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生长要求不同,要如何进行合理管理?
玉米是我国种植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和小麦、水稻是农业上三大主要农作物。玉米生长期管理上可为:播种至苗期管理、拔节至抽雄期管理、抽雄至收获期管理。具体如下。
播种至苗期管理选种及种子处理:选择正规经销单位的优质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播前,购买的种子多数已经药剂拌种处理,未拌种处理的,要进行药剂拌种处理。通常杀虫、杀菌剂拌种。
整地造墒与基肥:结合整地施入氮磷钾复混肥及硼、硫、锌等微量元素肥。或施用玉米专用复混肥。或缓/控释肥。施肥量根据目标产量而定。一般不低于50公斤。缓/控释肥亩施40公斤左右。
播后至苗期水肥管理:夏玉米多为机器铁茬直播,可种肥同播。(种肥有间距)。底墒不足60%以上的要浇蒙头水。以保一播全苗。播后苗前,可喷施除草剂封闭地表,也可加入灭生性除草剂杀灭已有杂草。也可苗后化学除草。
防治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粗缩病和矮花叶病。虫害有地下虫害金针虫、麦根春象、耕葵粉蚧、地老虎等。地表害虫有二点委夜蛾。地上食叶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甜菜叶蛾等。防治,通常地下害虫用药剂灌根处理。地上害虫喷雾处理。选择农药按说明施用。病害防治,预防为主,播前用咇虫啉、噻虫嗪处理种子。播后在玉米田喷施杀虫剂。就可有效预防病毒病。
拔节至抽雄期管理化控降秆壮秆:喇叭口期7~11 叶时喷施降秆剂矮壮素、金得乐、吨田宝等,亩用30mⅠ兑水喷雾即可。增强抗倒伏能力。
水肥管理:此期玉米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期,营养体迅速增大,同时吸水需肥强度也迅速增加。大喇叭口期(13~14片展叶期)至抽雄期是耗水需肥最大时期,此期缺水脱肥将严重影响产量。除施用缓/控释肥的一般需浇水追肥。通常亩追施量以20~25公斤尿素即可。
病虫害防治:此期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褐足角胸叶甲、黏虫、甜菜叶蛾、蚜虫、蓟马、灰飞虱等为害。可用颗粒剂药物灌芯、及喷药防治。此期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顶腐病等,可喷施三唑酮,结合喷施杀虫剂+井冈霉素或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顶腐病。
抽雄至收获期抽雄授粉期,必要时要人工辅助授粉。注意水肥供需,千万不可受旱,授粉不良和“卡脖旱”,可导致玉米结实不良,出现秃尖、花粒,严重制约产量。
病虫害防治:要蛀穗螟虫与穗腐病、粒腐病等综合防治。此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毛毛虫、桃蛀螟和棉铃虫,这些害虫钻蛀果穗、给果穗造成伤害,遇雨水感染,是果穗发生穗腐、粒腐病的诱因。虫害咬食咬断雌缨丝会造成授粉受阻,发生秃尖缺粒或空穗。此期,防治困难,尤其是苞叶严密的品种,所以,化学、生物防治结合,必要时人工捉杀,宜选择射程远动力足的机动喷雾器,及无人机航喷最理想。
收获:夏玉米生长期一般在100~115天左右(品种不同各有差异),成熟通过观察,苞叶发白发干,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呈现品种特有光泽,即为成熟。不以玉米叶片是否黄干,有的品种,活秆成熟,穗下2~3片叶及穗上叶片尚绿也照样成熟。
玉米收获要完熟后收获。提倡晚收几天的作法,晚收比早收可相差20%的产量。现在都是机械化收获,在不耽误冬小麦适时播种的情况下,不要在玉米未完熟时收获,适当晚收为好。
总之,玉米生产管理上,离不开毛主席倡导的农业八字“宪法”,即、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环环相扣,哪一环作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八字宪法是农业生产的指南!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生长要求不同,要如何进行合理管理?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要经历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生长发育阶段,在此期间,按照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针对各个生育阶段的特点,通过人为的科学管理,如水肥管理措施等,以满足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从而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一、玉米苗期的管理1、玉米苗期的管理要求
在苗期,玉米的根系生长较快,但茎叶生长比较缓慢。苗期的管理重点是:防止地上部茎叶的徒长,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使玉米个体分布均匀,减少缺苗,达到出苗齐全和培育壮苗的目的。
2、苗期的管理措施
(1)查苗、补苗
玉米在播种后出苗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发芽率低或种肥施用不当而引起的“烧苗”,或因露播、种子芽干、土坷垃压苗、地下病虫害的危害等造成玉米缺苗。因此,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补栽事先准备好的预备苗。
