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完小麦,农民要开始夏播玉米了,夏播玉米有那些好品种?
收割完小麦,夏玉米有哪些好品种?就是说选种问题。怎样才算好品种,简单地说就是抗逆性强、产量高,这是最终目的。通常来讲,凡是国家(部)、省(厅)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品种就算好品种。
但是,在玉米选种上,要综合具体考虑,不可盲目求新。同样一个好品种,要考虑区域环境、气候、水利、种植习惯、病虫害发生特点等综合考虑,适合当地种植,稳产高产的品种。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根据自己当地生产条件选择品种。对于土壤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地区,应首选耐密高产品种。通过合理密植,高水肥精细管理,获得丰收。对于土壤瘠薄、盐碱及水利条件差的地区,则应选择适应性广,抗盐碱、抗逆性强的稳产性突出的品种。
(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如风灾、雨量多寡、灌溉条件、光照特点及时间等。选择抗倒、早熟或晚熟、抗旱或耐涝、耐高温等特性。
(3)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选择规避与当地易发的病虫害品种。选择对病毒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4)根据种植习惯选择。如套播或直播、生育期长与短、土壤质量、稀与密等问题考虑。
(5)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如用途走向,销售趋势、及价位浮变等。如现在多数种植黄玉米,就不要尝试种白玉米,不好销售。
以上是选择品种需注意的一些问题。仅供参考,还是按自己意愿,自己选择,高产才是目的。按题目意思介绍几个品种,非广告推荐。优良品种有:1、金玉1233。适宜种植区域,河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陕西等。2、豫丰98。适宜区域,河北、河南、宁夏、内蒙、甘肃等地。3、豫禾357、588。适宜区域,同上。4、MC708。5、必祥616。6、泛玉298。7、农大683。收割完小麦,农民要开始夏播玉米了,夏播玉米有那些好品种?
玉米品种太多了。你种什么玉米种,首先考虑你的地质,水质,这两样都好,可选择丰产性高的种植,不要种太稠。
如果你的地质,水质都不好,就种桔杆小些,产量一般的品种,如果有抗咸,抗碱的品种,就用,总之,玉米种的选择要与自己的土质,水质,肥力相配。
保险法,问问邻居,问问买种子的经理,近几年夲地主要种植的那些玉米种。
种子选好后,在种时,一定不要太稠了,地横头稠的苗,必须剔除,否则,易倒伏,减产。
收割完小麦,农民要开始夏播玉米了,夏播玉米有那些好品种?
收割完小麦,农民要种夏玉米了,夏播玉米有哪些好品种?导读:
进入5月中旬各地油菜正在收割,过10天左右,小麦也要收割了,在油菜、小麦收割后种植的玉米为夏玉米。
夏玉米有哪些好品种?我国夏玉米分淮黄海区域和沿江区域。玉米品种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生育期85天~120天左右,分紧凑型、松散型,株高分矮杆、中杆、高杆品种,株高100厘米~200厘米左右,不同类型品种,栽种密度也是不相同的,紧凑型亩栽4000株左右,松散型亩栽3800株左右。
淮黄海区域选什么夏玉米种?淮黄海区域种植夏玉米,可选择早熟85天~95天左右的夏播玉米,北方地区冬天寒冷早,种迟熟品种温度下降到10度左右,玉米抽雄结苞不能灌浆成熟。
沿江区域选什么夏玉米种?- 沿江区域可选择早熟85天,中熟100天左右的玉米品种,沿江区域近入冬季气温在15度左右,温度比淮黄海地区高,有利于玉米抽雄、结苞、灌浆成熟。
目前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和省审的夏玉米品种很多,你选择适合自己区域种植的夏玉米。科学种植管理,就能获得高产。
收割完小麦,农民要开始夏播玉米了,夏播玉米有那些好品种?
各地方种植的玉米品种因为地域而不同吧。但玉米品种选用目前全国的共识是:选用马齿型玉米品种多些。因为此类品种穗轴稀,出籽率高 易获取高产。但此类品种也有一个缺点:不耐高温 ,授粉期遇高温易发生授粉不良问题,种植密度高,相对抗倒伏能力差。
收割完小麦,农民要开始夏播玉米了,夏播玉米有那些好品种?
收割完小麦,是农民朋友们抢种夏播玉米的关健时期,而选择玉米优质品种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 首先请大家选择适宜自己地区的优良品种,只有适应本地气候的品种,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 本次回答发现提问题的朋友是陕西省宝鸡人士,所以就陕西玉米大田的表现情况,推荐几种玉米品种,供您参考。
1榆单9号,特点是株型紧凑,耐密植,综合抗性良好,活杆成熟,适应性强,抗病,高产,大田表现好。
2浚单20,特点是早熟,抗旱,综合抗性好,活杆成熟,抗青古病,产量较高。
3先玉335,特点表现为,株型紧凑,品质好,脱水快,产量高。但容易感染大小斑病,易倒伏。种植时应考虑以上因素,合理安排。
4郑单958,特点是适应性很强,抗倒伏,抗病,耐旱,品质好。产量稳产,适应密植。
以上是个人对玉米品种的浅见,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欢迎评论区交流。
收割完小麦,农民要开始夏播玉米了,夏播玉米有那些好品种?
玉米有区域适应性,不同的区域同一个品种可能表现不一样,我们石家庄夏播玉米比较好的有郑单958,浚单20等品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