戊唑·咪鲜胺、甲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多菌灵等等,预防效果还不错。

最后,再说说打药预防小麦赤霉病时,要注意以下3点:

1、不要见病才用药,这样就晚了,赤霉病和其他病害不一样,需要提前预防,有些农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 看不到田间发病,一般不会去打药,等到看到病害后,就已经晚了,多多少少都会造成减产。

2、打药时用水量太少,导致打不透,预防效果一般,比如一亩地用30斤、40斤水这样可以的,有些农户为了省事,一桶30斤的水能打1亩半地,有些麦株上药液没有喷到,预防效果肯定一般。

3、对于发病特别严重的地块,建议进行多次预防,尤其是打过预防药剂后,出现了下雨天的天气,这时候,间隔7-10天,选择合适的天气,再次进行打药预防。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赤霉病的相关内容,大家千万要记得,赤霉病和其他病害不一样,它危害大,不好防治,需要提前预防,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时,更要多加注意。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关于小麦赤霉病,如果你还有其它问题,或者更好的预防经验,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最有效果。是的,种植农作物,农药是必不可少。但是,使用太多的农药也不行。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少的农药,获得最大的效果。

首先,要了解小麦赤霉病,知己知彼方能够百战不殆。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尤其是气候滋润多雨的温暖地带受灾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爆发的时间点,要摸清楚,方能够提前预防,当春季小麦杨花期,平均温度在9℃以上,又遇到3~5天阴雨天气,此时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和发展起来的概率特别大。需要注意防治。

所以,要想起到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大效果,需要在这个时候,采取措施,什么措施?

使用多菌剂,错!要是按照以前,遇到小麦赤霉病,都会使用多菌剂,效果也是不错。但是,据了解,小麦赤霉病对多菌剂已经形成严重的抗性,就是有了很强的耐药性,没效果了。这里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 ,该农药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在小麦扬花期的时候,使用20~40g戊唑醇-咪鲜胺,兑水15~30kg,装于喷雾器之中进行喷施。第一次使用之后,间隔7天,再喷第二次即可。

根据2017年的数据,全国的小麦赤霉病大肆流行,危及1亿亩小麦,需要进行防治的达到2亿亩。

所以,今年小麦种植户,特别是规模化种植的大户,要提前做好预防,避免出现大面积遭遇赤霉病的侵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