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小麦返青期即早春管理,施肥浇水情况,要依据麦田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以及气候特点、农时科学应变,因地块区别对待。掌握恰当合理的水肥管理时机。有以下四点。

一、看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好(如年前雨雪多,土壤墒情持水量相对在65%以上)、苗壮苗旺、群体大,可不急于施肥浇水,应推迟至起身后期或拔节初期追肥浇水,前期以控为主。

二、看苗情。提高年前分蘖质量,控制春生分蘖,保根系发育,培养壮秆大穗。弱苗、黄苗、或冻害严重的,返青期要进行施肥浇水管理,以促为主。群体小的晚播麦返青期管理,注意采取锄划镇压、保温保墒促早返青与分蘖。

三、气候情况。如气温、降雨多寡及水利条件等。正常麦田水肥施用过早并不好,易使群体失控、田间郁蔽、病害加重、麦脚不利落、无效小穗增加和倒伏。

四、病虫害情况。春季返青期,如冬春干旱时易发生麦蜘蛛为害,起身期后有麦叶蜂、麦秆蝇、潜叶蝇及吸浆虫幼虫等,要及时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不抗病品种,初生根易感纹枯病、根腐病等,喷药防治的同时可浇水施肥,可刺激生根发育。

施追肥浇水,施肥量看苗情,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春季第一水浇地不需水量过大。返青水浇水晚到拔节才浇水的,可酌量增加施肥量。结合浇水亩施尿素20~25公斤。返青期水肥要在气温5°C以上时进行。另注意,返青期化学除草。

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进入二月,春风在与寒流的交战中逐渐占据上风,气温缓慢上升,沉睡的麦苗被唤醒,渐渐有了绿意。小麦返青.起身、拔节生长期一步步到来,又到施肥浇地时间了。小麦返青至拔节是小麦的重要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决定了小麦未来长势长相直至产量的高低。它的需肥特点是什么样,如何才能保证后期产量呢?小麦是喜磷作物,所以底肥以高磷为主,或二铵或复合肥皆是如此。而返青至拔节期即进入小麦生长发育旺盛期,氮肥需求量显著提升。缺氮将造成麦苗生长缓慢发黄苗稀苗弱现象。生产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实例。苗稀苗黄的麦田通过返青起身期的追肥而后大变样,打算毁种的麦田也能获得不错的产量。这个时候的追肥太重要了,一定要重视。如何施肥,用什么肥,施肥多少才能既保证产量又不浪费呢?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苗而定。弱苗苗稀地早浇地施肥,促进弱苗变壮,提高春分孽的成活率,增加群体量,以便不减产或少减产。对于群体大生长旺盛的麦田可稍晚施肥,掌握在拔节以前完成绩即可,保证苗基数和冬前分孽量即能达到应有的产量。追肥不能晚于拔节前,否则会造成损失,影响产量的。追肥所用化肥品种很多,如尿素、氢铵、含硫追肥及氯化铵、含钾氮肥等。但以尿素为重,含硫追肥(硫酸铵及含硫其它小麦追肥)次之,也有用含钾的二元复合肥(高氮低钾)。具体用法用量根据土质、麦苗长相、当地施肥特点而定。沙土地用量偏多一些,二次追肥前期重后期少(拔节后期);粘土地黑土地我们这里都是一炮轰(追一次)。尿素用量60斤左右(好地),其它肥料因肥而定。

‘‘春风又绿江南岸’’,农时不等人,希望在做好肺炎防控的同时谋划好小麦的追肥管理,祝你有个好收成!

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现阶段我国冬小麦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期,返青期至拔节期施肥应该根据田间具体苗情确定:1、如果返青期麦田田间茎蘖数适宜100-120万,建议不施返青肥,拔节期重施孕穗肥,争取大穗;2、如果田间茎蘖数不足90万,甚至更低,建议迅速施返青肥15-20斤/亩尿素,促多分蘖、分蘖成穗,拔节期仍然重施孕穗肥;3、如果田间群体过大、生长过旺,建议采取控旺措施如镇压等,拔节期施足穗肥同时喷施调节剂控制株高,防止后期倒伏。

