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至8月底,玉米病虫害容易进入高发期,那应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高温极端天气对玉米的生长不利,病虫害容易进入高发阶段,可以做哪些防范措施?

7~8月份,正是玉米生长的旺盛时期,拔节至抽穗期,也是食叶害虫为害猖獗时段,此期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害,对玉米的丰产至关重要。

此期间需防病害主要有两种:

褐斑病与细菌性顶腐病,两者病感期相同,都是在7月中下旬遇连阴雨及高温闷热天气易发病。有些品种如浚单20等易感褐斑病,雨后及时喷施三唑酮。种植郑单958等有昌7——2血缘的品种,要及时喷施杀虫剂+井冈霉素(或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顶腐病。

虫害防治;

此期主要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褐足角胸叶甲、粘虫、甜菜夜蛾等,还有蚜虫、蓟马、灰飞虱等刺吸式害虫为害。应对方法,在7月中旬前后,和喇叭口期各施药一次。喇叭口期施药宜用颗粒剂灌芯,目的不仅防治玉米螟食叶,更是为了防止抽穗后玉米螟虫蛀穗和授粉前蚜虫大量滋生,影响授粉。喷药可选,S一氰戊菊酯乳油亩用1~1.75g。乙酰甲胺磷乳油亩用36~72g灌芯可用。也可用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亩用48~64g拌细沙土心叶撒施。雨季后易发蜗牛危害,可用四聚乙醛喷雾或拌毒饵防治。

另注意水肥供应,人工辅助授粉、去雄等管理技术。防治病虫害,适时晚收,确保玉米增产。

7月底至8月底,玉米病虫害容易进入高发期,那应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每年的7月底至8月底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玉米长棵生长的最好的时候。所以也是玉米病虫害发生的最严重的时候,我也是在农村老家承包土地种植玉米好多年了,在此我就分享一下我对于玉米的这一个多月的管理还有老一辈种地人的经验。

在玉米苗期的时候可以喷施一遍百菌清+生根剂+高氟氯氰聚酯+磷酸二氢钾。因为在苗期的时候玉米地里特别容易生二点委夜蛾幼虫,它专门吃玉米的心既玉米的嫩叶,这个时候喷施一遍杀虫剂最好能够都喷施一遍包括麦茬,麦秸和麦糠上。因为二点委夜蛾幼虫有白天在地里晚上吃玉米苗的习惯。如果说病害发生的不严重的话我们老百姓可以早点起床,戴上头灯来人工捕捉害虫。在玉米长到70厘米左右的时候,可以配合喷施控制旺长的药再复配杀虫剂,和中微量元素肥。特别是锌肥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比较大。这段时间也是玉米钻心虫开始爆发的时候,所以可以提前喷施一遍复配的杀虫剂,一般农资店都有推荐可以选择防治时间在30天左右的。如果说在玉米出穗以后依然有钻心虫或者说蜗牛的话,我们这里的老一辈人都是通过在早上的时候把稀释好的农药一个一个的沾到玉米的胡须上进行防治的。因为玉米棵长得太高了,由于我们这里的地块小对于无人机植保还是没有流行的,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防治害虫。一般一个人一早上能够抹0.5亩地左右。蜗牛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有的,只能选择撒施拌土的四聚乙醛进行防治。

7月底至8月底,玉米病虫害容易进入高发期,那应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七八月天气温高雨多,对作物生长有利有害。利在温高墒足益于植物抜节生长,害在正值虫害繁殖高发期,严重影响秋粮产量和品质。面对此情建议对玉米病虫害做好多方面查巡工作。

如有不信你可到玉米地看看。玉米拔节前顶部明显出现烂叶斑孔、秃顶、拧头、陷芯、筒芯烂孔向外扩展。到出顶骚后下部叶老化上部叶发黄而出现星星点点黄红叶锈粉病,这就是七至八月虫害繁殖现象。这类玉米发病虫害的原因是因土壤温高墒足、幼小玉米开始出土上长,此时麦茬杂草己干枯腐烂,使多种常啄青叶的土菌虫害一时断了食粮。而后它们只好趁机钻进幼小的玉米筒芯。这样以来使生存在筒芯内的虫子又随着玉米生长而不断繁殖,从此有的依附叶片有的钻洞穗轴。这就是七至八月滋生虫害的主要因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以下多种防治措施。

其一采用农村传统的滴灌法配用细沙白醋白酒尿素等多种异味料品对玉米筒芯分期滴灌。滴灌后可使那些玉米螟黏虫芽虫叶螨虫嗅到异味自动爬出,之后会使筒芯叶片安全生长。其二、真正对于那些春生代虫害越夏代虫害和新生代虫害最好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药剂或配用辛硫磷及氯虫苯甲酰氨普地喷洒,一来可防治茎叶虫害二来可有效杀死越季性耐药性虫害。其三,防治玉米虫害的种类非常多,我们要及早动手认真研究定点虫害,特别对于啄茎虫、根茬虫、果穗钻心虫要进行针对性地扑杀。确保今年玉米获得大丰收。