补栽苗的苗龄以2~3叶为宜,补栽时选择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有利于缓苗,提高补苗的成活率。移栽时,要带土团,如果土壤含水量比较低,可以坐水移栽。另外,如果玉米缺苗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在四邻进行双株留苗,然后借苗移栽。
(2)、间苗、定苗
为了保证苗的密植度,要根据所种植的品种、土壤肥力、水肥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先间苗后再进行定苗。
通过间苗和定苗避免玉米幼苗拥挤和相互遮光,以达到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目的,有利于培育壮苗。间苗和定苗的时间以长出3~4片叶时进行为宜。这是由于玉米在三叶期前后,正处在“断奶”阶段,要求有良好的光照以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供幼苗生长。如果苗过于拥挤,就会产生养分竞争,导致减产。
由于病苗和虫咬苗以及生长弱的苗,经过中午日晒后容易发生萎蔫,因此间苗和定苗的时间应在晴天下午进行,便于识别和淘汰。在间苗和定苗时,拔掉病苗、弱苗和杂苗,留下叶片宽大、根深、叶色浓绿、生长敦实的幼苗,在春旱严重、虫害较重的地区,间苗时间可以适当晚一些。对于补栽面积较大的田块,要及早追施“偏肥”,促进补栽苗的快速生长,使其长势尽早赶上一类苗。
定苗后还要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以破除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壮苗和早发苗的目的。
(3)、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深松或铲前趟一犁是促熟和增产的主要措施。原垄种地块,地板硬,不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通过深松或铲前趟一犁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重。而且可以明显提高地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养分;如果遇到干旱天气,还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起到防旱保墒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时,一是要注意出苗前深松和出苗后深松相结合,垄形一致时,可以在出苗前松,精量点播无垄型或平作地块,为防止豁苗可在出苗后深松。二是要注意雨前深松和雨后深松相结合。平、洼地块墒情好,可以雨前松,岗地和干旱地块,可以雨后松。
(4)、苗期施肥
苗肥的施用要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确定,如果长势健壮,可以不施肥。定苗后如果植株长势弱,可以使用少量腐熟的人畜粪尿和速效氮肥,但一定不能过量,以防引起幼苗徒长。
(5)、病虫害防治
玉米苗期主要是要防治地下害虫的预防,如地老虎、红蜘蛛、蝼蛄、蚜虫以及叶蝉等。
二、玉米穗期的管理1、玉米穗期的管理要求
玉米的穗期指的是从拔节至抽雄这一段时期。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这一时段也使玉米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对肥水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保证肥水需求的条件下,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确保中期稳健生长。
2、玉米穗期的管理措施
(1)、除蘖
除蘖也就是我们农民朋友常说的打桠子。玉米在拔节前,茎秆基部长出分蘖。分蘖量的多少,和品种特性、环境条件有关,当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稀植早播时,其分蘖较多,生长也快。
由于玉米分蘖的形成要比主茎的形成时间较晚,并且不结穗或者既是结穗也比较小,因此应及时除去以免影响主茎的生长发育。饲用玉米多具有分蘖结实特性,应予以保留以提高饲料产量和籽实产量。
(2)、开沟培土
通过开沟培土可以将杂草翻压,另外还可以提高地温和增加玉米根部土层的厚度,有利于气生根的生成和伸展,后期能够有效防止玉米倒伏,有利于灌水排水。
(3)、适时追肥和灌水
穗期是形成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要重施氮肥。在玉米长至7~9片叶时,结合开沟施拔节肥,亩施尿素3~5千克,追肥深度8~10厘米,要防止化肥落入喇叭口,烧伤玉米的叶片。拔节肥结束后,要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及时给玉米浇头水。头水要求要浇足浇匀,间隔12~15天后进行第二水的灌溉。
在抽雄前10~15天,也就是小喇叭到大喇叭期间,要猛攻穗肥,促进雌雄穗的分化,实现粒多、穗大、高产。穗肥应根据苗情、土壤肥力和拔节肥的施用情况而定,一般亩施碳铵15~20千克或尿素5~8千克。如果底肥施肥较少,而且土壤肥力不足,导致植株长势不强,应适当早施和多施;反之,则可适当迟施、少施。
(4)叶面喷肥
玉米生育中后期,为延长功能叶片生长发育,防止后期脱肥,加速灌浆,增加粒重,促进早熟,可结合玉米的长势情况进行叶面喷施肥料。
①、喷施磷酸二氢钾