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近年来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冬小麦也很快返青、起身、拔节,时间进程提前或缩短。 特别是2019年冬季黄淮麦区的气温普遍较往年偏高,冬小麦长期处于“暖冬”状态下,对寒冷冻害的抵御能力降低。进入春季返青后的冬小麦进入幼穗分化阶段,因此春季管理是决定产量结构的重要时期,着力抓好以下春季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后期的高产稳产。

一、促控得当,因苗因种管理:

冬小麦由于秋播时土壤墒情、整地质量、播种时期以及品种因素等原因,在春季往往形成三类苗: 壮苗、旺苗和弱苗,因此应做到因苗管理。

1、对壮苗(俗称“驴耳朵”)田块(春季最高分蘗80-100万),应以保持其稳健生长为原则,管理原则是确保不脱水脱肥,亦可根据种植品种的抗倒伏特性做到“因种管理”。

(1)对矮秆抗倒高产品种,可进行春季灌水,并结合灌水亩施尿素肥料10kg左右,以确保其高产的个体和群体基础。

(2)对中高秆品种,原则上不旱不灌。在土壤耕层缺墒较严重时,需进行灌水,对中秆品种结合灌水每亩可酌施尿素肥料5kg左右,高秆品种不宜追施化肥,以免造成后期倒伏。

2、对旺苗(俗称“猪耳朵”)田块(春季最高分蘖达120万以上),应以“控”为主,采取控制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和措施,如顺行间深锄断掉部分次生根,或在返青-起身前镇压(但已开始拔节田块不能用此法),或喷施化控剂“壮丰安”、“矮壮素”等。

3、对弱苗(俗称“马耳朵”)田块(春季最高分蘖少于60万),应以“促”为主,釆取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方法和措施,如浅锄松土提墒增温,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春灌、追肥,在春灌时可每亩追施尿素肥料10-15kg,或每亩施用复合肥20-30kg。

二、适时除草,预防春冻:

(一)化控除草:冬小麦化学除草一般在秋播后1个多月即越冬前进行效果较好,如冬前未能及时除草,春季麦田气温回升后进入返青期亦可进行化除,且宜早不宜晚,过晚因麦田遮蔽,除草效果欠佳。

1、双子叶杂草:亩用75%苯磺隆1g或15%噻吩磺隆10g加水喷雾防治。

2、单子叶禾本科杂草(节节麦、野燕麦等):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世玛)25-30ml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骠马)60-70ml喷雾防治;要严格注意用药量和喷洒均匀,以防对麦苗造成药害。

如单、双子叶杂草混生,上述药剂可混合使用。

(二)预防春冻(倒春寒):

春季冻害(倒春寒)是冬小麦较为严重的灾害,去年4月6-9日陕西关中突发的倒春寒使冬小麦多数田块减产30%以上,严重田块减产幅度达50-70%。

1、防春冻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变化,如天气预报有大幅度降温,可在降温天气来临前及时向麦田灌水。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的热容量大,因此倒春寒来临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水汽在凝结时,能释放出潜热,可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春冻)有较好的效果。

2、预防倒春寒还有一个老办法就是釆用烟雾驱寒。即在倒春寒来临的夜间在麦田周围点燃柴草生烟,以烟雾驱散寒潮。但这种办法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影响民航飞行安全,应注意慎用。

3、已发生春冻麦田的补救措施:对已发生春冻的麦田,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如亩施尿素10kg),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2)中耕保墒,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蘗数,弥补主茎损失;(3)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可促进中、小分糵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三、主要病虫,及时防治:

(一)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此期小麦主要病虫害是“三病两虫”,即: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蚜虫。可通过每亩喷用15%粉锈宁粉剂70g、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ml、0.9%阿维菌素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二)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主要病虫害防治:该期小麦主要病虫害亦是“三病两虫”,即: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可釆用混合药物配方分两期防治:

1、在“抽穗-扬花期”第一次喷药,配方为:多菌灵50%粉剂100g+粉锈宁15%粉剂70g+12%特普唑80g,混合后兑水50kg。

2、在灌浆初期第二次喷药、喷肥,配方为:15%粉锈宁粉剂70g+50%抗蚜威8-10g+磷酸二氢钾(按0.5%浓度计算用量)兑水50kg均匀喷洒。

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小麦返青到到拔节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只有根据小麦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才能夺得小麦高产。

