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这种思想没有毛病,民以食为天,种地是农民的基本使命和职责,伟大领袖毛主席就说过农民以农为主,兼学别样。

庄稼收不收在天,种不种在人。过去劳动生产条件差,水利、化肥等根本跟不上,农民种庄稼,有相当多的是靠天吃饭,天风调雨顺时收入大点,遇到洪涝旱灾之年,收获就没有保障。所以,必须收不收(未知)年年得种,期盼风调雨顺大丰收。耕耘才有收获,有时不一定准有收获,但是不种绝对是不会有收获。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日益繁荣昌盛,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发,农业科技的发展,国家对三农工作的大力扶持,基本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境况,人定胜天,人工降雨、人工除雹降雨雪等,大部分农村农田旱田变水浇田,除非特殊的天灾人祸,一般情况下,基本能保持粮食安全,连年丰产增收,粮食产量达到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近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粮食价格一直持低稳走势,粮食产量达到一定峰值时再有更高的突破是非常不易的。粮食价格低,其它物资价格飞涨,农民单靠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已难以应对如今的高消费生活需求,致使农民种地的热情趋于冷凉。因尔出现了部分农民有放弃种地的想法,另谋出路,特别是80、90后的青年人更是不愿步祖辈世代务农的后尘,纷纷出去打工挣钱,用于养家糊口。

恰遇国家审时度势推出了土地流转新举措,使农民把土地流转承包出去,更多的中青年农民更能轻装上阵,解除了后顾之忧,放心打工创业。

至于有部分农民舍不得把地流转的,有中老年人及妇女继续操持着,现在机械化作业覆盖率高,农事活动人工干的很少了,种地也不是很费劲的事,绝不会再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已是机械化,何必受辛苦”了。不过,无论再怎么变化发展,农田是必定要年年有人种的,只是种植者不一定都是纯农民,可能也有其它人或智能机器人。但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因为,目前世界人类科技还制造不出纯天然、土地自然产出的粮食。

科学无止境,期盼若干年后,利用高科技手段能制造出人们赖以生存的特殊的饮料食物,那还种什么地呢!人人平等,个个都有富有,想吃啥喝啥,随心所欲。微信一点送到家,没有城乡、工农之说,都是世界公民,那才是特色“共产主义”社会!拭目以待,总有那一天的!

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农民是"靠天吃饭″的社会群体(即老百姓),所谓"靠天吃饭″,就是指没有参加社会各种福利,以庄稼(即土地耕种)赖以生存,那就要靠天时、地利、人力(劳力)。笔者提出"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话存在着错误,意思是"庄稼年年没有收成(丰收),年年还要种,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老天作美(天气),没有干旱、洪水、雪灾、台风、虫灾等,肥沃的土地还是飘香着农民丰收的果实!

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仔。

农民种一粒芝麻,收成所得的,数都数不过来,好多人说,种庄稼,是一本万利的勾当。

民以食为天,土地养活人,不种庄稼,农民吃什么?

庄稼不收年年种,过去水利不发达,种地靠天吃饭,有收成不好的年份,也有风调雨顺年份,谁也没有长前后眼,不知道灾年还是丰收年。

庄稼活,不用学,看看人家咋着咱咋着,种地是庄稼人的本分,只管种没有一点错。

种地人都知道,庄稼一年不种,土地就摞荒了,杂草丛生,吸走了土地的营养,到时候再想种,收拾起来很麻烦。

人勤地不懒,土地能生钱,不懂发问,小编你是外国人吧?

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庄稼不收年年种,大概的意思是庄稼不值钱,农民却要年年栽种。是不是呢?

粮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资,大凡是人,都离不开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发展的历程,就不会有勃勃生机的社会。无论科技再怎样高度发达,什么东西也不能代替粮食。粮食可以引发社会若干问题,如不重视,就会引起诸多事端。但当今中国,有些农民抛弃了祖祖辈辈的职业,到城市去打工生活,造成许多田地荒芜。我认为,这不是社会的弊端,而是一种进步,因为无论是做农业,还是打工,人们都没有饿着肚子,相反,打工人群过得比做农业的还要好。但实际上,中国国情里,做农业的人还是那么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打工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和壮年人。这些人家不做农业了,靠交通发达的和肥沃的田地,就丢给了不愿出门的打工的人去做。

二,有些农民闲不着,不做农业心就发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是他们信守的格言,有很多钱,不如有许多粮食放着好。

三,现在种粮食的人,多半都是经历过饥饿的岁月熬过来的,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不管粮价如何,也要种下去。

四,得到总比没有好,种下去,只要老天给,多少也是收获。

农民的思想很单纯,只要不饿肚子,生活好坏由政策和老天

决定,但生生不息的劳动习惯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种粮食,因为生存需要粮食。

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为什么说中国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因为农民是最善良的群体,他们不愿杀生,只求用辛勤的汗水地垅沟里找豆包来生存、繁衍。所以佛教本源于印度确在中华这块土地得到发展。

农民不易只有老农民懂得,所以有史以来历次社会变革农民都是主力军。

农民最懂得土地的珍贵!种下种子,经过辛勤的劳作,如果风调雨顺总是有收获的。

春种是收获的驱使,夏锄是保证禾苗不受野草的欺凌,秋收是果实的收获,整个过程就是一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那才是最美好的享受,丰收的喜悦挂在蒼老的脸上是最真实的幸福。

不懂农民的人只知道吃粮食,粮食的来之不易只有农民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呢?了解了农民就了解了农耕文明的伟大所在,扎根农村也就精深的领悟到了农耕文明的核心,彻悟才能成大器来引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

庄稼不收年年种,为什么农民有这种思想?

庄稼不收年年种,后边还有几句,十年旱涝一样收,不怕见年,就怕连见(农民把灾荒年叫见年)。过去由于科技不发达,水利设施缺乏,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即使你明知今年因旱灾或别的灾情不收成,但你必须还得种地,因为你种上庄稼了,就是种上了希望,万一收成了呢?其实就是和老天在赌,输赢不说,但必须得有赌本,那就是年年得种庄稼。其实我们现在何尝不是也在和老天在赌?但十年时间平均下来还是收成的。见年(灾年)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连几个灾年,如果连着二年或三年不收成那才是真正的见年了,就会因缺粮而饿死很多人。如果因人为而造成了见年那么老天爷也帮不了你,只能是活该。如果现在我们不重视农业很有可能会造成人为的见年。那将是很恐怖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