在玉米拔节至抽丝期,于叶面喷施浓度为0.05~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起到增磷补钾的作用。
②、喷施锌肥
在播种时没有施锌肥,而玉米生育过程中又出现缺锌症状,可喷施0.2%~0.3%的硫酸锌溶液或1%的氨基酸锌肥进行补充。
③、玉米健壮素
玉米健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剂,被玉米叶片吸收后,能够调节生理功能,使叶形直立,叶片增厚叶色深,柱形矮健节间短,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发育加快,可使得玉米产量增产20%左右。
在玉米大喇叭口后,雄穗快抽出这段时间,用健壮素30毫升兑水15~20千克,喷于玉米植株上部叶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和其它化肥农药混合喷施,以免药剂失效。
④、喷施乙烯利
用乙烯利处理后的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度降低,生育后期叶色浓绿,延长叶片功能期可提高产量。用药浓度为800毫升/千克,喷洒时期以叶龄指数65为宜,但一定要控制用量,以免引起僵苗。
(4)、病虫害防治
这一时期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其次是蚜虫、黏虫、草地螟。
三、花粒期的管理此时期指的是玉米从开花至成熟玉米生育后期的管理。根茎叶的生长基本结束,此时植株主要以开花授粉和籽粒的结实、灌浆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
1、花粒期的管理要求
此时期的干物质全部用于生殖生长,管理的关键是保持较大的光合作用面积,防治脱肥和早衰,保持秆青叶绿,保持根系旺盛的代谢活力,增强吸肥、吸水能力,促进籽粒灌浆,争取籽多粒重。
2、花粒期的管理措施
(1)、隔行去雄
去雄可减少雄穗养分消耗,满足雌穗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从而增产。玉米施喜光作物,去雄后可以改善生育后期通风透光的条件,有利于籽粒形成,此外,还可以减轻玉米螟的危害。
在玉米雄穗刚抽出三分之一、尚未散粉时进行。要把握好去雄的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植株的生长不利,过早,容易拔掉玉米的顶叶;过晚,此时花粉已经散开,就失去了去雄的作用。另外去雄株数不要超过总数的一半,以免花粉不够,影响授粉。
(2)、浇水
玉米开花至成熟期需水量占到了整个生育期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十分敏感,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这一时期适时浇水对于增加粒数、粒重和防止早衰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只要玉米植株保持青绿的状态,就要及时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但要谨防浇水过量。
(3)、补施花粒肥
花粒肥的施用能够在保持植株叶片功能旺盛的同时还能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根据玉米长势,如后期脱肥,每亩可采用人工补施速效氮肥5~10千克,也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防止倒伏
倒伏多是因植株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根系发育不良、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危害等因素造成的。中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应尽量避免或减轻。防止玉米倒伏主要措施有:采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优化水肥管理,开沟培土,化控处理等。
在了解玉米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后,要做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以此创造适宜玉米生长的环境,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从而最终获得高产。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生长要求不同,要如何进行合理管理?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玉米在生长期管理主要分为苗期管理、穗期管理及花粒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是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穗期管理主要是壮秆、大穗。使植株应敦实粗壮,生长整齐、均匀,气生根多,叶色深绿,叶片宽厚,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而花粒期管理主要保根养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下面二妹子分别讲一下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管理方法。供参考!