返青期施肥主要是为了壮苗、增蘖,防止节间过长,这一阶段是否需要施肥要根据小麦播种时间、麦田群体大小和苗情来决定:返青初期亩茎蘖苗不足30万的田块,则播种早、出苗少或苗期生长差的田块,适当施肥。晚播麦田播种时气温低,小麦发芽出苗迟,根系出生晚,施入土中的基肥被吸收的量较少,这些肥料直到春季气温回升后才慢慢被大量吸收。这些田块除非麦苗有落黄迹象,否则一般不要施用返青肥;对弱苗和群体不足的田块施返青肥。如果田间小麦群体过大就不要施肥。每亩地茎蘖苗超过30万的田块,如果小麦叶色正常,一般不施返青肥;如果小麦麦苗叶色偏黄,则可以酌施肥料,但要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根据小麦前期施肥情况,每亩施5-10公斤尿素。

而在小麦拔节期施肥主要是为了保蘖促穗,防止节间过长,要求根据田地群体大小来施拔节肥:拔节期田间主茎和3叶以上大分蘖每亩数量不足35万的田块,如果小分蘖数量不多,则要早施拔节肥,以提高分蘖成穗数量。如果拔节初期麦苗叶色正常不落黄,施肥时则要分两次,拔节初期少量施肥,等第二节间基本定长、第三节间拔长时再施肥,以促进大穗形成。如果拔节初期麦苗叶色较黄,苗弱,则可以一次性施拔节孕穗肥。拔节孕穗除了施用氮肥之外,还可以增施钾肥。

小麦返青期到拔节期有什么施肥特点,如何施肥才能保证后期产量?

小麦起源于亚洲的西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15000——10000年,人类已开始种植小麦。我国栽培小麦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宝贵的商品粮,而且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很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因此,发展小麦生产,对实现国民经济规划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返青期的施肥:

1.早春追肥 对中、低水平的麦田,麦苗生长较弱,在返青期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10斤左右,或硫铵20斤,或碳铵30斤,这些速效氮肥能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每亩穗数,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从土壤解冻到拔节前的一个月里,也可以追施人粪尿。据测定,每千斤人粪尿约相当于25斤硫铵。在化肥不足时,应重视人粪尿的施用。

碳铵挥发性强,施用时以穴施为宜。

对肥地壮苗,可不施返青肥。但对年前旺苗,主茎冻死,严重脱肥的麦田,可酌情追肥。

二、起身拔节期的施肥:

起身拔节期对产量水平较低的弱苗,如未追施返青肥,也未浇好返青水时,则应在起身至拔节期间,尽早追肥,每亩施尿素15斤或者碳铵30斤左右。缺墒时配合浇水,并注意松土保墒。因为起身的肥水,能延缓分蘖的两极分化,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增加每亩穗数,但不增加新生分蘖;同时对促进幼穗小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也有显著作用。

对施过返青肥,但起身后群体仍然偏小,叶色较淡,空心蘖出现较早的麦田,这说明肥水仍然不足,可在拔节前再次追肥、浇水,配合中耕松土,一般每亩可在返青追肥的基础上,追施尿素15——20斤或碳铵30——40斤。

对肥水充足的旺苗,必须看地力,看管理基础,看麦苗长相,采取相应措施,巧管、细管。这类麦田应控制返青期肥水,并深耕或耧耠3——4寸,适当断根,控制生长。若深耕锄后群体仍有增加,在拔节初期可再次深锄。也可在返青期,当茎部开始伸长,,但尚未露出地面时,适当进行镇压。还可再临拔节前喷施1——2次啊0.25%——0.4%的矮壮素,每亩药液100斤。这些措施均有壮杆防倒的效果。总之,旺苗在返青时主要是控,若效果显著,群体适宜,则可在主茎第三节伸长时追肥浇水。此时追肥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贪青晚熟。有些肥力基础较好,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生长旺盛的麦苗,也可只对少量生长较弱地块,点片补施少量肥料。至于因播量过大而形成的假旺苗,应该疏苗,然后酌情追肥浇水或喷矮壮素,以免杆弱易倒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