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要求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读职业学校?
1、为初级中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创造条件。初三把差生分流到职业学校,被分流的学生不参加中考,不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评估学校中考教学质量的分母减小,才能确保初级中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为职业学校招生创造便利条件。很多初中毕业的差生中考过后,就会通过家人、亲戚、朋友的传帮带,加入劳动力输出大军,涌进大城市开启打工生涯,给职业学校招生带来困难,初三分流到职业学校,让这些差生认识了解职业学校,甚至喜欢上职业学校,为职业学校招生创造便利条件;
3、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搭建平台。劳动力市场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一些企业招不到技能型人才,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要考上高中、大学本身也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甚至不可能,那么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选择职业学校一定要慎重,尽量选择发达地区、办学历史悠久、社会影响力好的职业学校)
老师为什么要求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读职业学校?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利益。当然,大多数是为了学校利益,少数是为了个人利益。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中考报名的时间。有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有可能就会得到老师的建议:不参加中考,去上职业学校(职高或技校)。老师为何会这样做呢?
1.学校为了成绩,要求老师“分流”学生要求差生去读职业学校,不参加中考,一般称之为“分流”或“去分母”。
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生命。一所初中,教学质量好不好,如何评价?大多数人都会看中考成绩。
中考成绩,一般包括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等。教育部门在计算这些数据时,都是以参加中考的人数为依据的。如果成绩差的学生不参加中考,相当于分母减小了,成绩自然就相应的提高了。
学校要求老师“分流”学生,正是为了学校的中考成绩考虑。
2.一些老师,“分流”学生是为了个人利益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学校没有要求“分流”,也会有少数老师这样做,是何原因呢?大体说来,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个人成绩,包括个人学科成绩和班级成绩。
教育部门会根据中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学校也会根据中考成绩给老师、班级排名次。名次靠前的老师,往往会有各种好处。
比如学校评选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教学成绩会占相当大的比例。一般的学校,对毕业年级的倾斜较大,能在中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老师,往往获益很多。
有些学校,还会设立中考奖,这时的成绩,其实就相当于钱了。
二是职业学校的利益输送,特别是民办技校。
民办技校靠生源生存,如果招生工作做不好,学校根本撑不下去。为了招生,民办技校总是想方设法,无所不用其极。毕业班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为他们拉拢的首要目标。
老师那里,掌握着学生的完整信息。在学生和家长那里,老师有不小的“话语权”。由老师出面,“推荐”差生去上技校,比他们自己联系学生,成功率要大的多。
民办技校的收费,一般都比较高。由于学生是老师“推荐”去的,那学校自然要“感谢”一下老师。
3.提前“分流”学生,这种做法对不对?学生应该怎么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有明确规定,学生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中考升学,属于受教育权的一部分。
教育部也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学校和老师干预学生的中考报名和志愿填报。学生可以选择不参加中考,但必须是自愿选择。
换句话说,老师不让学生参加中考,却让学生未毕业就去上职业学校,是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是老师的个人行为,学生和家长可以向学校反映。如果是学校行为,则可以向教育部门反映,或直接向政府部门投诉。
写在最后有朋友可能会说,成绩差的学生,反正也是考不上,老师让去上职业学校,也是为学生考虑。三石却不这样认为,如果老师真的是为学生考虑,就不应该侵犯学生的权利。
学生中考,考上考不上,是学生个人能力问题。如果老师不让学生参加中考,就是老师的不对了。
我是三石学堂,专注教育领域。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老师为什么要求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读职业学校?