一、玉米的苗期管理玉米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根、茎、叶的分化生长,地上部主要以长叶为主,根系是这一时期的生长中心。
1、查苗补苗:在玉米播种后,常因播种质量差、土壤干旱、病虫危害、机械损伤等原因,造成缺苗。所以,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补苗。一般补苗的方法有浸种补种和移苗补栽两种。
2、间苗定苗:通常在植株长到3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2棵苗。5叶时定苗,定苗应留匀苗、齐苗、壮苗。但在干旱或虫害较重地区,间、定苗时间应适当后延。
3、中耕除草与化学锄草
①中耕除草:玉米是中耕农作物,需要勤中耕。苗期中耕可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达到壮苗目的。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在出苗后、定苗前,耕层宜浅,一般3~5cm为宜;第二次在定苗后;第三次在拔节前,耕层以10~13cm为宜。在机械中耕时,要特别防止压苗。
②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已在玉米上广泛应用,目前玉米田的除草剂种类很多,从施用时间上可划分为两类,一是播种后、出苗前的除草剂,二是出苗后的除草剂。
4、蹲苗促壮:蹲苗就是采用控制肥、水,扒土晒根的措施,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以达壮苗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在底肥足、底墒好的情况下,苗期不追肥,不浇水,多锄地,造成上虚下实、上干下湿的土壤环境,促根下扎;或者定苗后结合中耕,把苗四周的土扒开,使地下茎节外露,晒根7~15天,晒后结合追肥封土。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一般蹲苗应在拔节前结束。
5、弱苗偏管:发现弱苗后应立即偏浇水、偏施肥,使弱苗迅速赶上其他植株,否则易形成空秆或者穗小、缺粒、秃尖及后期倒伏等。像种植夏玉米播种时比较仓促,往往未施基肥,特别是套种玉米,在共生期间受前茬农作物的影响,苗较瘦弱,定苗后应及时追施有机肥或酌施速效肥,以促苗壮。
6、加强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黏虫等地上害虫。
(1)防治地下害虫:在危害高峰期进行连片彻底防治。
①毒饵诱杀:用90%的晶体敌百虫或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等,用药量为毒饵重量的1%。先用适量水将药剂稀释,然后拌入炒香的麦麸、豆饼等毒饵中,每667m2 施用1.5~2.5kg,在傍晚空气潮湿时撒于地面。
②喷雾防治:对地老虎在其幼虫入土前,发现危害症状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的甲胺磷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③人工捕杀:对地老虎,每日清晨在被害苗根际周围扒土捕捉幼虫。也可用新鲜泡桐树叶,于傍晚均匀地分布在田间,第二天清晨在泡桐树叶下捕捉。
(2)防治地上害虫:对蚜虫、黏虫、棉铃虫等地上害虫,用50%的甲胺磷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喷雾防治。
二、玉米的穗期管理玉米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此期不仅茎叶生长旺盛,而且雌、雄穗先后开始分化,茎叶生长与穗分化之间争水争肥的矛盾较为突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和数量迅速增加,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期。
1、中耕培土:
①中耕:当植株拔节后及时中耕,并能蓄水保墒和消除杂草,促进根的层数和数量。穗期中耕一般进行两次,耕深以3~5cm为宜。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中耕1次,在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再中耕1次。同时去除分蘖。
②培土:培土就是把行间的土壤培在玉米根部形成土垄,能增加表土受光面积及防止倒伏。培土一般结合中耕进行,时间最好在大喇叭口期。在干旱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不宜强调培土。
2、施肥
(1)施攻秆肥:若基肥不足,土壤贫瘠,植株长势弱,应早施攻秆肥,一般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667m2 施肥量不超过总追肥量的10%。
(2)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十分旺盛,科学施用攻穗肥,可保花保粒,防止叶片早衰。春玉米攻穗肥应占总追肥量的60%~70%。到吐丝初期再追施总追肥量20%~30%的攻粒肥,以满足玉米在生育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提高产量。