7月底至8月底,玉米病虫害容易进入高发期,那应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每年的7月底-8月底阶段,会陆续经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和“处暑”,这个阶段突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升高、雨水逐渐增多,当然这个过程也是玉米极以遭遇病虫害的高发期。

玉米遇到的常见病虫害以及如何做好防范措施?要给出详细的解答及给出合理的种植预防措施,需要先了解关于玉米的两个玉米生长常识。

一、玉米的播种期

以我们北方为例,芒种过后一周即可进入秋季玉米播种期,今年的芒种日期为:2019年6月6日;也就是6月中旬始播,玉米基本4个月长势成熟,所以最迟不能过7月中旬播种,保证在10月中下旬收获。

二、玉米生长周期

任何植物都有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依据玉米的形态、生理、生育特点,它有: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七叶期(苗期),拔节期、抽雄(穗期),开花期、灌浆、乳熟期(花粒期),成熟收获期。根据科学种植原理,7月底-8月底阶段正是处在玉米的生育期之”穗期“。

三、穗期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范措施

穗期玉米正处于营养获取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只要营养的供给充足,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可顺利完成分化,此阶段是”玉米家族“生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农村老家有经验的老人们会形象的比喻为:”关口“,这就需在此”关口“阶段把田间作物管理及防病、防虫工作放在核心位置,即便平时你再偷懒,也不愿意在秋收时为自己的懒惰徒留遗憾。

1、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的病理是由玉米被灰飞虱携带粗缩病毒传播引起的一种植物病毒病,玉米5-6叶时较为常见,玉米苗株多发浓绿,通棵苗节与节之间有明显缩短现象,叶片多呈僵直状,肥厚但略短,导正整个植株生长放缓、逐渐矮化,被高株苗玉米遮挡,吸收不到阳光,营养缺失,对后期玉米花粒期带来严重影响,不仅能使玉米整体减产,还会让玉米的质量及营养大大降低,如若出现这种损失,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因此,老百姓也常把此病形容为:植物中的”癌症“,可见其危害程度;

防范措施:

A:灰飞虱为此病的传播”元凶“,因此要控制毒源,阻断传播者的依附,要将玉米田间杂草合理有效清除,包括相邻地块的地沟、地边杂草,以此降低虫量;

B:农药喷洒,可用菌毒清、83增抗剂按照说明合理稀释喷洒玉米页面,将已感染粗缩病的”病株“果断根除,不要因一颗毒株祸害整片田地,让灰飞虱无处遁藏;

C:制作灭虫灯,由于灰飞虱夜间喜光,可找来200瓦的灯木棍支起置于地中,下面放一大盆,内加20%吡蚜酮,只要它趋光而来,落入盆中可将之杀死。

2、玉米茎腐病

7月底-8月底正是气温高热期,尤其这个阶段雨水量很大,如果雨后放晴后,本来土壤湿度很大,伴随气温加剧,很容易爆发茎腐病,常见于矮杆玉米,如我们河南的豫单9953品种,早熟玉米品种金玉335等,这种病的病理多由真菌引起,为土传病害,病株呈萎蔫和青枯状,根部空心,极易倒伏,还有一种症状是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枯死,称作是黄枯。

防范措施:

A、夏季尤其雨后,及时排水引流,不让湿气、水气过长时间滞留;株距间要及时松土,增加空气与玉米根部的充分接触,加快湿气蒸发,将茎腐病发病病株拔除,并移至空旷去,远离玉米田,将之焚烧;

B、清除玉米底部的一些老叶,病叶,保持良好通风;

C、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也可用恶霉灵2000~3000倍灌根。

3、玉米螟虫害

玉米螟在玉米虫害当中位居首位,它又名钻心虫或者叫钻柱虫,雨水越多,玉米螟就越易出现,它的常见危害手段是蛀穿玉米心叶,将玉米叶展开的话,会出现一排排列的小孔,见什么咬什么,抽穗时,它会钻入雄花将之”蚕食“,导致雄花尾部脱落,茎秆处遇到玉米螟,它会趴伏中髓进行嚼食,茎秆由此易折断,经不起大风吹过,总之它的危害直接可造成花粒期受灾,粮食减产15%-30%左右。

防范措施:

A、处理堆放的玉米秸秆,以此减少虫源源头。

B、物理灯光引诱法,采用杀虫灯吸引玉米螟防止成虫(可参考本文粗缩病防治C方法)。

C、玉米螟孵化盛期田间喷施40%毒死蜱、甲维盐、菊马乳油、菊辛乳油等。

农村有谚语:”嫁不对人,耽误一辈子“,”种不好庄稼,耽误一季子“,所以,我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有一个好收成,针对玉米的生育环节要合理把控,科学种植,打好防虫防病这场”攻坚战“,相信通过在7月底至8月底这段时间经过你的辛勤付出,金丰收之季一定属于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