我是初中数学卢老师,具有八年初高中数学备考经验,学校培训机构都有工作过。有看到这个问题,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这个话题很敏感,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老师要求学生去职业学校,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学校为了升学率考虑,我们经常看到学校宣传,我校有多少人参加中考,多少人录取重点高中,多少录取公办学校,升学率多少。差生去了职业学校,只用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可以获得完整学籍,不用参加中考,所以不纳入升学率统计。所以差生都去职业学校,这部分不参加中考,自然学校升学率就高。这个道理和部分名校把要求成绩差的学校转校一样,都是为了升学率。
②出于金钱的考虑,但是大家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职业高中与技术学校大多是私立学校,无法向公办学校一样,获得很多国家补贴,有的甚至无法获得国家补贴,职业高中与技术学校要生存,主要靠生源招生获得学费,生源越多盈利越多,所以部分职业高中与技术学校为了获取生源常与学校合作,介绍一个生源给多少佣金,说白了就是拉人头。职业学校与技术学校也是为工厂输出劳动力,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技校毕业生被拉进工厂实习,工资低,其实没学到很多东西,技校从中介绍费,几乎是一个产业链。
③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也是正常现象,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只是我们教育行业一直被神圣化,老师也被道德绑架,比如我原来在培训机构做老师,我教好了学生,学生续费我有提纯,学生帮我介绍学生也有奖金,其实一样的道理。我想这个问题也不要回避,我觉得主要看你老师在给你介绍学校的时候有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有没有强制要求你去某个技校,我觉得作为学生或者家长应该考虑的是孩子要不要读技校,技校能够获得什么,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这些问题想好,不要受学校老师影响!也有很多老师很尽心的为学生考虑,会把学校情况真实介绍。
④大家正常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要神话老师这个职业,老师毕竟也要生存,也要养家糊口,我们想想各行各业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人生熙熙,皆为利往,但是主要看你的老师有没有真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为你实际情况考虑,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义务!
我是初中数学卢老师,鼓起很大勇气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客观看待,因为说实话需要勇气,如果说错了,帮忙指正!大家可以关注我,我在头条讲数学题。
老师为什么要求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读职业学校?
这事和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和学校老师可能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国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初中毕业后国家已经没有了强制性的学习任务。初中毕业生考不上高中就得走向社会,但他们年龄也就十五六岁。所以,从很早开始,我国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初中毕业生上技校。
最初的职业学校大都是公办性质的,一般也要经过考试选拔。但后来民办职业学校越来越多,再加上一些公办职业学校就业前景并不好,失去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让学生上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最后发展成学校在学生毕业的下半学期动员性"分流"。
其实,学校分流学生也是按上级要求,并不是主动的。被分流的学生基本就是被中考判了死刑的,连百分之一的希望也没有。即使那些参加中考的一部分学生,很多也是分数不够花了不少钱才上的高中,最后结果也是上了职业学院。所以被"分流"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选一个正规点的学校,经过努力学好技术,早参加工作,或再进一步考上个好点的职业学院,一样有前途。我的一个邻居的小孩就是这样,职业学院没毕业就被高铁公司招走了,待遇挺好。
教育职业化是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西方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那里的学生和家长并不太热衷升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通过职业学校培训,掌握一门技术就业是比较普遍的方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也会越来越成熟。
老师为什么要求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读职业学校?
原因很明显,但是错误的。
学校为升学率,初三开始便动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考职业学校,然后分班,把精力投入参加考高中的学生,进行加班加点重点上课学习。对报职业学校的学生,照夲宣科,走马观花学一遍,混个毕业证了之。
这样做的错误:一是应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去,争取中考有个好成绩,有的甚至能考上高中,不能剥夺他们参加中考的权力。二是分班后,对报名上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松散,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有的学生自暴自弃,直接造成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低,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对初三学生应同等对待。
老师为什么要求初三下学期的差生读职业学校?
错,我就不得刻意宣传初三下期学生去读职业学校。
我总是给学生打鸡血:
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弃拼搏,不给自己初中三年青春留遗憾,提前预设了自己职业学校走向,那后期还有什么劲头决战中考,百日誓师有什么意义?混到毕业,坐等毕业去职校?部分职校门槛低,只要你愿意,梦都不用做就实现了。哪怕是通过努力多考一分,也证明自己厮杀过,能读高中尽可能去读高中,在高中三年,学生经历青春的蜕变,格局,眼界,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会变得更清晰一点,脚下的步子会迈得更坚实笃定一点,眼前的风景会更敞亮一点。
我总是给家长植入式鼓劲:
如果你是读过高中,大学的家长,在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你对孩子肯定有期待要求吧,起码希望上高中,考个大学,不一定非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一般要求不会太低;如果你学历不是很高的家长,现在又从事着比较辛苦的职业,你一定希望孩子以后过得不要那么辛苦,你得更该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娃娃就抓起了。
不论孩子学习成绩好与差,有一点我们得坚信:
只要对孩子不放弃,让孩子知道,老师家长与他们一起在奔跑,一起在前进,孩子可能成绩不那么理想,但是,他一定会对坚持、尽力、收获这些字眼有着更深刻透彻的理解,那你的孩子不论去读高中还是职校,都不会差到没底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