夏玉米穗期追肥应根据地力、植株长势而定。对地力好、长势旺的中高产田,可采用“前轻后重”的方式追肥;对于地力差、长势弱的则采用“前重后轻”的方式追肥。高产田一般667m2 追施标准氮肥40~50kg,追肥时一般在玉米行一侧开沟施肥或穴施。
3、灌溉:穗期气温高,生长快,需水量大,要及时进行灌溉。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因此,此期若干旱一定要浇水。
4、防治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玉米大、小斑病和瘤黑粉病;害虫主要有玉米螟、黏虫等。
(1)防治大、小斑病:玉米抽雄期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关键时期。在防治方法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即在发病初期,每667m2 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g,或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100g,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400g等,对水50kg,在玉米抽雄穗前喷1~2次。
(2)防治玉米螟:对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①处理秸秆:在4月底玉米螟蛹羽化前,将秸秆沤肥或作燃料,或把玉米秸秆密封,彻底消灭玉米螟越冬幼虫。
②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和盛期各放一次赤眼蜂,每667m2 放蜂量1.5~2 万头,即把人工繁殖的赤眼蜂卡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每667m2 设5~10个放蜂点。
③药剂防治:在心叶末期,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每667m2 3kg;或用50%的辛硫磷乳油1kg加细砂40kg配成2.5%的辛硫磷毒砂,施于心叶内;或用1000~1500倍50%的甲胺磷向心叶内定向喷雾;或每667m2 用25%的杀虫双0.2kg,对水50~60kg,喷雾或浇心叶。
三、玉米的花粒期管理玉米花粒期营养器官基本建成,植株进入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时期。玉米的花粒期包括开花受精和子粒发育,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1、酌施粒肥:玉米生育后期需肥较多,在花粒期追施攻粒肥,可防早衰,增加粒重。粒肥应以氮肥为主,一般应占总追肥量的10%~20%,每667m2 可施尿素1.5~2kg。要早施、少施,时间不晚于吐丝期。要控制氮肥用量,以免贪青晚熟。
2、灌溉与排涝:玉米抽雄后30天内仍处于需水高峰,因此在开花灌浆期间应及时浇水防旱。抽雄后遇涝会使根系早衰,故应及时排涝。
3、去雄:去雄就是拔除玉米的雄穗。去雄可以节省养分,使雌穗早吐丝,受精结实好;降低株高,改善中上部叶片的光照条件;将部分玉米螟带出田外,减少螟害。因此去雄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
去雄应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时进行,最好选在晴天10:00~15:00时去雄,以利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阴雨连绵或高温干旱时,不宜去雄,以免花粉减少,影响授粉。一般采用隔行或隔株进行,地头地边的雄穗应保留,全田去雄不应超过1/2。
4、人工辅助授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且雌雄穗开花时间常间隔3~5天,在开花授粉期间,常因高温、干旱无风、密度过大等原因使授粉不良,造成缺粒秃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减少缺粒秃尖、增粒增产的有效措施。
人工辅助授粉,是在盛花期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在露水干后用拉绳法和摇棵法进行的,每隔两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2~3次。
5、加强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等,必须加强防治。对玉米螟的防治方法同穗期。
6、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完熟期千粒重最高,是适宜收获期,当苞叶开始枯黄松散,子粒变硬,表面呈现光泽,乳线消失,胚基部出现黑层即可收获。
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击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生长要求不同,要如何进行合理管理?
