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万人考公,377万人考研!2022年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家有2022年毕业的大四学生,从2021年4月份开始准备参加2022年国考,然后又参加了2022年军队文职考试。目前,国考失利,军队文职的成绩正在焦灼等待。
孩子一直不间断地在考公培训机构参加培训,3月26日的省考正在紧张准备中,因为担心疫情导致省考延期,所以报考了三个省份的省考,如果不延期,参加一个省考,如果有延期,能参加的尽量参加。
自从孩子准备国考以来,能接收的所有信息就是各种招聘信息、招考信息,省考还未开考,各种事考的招考信息已经陆续发布,3月8日还准备报考一个邻近省份的乡镇事业单位,总之,只要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岗位,都会去参加。
如果,老天赏饭,幸运上岸,真的感激不尽,如果,不能上岸,找个合适的工作,2023年的各种考试,会选择性地参加。
537万人考公,377万人考研!2022年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别人干啥你干啥,这就是趋势!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
千万不要跟趋势对抗,否则早晚一天会撞得头破血流。而等你头破血流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些曾经“随大流”的同学,你会发现,真的是,选择大于努力!趋势不可抗拒!
不是说就非得考公务员,非得考研。而是,这些,已经成为本科毕业后的主流选择,或者是基本选择。你可以觉得,考公务员没有前途,稳定也只是稳定地穷着。并且根本不了解就主观臆测,公务员这个职业不适合自己。
什么官大一级大一辈啊!溜须拍马搞关系送礼不擅长啊!等等这些传说中的“固有印象”。让你觉得,干啥都不能干这。
研究生也一样,3年幼儿园,6年小学,6年中学,4年大学,才活20多岁,光上学都上19年了,还上屁的研究生,累成狗,还不一定考上。
总之,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原因,不愿意,甚至排斥考公务员和考研。你有你的价值观和追求,甚至你想的最后有可能也是对的。但是,不可否认,考公,考研,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的最优选择。
当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这样哈。那些天才学生,热门专业,还没毕业就被高薪挖走的,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那些高人,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并且有自己明确人生目标和方向的,也不算哈。
对于一般的普通人来说,应届毕业的最优选择,按我们的推荐,顺序如下:
1、保研(硕博直读的更好)。
2、考选调(直接进部委省直市直,也是公务员编)。
3、考研(不用985、211,只要是硕士就行)。
4、考公(国考、省考)。
5、进体制(主是是事业编,教师、国企、银行、公立医院这些也算)。
6、自己创业。
7、打工。
8、啃老。
9、合伙创业。
10、贷款投资。
537万人考公,377万人考研!2022年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537万人考公务员,377万人参加考研,这只是所有毕业生当中的一部分,考公务员也好,考研究生也罢,这些都是各自的职业追求。
考研究生是为了提升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更深的研究与造诣,其目的也是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打牢基石、增添就业筹码。而考公务员也一样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作出的选择。
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研,决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不适合于搞研究,就选择考公、考事业编制、考其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好,决不能眼高手低,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哪怕是在别人眼里看似非常没前途,而在自己看来却不舍得放下的职业,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合适就行。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发展得更好、更长远!个人观点,勿喷!
537万人考公,377万人考研!2022年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这是社会问题!国家应该向六七十年代那样,号召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自主创业,大力扶持年轻人回乡创业,减少城镇就业压力,再者对外大力输出劳务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537万人考公,377万人考研!2022年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我觉得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如果你本科是国内985大学热门专业毕业的,而且能签比较好的工作,那么就不需要继续深造。如果学的像我一样,生化环材等不是很好的专业,建议继续深造,如果是男生,还可以考虑下攻读博士,因为生化环材找工作太难了,而且工资低,只有读到顶端,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537万人考公,377万人考研!2022年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数据已验证:继续考研、考公。这就是2022年大学生的去和从。
你说的537万,是2021年各省省考报名总人数;377万是2021届(2020年12月考试)考研的报名数据。
2022届考研考生已增长至457万!这个数据就是很好的验证,大学生继续考研考公,继续卷[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