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感受?
经历过这种感受的年龄最少得在40岁以上的农村人。什么感受?累啊!累得你腰酸背疼,腰都直不起来。
自80年代前后机械化逐步普及,农民手工割麦插秧收稻谷的才基本没有了,但仍有少部分山区及小地块不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仍需人工作业。
自我参加生产队劳动时,那时没有机器,所有农事活动都是人工和畜力作业。有农村俗话“人怕过麦,牲口怕过秋”,就是那个时候的劳动生活写照。
我们这边没有水稻,就说麦子吧。“人怕过麦”,真得是啊!麦天主要农事工作就是收麦子和夏播。“春争日夏争时”,农民一是抓紧麦收,二是抓紧夏播。
起五更睡半夜,有时打场(后几年有了小型脱粒机),熬通夜也很正常。生产队长,天不亮就敲钟集合社员们开始下地干活。有时割完一块地的麦子了,天还没亮呢!
社员们手持镰刀,一个挨一个,每人一畦或几垄麦子,一般队长带头,有序排列,刷!刷!就割起来了。有的妇女快手的能超过队长。队长更是咬牙猛干,不甘落在社员们以后。个个都是争前恐后,力争上游!
现在有些不明就里的人,说农民偷懒发滑,干活不出力磨洋工,有点一杆子打翻一大片的观点,是对农民的诋毁!要说个别人在个别农事劳动上偷机耍滑,也可能。但绝大多数社员群众都是真心实意好好干活的。尤其是割麦子,每人都排列着割得一样多的麦垄,人家割到头了,你还在半腰呢!多没趣,还需别人接接你。
真累啊,腰酸背疼,也得坚持劳动。麦子割下来,捆绑成麦捆,用马车或人力排子车拉运到麦场上,摊开晾晒,晒干后用牲口拉石磙碾压,人工翻场,待麦穗上麦粒都轧干净了,用木扠起场,把麦秸起除净,把麦糠麦粒的混合物聚场,然后扬场,使麦粒和麦糠分离干净,麦粒如果干透了就可装袋入库。不干的要进行晾晒。
生产队劳动,也分工不同,一般割麦子以妇女为主,装车运送麦子多有男社员来干。重体力活及使用牲口的活多是男社员来做。男女社员挣得工分也不同,男社员略高点。但同工作时必须一样,同工同酬。
如今,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仅有少数地块不适宜机器作业的,才人工手割麦等劳动。麦收秋收,联合收割机带秸秆粉碎一次性完成。工作效率高、质量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场景已成历史。现在过麦过秋,全部机械化,农民玩着手机上着网,就把活搞定了,粮食收获下来直接出售给收购站点,微信结算,扫码搞定。人们已过上了新时代的现代化幸福生活!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说到割麦插秧就想起八几年初,每当到割麦插秧季节,我们那里称为双抢季节,因为每年到了农历四月,雨水较多,而小麦又是成熟季节,最怕下雨,而插秧田里又需要水,双抢季节遇到天气好还可以悠着点,要是三天两头老是下雨,遇到有半天晴天,村里的全家老少只要有点劳动力的全体出动,尽量把能收的小麦赶快收回家,因为要是连续下三四天雨,小麦在地里就会长芽,又是插秧时节,下雨天又在田里忙着插秧,一天下来,真的是腰酸背痛腿发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又要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忙禄。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谢谢邀请!
在农村手工割麦累酸了腿,累“断”了腰!特别是对还没练熟手的新人来说,更是如此了。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的确很累很累,只有割过麦插过秧的人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秧我没有插过,但我割过麦割过豆割过谷,的确是很累很累不好受的,又伤腿又伤腰半蹲半弯腰。我割了一天的稻谷,过后感到腰酸背痛走路都很吃力,心想农民用手工割麦插秧的确是不容易。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在农村过去都是手工割麦,手工插秧,现在许多的地方,有了机械化收割机,插秧机,在有的边远地区,还用不上机械化带来的方便,还是要用手工割麦子,手工插秧,要说感受的话,在过去大集体时候,我也干过这些活,肯定是比较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平时生活一定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粮食,农民种粮食真的不容易。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原创】在我们农村的那个地方,由于是自然环境和地域不同,是山区,直到现在为止!一切种植和收割都是用手工,虽然说村村通公路到各家各户了,但田地种植和收割农作物都是用人工,手工,麦子在我们当地没有人种,都是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土豆,黄豆,中药材,这些一切的都是用人工手动去一步步完成,然后肩挑背着扛到大公路上用三轮车运回家,特别栽插秧子的时候,一连栽插几天,累的腰酸背疼直不起来,收谷子也是一样手工割,打谷,累坏人,不过现在有部分大块点的地,有些人买了耕地耕田的机器下乡做生意,哪家有大块地,田可以包给他们去做了,但种植什么和收割还是人工,因为机器去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