玉米生长期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分三个不同的生长期,整个生长期在115天左右。
1,苗期(播种一拔节期)
生长特点,是玉米长根,增叶,茎叶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是决定玉米叶片数和节数时期.根系是整株的生长中心.至拔节期基本形成强大的根系,叶是地上部的生长中心,这个时期耐旱怕涝。
管理重点:促进根系生长.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在玉米5一10叶片时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除草,用辛硫膦乳油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等病虫害。
2.穗期(拨节一抽雄期)
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健时期.根据雌雄穗的分化特点又分拔节.小喇叭口.大喇叭口,孕穗.抽雄期。
管理重点:促进叶面增大.茎杆粗壮墩实,促进穗多穗大,如果营养生长过旺,要适当用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以免造成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要巧施肥水,以肥水为主,严防抽雄期缺水(卡脖旱)注意防治玉米螟。
3.粒期(抽雄一完全成熟)
营养生长停止.进入生殖生长时期,这个时期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重要时期,要确保肥水的充足。另外玉米成熟后要适当推迟收割数天,可增产增收。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生长要求不同,要如何进行合理管理?
玉米是高产的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量很大,是典型的大水大肥作物。中原夏玉米产区,温度高,光照条件好,管理的好的话,产量也能达到1500斤以上。黄河以北产量一般较豫南地区产量高,温度光照条件差不多,产量差别大,这是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在追肥上。
现在玉米底肥一般都很足,豫南豫北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产量差别大的原因就是在追肥上,豫南地区一般追一次肥,而豫北往往追肥两次。多了一次追肥,产量差别这么大吗?是的就是差别这么大。
追肥的时期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我来说说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两次需肥高峰期:大喇叭口期和小喇叭口期。
1. 小喇叭口期 全田60%以上植株进入雌穗伸长期和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也就是8-10片叶左右。这是玉米的第一个需肥高峰期,也是追肥的一个窗口期,此时追肥直接影响穗粒数的多少。此时追肥一般追施速效氮肥,碳铵或者硫铵,速效性好。此时追肥应占追肥总量的2/3。如果追施50斤肥料,此时需追施35斤左右。豫南一般只追施这一次肥。
2. 大喇叭口期 这是我国农民的俗称。此时玉米植株外形大致是棒三叶(即果穗叶及其上、下两片叶)大部伸出,但未全部展开,心叶丛生,形似大喇叭口。该生育时期的主要标志是雄穗分化进入四分体期,雌穗正处于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约为60,距抽雄穗一般l0天左右。也就是11-13片叶左右。与第一次追肥时间间隔15天左右,此时追施第二次肥,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
豫南豫北追肥次数的差异,造成了产量上较大的差异。所以玉米种植,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底肥足,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的两次追肥,一般亩产都在1200斤以上。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生长要求不同,要如何进行合理管理?
玉米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到成熟五个阶段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范围比较广泛,果实一般在8~9月成熟,玉米的一生从播种期开始,要经历苗期、穗期、花粒期,再到收获的成熟期。
玉米生长的全过程
1、播种期
播种期就是从玉米种子播下去开始,到幼苗长出2~3片叶子的这段时间。玉米的播种期跟品种没有很大的关系,最多相差几天,主要受天气和水分的影响。播种到出苗正常是在半个月的时间,但是有时雨水不足,天气比较干燥,很影响出芽时间。
2、苗期
主要是出苗到拔节的这一阶段,这个时间段光照充足,雨水丰厚,施肥及时的话,玉米的根系、叶子、茎节分化就完成的比较好,这个阶段,要多注意玉米苗是否出苗一致、茎枝茁壮,培育出茁壮的高低粗细比较均匀的玉米苗。
3、穗期
穗期是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植株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这一时期玉米苗拔节之后雄穗要开花了,因此要迅速封行,做好管理,因为这一时期决定着今年玉米的收成,玉米果穗数量的多少、果穗的大小、穗粒的数量都是在这一时间形成的。
4、花粒期
玉米的花粒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开花和长粒的时候,这个时期的肥水如果供应充足,并且有强烈太阳光,玉米开花就多,籽粒就饱满。所以,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除草,浇水,施肥,保证高产。
5、成熟期
玉米的成熟期是玉米一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一到,就寓意着快要丰收了,怎么判断玉米完全成熟了,是需要看果穗外面的苞叶和玉米植株的叶子的。苞叶完全枯黄,有些松动,并且玉米植株的叶子还有1~2片是绿色,就表示玉米棒子成熟了,可以摘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